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二指先生

正文 藏传秘术——吉玛老爹(四)

    一夜无话,转眼天亮。

    打坐一夜的长老,被我和二子扶上马车,爷爷和我也登上马车,二子哥牵着白龙马,一步步出了阳青镇,来到镇东大槐树地下时,爷爷喊二子哥上车。

    四个人的围坐,此刻显得马棚里的空间无比狭小,听不见马蹄声时,爷爷开始闭目养神,长老也打坐念经,二子和大眼瞪小眼,一时无语,迷瞪了一小会,忽听白龙马的马蹄踩在石板路上的清脆响声,目的地到了。

    掀开门帘,扑面的是猛烈耀眼的阳光、近在眼前通透的蓝天、雄伟的布达拉宫、热闹的街道、还有浓郁的酥油茶在四处飘荡.....

    但印象鲜明地是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和寺前虔诚的朝圣者,那样令人惊叹!

    从寺前的广场看大昭寺,桑烟缭绕,两根高大的经杆直冲云霄,给古老的寺庙更增添了一分神秘。

    经杆高耸入蓝天,地下包裹着无数的经幡,像埃及的方尖碑一样,充满向天朝拜的恭敬。柱顶装饰有铜铸的鎏金日月、五彩华盖和黑色的牦牛尾,柱底朝圣者敬献的哈达层层叠叠。

    长老指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指着南面的一块说:“南边的这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

    长老转头望着大昭寺说:“寺庙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积累的中心,垄断了文化教育,离开寺院、宗教和僧侣,就谈不到学校、教材和师资。一般人没有读书识字的条件和机会。西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绘画、建筑、服饰……”

    “一切文化载体,无不贯穿佛教的内容,无不为佛教服务。佛教思想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治思想,渗透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无论噶厦政令,还是各级各类文告、呈辞,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为了佛教的利益’,而‘以三宝作证’则是一般藏族人坦露心怀的终极词语,佛教行为准则作为社会行为规范深入人心,成为妇孺皆知的准则和生活习惯,佛教节庆成为民族节日为全社会遵奉;婚丧嫁娶、民俗禁忌,无不贯穿浓厚的佛教思想;树经幡、插箭旗、戴护身符、垒玛尼堆、摇转经筒、供护法神、燃熏香、上供献等等,是一般藏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至于不远千里磕长头朝圣,即便弃尸野外也在所不辞的现象,比比皆是。”

    听长老感叹完,我和二子立刻跳下车,随后是爷爷,最后是长老。

    长老来到广场,环顾四周,走到会盟碑前悠然说道:“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以求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

    我问长老:“怎么刻下‘舅甥’之好两个字?”

    长老说:“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我们的马车停在碑旁边的一棵柳树旁,阳光下,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金顶光芒四射,映衬着西藏高远的蓝天和卷舒的浮云,显得特别气派。

    柳树边上坐着一个年逾古稀的老者,喇嘛打扮,手持转经筒,闭目诵经。

    门前的八角街广场上,到处都是来大昭寺磕头的信徒。

    我纳闷,问长老:“这些人是来朝圣的吗?为什么这样扑到地上磕头呢?有什么说法吗?”

    柳树边上的老者睁开眼睛,一边手持转筒,一边对我说说:“小朋友,藏族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一个民族,磕头是他们常见的礼节。磕头分三种,跪拜磕头为“磕小头”;朝拜佛像、佛塔和活佛时五体投地磕头为“磕大头”;从家乡一路磕大头到拉萨朝觐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为“磕长头”,你看,在大昭寺门前的空地上这么多磕着等身长头的朝拜者,他们中有许多是从遥远的故乡开始,尘灰覆面,风餐露宿,历经千山万水,三步一磕头,或经过数月、甚至经过数年而至拉萨大昭寺朝佛的,看着他们那虔诚的样子好像灵魂和身体都与佛融为一体,沉醉在天国的莲花之中了,据说一个藏民一生中要磕十万个等身长头,才能算功德圆满。但磕头时必须赤脚,以表虔诚。”

    我上前蹲下身子,问:“老爷爷,您怎么称呼?您也是来朝圣的吗?”

    老爷爷说:“你喊我吉玛就行,我从小就在这棵树下长大至今,走了来,来了走,一辈子了。”

    “吉玛爷爷,看来这颗柳树年龄不小了?”我抬头仰望着眼前的这棵巨大、沧桑而婆娑的古柳。

    吉玛爷爷说:“据说是公主亲手所栽,人们叫它‘公主柳’。在藏语里“拉”是佛的意思,“萨”是地方,“拉萨据说,当年大昭寺竣工的时候,天空出现了几道彩红,松赞干布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文成公主在大昭寺前亲手种下了一棵从长安带来的柳树,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公主柳’,又称‘唐柳’。这些都标志着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景仰和怀念。文成公主的传说是人们世代传诵、不断丰富的艺术结晶。”

    我注视着广场上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念念有辞,不管他是穿着红袈裟的喇嘛也好,还是一般的世俗百姓也好;他们手里都摇着一个做工精致,镶金镀银的转经筒,脖子上挂着亮晶晶的佛珠。

    见到这个场面,我不由得惊呼道:“这些人都是佛教徒吗?”

    长老闻听我的感叹后,静静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然后,像是说给我们大家,又像是说给自己的,就听他说道:“是的,他们每一个人,都孜孜以求的,在做着同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祈祷!念经!很多人背着行李卷,风尘仆仆从千里之外磕长头来到这里的信徒们。他们用身体丈量着道路,磕头的数量是以十多万计的。寺前的石板地面被磨得光滑如镜,有的已磨出凹槽来。他们或利索或缓慢地孜孜不倦地重复着站直、弯身、俯卧、磕头的动作。站在他们身旁,感受着他们那种专注的虔诚,感受着他们心无杂念的投入,我们不由地放松了心情,在心里跟着他们一起默默祈福,为了家人的健康和快乐。”

    我都被眼前八角街广场上的朝圣人群早已是感叹不已,他们的精神向往如此才感天动地,看到这一切让我从心底里感到震撼。

    静静地站在原地,目睹着眼前的一切。

    不远处,长老正和一个磕完长头起身的老者说上了话。

    我跑过去,聆听他们的对话。

    长老:可以和您说说话吗?你叫什么名字?

    老者:嘿嘿。

    长老:我们认识一下,我叫妙祥,内地来的。

    老者:我叫旺吉。

    长老:您一开始拜佛,我就站在这儿数,您磕了七八十个长头。不累吗?

    旺吉:九九八十一个,不累,我们的生命都是佛给的,我佛慈悲,不累。

    长老:这太阳,够火曝的,我站在这儿,头都晒晕了。可你们藏族同胞,在明晃晃的阳光里,一大片一大片地磕长头,这么大的运动量,居然就没一个出问题……

    旺吉:我们藏人心中有佛,佛能治所有的病,脑子里的病,也能治。这西藏,是佛的国,好大好大,离天近得很,没有污染。

    长老:您是哪里人?住在啥地方?

    旺吉:我的家在白云那边,他们,这些拜佛的人,家都在白云那边,白云比太阳还飘的高,您骑马也赶不上。我们藏人死了都到白云那边,鹰把我们带去见佛,佛很大,很多化身,鸟,风,太阳,或者冰雪,或者山,雅鲁藏布江,都是佛,歌声也是佛。

    长老:人也是吗?

    旺吉:人也是,您想帮助别人的时候,您就是佛。

    长老:那人与活佛的区别昵?

    旺吉:人很多时候不想帮助别人,还骗人,犯罪;活佛普渡众生,他一代又一代地轮回转世,是最大的善。现在,布达拉官暂时没有活佛,我们只有到大昭寺朝拜。

    长老:我是第一次到西藏,感触很深,这儿是明亮的阳光之国,河流和天空都像镜子一样,人走在路上,不,哪怕坐车,也觉得是在巨大的镜子之间。我的五脏六腑被洗了一遍,肠子都透明,这脑袋有点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西藏的一部分,从风里飘来嵌在我脖子上。然后是刻着藏文的经幡。走在拉萨街头,藏族人都很友好,向陌生的汉族游客点头微笑打招呼,并教大家怎样转经,怎样祝福吉祥。旺吉,您也是好样的。

    旺吉:进了佛国的,都是兄弟。

    长老:看您风尘仆仆的样子,不是拉萨人吧?

    旺吉:我是磕头来的,好几百里地。我是牧民,我卖了一些羊,一些牛,又用卖的钱换金子,一年换一点,五年能换好多金子。这次我全带来了,献给庙里,把佛像修得大大的。再过五年,我还能换更多的金子,献给佛。五年前,我就献过金子,那次,活佛为我摩了顶,我喜欢得哭了,我妻子,骑马伤了腿,活佛摩了我的顶,她的腿就好了,神佛保佑。

    长老:您家里几口人?

    旺吉:我家里五口人。一老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了嫁。我把两个儿子都送进庙里,侍奉佛。他们不识字,进大昭寺不够格,就先在我们本地寺庙呆了两年,然后进了小昭寺。太高兴了,他们不在外面惹祸、一心向佛,还学文化,每天学藏文。

    长老:您把儿子都送去当和尚了,家里不冷清?

    旺吉:能进寺院,是他们的造化,也是全家向佛修来的佛缘。我们藏族人,总是把家里最聪明最能干的孩子送到庙里去。

    长老:人都是要老的,将来您和您妻子怎么办?

    旺吉:佛自有安排。

    长老:您家里富裕吗?

    旺吉:除了吃的、用的和住的,财产都应该奉献给神佛。财产多余了,人就要产生贪心的念头,就会作恶。您看那根柱子下的老太太,牙都没有了,还边笑边吃糌杷,她比我还穷吧,可她活得高兴;因为她除了佛之外,就没多余的东西了。你们汉人可能不理解她为什么高兴?又脏,又无依无靠,吃东西都艰难,还高兴个啥。不相信?您过去问问她,您伸手要她的糌粑,她和糌粑的那只碗,她马上就会给您。因为您是在帮她,给她机会积德行善,这样她就接近佛,成佛了。她不会要您的钱,如果您扔在地上,她看都不会看……。她在笑呢,她知道我们在说她。她在这一带很有名,和许多外国游客照过相。

    长老:刚才,我在一间小屋,瞅见小屋内有位老人,盘膝在卡垫上,面前的矮桌铺着经卷。他的白头发告诉我,他至少八十多岁了。我猜想这老人抄了一辈子经卷,令我感动的是他的眼睛,像太阳下的水,如清澈的泉水,一下子就涌到我的心里去了。他合掌对我说:“扎西德勒!”我也回了句:“扎西德勒!”他点点头,笑得跟孩子一样。不,比我们汉人的孩子还纯洁,他是天堂的孩子。

    旺吉:您的话我听不太懂,可您的眼睛告诉我!您是内地的佛僧吧,说明有佛缘。其实,许多汉族人,还有许多外国人,都信我们的佛。不过,不少人把财产,把尘世看得太重,他们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佛,或者只有自己遇见了麻烦事,才想起佛来,这是得不了救的。我也做得不够,还有不少尘世的俗事。神佛保佑,我和妻子感情很好。如果有一天,她先于我进入天国,我就毁了房屋,放生牛羊,到山洞里去修行。有不少人去洞里面壁,听我儿子讲,在尼泊尔,还有西方人削发进洞的,一修就是一两年,不出洞,甚至连天日也不见。我没有经济条件去尼泊尔,可我到时候,准备选一座天葬台,在天葬石下掘个洞修行。

    长老:老人家您好,我是内地一座寺庙的主持,欢迎您今后到大悲寺来做客。

    旺吉:我到过内地的其它地方。

    长老:去佛庙里烧过香么?

    旺吉:烧过香,但我不相信汉人有佛。

    长老:您这是大藏族主义吧?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信徒嘛。内地的佛教与藏传佛教只是分支、门派不一样,但源头是一样的。其实藏传佛教也有黄教和红教之别。归根结底,佛陀就是普渡众生,也不是只渡藏人,不渡汉人。小小的大悲寺,无论普通节假口和佛教节曰,都挤得水泄不通,若遇公开讲经说法,收纳居士,佛堂根本容不下。单就信教的热情,汉人并不亚于藏人,只是风俗不同而已。

    旺吉:你们汉人信佛只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健康、儿女……反正世间所有俗事,都要求佛,都要许愿还愿。

    长老:内地有佛学院,专门研究经文,培养出家人。在历史上,因看穿红尘出家当和尚的名人也不少。有些明星还常去寺庙捐款,做佛的俗家弟子,他们可不为什么。

    旺吉∶不为什么?先生,在佛国里是不能撒谎的。你们汉人信佛都是看破红尘,当不了官,发不了财,健康有问题,儿女不孝顺,还有男女不相好了,觉得活着没意思了,于是想解脱,出家躲起来,人在寺庙里,心在外面。女的翦头发,男的剃头,还流眼泪,一幅想不开的样子。你们把佛信得很痛苦,这是对佛大大的不敬。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痛苦的人是永远进不去的。我们藏人信佛很快乐,从阿妈肚子里一出世,我们就是佛的人,佛国无边,哪有“红尘”?我们把金银珠宝都献给寺庙,把最聪明最有出息的孩子送去待奉佛。我们一路磕长头来拉萨朝圣,高兴啦,心里一直唱着歌啦,头磕破了会长疤,只要身体还活着,血也没流完的时候。至于饿了渴了病了,都会过去,神佛保佑。你们汉人看不出我们心里有多快乐。来去都一丝不挂,可你们汉人想在世上留下的东西太多,佛是帮不了忙的。你们吃的、穿的、住的都比我们好,也比我们讲卫生,可你们痛苦,因为你们的心在地狱里。

    长老无语,抬头仰望大昭寺,陷入遐思之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