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二指先生

正文 算命先生——毕小南(五)

    小南抬头看看天,连忙巴拉干净面前的饭,付了饭钱,收拾起来卦摊就要走。

    老板娘找回零钱,对小南说:“小子,出来一天不到,就想媳妇了,你要是明天还来,你的这些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你尽管放心,少不了你的东西。”

    小南笑嘻嘻的谢过老板娘,把东西放到屋里,急匆匆的走了。

    我看爷爷和曹大爷喝的正高兴,我有些困意,爬到马车上睡着了。

    “醒醒,春生。”我被喊醒,是二子哥叫我,见我醒来,对我说,“曹大爷带我们到大明湖游览去。”

    这时爷爷和曹大爷上了马车,再加上二子,车棚里挤得满满地。

    我还没睡够,迷迷瞪瞪的,不一会感觉马车停了下来。

    我被二子哥抱着下来马车,拍拍我的小脸说:“小子,醒醒,我们到大明湖了。”

    我抬头一看,眼前一座雕廊画柱的门廊,左右的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曹大爷走到我跟前说:“小朋友,这幅对联挂了将近二百年了,你信不信?”

    “是吗?”我惊叹。

    曹大爷说:“这里是大明湖公园的铁公祠,我给你们三位讲讲这幅对联的来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以说是济南知名度最高的一幅对联,由于它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济南城市环境之美,所以一直被济南人引以为傲。

    对联的作者是时任山东提督学政的历史学家刘凤诰,书写者就是时任山东巡抚的满族诗人、书法家铁保。

    这副对联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嘉庆年间,刘凤诰开始任山东学政,任职期间恰好铁保来济南任山东巡抚。

    由于铁保是刘凤诰的“座师”,即刘凤诰应科举时的主考官,而刘凤诰则是铁保的“门生”,来山东后他们既是同僚,又是师生之谊,关系十分密切。按清制,学政任期三年。刘凤诰于嘉庆九年七月十五日奉召回京,任实录馆副总裁。

    离任前,铁保等人在铁公祠前得小沧浪亭上,为他公宴送行,在送别宴上,刘凤诰面对浩瀚的湖水和“佛山倒影”,作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楹联。并请恩师铁保书写。

    铁保欣然留墨,并在楹联两侧注明:“甲子七月与金门学使小集大明湖”,金门得句,遂书之,以记一时师友雅会。

    由于刘凤诰的这副楹联突出了大明湖上的荷花、柳树,以及济南的湖光、山色,词意贴切,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二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传诵,成为济南的真实写照。而铁保所书的楹联曾刻制成木板悬挂在原铁公祠大门内的楹柱上。现虽不存,但楹联刻石还在,并有拓片行世,被国内许多书法爱好者收藏。

    曹大爷边走边介绍。

    大明湖风景秀丽。如清代乾隆志书《历城县志·山水考四》所载:“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挹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国,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岸上翠柳垂荫,湖中碧波映荷,轻舟争渡,游舫徐行;楼台亭榭,隐现葱茏之间,景色宜人。

    历史悠久的大明湖,人文景观也是极为著名,多处建筑景观是为纪念古人政绩、行踪而修建,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

    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宋代的曾巩、苏轼;金元时期的元好问、张养浩;明代的李攀龙、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祯、蒲松龄等。

    曹大爷指着湖中心的一个小岛,对我们说:你们看,那叫湖心岛,岛上有座亭子,名为历下亭,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清高宗乾隆为其御书“历下亭”匾额。

    杜甫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亭前楹联。

    古代历下亭,原在五龙潭一带,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现在的历下亭建于清康熙年间。

    爷爷说:“有关大明湖的传说,很多,曹老弟受累,给孩子们讲讲吧!”

    二子紧忙问:“曹大爷,这大明湖有什么来历?”

    曹大爷举目遥望宽阔的大明湖,对大明湖的来历娓娓道来。

    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北城曾是陆地,只是河沟叉子多些罢了。

    在城北有个大明寺,寺住持是个贪淫好色之徒,在庙内设有陷井机关,坑骗糟蹋妇女,庙内常发生烧香妇女失踪的事,但因为他有一身武艺,又勾结官府,人们不敢招惹他。

    济南东南山区,有个姓程的人家,一个老妈妈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家境虽穷,但儿子程玉和,忠厚老实,女儿程玉莲,模样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却也过得和美。

    老妈妈忽然间得了重病,一连三个多月,卧床不起,兄妹俩为求母病赶快治愈,就到大明寺求神、许愿。

    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闭目祈祷之机,将玉莲陷入地下密室,企图糟践她。

    玉莲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闹地抗拒和尚的欺凌。

    程玉和祈祷完毕,睁眼不见了妹妹,和尚却佯说玉莲已走,将玉和推出寺外。

    玉和回到家中,老妈妈听说玉莲丢失,又急又气,一口气上不来,就咽了气。

    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让进门,玉和就去衙门告状。衙门的人听说是告大明寺的,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推了出来,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着,渐渐昏了过去。

    玉和、玉莲兄妹二人悲痛欲绝的哭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问下界出了什么冤枉事?

    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说:“在济南府东南山附近,有一女子程玉莲,因母病重,随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烧香许愿,被和尚陷进密室,哥哥昏倒在庙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践,所以冤气冲天。”

    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恶和尚葬身鱼腹。真武大帝得令,就会同雷公、电母、雨师、风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里,正在用尽办法逼迫玉莲,忽见电光一闪,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把恶和尚劈死在地上。

    这时天昏地暗,雨暴风狂,整个大明寺陷进了地底,大水从地下漫了过来,大半个北城变成了一个湖泊。

    玉莲也被雷声震昏,当她苏醒过来时,身子已在湖的北岸,见到哥哥也在身边。

    她叫醒哥哥,两人悲喜地诉说着经过,当她听说妈妈为她丢失而着急死去时,痛苦极了。

    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纵身跳进湖水里,湖中长出了一朵白莲花。

    这个湖就是现在的大明湖,而玉莲则变成了大明湖里的白莲花。

    爷爷对曹大爷说:“我听说大明湖“蛇不见,蛙不鸣”的由来也和这段故事相差不了多少。”

    “什么是蛇不见、蛙不鸣?”我纳闷的问爷爷。

    爷爷说:“就是大明湖里见不到蛇,听不见青蛙叫。”

    “为什么呢?我问道。

    爷爷看着曹大爷说:“我先讲讲这段故事,如有不对,请您更正。”

    “姚爷客气,民间文学都是口口相传,越传越精彩,您请讲,我们洗耳恭听。”

    爷爷把济南大明湖里“蛇不见,蛙不鸣”的由来叙述出来。

    古时候,济南府北园村住着一户人家。

    这家有母子三人,兄妹侍母至孝,靠捞鱼捕蟹艰难度曰。

    后来母亲一病不起,兄妹二人倾家中所有为母亲治病,虽经多方求治,仍不见母病好转。妹妹心中焦急,竟自到城北大明国寺许愿。

    许是妹妹的孝心诚意感动了寺内的神灵,许愿之后,母亲的病竟有了好转。

    哥哥闻知,欣喜不已,又责怪妹妹不该一个人外出许愿。

    原来这个寺院的和尚很坏,还与官府勾结,在周围为非作歹,残害百姓,还经常坑害、奸污来寺院拜佛的良家女子。但为了母亲,妹妹顾不了这许多了,没让哥哥陪伴,又独自一人到寺院还愿。

    谁知寺内的恶僧早就盯上了她,还完愿,出得院门,便被几个和尚跟踪,拖进寺内,供众僧玩乐。

    晚上,哥哥捕鱼归来,不见了妹妹,当得知妹妹是去还愿的消息后,心想妹妹可能已遇不测,抄起了一把菜刀就急奔寺院。

    来到寺门外,被众僧阻拦,哥哥呼唤着妹妹的名字,孤身一人英勇奋战……

    众恶僧蜂拥而上,把他打倒在地,绳捆索绑,诬陷他持械行凶闯佛门,要送官府定罪。

    妹妹沦入贼手,当哥哥的眼看着却无力解救,官府又与恶僧暗通,自己又要被屈入狱……

    怎不让人肝胆欲裂,怒气冲天?

    哥哥双膝跪地,仰面朝天,捶胸大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

    ……

    一声声哭诉未绝,忽然间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个霹雳,天塌地陷,大明国寺顷刻间沉入地下。

    随即涌出一股清水,越来越大,后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这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寺里被关押的良家妇女都浮上了岸,兄妹团圆,母亲病愈。

    寺内的恶僧则一个个都沉入湖底,变成了蛇和蛤蟆。变成了蛇的只能钻入湖底,变成蛤蟆的只会生气鼓肚,叫不出声。于是,大明湖就“蛇不见,蛙不鸣”了。

    二子问道:“确实啊!现在正是盛夏,是没有蛤蟆叫,这是为啥?该不是水里有什么东西?蛤蟆都哑巴了吧?”

    爷爷讲完,看着曹大爷说:“我想肯定还有不同的传说,是吧?老弟。”

    曹大爷点点头,说:“姚爷说的没错,关于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的由来,的确还另有一则传说。”

    “其实,大明湖不光有这一个奇特现象,大明湖应该有四大怪才对。”曹大爷又说。

    “都有哪四大怪?”我迫不及待的想让曹大爷讲给我听。

    曹大爷说:

    大明湖四怪,也称之为四大谜,由来已久。

    明末的左诗坛巨擘王象春,就曾经在自己所写的《齐音·大明湖》中有过详细的记载——“湖在城中,宇内所无,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至于蛇不现,蛙不鸣,则又诞异矣。”

    后来,该文又被清朝人收录在《历城县志》中,应该是较早对明湖四怪提出的文字记载,这也就是济南的人家喻户晓的大明湖里“四怪”。

    分别是: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

    蛇不现,所谓的“蛇不现”,是因为大明湖内的水鸟众多,使得蛇类很难在其中生存下去。

    所谓“恒雨不涨”,是因为大明湖的出水口众多,当水涨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流了出去。

    所谓“久旱不涸”,是因为大明湖的湖底为质地细密的火成岩,致使源源不断流注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

    蛙不鸣,所谓的大明湖里“蛙不鸣”之谜,时至今日仍无人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对于大明湖的蛙不鸣、蛇不现的奇怪现象,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已被证明系后人杜撰。

    大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济南,游览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后,于中午来到了大明湖畔的历下亭休息。真龙天子降临大明湖,自然也就惊动了大明湖里的各路神仙,于是百蛙齐鸣,众蛇会聚,大明湖上空更是百鸟飞翔,一众生灵都希望能够一睹天子龙颜。但已经非常疲惫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鸟啊的,不知趣的在这里凑热闹,于是龙颜大怒,一拍桌子,颁下一道圣旨,命令:“蛇归洞,蛙不鸣。”

    众生灵见龙颜大怒,于是立刻慌慌张张的溜掉了。

    从那以后,大明湖里就再也见不到蛇了,也听不到蛙鸣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民间说法自然是人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象春就曾经对大明湖四怪进行了记载,因此这个说法,也仅仅是清朝人为了讨好乾隆,后人牵强附会所做的杜撰罢了。

    我个人觉得,在我们济南,水源来自城区珍珠泉和王府池子附近的泉群,然后由北水门流入小清河,向东注入渤海。湖底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泉水不易下泄,再加排水系统合理,便形成了“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