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琅琊王氏(二)
正在此时,谢安安排在书房门口守门的小厮站在门口回报道:“老爷,有位小郎君执琅琊王氏的名帖求见。”
谢安皱眉,正要开口赶人,谢琰忙道:“父亲,儿也想听听王家人怎么说。”
谢安微不可见地点点头,小厮会意,带了人进来。
两人放眼看去,只见来人发未及冠,玉带飘飘,宛如仙人,是个非常清秀的少年。
他并不自我介绍,而是劈头问道:“两位谢大人可知‘云从龙,风从虎’何解?”并不等他们回答,少年继续说道:“龙吐出的气称为‘云’,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天空四处遨游,遮住日月的光芒,震撼起雷电,使人间降雨。可以这么说,是龙的能力使云变得灵异,而龙的灵异,却不是因为云而产生的。但是,如果没有云,龙就不能显示出他的灵异,所以云对龙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神采奕奕,摇头晃脑地叹道:“多么奇妙啊,龙所依靠的,正是他自己吐出的’云’,可见古人的智慧。周易说的很有道理,云就应该跟随着龙,同样的,龙也必须有云跟随它呢。”
说完,他怡然自得地望着谢安与谢琰,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这种说话的模式在晋朝当代是非常流行的,叫做‘玄谈’或‘清谈’。听上去虽然玄之又玄,但却是有重点有目的的,如果相谈的另一方接不上起头的人的话题,或者瞠目结舌不知所以,是非常失礼和没面子的一件事。
谢安却是真正有才之人,他少时就才思敏捷,绝顶聪明,在宦海沉浮二十多年后,更是识明智审,洞察世情。少年还未说完他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但这是个大逆不道的建议,谢安更是自诩忠臣良相,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因此他踌躇不答,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谢琰却比他灵活一些,他觉得,如果直接将这少年赶走,他们就失去了探知王家意图的机会,还不如虚以委蛇,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就掌握了主动。
想到那个在千军万马之前,神色自若地对自己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女子,一缕思念牵动着他的心。
他安抚地对父亲做了一个眼色,回答道:“小公子定然读过《汉书》。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曾经礼贤下士,广纳宾客,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的亲生儿子杀死了家奴,他都严格依照当时的法律让自己的儿子偿命,因此当时的朝堂和民间都称颂他是一位贤明的君子。他既有拥立皇帝的功劳,又是皇后的生父,一手掌握着军政大权,权势与富贵已经到了顶点。可是他最后却不得好死,遗臭万年,就是因为他篡汉自立的原因,可见,不管多么贤能的人,一旦有了僭越之心,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谢琰引用了王莽的故事,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少年邀请谢家一起做“从龙之臣”的建议,但他神色并不十分严峻。那少年见谢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却没有将自己扫地出门,暗暗思索该怎么继续这个话题。
这确实是个非常急智的少年,暗藏机锋的话语几乎是张口便来:“昔日张楚王曾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虽然他没有得到天下,这天下却真的改旗易帜,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囊中物。刘邦虽是一介草民,但他文有萧何、张良,武有樊哙、韩信,可见有错的并不是僭越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实现这件事情的人以及他身边的谋臣良将。”
谢琰微微点头,嘴角轻扬。
那少年受此鼓励,心中一热,正想和盘托出,突然记起父亲的嘱咐,神色收敛了一下,微笑道:“如今世情与汉朝已经完全不一样,以我们家族看来,在这个乱世里,唯一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依仗就是军权。琅琊王氏世代都是文臣,因此我们只能做那从龙之云。”
他说得含含糊糊,并不愿意开门见山地表明王氏效忠的对象,只说那人是手握兵权的。
谢琰见他不愿言深,暗暗摇头,给自己的父亲使了个眼色。
谢安会意,作出十分生气的样子,喝斥道:“一派胡言乱语,谢家绝不会背弃皇恩,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语请不要再提。”一边喊了小厮进来,说道:“送客”。
那少年踌躇满志而来,却泱泱离去。
谢安立刻着人去查这少年的来历,家奴回报说这少年坐王家马车来的,上车的时候仆役们唤他“二公子”。谢安想了想,对谢琰说道:“此人应该是王谧的嫡次子王球,因尚未及冠,故而很少见人,小小年纪已有乃父之风,比起他的兄长似是更胜一筹。”他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十分赞赏的表情,而是有一些悲哀,他断言道:“王家如果一意孤行,难免会遭灭顶之灾。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妹妹的事情你要放在心上才行。”
谢琰正色道:“请父亲放心,琰一定尽力为之。”
古时候信息通讯业十分地不发达,只有紧急军情可用信鸽通信,皇帝的旨意,告示什么的都是通过驿站传递,远的地方延迟十来天什么的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古代有一种著名建筑叫做“烽火台”,哪里有人侵略,就烧哪里的烽火台。放在现代的话一个短信一个QQ就搞定了,八卦消息更是网上漫天飞。
谢璎的这桩八卦过了好几天才传到离建康只有几十里地的京口里。
萩娘完整地听完了小耳报神采棠传达的全部内容,心里浮起两个字:
“耳熟”。
多么俗气的情节啊,高贵的千金小姐私会俊朗的世家公子,又正好被出来散步的一群人看到。
设计她的人一定抛出了足够大的诱饵,引得她孤身相见。
这计谋最妙的就是一个“巧”字。
谢琰一定很气愤,最难堪的是妹妹还必须嫁给那个臭流氓,这比吃了一只苍蝇还难受。
他一定会想办法避免这个结果的吧。
不知为何,她从来不真正担心谢琰,从不在意他身边那些危险。
在她心里,他是那么地强大,足够保护自己和他想保护的任何人。
想到谢琰,想到他一贯镇定的亲切面容,萩娘只觉得心里甜甜的很暖和。
这毫无来由的感情,在和谢琰分别之后,变得愈发清晰。
她根本不了解谢琰是个怎样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喜好。这就是暗恋的感觉吧,不需要和他在一起,只要让她思念他,就觉得很幸福了。
https:///book/6060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谢安皱眉,正要开口赶人,谢琰忙道:“父亲,儿也想听听王家人怎么说。”
谢安微不可见地点点头,小厮会意,带了人进来。
两人放眼看去,只见来人发未及冠,玉带飘飘,宛如仙人,是个非常清秀的少年。
他并不自我介绍,而是劈头问道:“两位谢大人可知‘云从龙,风从虎’何解?”并不等他们回答,少年继续说道:“龙吐出的气称为‘云’,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天空四处遨游,遮住日月的光芒,震撼起雷电,使人间降雨。可以这么说,是龙的能力使云变得灵异,而龙的灵异,却不是因为云而产生的。但是,如果没有云,龙就不能显示出他的灵异,所以云对龙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神采奕奕,摇头晃脑地叹道:“多么奇妙啊,龙所依靠的,正是他自己吐出的’云’,可见古人的智慧。周易说的很有道理,云就应该跟随着龙,同样的,龙也必须有云跟随它呢。”
说完,他怡然自得地望着谢安与谢琰,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这种说话的模式在晋朝当代是非常流行的,叫做‘玄谈’或‘清谈’。听上去虽然玄之又玄,但却是有重点有目的的,如果相谈的另一方接不上起头的人的话题,或者瞠目结舌不知所以,是非常失礼和没面子的一件事。
谢安却是真正有才之人,他少时就才思敏捷,绝顶聪明,在宦海沉浮二十多年后,更是识明智审,洞察世情。少年还未说完他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但这是个大逆不道的建议,谢安更是自诩忠臣良相,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因此他踌躇不答,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谢琰却比他灵活一些,他觉得,如果直接将这少年赶走,他们就失去了探知王家意图的机会,还不如虚以委蛇,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就掌握了主动。
想到那个在千军万马之前,神色自若地对自己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女子,一缕思念牵动着他的心。
他安抚地对父亲做了一个眼色,回答道:“小公子定然读过《汉书》。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曾经礼贤下士,广纳宾客,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的亲生儿子杀死了家奴,他都严格依照当时的法律让自己的儿子偿命,因此当时的朝堂和民间都称颂他是一位贤明的君子。他既有拥立皇帝的功劳,又是皇后的生父,一手掌握着军政大权,权势与富贵已经到了顶点。可是他最后却不得好死,遗臭万年,就是因为他篡汉自立的原因,可见,不管多么贤能的人,一旦有了僭越之心,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谢琰引用了王莽的故事,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少年邀请谢家一起做“从龙之臣”的建议,但他神色并不十分严峻。那少年见谢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却没有将自己扫地出门,暗暗思索该怎么继续这个话题。
这确实是个非常急智的少年,暗藏机锋的话语几乎是张口便来:“昔日张楚王曾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虽然他没有得到天下,这天下却真的改旗易帜,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囊中物。刘邦虽是一介草民,但他文有萧何、张良,武有樊哙、韩信,可见有错的并不是僭越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实现这件事情的人以及他身边的谋臣良将。”
谢琰微微点头,嘴角轻扬。
那少年受此鼓励,心中一热,正想和盘托出,突然记起父亲的嘱咐,神色收敛了一下,微笑道:“如今世情与汉朝已经完全不一样,以我们家族看来,在这个乱世里,唯一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依仗就是军权。琅琊王氏世代都是文臣,因此我们只能做那从龙之云。”
他说得含含糊糊,并不愿意开门见山地表明王氏效忠的对象,只说那人是手握兵权的。
谢琰见他不愿言深,暗暗摇头,给自己的父亲使了个眼色。
谢安会意,作出十分生气的样子,喝斥道:“一派胡言乱语,谢家绝不会背弃皇恩,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语请不要再提。”一边喊了小厮进来,说道:“送客”。
那少年踌躇满志而来,却泱泱离去。
谢安立刻着人去查这少年的来历,家奴回报说这少年坐王家马车来的,上车的时候仆役们唤他“二公子”。谢安想了想,对谢琰说道:“此人应该是王谧的嫡次子王球,因尚未及冠,故而很少见人,小小年纪已有乃父之风,比起他的兄长似是更胜一筹。”他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十分赞赏的表情,而是有一些悲哀,他断言道:“王家如果一意孤行,难免会遭灭顶之灾。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妹妹的事情你要放在心上才行。”
谢琰正色道:“请父亲放心,琰一定尽力为之。”
古时候信息通讯业十分地不发达,只有紧急军情可用信鸽通信,皇帝的旨意,告示什么的都是通过驿站传递,远的地方延迟十来天什么的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古代有一种著名建筑叫做“烽火台”,哪里有人侵略,就烧哪里的烽火台。放在现代的话一个短信一个QQ就搞定了,八卦消息更是网上漫天飞。
谢璎的这桩八卦过了好几天才传到离建康只有几十里地的京口里。
萩娘完整地听完了小耳报神采棠传达的全部内容,心里浮起两个字:
“耳熟”。
多么俗气的情节啊,高贵的千金小姐私会俊朗的世家公子,又正好被出来散步的一群人看到。
设计她的人一定抛出了足够大的诱饵,引得她孤身相见。
这计谋最妙的就是一个“巧”字。
谢琰一定很气愤,最难堪的是妹妹还必须嫁给那个臭流氓,这比吃了一只苍蝇还难受。
他一定会想办法避免这个结果的吧。
不知为何,她从来不真正担心谢琰,从不在意他身边那些危险。
在她心里,他是那么地强大,足够保护自己和他想保护的任何人。
想到谢琰,想到他一贯镇定的亲切面容,萩娘只觉得心里甜甜的很暖和。
这毫无来由的感情,在和谢琰分别之后,变得愈发清晰。
她根本不了解谢琰是个怎样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喜好。这就是暗恋的感觉吧,不需要和他在一起,只要让她思念他,就觉得很幸福了。
https:///book/6060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