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学士附逆
而比高宏图更加感到莫名恐怖的则还大有其人,姜曰广就是其中之一。这几日南京城中风云变化早就让百官们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试问哪个官员没贪墨过银子?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悬在了他们头上的利剑,生怕哪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大祸临头,家破人亡了。
尤其是姜曰广,他曾在暗中纠集官员试图趁机撵走镇虏侯,今日功败垂成纵然在预料之外,可也万想不到对方的报复来的如此猛烈。上百官吏被捕,城中报纸反复刊载的各种传闻,无论哪一桩都让他心惊肉跳。更何况,他本就心中有鬼,连日来担惊受怕已经有一日十年的难挨感觉。
“姜兄,姜兄?”
几次呼唤才将他从失神中拉了回来。姜曰广定睛一看是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这个平日里趾高气昂的老头子,今日也是一脸的灰败,表情也极是尴尬与不安。
“昨夜家里闹了猫,一夜不得消停,这才惺忪懵懂,请勿见怪,勿见怪……”姜曰广尴尬的解释了几句,试图避开郑三俊眼睛里探秘一般的目光。谁知郑三俊却偏偏不让他如愿,竟然一把扯住了他袖子。
“姜兄,你我一同走,有事相商。”
话已经说的如此直白,姜曰广就算再讨厌面前这个老头子,也只能捏着鼻子与其并肩走向临时搭建起的棚子。作为城中重臣,他们的待遇还是很优厚的,距离公审的棚子也不过几步距离,其中有对话也可以听的一清二楚。
“姜兄,镇虏侯回来已经三天了,连面都没露一次,您说,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刻意压低的声音自郑三俊口中传来,姜曰广对此瞠目结舌,自己与郑三俊向来不是一路人,今日是怎么了,他居然说出这等交浅言深之语?姜曰广不得不直视着郑三俊,试图探查出他这一番话隐含的真正目的。
而郑三俊则好像立即觉察到了姜曰广的疑惑,立刻低声解释着:“听说有人勾结倭寇,进犯南京,城北那几千颗已经恶臭的头颅,姜兄可曾看过了?”
突然间又提到城外的倭寇首级,姜曰广更加不解其意,城外的倭寇首级他自然是不敢亲自去看的,只打发了家丁往成败去查看。而从家丁返回后惊恐焦虑的神情中,他也能想像得到其境况究竟有多么的可怖。
“直说了吧,城中疯传有重臣勾结了那些倭寇,如果…..”
姜曰广的眼睛里陡然间闪过了一丝愤怒,继而心头又腾起了阵阵寒意,直刺脑门。
“你,你休要血口喷人!老夫就算再看不惯镇虏侯为人,也断不会做,坐下这等猪狗不如的事情来。”
因为情绪激动,姜曰广的声音陡然提高,引起了周围官员纷纷侧目与窃窃私语。
“莫激动,莫激动。难道姜兄不觉得镇虏侯这几日所为的根子就在倭寇身上吗?”
“倭寇?”姜曰广的声音也随着郑三俊压低了下来,他这几日满脑子在想的都是李信在报复,可今日听到郑三俊的话,心中似乎又开了一扇窗户,几缕阳光照进了黑暗忐忑的胸腔里。
“难道,难道不是那厮再报复?”
心神巨震下,姜曰广几乎脱口而出。
却听郑三俊冷笑了两声,“报复?政事堂中有几位没难为过他?到现在不也相安无事吗?”
“可,可都说此人睚眦必报…..”
“如果睚眦必报,姜兄今日此时还能安好的站在此处吗?恐怕三个月前就得……”
这时,姜曰广似乎有些恍然,是啊,他曾经不也一心与李信做对吗?可是李信不也没有像传闻中那么睚眦必报么?一时之间,姜曰广心中纷乱至极,连作为主审的朱运才说了什么他都一个字都没听到。
不过,姜曰广却扭过头,看向面色惨白一身灰袍的高宏图,他似乎若有所思。
“莫非他……”
姜曰广手指着高宏图,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说不好,老夫直觉这个幕后的人并非是他,也许镇虏侯在敲山震虎也说不定。”
姜曰广又愤怒了,“你是在暗示老夫吗?老夫早就说过,再如何也不屑于勾结倭寇这等猪狗之事。”
不过他很快迎回了郑三俊嘲讽的笑意,虽然没有明言,可那分明是在说,就凭你?你也配?郑三俊不屑的目光,让姜曰广自尊心深受刺激,可他却异乎寻常的有了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他第一次感到了被人鄙视居然也是一件可以让人舒服的事情。很快,姜曰广又向高宏图投去了同情的目光,说起来此人也算被自己连累,到现在反而是自家什么事都没有。
姜曰广忽然醒悟,不知郑三俊今日说这些话的目的,想要问个明白。可是等他回过头来,郑三俊已经隔开他几步的距离做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姜曰广尴尬的咳嗽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厚着脸皮靠过去。
不过,姜曰广的屁股还没坐在椅子上,就有两名三卫军官礼貌的拦住了他。
“请配合一下,跟俺们走!”
姜曰广一开始并没反应过来,而是迟疑了一下,目光有些茫然。直到两名军官又重复了一遍,他这才听得清楚,霎时之间就满脸冷汗。
“走吧!”
其中一名军官催促了一句,姜曰广甚至连反抗都没做一下,就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跟着他们离开了公审场地。
只是由于两名军官极为低调,绝大多数人都没能注意到姜曰广被人带走了。
姜曰广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的,甚至不记得走了多远,到了何处。直到在一间房子外面,有人告知他,“镇虏侯在里面,进去吧!”
“镇,镇虏侯?”
此刻他顿时醒悟,双腿颤抖的几乎难以支撑干瘦的身躯。失魂落魄的进入房间后,李信正负手立于窗前。
“下官,下官见过镇虏侯!”
李信听到声音转过身来,赶紧扶住了一揖到地的姜曰广。
“掌院学士,莫要如此。今日请学士过来,实在是有一番嘱托。”
“嘱托?”
听到李信口中的嘱托二字,姜曰广更觉得脑中一团浆糊,难道镇虏侯叫自己来不是要秋后算账吗?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家破人亡的准备,可是到了此处,听了那嘱托二字,一丝希望又腾了起来。
以往无论人前人后,姜曰广提起李信都言必称丘八武夫,言语中都是无尽的鄙视,可此时此刻他却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一种敬畏。似乎李信叫他来并非是要问罪,这让他几乎有种莫名涕零之感。
经过短暂的失神后,姜曰广振作精神。
“镇虏侯有吩咐但讲就是,下官敢不从命!”
至此,姜曰广在李信面前已经彻底丧失了以往的自大与狂妄,现在的他满脑子都是自己丢官去职后家人的悲惨遭遇,他生怕自己也步了高宏图的后尘。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别说他本就不是什么心思坚定之人,就算铁石心肠的人,在面对家人蒙难时都会心碎与恐惧吧。
“学士在翰林院的威望无人可望及项背……”等了好半天,姜曰广才等到李信说话,不过却是这一句褒奖之词,他哪里敢坦然受之,当即诚惶诚恐的表示,“下官,不敢,镇虏侯谬赞!”
看着这个曾经在他面前自信而又嚣张的老翰林,李信也禁不住一阵感慨,在这个人身上他见不到一丝一毫文人应当有的风骨,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最终还是选择了顺从与屈服。
如果不是身边无人可用,他一定会穷治这些尸位素餐的所谓文官重臣们。可现在他却不能,不但不能,反而要酌情重要一些人,并引导一些人有所作为,为他所用。
“学士不必谦虚,这一点你当仁不让。这也是本帅需要借重学士的地方。”
姜曰广再次表示不敢,然后又小心翼翼的请示着,有什么吩咐。
“这几年来,江南先有黄梅贼以及淮王谋逆,接着又有郑芝龙作乱,对我江南地方的稳定和繁荣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军民人心,受波及尤为之甚。最近得到的各省公文里,很多地方已经产生了大规模的逃民,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只怕江南形势糜烂,将步中原各省后尘。”
李信并没有直接明说他意思,而是说起了眼下江南各省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在李信咄咄逼人的目光下,姜曰广不禁暗暗想道:这些事情哪里应当是一个武将该操心的事,反之,他重事这等事情,不也从另一面证实此人心志实在不小吗?
如果在这次反腐风暴之前,姜曰广得出了这个结论,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揭穿李信的狼子野心,可现在自身尚且难保,又有高宏图那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面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装聋作哑。
与其说装聋作哑或许并不恰当,用姜曰广自己的话来形容,他这是一头倒向了自己的反面,助纣为虐,对镇虏侯之言无不顺从。
尤其是姜曰广,他曾在暗中纠集官员试图趁机撵走镇虏侯,今日功败垂成纵然在预料之外,可也万想不到对方的报复来的如此猛烈。上百官吏被捕,城中报纸反复刊载的各种传闻,无论哪一桩都让他心惊肉跳。更何况,他本就心中有鬼,连日来担惊受怕已经有一日十年的难挨感觉。
“姜兄,姜兄?”
几次呼唤才将他从失神中拉了回来。姜曰广定睛一看是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这个平日里趾高气昂的老头子,今日也是一脸的灰败,表情也极是尴尬与不安。
“昨夜家里闹了猫,一夜不得消停,这才惺忪懵懂,请勿见怪,勿见怪……”姜曰广尴尬的解释了几句,试图避开郑三俊眼睛里探秘一般的目光。谁知郑三俊却偏偏不让他如愿,竟然一把扯住了他袖子。
“姜兄,你我一同走,有事相商。”
话已经说的如此直白,姜曰广就算再讨厌面前这个老头子,也只能捏着鼻子与其并肩走向临时搭建起的棚子。作为城中重臣,他们的待遇还是很优厚的,距离公审的棚子也不过几步距离,其中有对话也可以听的一清二楚。
“姜兄,镇虏侯回来已经三天了,连面都没露一次,您说,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刻意压低的声音自郑三俊口中传来,姜曰广对此瞠目结舌,自己与郑三俊向来不是一路人,今日是怎么了,他居然说出这等交浅言深之语?姜曰广不得不直视着郑三俊,试图探查出他这一番话隐含的真正目的。
而郑三俊则好像立即觉察到了姜曰广的疑惑,立刻低声解释着:“听说有人勾结倭寇,进犯南京,城北那几千颗已经恶臭的头颅,姜兄可曾看过了?”
突然间又提到城外的倭寇首级,姜曰广更加不解其意,城外的倭寇首级他自然是不敢亲自去看的,只打发了家丁往成败去查看。而从家丁返回后惊恐焦虑的神情中,他也能想像得到其境况究竟有多么的可怖。
“直说了吧,城中疯传有重臣勾结了那些倭寇,如果…..”
姜曰广的眼睛里陡然间闪过了一丝愤怒,继而心头又腾起了阵阵寒意,直刺脑门。
“你,你休要血口喷人!老夫就算再看不惯镇虏侯为人,也断不会做,坐下这等猪狗不如的事情来。”
因为情绪激动,姜曰广的声音陡然提高,引起了周围官员纷纷侧目与窃窃私语。
“莫激动,莫激动。难道姜兄不觉得镇虏侯这几日所为的根子就在倭寇身上吗?”
“倭寇?”姜曰广的声音也随着郑三俊压低了下来,他这几日满脑子在想的都是李信在报复,可今日听到郑三俊的话,心中似乎又开了一扇窗户,几缕阳光照进了黑暗忐忑的胸腔里。
“难道,难道不是那厮再报复?”
心神巨震下,姜曰广几乎脱口而出。
却听郑三俊冷笑了两声,“报复?政事堂中有几位没难为过他?到现在不也相安无事吗?”
“可,可都说此人睚眦必报…..”
“如果睚眦必报,姜兄今日此时还能安好的站在此处吗?恐怕三个月前就得……”
这时,姜曰广似乎有些恍然,是啊,他曾经不也一心与李信做对吗?可是李信不也没有像传闻中那么睚眦必报么?一时之间,姜曰广心中纷乱至极,连作为主审的朱运才说了什么他都一个字都没听到。
不过,姜曰广却扭过头,看向面色惨白一身灰袍的高宏图,他似乎若有所思。
“莫非他……”
姜曰广手指着高宏图,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说不好,老夫直觉这个幕后的人并非是他,也许镇虏侯在敲山震虎也说不定。”
姜曰广又愤怒了,“你是在暗示老夫吗?老夫早就说过,再如何也不屑于勾结倭寇这等猪狗之事。”
不过他很快迎回了郑三俊嘲讽的笑意,虽然没有明言,可那分明是在说,就凭你?你也配?郑三俊不屑的目光,让姜曰广自尊心深受刺激,可他却异乎寻常的有了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他第一次感到了被人鄙视居然也是一件可以让人舒服的事情。很快,姜曰广又向高宏图投去了同情的目光,说起来此人也算被自己连累,到现在反而是自家什么事都没有。
姜曰广忽然醒悟,不知郑三俊今日说这些话的目的,想要问个明白。可是等他回过头来,郑三俊已经隔开他几步的距离做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姜曰广尴尬的咳嗽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厚着脸皮靠过去。
不过,姜曰广的屁股还没坐在椅子上,就有两名三卫军官礼貌的拦住了他。
“请配合一下,跟俺们走!”
姜曰广一开始并没反应过来,而是迟疑了一下,目光有些茫然。直到两名军官又重复了一遍,他这才听得清楚,霎时之间就满脸冷汗。
“走吧!”
其中一名军官催促了一句,姜曰广甚至连反抗都没做一下,就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跟着他们离开了公审场地。
只是由于两名军官极为低调,绝大多数人都没能注意到姜曰广被人带走了。
姜曰广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的,甚至不记得走了多远,到了何处。直到在一间房子外面,有人告知他,“镇虏侯在里面,进去吧!”
“镇,镇虏侯?”
此刻他顿时醒悟,双腿颤抖的几乎难以支撑干瘦的身躯。失魂落魄的进入房间后,李信正负手立于窗前。
“下官,下官见过镇虏侯!”
李信听到声音转过身来,赶紧扶住了一揖到地的姜曰广。
“掌院学士,莫要如此。今日请学士过来,实在是有一番嘱托。”
“嘱托?”
听到李信口中的嘱托二字,姜曰广更觉得脑中一团浆糊,难道镇虏侯叫自己来不是要秋后算账吗?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家破人亡的准备,可是到了此处,听了那嘱托二字,一丝希望又腾了起来。
以往无论人前人后,姜曰广提起李信都言必称丘八武夫,言语中都是无尽的鄙视,可此时此刻他却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一种敬畏。似乎李信叫他来并非是要问罪,这让他几乎有种莫名涕零之感。
经过短暂的失神后,姜曰广振作精神。
“镇虏侯有吩咐但讲就是,下官敢不从命!”
至此,姜曰广在李信面前已经彻底丧失了以往的自大与狂妄,现在的他满脑子都是自己丢官去职后家人的悲惨遭遇,他生怕自己也步了高宏图的后尘。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别说他本就不是什么心思坚定之人,就算铁石心肠的人,在面对家人蒙难时都会心碎与恐惧吧。
“学士在翰林院的威望无人可望及项背……”等了好半天,姜曰广才等到李信说话,不过却是这一句褒奖之词,他哪里敢坦然受之,当即诚惶诚恐的表示,“下官,不敢,镇虏侯谬赞!”
看着这个曾经在他面前自信而又嚣张的老翰林,李信也禁不住一阵感慨,在这个人身上他见不到一丝一毫文人应当有的风骨,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最终还是选择了顺从与屈服。
如果不是身边无人可用,他一定会穷治这些尸位素餐的所谓文官重臣们。可现在他却不能,不但不能,反而要酌情重要一些人,并引导一些人有所作为,为他所用。
“学士不必谦虚,这一点你当仁不让。这也是本帅需要借重学士的地方。”
姜曰广再次表示不敢,然后又小心翼翼的请示着,有什么吩咐。
“这几年来,江南先有黄梅贼以及淮王谋逆,接着又有郑芝龙作乱,对我江南地方的稳定和繁荣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军民人心,受波及尤为之甚。最近得到的各省公文里,很多地方已经产生了大规模的逃民,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只怕江南形势糜烂,将步中原各省后尘。”
李信并没有直接明说他意思,而是说起了眼下江南各省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在李信咄咄逼人的目光下,姜曰广不禁暗暗想道:这些事情哪里应当是一个武将该操心的事,反之,他重事这等事情,不也从另一面证实此人心志实在不小吗?
如果在这次反腐风暴之前,姜曰广得出了这个结论,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揭穿李信的狼子野心,可现在自身尚且难保,又有高宏图那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面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装聋作哑。
与其说装聋作哑或许并不恰当,用姜曰广自己的话来形容,他这是一头倒向了自己的反面,助纣为虐,对镇虏侯之言无不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