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七四章、本末倒置
大汉朝现在的天子刘宏,身上有许多标签。
比如荒淫、亲小人远贤臣、贪财等等不好的名声,但是朝中百官也都承认一点:那就是天子很聪慧。
所以夏育在得知皇甫嵩被贬职后,不得不去思考天子此举背后的意义。
皇甫嵩与董卓的人马加起来,不过约摸六万。面对十数万羌骑叛军,坚守着城池不被攻陷,遏制出叛军劫掠关中三辅,这种成果怎么能变成了无功呢?
夏育不相信,整个朝廷百官都是傻子。
但天子还是下了贬职的诏令,所以只有一种解释。
天子刘宏觉得,皇甫嵩在朝野中的威望太高了。
去年的黄巾之乱他转战数州,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的。如今若是再平定羌乱,会不会被麾下将士怂恿做出什么来呢?
毕竟冀州如今还在传唱着,称赞他的歌谣呢!
毕竟如今在关中平叛的将领,籍贯几乎都是西凉人!
虽然安定皇甫家,世代都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但是在从帝王心术中,忠不忠心并不是被猜忌唯一标准,还在于有没有谋逆的实力。
将危险泯灭在萌芽中,不是应该的吗?
刚好,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的张温,终于带着其他兵马到了美阳。他是荆州南阳人,不会得到西凉骄兵悍卒的拥护,就可以避免了这个问题。
是故,夏育终于想通了一些事。
比如为什么之前朝廷就给了他护羌校尉的官职,却半个兵卒都没有调遣给他。
比如他觉得早一日辞掉官职,对自己和华雄都是好事。
他是因战事而伤残的,朝廷看在这个情分上会给他一个体面的归宿。而华雄是借着自己徒儿的名头,才被皇甫嵩任命为临时军候的,并不属于朝廷的编制。
张温要是不认账,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呢,若是夏育辞掉官职后,张温从人情世故上出发,说不定就会继续任用华雄了。
做个顺手人情嘛!
都是在仕途摸爬滚打的人,对这种事早就无师自通。
事情也正如夏育所预料的方向发展。
他以伤残和老迈上表请辞去护羌校尉,朝廷的允许诏书很快就到了。不光说了一堆夸奖的话语,还很难得的念起了以往功绩,给了他一个关内侯的荣誉身份。
嗯,夏育在十几年就因功封了侯,还是有食邑那种。
如今的关内侯,相当于变相的补偿吧。
夏育对此很感恩,这个结果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身后名了。
不过呢,华雄却辜负他一番好意!
这个竖子竟然不和他商量一番,就擅自主张拒绝了张温的继续任用的将令,说什么要送自己回乡里。
理由听起来,好像挺温馨的。
但这不是夏育想要的结果。他还指望着华雄能在战场打拼出名号来,给他脸上添光呢!
怎么能错过了这次平乱的机会呢?
“先生,雄是觉得留在此地,充其量不过在留在城内维护治安。”
面对夏育的大发雷霆,华雄拱手解释自己的理由,“车骑将军毕竟不是皇甫将军,他不会让雄领军出去作战的。”
夏育听完了以后,就沉默了一阵。
他知道华雄说得是事实,张温不会重用的。他不是皇甫嵩,不会念在“凉州三明”的情分上对华雄照顾几分。
但是他并不甘心,就算华雄没有机会立功,只要参与了就是一笔资历啊!
没有家世的人,想在军中占有一席之位,不都是先熬资历的吗?
“那你跟着老夫回汉阳又能如何?就比在此地好了?”
夏育脸色是放缓了,口气却还是倔着。
“先生,我回去后想聚集乡里,寻个合适的地方结乌堡自保。”
华雄脸上浮现了些许悲伤之色,“羌乱已起,凉州皆沦为羌骑的牧马场。雄虽能力有限,但也想为乡里尽一份力,这也是雄当时从军的初心。”
好嘛,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夏育没有了反驳的理由。
总不能劝自己的徒儿为了功名利禄,放弃守护乡里的善良不是?
“罢了,随你去吧。”
他挥了挥手,示意想自己待一会儿。
“谢先生理解,雄这就去安排部曲们收拾归去的行囊。”
华雄拱手行了一礼,便出门离去。
刚来到门外,就在心中松了口气。他方才给夏育说的理由,并不是全部打算,充其量也就是一半半吧。
夏育看到皇甫嵩被贬心有所悟,华雄的感官也是一样的。
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谋划前后倒置了。光顾去谋求给自己添上一个汉室忠义之士的光环,却没有夯实自己的根基。
自己就算能将名望提高到皇甫嵩的地步,尽得将士爱戴,又能如何呢?
还不是一纸诏令就调走了!
那些大汉将士,他们忠于的是朝廷,不是一个将领。
想在羌乱中起家,想在以后的乱世中峥嵘,不应该是先谋求官职,而是先拥有一支誓死跟随自己的军队!
刚好,他现在有了建立私人武装的资本。
其一,他有了名望。
在汉阳郡里,无论是乡里还是游侠儿,都觉得他是个可以依附的人。若是他拉拢这些人去找个地方结乌堡自保,跟随者肯定不少。
其二,地方并不难找。
落门聚后面的武山就是个绝佳之处。既可以依着山脉让乌堡易守难攻,又能引渭水灌溉开辟出良田来。
其三,是羌人对他“天眷之子”的称号。
这点是最重要的!想在凉州立足,就必须得到各个羌种部落的人心。
因为在西凉,羌人的人口比汉人还要多!远的不说,董卓麾下嫡系三千,绝大部分是湟中义从和秦胡组成,只有少量是汉家游侠儿。
如今羌人对自己有了敬畏心理,此刻不去拉拢他们,更待何时?
就连狗都知道,吃那个啥要趁着热乎的呢!
啊呸!
是做事要趁热打铁,莫要坐失良机。
尤其是羌人们不会排斥,自己是黔首出身的家世,不会像汉人一样以门第取人。
只要自己用勇武去折服、用恩义去结交,将他们和汉人一视同仁,就能得到他们的誓死跟随!有了数千羌骑为自己而战,还怕没有官职吗?
呵!
https:///book/6009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比如荒淫、亲小人远贤臣、贪财等等不好的名声,但是朝中百官也都承认一点:那就是天子很聪慧。
所以夏育在得知皇甫嵩被贬职后,不得不去思考天子此举背后的意义。
皇甫嵩与董卓的人马加起来,不过约摸六万。面对十数万羌骑叛军,坚守着城池不被攻陷,遏制出叛军劫掠关中三辅,这种成果怎么能变成了无功呢?
夏育不相信,整个朝廷百官都是傻子。
但天子还是下了贬职的诏令,所以只有一种解释。
天子刘宏觉得,皇甫嵩在朝野中的威望太高了。
去年的黄巾之乱他转战数州,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的。如今若是再平定羌乱,会不会被麾下将士怂恿做出什么来呢?
毕竟冀州如今还在传唱着,称赞他的歌谣呢!
毕竟如今在关中平叛的将领,籍贯几乎都是西凉人!
虽然安定皇甫家,世代都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但是在从帝王心术中,忠不忠心并不是被猜忌唯一标准,还在于有没有谋逆的实力。
将危险泯灭在萌芽中,不是应该的吗?
刚好,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的张温,终于带着其他兵马到了美阳。他是荆州南阳人,不会得到西凉骄兵悍卒的拥护,就可以避免了这个问题。
是故,夏育终于想通了一些事。
比如为什么之前朝廷就给了他护羌校尉的官职,却半个兵卒都没有调遣给他。
比如他觉得早一日辞掉官职,对自己和华雄都是好事。
他是因战事而伤残的,朝廷看在这个情分上会给他一个体面的归宿。而华雄是借着自己徒儿的名头,才被皇甫嵩任命为临时军候的,并不属于朝廷的编制。
张温要是不认账,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呢,若是夏育辞掉官职后,张温从人情世故上出发,说不定就会继续任用华雄了。
做个顺手人情嘛!
都是在仕途摸爬滚打的人,对这种事早就无师自通。
事情也正如夏育所预料的方向发展。
他以伤残和老迈上表请辞去护羌校尉,朝廷的允许诏书很快就到了。不光说了一堆夸奖的话语,还很难得的念起了以往功绩,给了他一个关内侯的荣誉身份。
嗯,夏育在十几年就因功封了侯,还是有食邑那种。
如今的关内侯,相当于变相的补偿吧。
夏育对此很感恩,这个结果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身后名了。
不过呢,华雄却辜负他一番好意!
这个竖子竟然不和他商量一番,就擅自主张拒绝了张温的继续任用的将令,说什么要送自己回乡里。
理由听起来,好像挺温馨的。
但这不是夏育想要的结果。他还指望着华雄能在战场打拼出名号来,给他脸上添光呢!
怎么能错过了这次平乱的机会呢?
“先生,雄是觉得留在此地,充其量不过在留在城内维护治安。”
面对夏育的大发雷霆,华雄拱手解释自己的理由,“车骑将军毕竟不是皇甫将军,他不会让雄领军出去作战的。”
夏育听完了以后,就沉默了一阵。
他知道华雄说得是事实,张温不会重用的。他不是皇甫嵩,不会念在“凉州三明”的情分上对华雄照顾几分。
但是他并不甘心,就算华雄没有机会立功,只要参与了就是一笔资历啊!
没有家世的人,想在军中占有一席之位,不都是先熬资历的吗?
“那你跟着老夫回汉阳又能如何?就比在此地好了?”
夏育脸色是放缓了,口气却还是倔着。
“先生,我回去后想聚集乡里,寻个合适的地方结乌堡自保。”
华雄脸上浮现了些许悲伤之色,“羌乱已起,凉州皆沦为羌骑的牧马场。雄虽能力有限,但也想为乡里尽一份力,这也是雄当时从军的初心。”
好嘛,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夏育没有了反驳的理由。
总不能劝自己的徒儿为了功名利禄,放弃守护乡里的善良不是?
“罢了,随你去吧。”
他挥了挥手,示意想自己待一会儿。
“谢先生理解,雄这就去安排部曲们收拾归去的行囊。”
华雄拱手行了一礼,便出门离去。
刚来到门外,就在心中松了口气。他方才给夏育说的理由,并不是全部打算,充其量也就是一半半吧。
夏育看到皇甫嵩被贬心有所悟,华雄的感官也是一样的。
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谋划前后倒置了。光顾去谋求给自己添上一个汉室忠义之士的光环,却没有夯实自己的根基。
自己就算能将名望提高到皇甫嵩的地步,尽得将士爱戴,又能如何呢?
还不是一纸诏令就调走了!
那些大汉将士,他们忠于的是朝廷,不是一个将领。
想在羌乱中起家,想在以后的乱世中峥嵘,不应该是先谋求官职,而是先拥有一支誓死跟随自己的军队!
刚好,他现在有了建立私人武装的资本。
其一,他有了名望。
在汉阳郡里,无论是乡里还是游侠儿,都觉得他是个可以依附的人。若是他拉拢这些人去找个地方结乌堡自保,跟随者肯定不少。
其二,地方并不难找。
落门聚后面的武山就是个绝佳之处。既可以依着山脉让乌堡易守难攻,又能引渭水灌溉开辟出良田来。
其三,是羌人对他“天眷之子”的称号。
这点是最重要的!想在凉州立足,就必须得到各个羌种部落的人心。
因为在西凉,羌人的人口比汉人还要多!远的不说,董卓麾下嫡系三千,绝大部分是湟中义从和秦胡组成,只有少量是汉家游侠儿。
如今羌人对自己有了敬畏心理,此刻不去拉拢他们,更待何时?
就连狗都知道,吃那个啥要趁着热乎的呢!
啊呸!
是做事要趁热打铁,莫要坐失良机。
尤其是羌人们不会排斥,自己是黔首出身的家世,不会像汉人一样以门第取人。
只要自己用勇武去折服、用恩义去结交,将他们和汉人一视同仁,就能得到他们的誓死跟随!有了数千羌骑为自己而战,还怕没有官职吗?
呵!
https:///book/6009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