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消极怠工
黄立极说完之后,径自闭目养神,竟然再也不发一语。
不止黄立极,施鳯来、李国榗、张瑞图三人同样如此。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一次次事情之后,他们忽然发现处境有些尴尬。
进,进不得。
进就是与天下官吏为敌。
退,退不了。
老太监虎视眈眈盯着呢。
索性大明前有“纸糊三阁老”,再出个“泥塑四阁臣”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气节?
拜托,咱们是阉党啊!
气节真的不是什么多么要紧的东西。
再者,哪还有什么阉党,魏老太监早就叛变革命了!
四人心照不宣,个个做起了庙中的菩萨。
冷场了。
五部尚书与工部左右侍郎也不傻,事发突然,没有想明白之前谁也不愿开口。
即使郭允厚也是如此,他只是想当官,可没有为皇帝冲锋陷阵的自觉。
魏忠贤坐在那里,看似闭目养神,实际上已经是怒气冲天了。
可他还真没辙,人家阁老摆出一副‘我无能,您赶紧开革了我’的架势,他还能说啥?
“优免之事,诸位怎么说?”许久,魏忠贤忍不住了,这样不是办法啊!
没人说话。
也没法说,优免本身没毛病,只能在技术上阻挠。
可这些天依然没找到合适的理由。
“黄阁老,您的意思是?”魏忠贤开始点名。
“本官觉得挺好。”黄立极捋须微笑。
“挺好,陛下体贴大臣,本官无异议。”
“挺好。”
“我等附议。”
全票通过!
魏忠贤也没脾气了:“就这么办吧。”
也懒得问他们了,径直道:“按照大明税赋,每亩征收三升三合,京师麦价八钱折算。”
全票通过!
“将各部财赋收归户部之事,诸位有什么要说的。”
“本官觉得是好事,收归一处也避免扯皮,好事。”黄立极依然笑容满面,若不是满脸的胡子、褶子不太协调,倒是颇有些弥勒佛的样子。
“下官没有意见。”阎鸣泰面无表情。
“下官附议。”礼部尚书孟邵虞同样面无表情。
“本官附议。”吏部尚书王之臣说完后还不忘打趣郭允厚:“下官这里先恭贺郭尚书荣升三司使了。”
郭允厚苦笑:“王天官就莫要取消在下了。”
吏部,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向来有个‘吏部天官’的称号。
魏忠贤一肚子火,附议,附议个屁。
光附议,章程呢?
自知不是这块料,瞪了郭允厚一眼,心里是极度的失望。
枉费了他的举荐。
“郭尚书,有什么章程吗?”还是点名。
郭允厚知道,这事别人能和稀泥,他却不能。
不过一次次折腾,他对此早有腹案。
虽然不想当马前卒,可送上门的好事也没有向外推的道理。
“下官以为,户部下需增设马政清吏司、竹木清吏司、贡赋清吏司、脏罚清吏司管理各项收入。
各部所属库房也需移交户部,各部只保留部分库房预备日常开支。
各部每年底造册预估明年开支报与户部,户部查验无误后按册拨付,原则上或半年或一季拨付一次。
若是有临时开支,则由各部临时向户部申请。”
魏忠贤心里赞了一句,果然是能吏,只是这胆气实在是不敢恭维的。
工部、礼部、刑部、兵部诸官都在心里破口大骂。
这厮也太不是东西了,收去财源也就罢了,居然连各部库房也收去,这下可真成清贵衙门了。
也罢,形势逼人不得不低头。
只不过姓郭的你也小心点,满朝廷都盯着你,千万别被人抓住痛脚。
“只是...。”郭允厚很无奈的表示:“厂公将户部胥吏抓走那么多,又封门封库,下官却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呵呵。”魏忠贤笑着温言道:“陛下会将商学学子全部补充进户部,如果不够则签发生员。
同时也会在朝廷各部实行新的票据与钱财管理制度。
这事由曹掌印负责,相信他很快就会与诸位商谈。”
诸大臣再一次表示震惊。
不是因为票据与财务,大多数官员对这此是持中立态度的。
因为多数官员也深受胥吏挟制之苦。
俗话说,任你官清如水,难逃吏滑如油!
由于官员只读圣贤书,大多对财务一窍不通,吏员则利用这一点上下其手,侵夺他们的权力。
如果能将财务管理搞好了,他们也就不会处处受胥吏挟持了。
以户部来说,每年给皇帝报账时的数字都是由胥吏汇总的,至于数字的由来,官员是说不清的。
倘若能搞清这一点,就可以算合格了。
倘若搞清数字来龙去脉之外,还能自行做些统计,这就是能吏了。
比如郭允厚就是借此名登‘会计录’,从而史上留名。
这也是清代师爷兴起的根本原因,本质是官员借助师爷与胥吏争夺权力。
------
吃惊的是商学。
这完全打破了官吏选拔从士子中来的惯例。
官不必说,即使是吏,最初也是在犯事的士子中签发的。
随着吏的地位上升,现在吏的来源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吃禀食五年以上的生员。
所谓禀食,就是考上童生后,朝廷就会给一份补贴,每月大约几斗米。
二、屡考不中的各级生员。
不拘什么童生、监生,不管什么秀才、举人,一定次数内考不中的话,朝廷就可以签发他们为吏。
三、献马者,其实就是买官。
最初是因为边关缺马,有人就出了这么个馊主意,献马就给吏员干干,后来就发展到交银子了。
至于从普通百姓中签发?
这么有油水的活,怎么可能轮到百姓,老老实实的干杂役去吧。
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胥吏的来源大都与士绅有关系。
可这个商学是什么章程?
它招收学员不限出身,识字即可啊!
当初刚设立时,朝廷上下也很是关注了一阵子,不过在发现它与朝廷无关时,大伙自然就扔到一边了。
没想到,在这儿等着呢!
照现在皇帝做事的样子,很难说会不会在某一天就打破官员的选拔程序。
----
郭允厚也有些吃惊。
‘全部’?
据他所知,商学可是有四五百学员的。
看样子事情还没完,户部这次怕是要大换血了。
不过他虽然没胆气,可皇帝吩咐的,自然无可无不可:“那下官就等着曹掌印指教了。”
魏忠贤再问:“诸位阁老、大臣,你们怎么说?”
黄立极想了想,笑了:“陛下思虑周祥,臣佩服。”
关我啥事!
一票官员也是心有灵犀:“陛下高明!”
关我啥事!
谁爱出头谁出头去!https:///book/5875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不止黄立极,施鳯来、李国榗、张瑞图三人同样如此。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一次次事情之后,他们忽然发现处境有些尴尬。
进,进不得。
进就是与天下官吏为敌。
退,退不了。
老太监虎视眈眈盯着呢。
索性大明前有“纸糊三阁老”,再出个“泥塑四阁臣”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气节?
拜托,咱们是阉党啊!
气节真的不是什么多么要紧的东西。
再者,哪还有什么阉党,魏老太监早就叛变革命了!
四人心照不宣,个个做起了庙中的菩萨。
冷场了。
五部尚书与工部左右侍郎也不傻,事发突然,没有想明白之前谁也不愿开口。
即使郭允厚也是如此,他只是想当官,可没有为皇帝冲锋陷阵的自觉。
魏忠贤坐在那里,看似闭目养神,实际上已经是怒气冲天了。
可他还真没辙,人家阁老摆出一副‘我无能,您赶紧开革了我’的架势,他还能说啥?
“优免之事,诸位怎么说?”许久,魏忠贤忍不住了,这样不是办法啊!
没人说话。
也没法说,优免本身没毛病,只能在技术上阻挠。
可这些天依然没找到合适的理由。
“黄阁老,您的意思是?”魏忠贤开始点名。
“本官觉得挺好。”黄立极捋须微笑。
“挺好,陛下体贴大臣,本官无异议。”
“挺好。”
“我等附议。”
全票通过!
魏忠贤也没脾气了:“就这么办吧。”
也懒得问他们了,径直道:“按照大明税赋,每亩征收三升三合,京师麦价八钱折算。”
全票通过!
“将各部财赋收归户部之事,诸位有什么要说的。”
“本官觉得是好事,收归一处也避免扯皮,好事。”黄立极依然笑容满面,若不是满脸的胡子、褶子不太协调,倒是颇有些弥勒佛的样子。
“下官没有意见。”阎鸣泰面无表情。
“下官附议。”礼部尚书孟邵虞同样面无表情。
“本官附议。”吏部尚书王之臣说完后还不忘打趣郭允厚:“下官这里先恭贺郭尚书荣升三司使了。”
郭允厚苦笑:“王天官就莫要取消在下了。”
吏部,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向来有个‘吏部天官’的称号。
魏忠贤一肚子火,附议,附议个屁。
光附议,章程呢?
自知不是这块料,瞪了郭允厚一眼,心里是极度的失望。
枉费了他的举荐。
“郭尚书,有什么章程吗?”还是点名。
郭允厚知道,这事别人能和稀泥,他却不能。
不过一次次折腾,他对此早有腹案。
虽然不想当马前卒,可送上门的好事也没有向外推的道理。
“下官以为,户部下需增设马政清吏司、竹木清吏司、贡赋清吏司、脏罚清吏司管理各项收入。
各部所属库房也需移交户部,各部只保留部分库房预备日常开支。
各部每年底造册预估明年开支报与户部,户部查验无误后按册拨付,原则上或半年或一季拨付一次。
若是有临时开支,则由各部临时向户部申请。”
魏忠贤心里赞了一句,果然是能吏,只是这胆气实在是不敢恭维的。
工部、礼部、刑部、兵部诸官都在心里破口大骂。
这厮也太不是东西了,收去财源也就罢了,居然连各部库房也收去,这下可真成清贵衙门了。
也罢,形势逼人不得不低头。
只不过姓郭的你也小心点,满朝廷都盯着你,千万别被人抓住痛脚。
“只是...。”郭允厚很无奈的表示:“厂公将户部胥吏抓走那么多,又封门封库,下官却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呵呵。”魏忠贤笑着温言道:“陛下会将商学学子全部补充进户部,如果不够则签发生员。
同时也会在朝廷各部实行新的票据与钱财管理制度。
这事由曹掌印负责,相信他很快就会与诸位商谈。”
诸大臣再一次表示震惊。
不是因为票据与财务,大多数官员对这此是持中立态度的。
因为多数官员也深受胥吏挟制之苦。
俗话说,任你官清如水,难逃吏滑如油!
由于官员只读圣贤书,大多对财务一窍不通,吏员则利用这一点上下其手,侵夺他们的权力。
如果能将财务管理搞好了,他们也就不会处处受胥吏挟持了。
以户部来说,每年给皇帝报账时的数字都是由胥吏汇总的,至于数字的由来,官员是说不清的。
倘若能搞清这一点,就可以算合格了。
倘若搞清数字来龙去脉之外,还能自行做些统计,这就是能吏了。
比如郭允厚就是借此名登‘会计录’,从而史上留名。
这也是清代师爷兴起的根本原因,本质是官员借助师爷与胥吏争夺权力。
------
吃惊的是商学。
这完全打破了官吏选拔从士子中来的惯例。
官不必说,即使是吏,最初也是在犯事的士子中签发的。
随着吏的地位上升,现在吏的来源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吃禀食五年以上的生员。
所谓禀食,就是考上童生后,朝廷就会给一份补贴,每月大约几斗米。
二、屡考不中的各级生员。
不拘什么童生、监生,不管什么秀才、举人,一定次数内考不中的话,朝廷就可以签发他们为吏。
三、献马者,其实就是买官。
最初是因为边关缺马,有人就出了这么个馊主意,献马就给吏员干干,后来就发展到交银子了。
至于从普通百姓中签发?
这么有油水的活,怎么可能轮到百姓,老老实实的干杂役去吧。
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胥吏的来源大都与士绅有关系。
可这个商学是什么章程?
它招收学员不限出身,识字即可啊!
当初刚设立时,朝廷上下也很是关注了一阵子,不过在发现它与朝廷无关时,大伙自然就扔到一边了。
没想到,在这儿等着呢!
照现在皇帝做事的样子,很难说会不会在某一天就打破官员的选拔程序。
----
郭允厚也有些吃惊。
‘全部’?
据他所知,商学可是有四五百学员的。
看样子事情还没完,户部这次怕是要大换血了。
不过他虽然没胆气,可皇帝吩咐的,自然无可无不可:“那下官就等着曹掌印指教了。”
魏忠贤再问:“诸位阁老、大臣,你们怎么说?”
黄立极想了想,笑了:“陛下思虑周祥,臣佩服。”
关我啥事!
一票官员也是心有灵犀:“陛下高明!”
关我啥事!
谁爱出头谁出头去!https:///book/5875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