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意料之外的僵持
阿义也算是个熟面孔了,这厮曾分别在十万妖山和南海之中三次率先逃跑。
第一次是征西王世子派人追杀任平生的时候,他弃弓而跑,成了那次五人组中唯一生还的人。
第二次是跟随海狼盟那位王小波来劫楼船,这厮后来抱了块木板冲浪而走。
最后一次则是任平生催动银龙击破海船的时候,他更是不顾先天高手的身份,直接随着海船沉下水面装死,因此不在最后那一批留在海面上的十数人之中。
任平生有灵觉相助,自然知道水面下有人装死,他觉得这种求生欲望强烈又会把握逃生时机的人也算难得,离开南海那一刹下意识地试了一下统率之力,不想竟然还真被他收了回来。
征召令收取道兵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别人客观方面愿意跟随,二是任平生主观方面催动了统率之力。
这厮估计是被任平生杀伐果断的风姿折服,不知何时开始就想着跟着他混了。
任平生甚至觉得征召令这种收集道兵的功能就和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公子收养门客相类似。
当年孟尝君门下三千客,内中就有鸡鸣狗盗之徒,自己这才收了三个,就得了两位有点特殊的人才:一个说话总带刺;一个擅长逃命。
收道兵还得看机缘,任平生倒也无所谓。
象高林和阿义这俩人,主要还看怎么用,只要任用得当,就能构成助力。
高林虽然不会说话,但却擅长于后勤工作,做事踏实得很,这次长途行军就帮了任平生的大忙。
这位擅长逃命的阿义则是个神箭手,目光锐利,人又沉着机敏,正是做斥侯的好料子,之前做狙击弓手纯属入错了行。
任平生听他报告完后想了想,随手指定了十人:“你等随某一起去拨了峰上那处哨堡,余下众人都留在岸边分散警戒!”
高仙芝打的主意其实是突袭。
大唐国力强盛,军饷给得很足,很多普通士卒都养得起战马,因此这次西征的可以算作是一支骑兵。
不过士卒虽然精锐,但西域毕竟路途遥远,且气候和环境都不同于中原地区,因此兵力并不多,总数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之中属于高仙芝直辖亲军的还只占一半。
这一次远征属于客场作战,必须讲究一个速战速决,若是陷入苦战,两万人再怎么精锐也肯定敌不过占据主场优势的数十万吐蕃大军。
高仙芝不顾条件恶劣,先是下令化整为零兵分三路快速穿过高原地带,集结完毕后又马上准备渡河作战,为的就是不给吐蕃和一众西域小国留下反应时间。
这位是一代名将,天生的善于控制战场节奏,这个连夜渡河的指令竟然匪夷所思地正确无比。
西域原本昼夜温差大,其时正值春未夏初,晚上仍然很冷,白天温度高时雪水融化,喷赤河因此河水暴涨,很难渡过。
然而等到子夜之后气温骤降,将山上的雪水又重新冻结了起来,这样到凌晨时河中的水竟然比平常时候还浅,正是大军渡河的最佳时机!
古时名将果然有一套,什么熟知天文地理竟然不是虚言!
高仙芝这地理知识也不知从哪学来的,任平生不得不表示佩服。
他眼下是先锋大将,要做的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中军主力扫清一切阻碍。
所以阿义发现的那个可以窥视到河边的哨堡必须在大军渡河之前拨掉,以免给吐蕃军留下半渡而击的机会。
依照阿义的观察,正面冲上那座山峰是不可能的——山上随便弄点巨石和原木滚下来,任平生第一批带过河的这近百精兵就得玩完。
这时高林被他留在后队指挥剩下一千九百名陌刀队精锐渡河,任平生便让阿义带着他指定的十人从正面密林间摸上去。
阿义的感觉很灵敏,做这种隐踪潜行的事正合适。
这十一人的任务是堵住出堡的山路截杀残兵,因此除了陌刀之外还都带上了弓箭。
任平生独自一人绕去了后山。
吐蕃的哨堡建在靠近峰顶的地方,除了北面之外其余三面都是峭壁——这地形普通士卒没办法,他一个先天大高手倒是没有一点压力。
峭壁冷滑,背阴处还结着冰棱,任平生拎着柄陌刀一路戳了上去,只花了半个时辰不到就到了峰顶。
哨堡中灯火通明,吐蕃军警惕性还是蛮高的,堡墙内外都不断有小队士卒走动巡守。
睡下了的看不见,外边岗哨和巡守倒有近两百人,看来阿义那个哨堡内有一千人的估计还比较准确。
任平生拄着陌刀看了半晌,心底不免有些犯难:这下边人有点多,自己是直接跳下去开杀呢还是跳下去开杀呢?
他一番踌躇,终究选择了另一个终极大招。
这一招叫做殒石天降。
峰顶山石受雨雪构解,冷风摧化,很容易被撬裂,任平生用陌刀一顿乱插乱撬,不会工夫就弄出了好几块巨石砸了下去。
这一招的效果相当明显。
吐蕃哨兵堡墙正中一枚,当场就塌了半边,另一枚刚巧落在营寨之内,却不知造出了多少梦中冤魂。
哨堡中一时大乱,俄顷就有近百名弓手找到了攻击目标,开始向任平生立足的崖顶抛射箭羽,剩下的一部分立即成队向外撤离。
这种反应速度大大出乎任平生的预料——暗夜遇袭,竟然几乎没有乱象,这可要算是精兵了哇!
建造哨堡的这座山峰很高,因此顶上的山风也大,羽箭从下向上射极易偏离,对任平生完全构不成威胁,他干脆置之不理,只管撬动巨石往下抛去。
这般又砸了十几块之后,他便觉得效益太低,那些吐蕃士兵进退有据,竟然多数都能避让开去,巨石除了将哨堡砸毁了之外竟然几乎伤不到人。
场面一时诡异地僵持了下来。
这种僵持并没有维持很久,不一时吐蕃军中又分出了数十人,这数十人分成三组,开始向山下冲去。
瞧这样子,莫非是去通知连云堡中的主力部队?
这个千人队里面看来有个高人嘛!
https:///book/6032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一次是征西王世子派人追杀任平生的时候,他弃弓而跑,成了那次五人组中唯一生还的人。
第二次是跟随海狼盟那位王小波来劫楼船,这厮后来抱了块木板冲浪而走。
最后一次则是任平生催动银龙击破海船的时候,他更是不顾先天高手的身份,直接随着海船沉下水面装死,因此不在最后那一批留在海面上的十数人之中。
任平生有灵觉相助,自然知道水面下有人装死,他觉得这种求生欲望强烈又会把握逃生时机的人也算难得,离开南海那一刹下意识地试了一下统率之力,不想竟然还真被他收了回来。
征召令收取道兵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别人客观方面愿意跟随,二是任平生主观方面催动了统率之力。
这厮估计是被任平生杀伐果断的风姿折服,不知何时开始就想着跟着他混了。
任平生甚至觉得征召令这种收集道兵的功能就和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公子收养门客相类似。
当年孟尝君门下三千客,内中就有鸡鸣狗盗之徒,自己这才收了三个,就得了两位有点特殊的人才:一个说话总带刺;一个擅长逃命。
收道兵还得看机缘,任平生倒也无所谓。
象高林和阿义这俩人,主要还看怎么用,只要任用得当,就能构成助力。
高林虽然不会说话,但却擅长于后勤工作,做事踏实得很,这次长途行军就帮了任平生的大忙。
这位擅长逃命的阿义则是个神箭手,目光锐利,人又沉着机敏,正是做斥侯的好料子,之前做狙击弓手纯属入错了行。
任平生听他报告完后想了想,随手指定了十人:“你等随某一起去拨了峰上那处哨堡,余下众人都留在岸边分散警戒!”
高仙芝打的主意其实是突袭。
大唐国力强盛,军饷给得很足,很多普通士卒都养得起战马,因此这次西征的可以算作是一支骑兵。
不过士卒虽然精锐,但西域毕竟路途遥远,且气候和环境都不同于中原地区,因此兵力并不多,总数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之中属于高仙芝直辖亲军的还只占一半。
这一次远征属于客场作战,必须讲究一个速战速决,若是陷入苦战,两万人再怎么精锐也肯定敌不过占据主场优势的数十万吐蕃大军。
高仙芝不顾条件恶劣,先是下令化整为零兵分三路快速穿过高原地带,集结完毕后又马上准备渡河作战,为的就是不给吐蕃和一众西域小国留下反应时间。
这位是一代名将,天生的善于控制战场节奏,这个连夜渡河的指令竟然匪夷所思地正确无比。
西域原本昼夜温差大,其时正值春未夏初,晚上仍然很冷,白天温度高时雪水融化,喷赤河因此河水暴涨,很难渡过。
然而等到子夜之后气温骤降,将山上的雪水又重新冻结了起来,这样到凌晨时河中的水竟然比平常时候还浅,正是大军渡河的最佳时机!
古时名将果然有一套,什么熟知天文地理竟然不是虚言!
高仙芝这地理知识也不知从哪学来的,任平生不得不表示佩服。
他眼下是先锋大将,要做的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中军主力扫清一切阻碍。
所以阿义发现的那个可以窥视到河边的哨堡必须在大军渡河之前拨掉,以免给吐蕃军留下半渡而击的机会。
依照阿义的观察,正面冲上那座山峰是不可能的——山上随便弄点巨石和原木滚下来,任平生第一批带过河的这近百精兵就得玩完。
这时高林被他留在后队指挥剩下一千九百名陌刀队精锐渡河,任平生便让阿义带着他指定的十人从正面密林间摸上去。
阿义的感觉很灵敏,做这种隐踪潜行的事正合适。
这十一人的任务是堵住出堡的山路截杀残兵,因此除了陌刀之外还都带上了弓箭。
任平生独自一人绕去了后山。
吐蕃的哨堡建在靠近峰顶的地方,除了北面之外其余三面都是峭壁——这地形普通士卒没办法,他一个先天大高手倒是没有一点压力。
峭壁冷滑,背阴处还结着冰棱,任平生拎着柄陌刀一路戳了上去,只花了半个时辰不到就到了峰顶。
哨堡中灯火通明,吐蕃军警惕性还是蛮高的,堡墙内外都不断有小队士卒走动巡守。
睡下了的看不见,外边岗哨和巡守倒有近两百人,看来阿义那个哨堡内有一千人的估计还比较准确。
任平生拄着陌刀看了半晌,心底不免有些犯难:这下边人有点多,自己是直接跳下去开杀呢还是跳下去开杀呢?
他一番踌躇,终究选择了另一个终极大招。
这一招叫做殒石天降。
峰顶山石受雨雪构解,冷风摧化,很容易被撬裂,任平生用陌刀一顿乱插乱撬,不会工夫就弄出了好几块巨石砸了下去。
这一招的效果相当明显。
吐蕃哨兵堡墙正中一枚,当场就塌了半边,另一枚刚巧落在营寨之内,却不知造出了多少梦中冤魂。
哨堡中一时大乱,俄顷就有近百名弓手找到了攻击目标,开始向任平生立足的崖顶抛射箭羽,剩下的一部分立即成队向外撤离。
这种反应速度大大出乎任平生的预料——暗夜遇袭,竟然几乎没有乱象,这可要算是精兵了哇!
建造哨堡的这座山峰很高,因此顶上的山风也大,羽箭从下向上射极易偏离,对任平生完全构不成威胁,他干脆置之不理,只管撬动巨石往下抛去。
这般又砸了十几块之后,他便觉得效益太低,那些吐蕃士兵进退有据,竟然多数都能避让开去,巨石除了将哨堡砸毁了之外竟然几乎伤不到人。
场面一时诡异地僵持了下来。
这种僵持并没有维持很久,不一时吐蕃军中又分出了数十人,这数十人分成三组,开始向山下冲去。
瞧这样子,莫非是去通知连云堡中的主力部队?
这个千人队里面看来有个高人嘛!
https:///book/6032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