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人傻钱多
邱掌柜走了。
留下李逵在货栈里盘点货物,流水账的记录方式,让他很头痛,总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有关系。他琢磨着是否将记账方法改了,好让他以后查账方便一些。
但李逵的这种筹措,看在高俅的眼里,更像是对账目的两眼一抹黑。
心中暗爽不已,账目他也会看啊!
是不是该表示一下?
还是等待李逵求助的眼神,就当高俅暗爽,心中呼唤:“求我呀!快来求我呀!”
李逵却合上了账目,走入货栈盘点起来。
货栈里伙计躲得远远地,他们大部分都是韩大虎手下的巡检农兵,之所以出现在颖州货栈,看似被上司欺压般做牛做马,其实他们是出来挣外快来了。
这些人都是知道李逵赫赫凶名的,看到李逵眼神阴沉沉的都躲老远,不敢过来。只有高俅一个人跟了上来。
高俅目光犹豫的盯着李逵,好不容易等李逵心中了一个大致的数字,坐在货栈的货箱上休息,他这才跟着坐到李逵对面,开口问:“李逵,你既然不喜欢读书,就不应该让学士误会。”
这是高俅的另外一个疑惑。李逵不喜欢读书,就连王姨娘都看出来了,没理由苏轼不清楚。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可架不住苏轼装不知道。高俅自认为自己是学士身边的体己人,自然要让李逵表明立场。
“误会什么?”
李逵撇了撇嘴道,随后呵呵乐起来,指着高俅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你真的以为在学士门下苦读,就会学业有成?”
“难道不是吗?学士的学问在大宋,难有对手,天下文采尽收其瓮,只要能够在学士门下苦读数年,就连你李逵这样的也有希望金榜题名。”说到这里的时候,连高俅自己都信了,他觉得李逵就是不知道珍惜。要知道苏轼很少教子弟,三个儿子之中,也只有苏过才能够获得父亲的时时教导。
李逵何德何能,竟然享受如此待遇。
更气人的是,他竟然视学士如猛虎一般,其所作所为,简直让人愤怒。
高俅完全是交心的话,他对苏门有着异乎寻常的归属感。这源于苏轼在最落魄的时候接受了同样落魄的他,并且一直不离不弃。苏轼和高俅之间,有主仆的身份,更有患难之间的不离不弃。
这让高俅对苏轼有着对长者的敬意,留在苏轼身边他心安。
而李逵没有,他不是对苏轼不尊重,而是对苏门没有归属感。
他尊敬苏轼,也尊重苏轼的为人处事的风格。但他可没有心思做苏门弟子,甚至将来肩负苏门兴旺为己任。
毕竟,苏轼老了,苏澈也老了。
黄庭坚、秦观等人也老了。苏门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
苏门,可以说是大宋官场最为独特的一个存在。领军人物自然是苏轼,可是真正主心骨是他的弟弟苏澈。别看苏轼兄弟在文坛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是在官场,都不怎么得志。苏轼是反对派,而且经常上书反对在位的文臣之首,也就是宰相,比如司马光,王安石。
所以,他的仕途一直很不顺。
恐怕就连苏轼自己都没料到,他的官场底线远远没有被触及。
或许几年之后,他会经历生死离别,贬谪岭南,受尽凄离之苦。
最后死于穷困潦倒的旅途之中……
这些,恐怕连苏轼都不会想到。
高俅更不会想到。
他们以为‘乌台诗案’已经是苏轼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了,但是,这远远不够。
李逵琢磨着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按理说,苏轼的结局很惨,这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但这些话真要是说出来,高俅这厮恐怕要和他急。
但不说……又不爽利,李逵张了张嘴,恼怒的吐了一口口水之后,道:“你想多了。别说我了,就连小师叔也没有科举金榜题名的可能。就算是中了进士,结局也不会好。”
这是咒师门啊!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高俅气地脑门上青筋直跳,恨不得一拳打死李逵这欺师灭祖的浑球。
反倒是李逵说了这话之后,仿佛压在心头的压力一扫而空,伸手按住了高俅的肩膀,高俅红着脸连连挺腰,却发现如同背着一座山似的,纹丝不动,心头大恨:“要不是打不过你,今日非要分出个雌雄不可!”
好在李逵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小师叔的文采我知道,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没有人故意刁难的话,恐怕没有人会阻挡他进入官场。除非他出于某些原因放弃了科举。”
“那你为何?”高俅急了,站起来就要和李逵理论。
“着什么急啊!听我说!”李逵粗暴的打断道:“科举不仅仅是实力,也要看运气。就像是欧阳修大宗师,他老人家也落榜了,你敢说他没有金榜题名的实力?”
高俅决定不说话,这话没法搭茬。
李逵继续道:“苏门学子都是才学兼优之辈,但你有没有想过,苏门在执政的眼中是什么身份?”
高俅愣了愣,小心问:“可造之材?”
李逵翻着白眼道:“刺头,是刺头懂吗?当然这是学士的性格使然,我们做徒子徒孙的也只能认了。至于说到小师叔没有中进士的机会,我是有过考量的。他才学没问题,运气……难说。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认识一个叫章惇的人吧?”
“章学士?”高俅对章惇印象深刻,十多年前,章惇和苏轼还是非常好的朋友,是学士为数不多的莫逆之交。
苏轼因为司马光执政后写了一篇很没有底线的吹捧文章,把司马光说成是大宋的救星,被吹到不知东南西北的司马光误认为苏轼识大体了,决定起复他,不久苏轼就入京,担任帝师。而同时期的章惇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之后两人甚至爆发过一场不愉快,但其中的原因,高俅也不太清楚。不过他能够猜到,多半是章惇让入京担任帝师的苏轼仗义执言,但苏轼犹豫了。当时苏轼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且经历过黄州四年的监押生涯,内心极其脆弱。
这四年时间里,苏轼虽然是在黄州当官,但他甚至连书稿都需要被定期检查,时时刻刻处在被监视的高压之下。这段时期,让他对皇权了有很深的畏惧,章惇落难,苏轼自始至终没有替章惇说过一句话。
这件事让章惇寒心不已,同时更怀恨在心。
当然,高俅是苏轼身边的人,自然要替自己的主人说话:“当时学士刚刚被免除监禁,担心当时开口会引起朝堂再一次的施压,而且学士那段时间深受丧子之痛,无心应对朝局。”
“别人会听师祖他老人家解释吗?你不了解章惇那个人,我老师在沂水处处受他刁难,甚至在酒宴上让主簿这样的小官就排名在我老师之上,处处羞辱我老师。但这些不过是小事。你应该知道,当今官家年纪渐长,亲政就在两三年之间,章惇入朝执宰天下已成定局。”
“你再看科举,省试之后是殿试,他如果成了宰相,只要他在殿试的时候表示小师叔的卷子不好,岂不是小师叔此生都没有中进士之日?不仅小师叔的仕途之路会被堵死,连师祖他老人家可能也会受到报复。”
“这可如何是好?”高俅信了,由不得他不信,章惇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仗义起来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可要是他真的厌恶一个人,恐怕这辈子都难有出头之日。尤其是章惇性格偏激,他可能是新党之中性格最偏激的一员大将。
对于整人,章惇绝对是不遗余力的死手,手段颇为凶狠。
苏过的科举之路玄了,这还是其次,毕竟苏过年纪还小,拖几年也没什么。更让高俅忧心忡忡的是,连学士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这让他如何能坦然视之?
官家一旦执政之后,章惇铁定是宰相。只要官家启用新法,就不可能绕过章惇。因为章惇才是王安石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就算官家没有打算启用新法,但章惇也是官家最为信任的人手。第一,他是神宗驾崩前定下的顾命大臣之一;其次就是,没有他的坚持,官家的皇位都可能不保。
想到此处,高俅也是一筹莫展。
章惇之前担任最长的官职是什么?
副相。
十多年的副相,如今老臣子多半已经凋零,如果王安石在,还能压住他一头,但如今王安石已经作古多年,章惇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选。而且章惇也维护过官家,不过分的说,章惇当年面对高太后力陈,非官家继大统不可,官家很可能就和皇位没有什么关系了。毕竟,当时支持雍王和曹王的呼声都要比当今官家高。
高俅以为李逵要脱离苏门,脸色不愉道:“难道这就是你要离开的原因?为了前途,为了仕途,不惜让学士寒心,投靠权贵?”
“我呸!你以为我是你呀!”李逵当然不会这么干,他不过是想要过的逍遥一些,如今他才十四岁,要死要活的逼自己那么凶狠,至于吗?他当即反驳道:“小爷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人。你瞅瞅我这张脸,是否觉得富贵逼人,有种人间显贵的感觉。”
高俅愣住了,他没看出来。
李逵叹气道:“你就没有发现,小爷马上就要发达了?看看这堆积如山的货物,这哪里是货物啊!这是我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在你眼里当然看不出,但在我眼里,这些东西能够给我换来百万的家产。我都要变成李百万了,还傻乎乎的为了做官的资格而累死累活,值当吗?”
“就算是中了进士又如何?运气差一点,连个官职都没有,去太学继续当学生。运气好一点,去州府当教授,或者是一个散县的县尉,也不知道要在这些小地方窝几年。至于说进士及第,这种事连我都不信,凭什么让别人相信?岂不是耽误我大好的年月?”
靠实力考中进士都没底气,更不要说一榜前三的进士及第了。
高俅想要点头,可猛然惊醒过来,这李逵不会是魔障了吧?说胡话呢。这雪花盐虽然好,但就高俅来说,也说不上好到哪里去?就是比市面上最好的盐口感好一些,没有苦味。可能真如李逵说的那样,盐卤被提炼出来之后,盐变成了纯净的调味剂,对人没有毒害。
但是盐就是盐。
卖一吊钱一斤,高俅都觉得贵。
可是李逵呢?
一盒子里面就一个盐罐,两斤的分量一个,却要狮子大开口要十贯一盒。
这不是斩客,欺负冤大头吗?
高俅之前觉得有人买李逵的雪花盐,李逵简直就是撞大运了,多半是看在学士的面子上的,才让李逵在颖州地面上卖出了十几盒雪花盐,让他挣到了一百多贯钱财。
就这么点钱,都让高俅眼红不已。才三十来斤盐,就敢卖一百多贯,强盗也不敢这么霸道啊!
可他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李逵竟然想的是收入百万。百万贯的钱堆起来,恐怕都能将整个货栈给塞满了吧?
想到这里,高俅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是不太聪明,但也不傻,指着堆砌如山的货物对李逵发狠道:“别说百万了,就是有人出价一万,我就跟你姓。”
李逵轻蔑道:“你愿意,我还不要呢?”
高俅气的脸红脖子粗的想要反驳,这时候货栈伙计带着一个富态的商人模样的中年人进入了货栈,老远就跑了过来,提前给李逵提醒道:“少东家,这位是京城来的王管家,他要买咱们家的货。”
“王管家,怎么是你?”李逵没开口,没想到高俅先开口了,显然他们认识。
王管家一团和气的抱拳道:“原来是小哥,我受我家老爷之命来进货。不知高小哥是否能做主?”
高俅哪里敢给李逵做主,扭头看向了李逵。
王管家是个有眼力的人,当即抱拳道:“原来是少年英豪,恕我眼拙,不知小兄弟可否做主?”
李逵掏了掏耳朵,打量了一阵王管家,问:“要多少?”
商人做生意,讲究一个气势,王管家既是驸马府的管家,多年来替驸马王诜鞍前马后的处理驸马府生意,自然也养成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当即举起一只手指头道:“这次王某带来了一万贯。”
“一万贯!”
高俅在边上飕飕发抖,他期盼李逵不要想起他刚才胡说八道。虽然高姓不是什么大族,但是姓氏是爹妈给的,真要因为一句随意的打赌就丢掉,死去的爹妈恐怕在九泉之下也要被气活过来。他更觉得王诜驸马脑子坏掉了,花一万贯来买盐,他难不成准备把驸马府都腌起来?
留下李逵在货栈里盘点货物,流水账的记录方式,让他很头痛,总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有关系。他琢磨着是否将记账方法改了,好让他以后查账方便一些。
但李逵的这种筹措,看在高俅的眼里,更像是对账目的两眼一抹黑。
心中暗爽不已,账目他也会看啊!
是不是该表示一下?
还是等待李逵求助的眼神,就当高俅暗爽,心中呼唤:“求我呀!快来求我呀!”
李逵却合上了账目,走入货栈盘点起来。
货栈里伙计躲得远远地,他们大部分都是韩大虎手下的巡检农兵,之所以出现在颖州货栈,看似被上司欺压般做牛做马,其实他们是出来挣外快来了。
这些人都是知道李逵赫赫凶名的,看到李逵眼神阴沉沉的都躲老远,不敢过来。只有高俅一个人跟了上来。
高俅目光犹豫的盯着李逵,好不容易等李逵心中了一个大致的数字,坐在货栈的货箱上休息,他这才跟着坐到李逵对面,开口问:“李逵,你既然不喜欢读书,就不应该让学士误会。”
这是高俅的另外一个疑惑。李逵不喜欢读书,就连王姨娘都看出来了,没理由苏轼不清楚。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可架不住苏轼装不知道。高俅自认为自己是学士身边的体己人,自然要让李逵表明立场。
“误会什么?”
李逵撇了撇嘴道,随后呵呵乐起来,指着高俅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你真的以为在学士门下苦读,就会学业有成?”
“难道不是吗?学士的学问在大宋,难有对手,天下文采尽收其瓮,只要能够在学士门下苦读数年,就连你李逵这样的也有希望金榜题名。”说到这里的时候,连高俅自己都信了,他觉得李逵就是不知道珍惜。要知道苏轼很少教子弟,三个儿子之中,也只有苏过才能够获得父亲的时时教导。
李逵何德何能,竟然享受如此待遇。
更气人的是,他竟然视学士如猛虎一般,其所作所为,简直让人愤怒。
高俅完全是交心的话,他对苏门有着异乎寻常的归属感。这源于苏轼在最落魄的时候接受了同样落魄的他,并且一直不离不弃。苏轼和高俅之间,有主仆的身份,更有患难之间的不离不弃。
这让高俅对苏轼有着对长者的敬意,留在苏轼身边他心安。
而李逵没有,他不是对苏轼不尊重,而是对苏门没有归属感。
他尊敬苏轼,也尊重苏轼的为人处事的风格。但他可没有心思做苏门弟子,甚至将来肩负苏门兴旺为己任。
毕竟,苏轼老了,苏澈也老了。
黄庭坚、秦观等人也老了。苏门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
苏门,可以说是大宋官场最为独特的一个存在。领军人物自然是苏轼,可是真正主心骨是他的弟弟苏澈。别看苏轼兄弟在文坛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是在官场,都不怎么得志。苏轼是反对派,而且经常上书反对在位的文臣之首,也就是宰相,比如司马光,王安石。
所以,他的仕途一直很不顺。
恐怕就连苏轼自己都没料到,他的官场底线远远没有被触及。
或许几年之后,他会经历生死离别,贬谪岭南,受尽凄离之苦。
最后死于穷困潦倒的旅途之中……
这些,恐怕连苏轼都不会想到。
高俅更不会想到。
他们以为‘乌台诗案’已经是苏轼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了,但是,这远远不够。
李逵琢磨着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按理说,苏轼的结局很惨,这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但这些话真要是说出来,高俅这厮恐怕要和他急。
但不说……又不爽利,李逵张了张嘴,恼怒的吐了一口口水之后,道:“你想多了。别说我了,就连小师叔也没有科举金榜题名的可能。就算是中了进士,结局也不会好。”
这是咒师门啊!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高俅气地脑门上青筋直跳,恨不得一拳打死李逵这欺师灭祖的浑球。
反倒是李逵说了这话之后,仿佛压在心头的压力一扫而空,伸手按住了高俅的肩膀,高俅红着脸连连挺腰,却发现如同背着一座山似的,纹丝不动,心头大恨:“要不是打不过你,今日非要分出个雌雄不可!”
好在李逵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小师叔的文采我知道,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没有人故意刁难的话,恐怕没有人会阻挡他进入官场。除非他出于某些原因放弃了科举。”
“那你为何?”高俅急了,站起来就要和李逵理论。
“着什么急啊!听我说!”李逵粗暴的打断道:“科举不仅仅是实力,也要看运气。就像是欧阳修大宗师,他老人家也落榜了,你敢说他没有金榜题名的实力?”
高俅决定不说话,这话没法搭茬。
李逵继续道:“苏门学子都是才学兼优之辈,但你有没有想过,苏门在执政的眼中是什么身份?”
高俅愣了愣,小心问:“可造之材?”
李逵翻着白眼道:“刺头,是刺头懂吗?当然这是学士的性格使然,我们做徒子徒孙的也只能认了。至于说到小师叔没有中进士的机会,我是有过考量的。他才学没问题,运气……难说。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认识一个叫章惇的人吧?”
“章学士?”高俅对章惇印象深刻,十多年前,章惇和苏轼还是非常好的朋友,是学士为数不多的莫逆之交。
苏轼因为司马光执政后写了一篇很没有底线的吹捧文章,把司马光说成是大宋的救星,被吹到不知东南西北的司马光误认为苏轼识大体了,决定起复他,不久苏轼就入京,担任帝师。而同时期的章惇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之后两人甚至爆发过一场不愉快,但其中的原因,高俅也不太清楚。不过他能够猜到,多半是章惇让入京担任帝师的苏轼仗义执言,但苏轼犹豫了。当时苏轼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且经历过黄州四年的监押生涯,内心极其脆弱。
这四年时间里,苏轼虽然是在黄州当官,但他甚至连书稿都需要被定期检查,时时刻刻处在被监视的高压之下。这段时期,让他对皇权了有很深的畏惧,章惇落难,苏轼自始至终没有替章惇说过一句话。
这件事让章惇寒心不已,同时更怀恨在心。
当然,高俅是苏轼身边的人,自然要替自己的主人说话:“当时学士刚刚被免除监禁,担心当时开口会引起朝堂再一次的施压,而且学士那段时间深受丧子之痛,无心应对朝局。”
“别人会听师祖他老人家解释吗?你不了解章惇那个人,我老师在沂水处处受他刁难,甚至在酒宴上让主簿这样的小官就排名在我老师之上,处处羞辱我老师。但这些不过是小事。你应该知道,当今官家年纪渐长,亲政就在两三年之间,章惇入朝执宰天下已成定局。”
“你再看科举,省试之后是殿试,他如果成了宰相,只要他在殿试的时候表示小师叔的卷子不好,岂不是小师叔此生都没有中进士之日?不仅小师叔的仕途之路会被堵死,连师祖他老人家可能也会受到报复。”
“这可如何是好?”高俅信了,由不得他不信,章惇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仗义起来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可要是他真的厌恶一个人,恐怕这辈子都难有出头之日。尤其是章惇性格偏激,他可能是新党之中性格最偏激的一员大将。
对于整人,章惇绝对是不遗余力的死手,手段颇为凶狠。
苏过的科举之路玄了,这还是其次,毕竟苏过年纪还小,拖几年也没什么。更让高俅忧心忡忡的是,连学士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这让他如何能坦然视之?
官家一旦执政之后,章惇铁定是宰相。只要官家启用新法,就不可能绕过章惇。因为章惇才是王安石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就算官家没有打算启用新法,但章惇也是官家最为信任的人手。第一,他是神宗驾崩前定下的顾命大臣之一;其次就是,没有他的坚持,官家的皇位都可能不保。
想到此处,高俅也是一筹莫展。
章惇之前担任最长的官职是什么?
副相。
十多年的副相,如今老臣子多半已经凋零,如果王安石在,还能压住他一头,但如今王安石已经作古多年,章惇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选。而且章惇也维护过官家,不过分的说,章惇当年面对高太后力陈,非官家继大统不可,官家很可能就和皇位没有什么关系了。毕竟,当时支持雍王和曹王的呼声都要比当今官家高。
高俅以为李逵要脱离苏门,脸色不愉道:“难道这就是你要离开的原因?为了前途,为了仕途,不惜让学士寒心,投靠权贵?”
“我呸!你以为我是你呀!”李逵当然不会这么干,他不过是想要过的逍遥一些,如今他才十四岁,要死要活的逼自己那么凶狠,至于吗?他当即反驳道:“小爷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人。你瞅瞅我这张脸,是否觉得富贵逼人,有种人间显贵的感觉。”
高俅愣住了,他没看出来。
李逵叹气道:“你就没有发现,小爷马上就要发达了?看看这堆积如山的货物,这哪里是货物啊!这是我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在你眼里当然看不出,但在我眼里,这些东西能够给我换来百万的家产。我都要变成李百万了,还傻乎乎的为了做官的资格而累死累活,值当吗?”
“就算是中了进士又如何?运气差一点,连个官职都没有,去太学继续当学生。运气好一点,去州府当教授,或者是一个散县的县尉,也不知道要在这些小地方窝几年。至于说进士及第,这种事连我都不信,凭什么让别人相信?岂不是耽误我大好的年月?”
靠实力考中进士都没底气,更不要说一榜前三的进士及第了。
高俅想要点头,可猛然惊醒过来,这李逵不会是魔障了吧?说胡话呢。这雪花盐虽然好,但就高俅来说,也说不上好到哪里去?就是比市面上最好的盐口感好一些,没有苦味。可能真如李逵说的那样,盐卤被提炼出来之后,盐变成了纯净的调味剂,对人没有毒害。
但是盐就是盐。
卖一吊钱一斤,高俅都觉得贵。
可是李逵呢?
一盒子里面就一个盐罐,两斤的分量一个,却要狮子大开口要十贯一盒。
这不是斩客,欺负冤大头吗?
高俅之前觉得有人买李逵的雪花盐,李逵简直就是撞大运了,多半是看在学士的面子上的,才让李逵在颖州地面上卖出了十几盒雪花盐,让他挣到了一百多贯钱财。
就这么点钱,都让高俅眼红不已。才三十来斤盐,就敢卖一百多贯,强盗也不敢这么霸道啊!
可他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李逵竟然想的是收入百万。百万贯的钱堆起来,恐怕都能将整个货栈给塞满了吧?
想到这里,高俅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是不太聪明,但也不傻,指着堆砌如山的货物对李逵发狠道:“别说百万了,就是有人出价一万,我就跟你姓。”
李逵轻蔑道:“你愿意,我还不要呢?”
高俅气的脸红脖子粗的想要反驳,这时候货栈伙计带着一个富态的商人模样的中年人进入了货栈,老远就跑了过来,提前给李逵提醒道:“少东家,这位是京城来的王管家,他要买咱们家的货。”
“王管家,怎么是你?”李逵没开口,没想到高俅先开口了,显然他们认识。
王管家一团和气的抱拳道:“原来是小哥,我受我家老爷之命来进货。不知高小哥是否能做主?”
高俅哪里敢给李逵做主,扭头看向了李逵。
王管家是个有眼力的人,当即抱拳道:“原来是少年英豪,恕我眼拙,不知小兄弟可否做主?”
李逵掏了掏耳朵,打量了一阵王管家,问:“要多少?”
商人做生意,讲究一个气势,王管家既是驸马府的管家,多年来替驸马王诜鞍前马后的处理驸马府生意,自然也养成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当即举起一只手指头道:“这次王某带来了一万贯。”
“一万贯!”
高俅在边上飕飕发抖,他期盼李逵不要想起他刚才胡说八道。虽然高姓不是什么大族,但是姓氏是爹妈给的,真要因为一句随意的打赌就丢掉,死去的爹妈恐怕在九泉之下也要被气活过来。他更觉得王诜驸马脑子坏掉了,花一万贯来买盐,他难不成准备把驸马府都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