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不务正业
“完蛋了,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李逵突然想到,他还有书没有背,顿时芒刺在背一般紧张起来。
三叔公担忧道:“逵娃子,怎么了?”
李逵苦笑不已:“三叔公还有五天就该是小子去老师那里背书的日子,可是……”
三叔公笑道:“来得及,最多四天就能到沂水县城,今日就能出费县的地界。”他老人家越看李逵越喜欢,如今他坚定李逵就是振兴家族的人才,百丈村上百年就出了这么一个。
十五的月亮……诶,不对,十五是个好日子,是他的老师检验他半个月来学习成果的考试之日。对于李逵来说,这半个月,他就没做什么正经事。
似乎有点用的就两件事。
把一心想要让家族成就一番大业,却没有什么眼力见儿的将老都虞候刘葆晟说的五迷三道的,要是外人知道了,肯定得说李逵,你小子把害了够呛。竟然勾搭着让五品的武官去拜宦官当干爹。不要问,一心想要显贵的刘葆晟真干得出来。
然后就是,去帮忙把刘家被劫的财物给抢回来了,顺便黑吃黑,灭了一伙山贼,一个山寨。
成果喜人,获得三万贯的家族启动资金。
如今的李逵可以说彻底没有财力上的掣肘,在沂水县成就了一番气候。
他也想名震京东东路,可惜,他一个山里头长大的穷小子,就算是突然乍富,对于近乎一个省的地盘,他还是一条小毛毛虫。
想起这事,李逵真不敢在路上耽搁了,照着族人的速度,赶到县里至少要四五天,他决定跑回去。
“不行,我得早点回去,书没带。”李逵是来剿灭山贼的,要是随身带着一本《诗经》或者论语,也说不过去啊!
说完忙跳下车,对李全喊道:“李全,回家了,我们跑回去。”
“别带兵刃,让七叔帮忙清理一下上面的血迹免得娘担心。”李全这才将自己的大棒子放在了牛车上,跟着李逵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李林转悠了一圈,发现李逵和李全跑了,又飘飘忽忽的来到了三叔公的面前,可是没等靠近,三叔公就瞪眼怒道:“滚,要是再让我看到你蛊惑逵娃子不学好,还用大鞋底子抽你。”
“您老还将不讲理啦,我这还不是……”
见三叔公不紧不慢的将鞋底子亮出来,李林怂了。他可实在没脸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挨三叔公的鞋底子了。更要命的是,如今的族人一个个都见钱眼开,都跟了三叔公,连之前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转悠的几个猎户,都对自己不冷不热的。为什么?还不是钱闹的。族里有钱了,还发钱,族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见钱眼开的货色,忒不讲义气。只要三叔公把持着族中的族产,他就落不下什么好来。
李林臊眉耷眼的在车队上混迹着,叹息声,一声挨着一声。
沂水县县衙。
县令周元已经多日不见自己的弟子李逵。
他也纳闷,以前李逵要么就在后衙苦读,就算是回家,也会从他这里借书带回去苦读。最多两日就会来衙门向他请教。读书需要天分,但更需要勤奋。李逵的勤奋他看在眼里,颇为满意。
真要论起来,周元觉得自己当年参加省试的劲头也赶不上李逵读书的劲头。有道是天分不足,勤来补。更何况李逵的天分不错。读书人,读书人,记性不好基本上就断了读书这条道。死读书的也没有什么出路。
好在李逵记性不错,还总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周元颇为欣慰。
许是沂水县的公务实在太让人懈怠了,十天半月没有一件案子。又是将近年关,转运使衙门也没有差遣,显得这段日子很无趣。
周元叫来了李清,这位为了儿子能够考上举子,运作成为押司老爷,连捕头的身份都不要了,执意要辞职,也够拼命的主。
说起来,周元也没有任何看不起李清的地方。
甚至一度也试着去考校过一番李清的儿子李云的学问。反正已经收下了李逵这个弟子,再多一个也无所谓。在他看来,李清愿意放弃捕头的身份,给儿子趟出一条举业之路,李云的才学至少不会差太多。
大宋的地方官最热心做的事就是给辖区内的读书种子吹捧。
如果是年纪很小,十岁左右的就更好了。因为大宋有一个脱离在正常科举之路之外的直通道——神童试。
只要地方官极力引荐,朝堂有大佬认可,皇帝就会亲自下场考校被举荐上来的神童,称之神童试。神童试的要求是年龄低于15岁。而中了神童试的学子,虽然当官不太现实,一般都会在太学养几年。但是神童试出来的进士,他们的成就一般都不会太低。
考校的结果就尴尬了,在周元这位进士老爷的眼里,李云就是个傻儿子啊!
倒不是真的傻,而是在读书这一行中,绝对没有混出头的机会,能过县学就已经烧高香了,州里的举贡试肯定没有机会。这还是在沂水这等科举荒漠,要是去吴县,长洲等地方,教书先生都不会收这样的学生,很容易砸招牌。上了快两年的学,连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能背错的家伙,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好在李云这小命好,生在了沂州。
当然也不是说沂州真的没有读书种子了,临沂的颜家每一代都不缺学子,而且学问人品极佳。只不过官宦门庭的颜氏子弟都有进入太学学习的机会,怎么可能来州学虚度光阴。州里的官宦子弟都去太学读书了,留在本地的学子一波不如一波。
正因为周元笃定的判断李清的儿子没有读书的慧根,每次看到这位意志坚定的捕头,都唏嘘不已。他倒是想把真相告诉李清,可惜,太伤人了,非君子所为。
只能挽留李清过年之后再离开衙门。
不过,李清做事确实让人放心,就算是很快就要离开衙门了,任劳任怨,并无任何怨言。
大老爷找他,李清自然不敢怠慢,急匆匆的来到了二堂。
躬身问:“大老爷找卑职,不知有何差遣?”
“没多大的事,你儿子如今读书如何?”周元东拉西扯的问道。
李清面色惊容,随即狂喜起来,不会是李云这臭小子被大老爷看上了,要收为弟子吧?李逵那厮都被收了,自己的儿子也不差。说起自己的儿子,李清顿时神采奕奕:“多谢大老爷关怀,我儿读书夙夜不怠,一心向学,授业师长也常夸耀我儿大有长进。等过年就准备学习《论语》了,大老爷要考校李云的学问吗?我马上差人去找他来。”
周元被李清的热情吓了一跳,他是进士,眼不瞎,脑子也灵性着,怎么会看不出李清这家伙竟然会以为自己还想收李云为弟子?
真要这么做了,他堂堂县令,也得气地撞墙!
周元被李清的热情吓得一哆嗦,忙摆摆手道:“找你来,本官是想问,最近你看到李逵了吗?”
李逵?
李清琢磨着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他倒是想说,可问题是周元听了不乐意呢?因为十天前,他在城门附近亲眼看到李逵这傻小子,扛着一根上百斤的铁棍乐呵呵的出了城门,这事很诡异啊……
三叔公担忧道:“逵娃子,怎么了?”
李逵苦笑不已:“三叔公还有五天就该是小子去老师那里背书的日子,可是……”
三叔公笑道:“来得及,最多四天就能到沂水县城,今日就能出费县的地界。”他老人家越看李逵越喜欢,如今他坚定李逵就是振兴家族的人才,百丈村上百年就出了这么一个。
十五的月亮……诶,不对,十五是个好日子,是他的老师检验他半个月来学习成果的考试之日。对于李逵来说,这半个月,他就没做什么正经事。
似乎有点用的就两件事。
把一心想要让家族成就一番大业,却没有什么眼力见儿的将老都虞候刘葆晟说的五迷三道的,要是外人知道了,肯定得说李逵,你小子把害了够呛。竟然勾搭着让五品的武官去拜宦官当干爹。不要问,一心想要显贵的刘葆晟真干得出来。
然后就是,去帮忙把刘家被劫的财物给抢回来了,顺便黑吃黑,灭了一伙山贼,一个山寨。
成果喜人,获得三万贯的家族启动资金。
如今的李逵可以说彻底没有财力上的掣肘,在沂水县成就了一番气候。
他也想名震京东东路,可惜,他一个山里头长大的穷小子,就算是突然乍富,对于近乎一个省的地盘,他还是一条小毛毛虫。
想起这事,李逵真不敢在路上耽搁了,照着族人的速度,赶到县里至少要四五天,他决定跑回去。
“不行,我得早点回去,书没带。”李逵是来剿灭山贼的,要是随身带着一本《诗经》或者论语,也说不过去啊!
说完忙跳下车,对李全喊道:“李全,回家了,我们跑回去。”
“别带兵刃,让七叔帮忙清理一下上面的血迹免得娘担心。”李全这才将自己的大棒子放在了牛车上,跟着李逵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李林转悠了一圈,发现李逵和李全跑了,又飘飘忽忽的来到了三叔公的面前,可是没等靠近,三叔公就瞪眼怒道:“滚,要是再让我看到你蛊惑逵娃子不学好,还用大鞋底子抽你。”
“您老还将不讲理啦,我这还不是……”
见三叔公不紧不慢的将鞋底子亮出来,李林怂了。他可实在没脸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挨三叔公的鞋底子了。更要命的是,如今的族人一个个都见钱眼开,都跟了三叔公,连之前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转悠的几个猎户,都对自己不冷不热的。为什么?还不是钱闹的。族里有钱了,还发钱,族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见钱眼开的货色,忒不讲义气。只要三叔公把持着族中的族产,他就落不下什么好来。
李林臊眉耷眼的在车队上混迹着,叹息声,一声挨着一声。
沂水县县衙。
县令周元已经多日不见自己的弟子李逵。
他也纳闷,以前李逵要么就在后衙苦读,就算是回家,也会从他这里借书带回去苦读。最多两日就会来衙门向他请教。读书需要天分,但更需要勤奋。李逵的勤奋他看在眼里,颇为满意。
真要论起来,周元觉得自己当年参加省试的劲头也赶不上李逵读书的劲头。有道是天分不足,勤来补。更何况李逵的天分不错。读书人,读书人,记性不好基本上就断了读书这条道。死读书的也没有什么出路。
好在李逵记性不错,还总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周元颇为欣慰。
许是沂水县的公务实在太让人懈怠了,十天半月没有一件案子。又是将近年关,转运使衙门也没有差遣,显得这段日子很无趣。
周元叫来了李清,这位为了儿子能够考上举子,运作成为押司老爷,连捕头的身份都不要了,执意要辞职,也够拼命的主。
说起来,周元也没有任何看不起李清的地方。
甚至一度也试着去考校过一番李清的儿子李云的学问。反正已经收下了李逵这个弟子,再多一个也无所谓。在他看来,李清愿意放弃捕头的身份,给儿子趟出一条举业之路,李云的才学至少不会差太多。
大宋的地方官最热心做的事就是给辖区内的读书种子吹捧。
如果是年纪很小,十岁左右的就更好了。因为大宋有一个脱离在正常科举之路之外的直通道——神童试。
只要地方官极力引荐,朝堂有大佬认可,皇帝就会亲自下场考校被举荐上来的神童,称之神童试。神童试的要求是年龄低于15岁。而中了神童试的学子,虽然当官不太现实,一般都会在太学养几年。但是神童试出来的进士,他们的成就一般都不会太低。
考校的结果就尴尬了,在周元这位进士老爷的眼里,李云就是个傻儿子啊!
倒不是真的傻,而是在读书这一行中,绝对没有混出头的机会,能过县学就已经烧高香了,州里的举贡试肯定没有机会。这还是在沂水这等科举荒漠,要是去吴县,长洲等地方,教书先生都不会收这样的学生,很容易砸招牌。上了快两年的学,连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能背错的家伙,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好在李云这小命好,生在了沂州。
当然也不是说沂州真的没有读书种子了,临沂的颜家每一代都不缺学子,而且学问人品极佳。只不过官宦门庭的颜氏子弟都有进入太学学习的机会,怎么可能来州学虚度光阴。州里的官宦子弟都去太学读书了,留在本地的学子一波不如一波。
正因为周元笃定的判断李清的儿子没有读书的慧根,每次看到这位意志坚定的捕头,都唏嘘不已。他倒是想把真相告诉李清,可惜,太伤人了,非君子所为。
只能挽留李清过年之后再离开衙门。
不过,李清做事确实让人放心,就算是很快就要离开衙门了,任劳任怨,并无任何怨言。
大老爷找他,李清自然不敢怠慢,急匆匆的来到了二堂。
躬身问:“大老爷找卑职,不知有何差遣?”
“没多大的事,你儿子如今读书如何?”周元东拉西扯的问道。
李清面色惊容,随即狂喜起来,不会是李云这臭小子被大老爷看上了,要收为弟子吧?李逵那厮都被收了,自己的儿子也不差。说起自己的儿子,李清顿时神采奕奕:“多谢大老爷关怀,我儿读书夙夜不怠,一心向学,授业师长也常夸耀我儿大有长进。等过年就准备学习《论语》了,大老爷要考校李云的学问吗?我马上差人去找他来。”
周元被李清的热情吓了一跳,他是进士,眼不瞎,脑子也灵性着,怎么会看不出李清这家伙竟然会以为自己还想收李云为弟子?
真要这么做了,他堂堂县令,也得气地撞墙!
周元被李清的热情吓得一哆嗦,忙摆摆手道:“找你来,本官是想问,最近你看到李逵了吗?”
李逵?
李清琢磨着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他倒是想说,可问题是周元听了不乐意呢?因为十天前,他在城门附近亲眼看到李逵这傻小子,扛着一根上百斤的铁棍乐呵呵的出了城门,这事很诡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