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明末小海盗

第233章 萨尔浒之战【2】

    在解决了杜松后,**哈赤虽然年迈,但年轻时候的果断却是一点也不减。只是休息了半个时辰,就连战场也来不及打扫,只能够交给界凡城那三百多名残存的士兵,来到打扫这一个参战兵力达十万人的庞大战场。

    明军北路主将马林,怯懦而狡猾,三月二十九rì率兵至铁岭,即畏缩观望,借口等待叶赫兵马而驻军不前,并派游骑一千人伸向尚间崖一带,侦查八旗兵的情况和友军杜松的动静。

    四月十二rì,获悉尚间崖有八旗兵马数百人,友军杜松已抵达吉林崖,攻打界凡城,马林便以争功之心,率两万兵马出三岔口至尚间崖依山结营。

    四月十四rì,清晨,马林得到的消息比杜松攻下界凡城还要正经。经过得游骑再三侦查,还有溃兵作为人证。马林再不相信,此刻也不得不接受杜松全军覆没这个结果。

    马林当场就失控的惶恐万状,脸sè发白的对手下人急声道:“全军速速北撤!”

    只是马林再快,也快不过**哈赤。明军兵马刚刚移动,探马就来报。“军门大事不好了!建奴杀到!距离此地不过十里地而已!”

    马林一听,当初快被气死了,一脚踢在那探马身上,那探马不知道是措手不及,还是马林那一脚的力量太大。一脚就踢的那探马翻在地上,嘴角流出一溜鲜血。

    明将龚念遂拉住马林,不过马林依旧不依不饶的手舞足蹈,咆哮道:“废物!你们怎么做事情的!居然让建奴到了十里路才来禀报!”

    龚念遂劝说道:“军门!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建奴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现在撤退只会使得兵马演变为溃兵!莫不如固守待援为上策!”

    “没有错!没有错!都回到营寨中!准备御敌!”马林慌慌张张的大喊大叫。

    马林本无征战之才,慌乱中居然决定分兵防御,美其名为互为犄角。龚念遂虽然感觉不妥,但他原本是西路军的人,此刻那里好敢于马林的命令呢?

    分兵中,马林亲率标营和大同营据尚间崖。开原道兵备佥事潘宗颜则结营于尚间崖东南数里的斐芬山。急令参将龚念遂结营于尚间崖西南数里的斡珲鄂漠。成犄角之势,如同“牛头”,以拱卫自据的尚间崖为住,形成了消极防御的挨打架势。

    **哈赤见状自然大喜过望了,想不到明军如此无能。

    **哈赤立即抓住这个可乘之机,**哈赤在临时搭建的军帐中发号施令。“代善何在!”

    “末将在!”虽然是父子,但后金治军甚严,代善等子侄在正式场合,还是以上下级之称呼。

    “本汗命令你率两红旗兵马包围尚间崖,不许战斗,只许不让山崖上的明军支援他处!”**哈赤威严道。

    “喳!”代善中气充足,高声应道。

    **哈赤微微颔首,便看向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对二人道:“你二人率领两蓝旗兵马包围斐芬山,不许攻打,只许山上明军不能支援他处即可!”

    “喳!”二人毕恭毕敬的应诺下来。

    **哈赤接着又命令四贝勒皇太极、杜度率领两白旗包围斡珲鄂漠。

    一切准备妥当后,**哈赤亲自率领一千铁骑来到战场上,经过一番观察,**哈赤很快就发现了龚念遂营阵的弱点所在。当下就率领一千铁器发起冲锋,冲击龚念遂营阵薄弱的一隅,很快撕开了一个豁口。皇太极和杜度二人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不用**哈赤吩咐,二人便率领麾下两白旗铁骑如同洪水般趁势从这个缺口中冲杀而如。

    后金士兵兵力两倍于明军,更被提格斗、劈杀、砍削等近战功夫比之当时缺乏训练的明军强。参将龚念遂虽然极力鼓舞,只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明军无论是兵饷还是冬衣都缺乏,这等军队士气高得到那里去呢?不到一个时辰,就砍掉了斡珲鄂漠营阵这个“牛角”。

    龚念遂营破战死,六千明军溃败。只是两条腿,那里是四条腿的马对手呢?更因为**哈赤鉴于还要去对付其他明军的原因,下令不要俘虏,使得六千明军血染斡珲鄂漠。大概这些明军临死前都很后悔,为什么自己刚才不拼一拼呢?

    至此西路军杜松部,完全覆灭。龚念遂所部仅仅相隔一天,就已经到了黄泉路上,跟随杜松了。

    歼灭龚念遂兵马之后,**哈赤即率领得胜的两白旗,驰援两红旗,攻打尚间崖。尚间崖作为马林驻守的地方,马林可不是一般的重视,环营三层壕堑。营中更是布置有西路军和马林部的火炮。

    只是如此也挡不住四倍于明军的八旗铁骑的冲击,反倒是壕内列阵的明军士卒被八旗兵气势吓倒,未作抵抗,便四散逃生。

    营中专司铳枪巨炮的枪炮手,未及引火发炮,已被八旗jīng骑飞舞的利刀削去头颅。

    马林见状惊骇万分,顾不上其他,便率亲兵数十人策马而逃。明军情况本来就被乐观了,此刻主帅居然逃跑了,明军士气登时崩溃,因之溃散。

    副将大同营总兵麻岩却不是马林之辈,见马林跑了。虽然心中愤恨,但依旧站出来,收拢败军,顽强抵抗。无奈此刻已经大势已去,明军虽然在麻岩的率领下誓死抵抗,后金军也一时死伤惨重。但明军最后寡不敌众,只守住了半rì,最终被八旗军攻破大营。

    自副总兵麻岩以下,游击丁碧、葛世凤等将官悉数阵亡。麻岩战死,更是进一步打击了明军的士气,明军再也没有敢回身一战的勇气了。

    八旗建奴在马背上狂笑着挥动马刀,从容割下一颗颗尽是惊恐面容的明军士兵头颅。明军全营士卒皆殁,史书记载:“死者遍山谷间,血流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

    **哈赤攻下尚间崖后,乘连战连胜之威,立即率领六旗兵马会同包围斐芬山的两蓝旗。以十倍于明军的兵力,围攻潘宗颜营阵。

    潘宗颜虽然知道眼下已成孤军,但潘宗颜也的确有骨气。哪怕是他文官出身,也不比马林之辈,抛下大军独自偷生。潘宗颜高声谷物士气,号召士兵拼死相搏。鉴于有龚念遂和马林两部皆被屠杀殆尽的情况出现,潘宗颜部士兵虽然也两腿发软,却无人敢言降。

    潘宗颜将各类战车列阵于前,统炮布列左右,居高临下,全军以死守之志迎击八旗军。

    由于这里山势险要,八旗军的大规模骑兵无法发挥作用。**哈赤命令大部着厚甲的骑兵下马组成重甲步兵队列,手执长矛、大刀在前,轻甲步兵在后跟进,轻骑兵则在远处以弓箭遥击山上的明军。

    文官出身的潘宗颜俨然不惧,“奋呼冲击,胆气弥厉”,身先士卒,率军与八旗军展开对攻。一时统炮声大作,矢飞如雨,战斗十分激烈。

    由于八旗军的步兵相对于明军而言并没有多少优势,明军又拥有山险和火器的优势,使八旗军进攻不断受挫。山坡上不断抛下八旗军士兵的尸体,一时“死者枕藉”,**哈赤的脸sè一片铁青。

    这时后金方面已经结束了尚间崖残余的战斗,大部八旗军向斐芬山开来,将斐芬山围得铁桶一般。明军四面受敌,在数倍于己的后金军的反复攻击下,最终弹尽粮绝,支持不住,被八旗军攻破。潘宗颜jīng疲力竭,后背被一箭shè穿,壮烈战死。全军自潘宗颜以下,无一生还。

    斐芬山一战,明军虽全军覆没,但也给予后金八旗军以沉重打击。此战八旗军阵亡人数达数千之多,超过了守军。攻防战中明军充分发挥了火器的威力,另外,潘宗颜与所部明军,拼命死战、拒不投降的气概也在当时的数次战斗中较为少见。

    此战使萨尔浒战役中唯一一次破坏了八旗军速战速决策略的战斗,使战况发展为持久攻坚战,曾一度降低了八旗军的优势。只是由于兵力上的劣势,最终兵败。

    结营于尚间崖北三十里中固城的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闻马林兵败,当下吓的脸容都没有血sè。二人顾不上其他,仓皇率领二千兵马逃回叶赫,哪怕明朝怪罪,他们也顾不得了。

    在个时候**哈赤虽然恨叶赫部在背后插自己一刀,但成大事者轻易不以感情影响自己。**哈赤恨归恨,但并没有派兵追杀,集中兵力,杀向东路军。

    八旗军在北线的大获全胜,彻底宣告了杨镐的分进合击战略的失败。令人悲哀的是,东路明军的主将刘綎对北线所发生的战事一无所知。所以,明军的悲剧将会一而再的重复下去。chūn秋中文社区

    明军的四路主将中,刘綎的声名和战绩最为显赫,“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明史-刘綎传》

    刘綎是将门之后,从少年时期起,刘誔几乎在他参加的所有战事中立下了战功,因而在明朝军队中享有盛名。刘綎参加了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役和援朝之役,均立下大功。播州之役中军功在全军排第一。援朝之役中军功仅列于总兵陈璘之后,而排名在“东李西麻”中的西麻――总兵麻贵之前。

    刘誔由于战功卓著,进左都督,世廕指挥使。这个官衔在武职中当时仅次于名将李成梁。而李成梁是何许人啊?**哈赤义父,前辽东总兵,现在四路总兵之一李如松就是他儿子。

    而刘誔一脸铁针般的短须,虎背熊腰,力大无穷。《明史-刘綎传》称,“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

    虽然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但刘綎并非杜松那只知力战不知智取的有勇无谋之辈。

    朝鲜之役中刘誔曾于阵前与rì军小行西长以谈判为诱饵,差点活捉rì军主将。播州之役中,刘誔曾巧设伏兵,大破杨应龙叛军,对战局的扭转起到了决定xìng的作用。任青海临兆总兵官时,刘誔出奇兵,偷袭鞑靼火落赤部于敕川脑,斩首数百级,获牲畜两万多头。为此万历皇帝到郊庙举行了祭祖仪式以贺大捷。

    刘誔在四川任职多年,手下有川兵数万,十分骁勇,每战必胜,成绩辉煌。

    刘誔尽管屡立战功,但其职业生涯却数起数落。几次降职都是因刘誔xìng格骄纵,目中无人,违反了朝律所致。有一次,刘誔以重拳殴打马湖知府詹淑,结果则是詹淑被改调,而刘綎则罚禄半年。

    此次由于辽东战事吃紧,神宗下旨命刘誔星夜赴京。即rì启程赴辽东,与其他总兵会合。刘誔希望多调川军与他,他多次向兵部请求调川兵三万北上辽东,但兵部迟迟不肯批复,最终只批给他五千人。

    在四位总兵中,刘誔的军事履历最为丰富,职衔也最高。应该说他最有资格成为此次大军的主帅,然而由于明朝的军事体制,主帅只能由文官来担任,所以他只能担任东路军总兵。

    而且刘誔还曾经在朝鲜之役中与杨镐结怨,杨镐为人气量狭窄,有此机会,那里不会折腾刘誔呢?因而此次出征,东路明军在人员和武器配备方面在四路明军中最弱,这是杨镐的“主动安排”。刘綎率领的东路明军,史书上以“器械龃龉,又无大炮火器”来到形容。

    杨镐还曾派亲信二人到刘誔军中“持红旗督阵”,并要求他们将刘誔的一举一动即使禀报经略。如果刘誔进军缓慢,亲信甚至策划由亲信临时夺取刘誔的兵权,“刘若逗留,则(杨镐亲信)当总领东路马军”。乃至于杨镐的亲信甚至对朝鲜元帅姜弘立说:“杨爷(即杨镐)与俺目前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恩,以死自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