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二指先生

邢翁(一)

    长老的经解,好在只写到了第四天的早课,经解应该在接下来写第六天的内容,可接下来,长老一上来就是记述李尔对佛的最高境界论述,关于“五蕴”的讨论,看来长老是想先放在一边。

    我瞅瞅长老,他依然细细品读李尔的文章。

    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认真的读下去。

    李尔说:佛的最高境界用一个字表达:空。

    学会空,就是学会无欲,无欲则刚,就会达到海纳百川的境地。

    佛的最高境界用二个字表达:放弃。

    学会放弃就不会产生内心冲突,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地。

    佛的最高境界用三个字表达:不执着。

    学会不执着就不会使自己的神经崩溃,就会达到若水的境地。

    佛的最高境界用四个字表达:保持安祥。

    学会保持安祥就不会浮躁,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

    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

    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广结善缘,远离恶缘。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有信仰的人最高尚,有道德的人最喜乐;

    有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自在;

    怀慈悲的人最宽容,心无杂念者无烦恼;

    好行善的人有福报,喜布施的人最宝贵;

    人生贵得适意.坐忘,无我,淡泊.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求佛者,得智;求智者,成佛。

    接下来的文字题目是《佛不在庙里,法不在书中》,是李尔的论述,还是长老的观点?我不得而知,我小声读道:

    佛经不是用肉眼来认识的,必须以“心眼”来看。

    在佛法能被觉悟之前,必须知道往哪里看?要真实的看到佛法,必须往自己的身心里看。

    真正的佛法就存在于当下这个身心里面,身是佛,法是心,以心来看佛,就能发现法之所在。

    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去见,在耳去闻,在用鼻辨别,在舌谈论,在手执捏,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日常一切世物都要依赖智慧,学佛是为了开启自身具足的福慧,信佛是信自己的心。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学佛更是为了改自己毛病,而不是发现别人错误,以世间学识理念聪明是无法领会佛法,更不可能了悟自性具足的佛性。

    现代人的心与身是分离的,三千年前悉达多就在提醒我们,可是至今我们还是辜负了,佛菩萨救度众生是随机现化,大德弘法是随缘说法,迷悟之间的我们谈论大德根本就是奢侈,佛法理论研究更不是佛弟子的本分,凡夫更不具有议论大德之资格。戒律是得道证果的基石,是佛弟子宁舍性命不丢慧命的根本法义,恪守律以此来获得佛法的利益,才是对“依法不依人”这句法语最好的领悟。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漂泊的,都是别处,只有心是自己的,当下没有比安心更伟大的事情。

    真假正邪只是心。

    做为佛教徒最重要是心,最关心是智慧,否则念佛即是念魔,轮回的可怕是造成我们永远的愚痴,而全然究竟的觉醒不能依靠外物,了悟来自内在的初心。

    无诤是佛!地球是圆是扁不重要,佛祖关切痛苦之源,他的教法不是让人读过后放回书架的哲学巨著,而是通过修持有一个正见的心,由此而远离一切诸苦,当下净土,当下成佛。

    不断的轮回,一次次的受生,只是为了找回自己的心,生命是一个安心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与自己的心渐行渐远,离佛越来越远。只有充满宁静详和的内心才能智慧的见到真佛明白法义。

    佛法是究竟的真理,佛法的认识存在于我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中,在对众生的感激中,佛门高僧是人间的太阳,照亮佛弟子黑暗的心,做为佛弟子,我感恩十法界所有佛菩萨和所有众生!我愿望身心安住于圣戒之中,做个真的佛弟子。

    水流空,心不竞。

    小窗外,不除芳草。

    听雨看云,静中好。

    心不自心,

    因物故心;

    物不自物,

    因心故物.

    明心见性,

    是彻见本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言之,是把经论里的佛言祖语得到印证。其次是行解相应,行动与佛知佛见一致,把那亲证到的表现出来,此即绵密保养圣胎。佛法的真谛,在了生死,明心性。故不在事相中,换句话说,在吹打念唱上是捞摸不到的,事相本身是无常的,无常就是生灭,生灭就是生死。那么,为了了生死,不在根本上下功夫,而在事相上求取,这是了的什么生死呢?学佛者,不了彻般若自性,虽尽知种种教义,尽学种种法门,皆是舍本逐末,在枝叶上寻觅,岂能了生死明心地。故特别强调先悟后修,至少要有个解悟,始可避免心外求法之嫌。“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慎之慎之!

    似乎这段话是李尔要表明他对佛的认识,又好像是长老要表达的观点,我觉得都好,我也渐渐地体会到了一个“悟”字,对于了解佛学知识的重要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