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
阿妙白着一张脸,半晌才道:“我……我不过是去逛了逛。”
“哦?逛了逛?”祝觉往身后一瞥:“为何有人却说,你是不服管教,想到前殿长老门主那里,告我的状?”
阿妙亦往她身后看去,只见先前撺掇她去正殿的那几人正唯唯诺诺地缩在祝觉身后,大气都不敢喘。想来他们见事情被发觉,便将罪责皆推到了她的身上。
阿妙瞧见那些人此刻的神色,心中说不出的恶心,事到如今,多说无益,她只得低头,道:“阿妙知错,但凭前辈责罚。”
祝觉冷哼一声,道:“管教你们,本就是诸位门主、长老的意思,我不过奉命行事,你不必多此一举。”
绿袖随即道:“祝觉前辈为我净灵教,自是尽心尽力,自己耐不得辛苦,何苦来攀扯前辈。”
余人听得她这样说,有不做声者,有些便附和着,说阿妙不知好歹,理应重重责罚。
祝觉道:“既然你喜欢在这山崖上待着,那你便吊在这儿,过几日再下来吧。”
说着,便有两人上前来,用一条素练紧紧缚住阿妙双手,将她吊在崖边一棵大树上。阿妙坠在那里,浑身骨血皆不得着落,很是难受。
蘅艾站在一旁,待旁人离去,抬手轻轻握了握阿妙的手,关切道:“你且忍着点……明日,我再给你送些吃食来。”
蘅艾素日里虽总是一副持重寡言的样子,但相处日久,阿妙知她并非心机深沉,不过是性子怯懦,格外害羞了些,因此行事一向也最为稳妥,现下却毫不顾忌,要冒险给她送东西吃。
阿妙动容,道:“如今祝觉既要惩戒我,虽未言明我在此处可否吃东西,但你给我送吃食,不免开罪于她,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怎可带累了你?”
蘅艾面上没什么表情:“放心,我有分寸,不妨事的。倒是你,犯不上替他们出头。”
阿妙摇头:“不是为着他们。若是没有他们,我也不愿平白被人欺负了去,我是为着我自己。”
蘅艾不便久待,不多时亦离去了,偌大的山崖之上,便只留下阿妙孤零零一个人。
已近夜半,天空不知何时又飘下了些雪霰子,初冬的夜里,山中格外寒冷,阿妙被吊在树上,崖边风大,寒风吹着她小小的身躯,吹得久了,骨子里都透出生生的疼。
这雪愈下愈大,只不见停,四周寂静无声,成了银装一片,阿妙身上也积了层雪。她的身体一阵阵地发冷,冷到极处,便觉火灼般烫,直到最后终于不觉冷也不觉烫了,只是麻木,不只身体,就连心也麻木了。
她的头脑发沉,实在极冷,她不敢睡去,只好意识模糊地数着细雪,一片、两片、三片……好像自己亦随着这纷纷的雪花飘了散了,待到日出,便可一并没了痕迹。
初雪,她是爱雪之人,出生之时亦是那年的初雪,瑞雪兆丰年,阿爹说这雪下得妙,她来日也必定是个可心儿的妙人儿,故而叫她阿妙。
从前的日子是那样快活,爹娘慈爱,伯父是乌族之长,对她视如己出,她伶俐乖巧,族人们也都偏宠她。乌族男子常年经商,每每年下或是拜月节之时回到族中,总要给她带些新鲜的小玩意儿。
那夜亦是如此,她得了一个精巧的水晶珠子,水晶透亮中空,当中盛了珍珠贝母研出的细碎粉末,摇动间珠内如有晶莹飞雪,飘飘洒洒,她和阿弟皆爱得紧,争抢着摇晃。
大楚人便是在那时闯进寨子的,周遭一片混乱,水晶珠跌在地上,碎了,阿弟吓得哭起来。
珠子里洁白的细雪洒了遍地,遍地皆是寂寂的白色,如梦一般……
意识仿佛一点点抽离,奄奄之时,雪地里忽有沙沙响动,阿妙迷迷糊糊睁开眼,似乎有个人影正朝她这边靠近。
“呀。”
那人叫了一声,听声音是个年青男子,他有些惊异地对着她道:“你,你……是人是鬼?”
这样的雪夜,万籁俱寂,阿妙一袭白衣,独个儿无声悬在树上,乍然一看,的确透着森森鬼气。
男子轻手轻脚地走到阿妙身边,见阿妙口鼻间呼出淡淡白雾,原来她有气息,并不是鬼,于是对着阿妙深深作了一揖,道:“在下文清平,方才眼拙,唐突姑娘了。”
他的声音很好听,温温润润的,阿妙强撑起了些精神,向下望去,男子面生得紧,先前并未见过。他生得斯文,身姿颀长,举止温文尔雅,亦着净灵教之白袍,外头披着件银灰色披风,但头上未戴乌巾,满头墨发仅以一支乌木簪子束起。
文清平又问:“不知姑娘如何称呼?雪夜天寒,缘何……挂在这树上?”
阿妙有气无力,复又闭目,轻声道:“犯了错,受罚。”
文清平见她身上落着积雪,面色潮红,可知已在这冰雪寒天中冷了许久,便爬到树上去,要将阿妙解下来。
“不可。”阿妙勉力吐出两个字来,正自说着,忽觉一只温热的手掌抚上她的额间,她本欲再出言阻止,但那手上传来些许暖意——
她一时竟有些舍不得。
“烧得这样厉害。”文清平语气有些焦急,“纵是犯了天大的错,也不该拿人命当儿戏。”说着将她手上的白练解去,道了句“冒犯了”,便将阿妙负在自己背上,一同下到地面上。
她吊在树上太久,身上又发着热,全无一点力气。文清平将自己的披风罩在她身上,扶她靠在背风处,道:“想来姑娘亦是教中人,你住在何处?我送你回去歇息,再找个大夫来瞧瞧吧。”
阿妙没力气说话,只不住摇头,听文清平如此说,自是不知晓如今明心院中的情形,应是久在净灵教前殿之人,阿妙在明心院这数月,从未见有前殿的人来过这里,他为何又会于夜半之时,到这后山的悬崖边上呢?
她想着想着,身上又开始忽冷忽热,不由得瑟缩着将那件披风裹紧了,还是一阵阵发抖。
文清平见她有些神志不清,轻轻摇着她的肩膀:“姑娘,姑娘?”
他的话语仿佛飘在天边,一张脸在她眼前,迷迷茫茫,又忽远忽近,阿妙发了昏,抬手扯住他的衣角:“带我走吧,我想回家。”
“回家?”文清平温声问她,“姑娘家在何处?”
他这一句有如醍醐灌顶,阿妙登时清醒过来,心下生出无尽凄然。家?她已经没有家了,本以为得入净灵便可有容身之所,不料却被搓磨至此。
天地虽大,她却无处可去。
她松开手,勉强道:“谢谢,不过,救我也是枉然,劳烦尊驾再将我绑上去,便趁早离开吧。明心院与别处不同,若是被院里的人得知,只会罚得更重。”
文清平尽是忧色:“姑娘何出此言,君子应行仁义,如今姑娘重病在身,在下怎可撇下你?”
阿妙虚弱至极,听得他如此说,莫名心安起来。明知此人在此处陪伴她亦无济于事,他在这里一时,可来日又如何?该受着的,她总是要受,但即便明知如此,私心里却不愿他此刻便走,又留下她一个人。
文清平又道:“姑娘大可放心,这里一向人迹罕至,何况已是夜半,即便你下来歇息一会儿,也不会有人晓得。净灵宫内实在嘈杂,我偶然发觉此处,悬崖飞瀑,清幽雅致,便时常翻山过来赏景作文。”
原来他未有轻功,亦不知那条密径,从山前生生翻越过来,竟是为了赏景吟诗。
真是个痴子。阿妙抬眼望着周遭,目之所及唯有枯木白雪。
她神色黯淡,文清平便道:“姑娘可否听过这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雪瞧着虽冷,但若视作繁花盛景,亦无不可。”
阿妙摇摇头:“梨花?很好看麽?”
她自幼长在荒原,并未读过什么诗书,就是连他念的那句诗中的梨花,也从不曾亲见。不过,文清平这样一说,好似眼前这凄冷寂然的雪片,真的变作飞花流转。
阿妙眼中有了神采,不觉微笑起来。
“好看,自然好看。”文清平见阿妙振作了些精神,忙道:“不只梨花,若是到了春日里,灼灼桃夭,杏花疏影,夏日又有接天莲叶,映日菡萏,啊呀,好的诗、好的景,真真是不可尽数。”
他的言语如有神力,阿妙闭上眼,听着他的描述,不觉心驰神往,仿似真的置身于那样的盛景之中,连苦痛都一并忘却了。
她绽出笑容:“对了,我叫阿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哦?逛了逛?”祝觉往身后一瞥:“为何有人却说,你是不服管教,想到前殿长老门主那里,告我的状?”
阿妙亦往她身后看去,只见先前撺掇她去正殿的那几人正唯唯诺诺地缩在祝觉身后,大气都不敢喘。想来他们见事情被发觉,便将罪责皆推到了她的身上。
阿妙瞧见那些人此刻的神色,心中说不出的恶心,事到如今,多说无益,她只得低头,道:“阿妙知错,但凭前辈责罚。”
祝觉冷哼一声,道:“管教你们,本就是诸位门主、长老的意思,我不过奉命行事,你不必多此一举。”
绿袖随即道:“祝觉前辈为我净灵教,自是尽心尽力,自己耐不得辛苦,何苦来攀扯前辈。”
余人听得她这样说,有不做声者,有些便附和着,说阿妙不知好歹,理应重重责罚。
祝觉道:“既然你喜欢在这山崖上待着,那你便吊在这儿,过几日再下来吧。”
说着,便有两人上前来,用一条素练紧紧缚住阿妙双手,将她吊在崖边一棵大树上。阿妙坠在那里,浑身骨血皆不得着落,很是难受。
蘅艾站在一旁,待旁人离去,抬手轻轻握了握阿妙的手,关切道:“你且忍着点……明日,我再给你送些吃食来。”
蘅艾素日里虽总是一副持重寡言的样子,但相处日久,阿妙知她并非心机深沉,不过是性子怯懦,格外害羞了些,因此行事一向也最为稳妥,现下却毫不顾忌,要冒险给她送东西吃。
阿妙动容,道:“如今祝觉既要惩戒我,虽未言明我在此处可否吃东西,但你给我送吃食,不免开罪于她,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怎可带累了你?”
蘅艾面上没什么表情:“放心,我有分寸,不妨事的。倒是你,犯不上替他们出头。”
阿妙摇头:“不是为着他们。若是没有他们,我也不愿平白被人欺负了去,我是为着我自己。”
蘅艾不便久待,不多时亦离去了,偌大的山崖之上,便只留下阿妙孤零零一个人。
已近夜半,天空不知何时又飘下了些雪霰子,初冬的夜里,山中格外寒冷,阿妙被吊在树上,崖边风大,寒风吹着她小小的身躯,吹得久了,骨子里都透出生生的疼。
这雪愈下愈大,只不见停,四周寂静无声,成了银装一片,阿妙身上也积了层雪。她的身体一阵阵地发冷,冷到极处,便觉火灼般烫,直到最后终于不觉冷也不觉烫了,只是麻木,不只身体,就连心也麻木了。
她的头脑发沉,实在极冷,她不敢睡去,只好意识模糊地数着细雪,一片、两片、三片……好像自己亦随着这纷纷的雪花飘了散了,待到日出,便可一并没了痕迹。
初雪,她是爱雪之人,出生之时亦是那年的初雪,瑞雪兆丰年,阿爹说这雪下得妙,她来日也必定是个可心儿的妙人儿,故而叫她阿妙。
从前的日子是那样快活,爹娘慈爱,伯父是乌族之长,对她视如己出,她伶俐乖巧,族人们也都偏宠她。乌族男子常年经商,每每年下或是拜月节之时回到族中,总要给她带些新鲜的小玩意儿。
那夜亦是如此,她得了一个精巧的水晶珠子,水晶透亮中空,当中盛了珍珠贝母研出的细碎粉末,摇动间珠内如有晶莹飞雪,飘飘洒洒,她和阿弟皆爱得紧,争抢着摇晃。
大楚人便是在那时闯进寨子的,周遭一片混乱,水晶珠跌在地上,碎了,阿弟吓得哭起来。
珠子里洁白的细雪洒了遍地,遍地皆是寂寂的白色,如梦一般……
意识仿佛一点点抽离,奄奄之时,雪地里忽有沙沙响动,阿妙迷迷糊糊睁开眼,似乎有个人影正朝她这边靠近。
“呀。”
那人叫了一声,听声音是个年青男子,他有些惊异地对着她道:“你,你……是人是鬼?”
这样的雪夜,万籁俱寂,阿妙一袭白衣,独个儿无声悬在树上,乍然一看,的确透着森森鬼气。
男子轻手轻脚地走到阿妙身边,见阿妙口鼻间呼出淡淡白雾,原来她有气息,并不是鬼,于是对着阿妙深深作了一揖,道:“在下文清平,方才眼拙,唐突姑娘了。”
他的声音很好听,温温润润的,阿妙强撑起了些精神,向下望去,男子面生得紧,先前并未见过。他生得斯文,身姿颀长,举止温文尔雅,亦着净灵教之白袍,外头披着件银灰色披风,但头上未戴乌巾,满头墨发仅以一支乌木簪子束起。
文清平又问:“不知姑娘如何称呼?雪夜天寒,缘何……挂在这树上?”
阿妙有气无力,复又闭目,轻声道:“犯了错,受罚。”
文清平见她身上落着积雪,面色潮红,可知已在这冰雪寒天中冷了许久,便爬到树上去,要将阿妙解下来。
“不可。”阿妙勉力吐出两个字来,正自说着,忽觉一只温热的手掌抚上她的额间,她本欲再出言阻止,但那手上传来些许暖意——
她一时竟有些舍不得。
“烧得这样厉害。”文清平语气有些焦急,“纵是犯了天大的错,也不该拿人命当儿戏。”说着将她手上的白练解去,道了句“冒犯了”,便将阿妙负在自己背上,一同下到地面上。
她吊在树上太久,身上又发着热,全无一点力气。文清平将自己的披风罩在她身上,扶她靠在背风处,道:“想来姑娘亦是教中人,你住在何处?我送你回去歇息,再找个大夫来瞧瞧吧。”
阿妙没力气说话,只不住摇头,听文清平如此说,自是不知晓如今明心院中的情形,应是久在净灵教前殿之人,阿妙在明心院这数月,从未见有前殿的人来过这里,他为何又会于夜半之时,到这后山的悬崖边上呢?
她想着想着,身上又开始忽冷忽热,不由得瑟缩着将那件披风裹紧了,还是一阵阵发抖。
文清平见她有些神志不清,轻轻摇着她的肩膀:“姑娘,姑娘?”
他的话语仿佛飘在天边,一张脸在她眼前,迷迷茫茫,又忽远忽近,阿妙发了昏,抬手扯住他的衣角:“带我走吧,我想回家。”
“回家?”文清平温声问她,“姑娘家在何处?”
他这一句有如醍醐灌顶,阿妙登时清醒过来,心下生出无尽凄然。家?她已经没有家了,本以为得入净灵便可有容身之所,不料却被搓磨至此。
天地虽大,她却无处可去。
她松开手,勉强道:“谢谢,不过,救我也是枉然,劳烦尊驾再将我绑上去,便趁早离开吧。明心院与别处不同,若是被院里的人得知,只会罚得更重。”
文清平尽是忧色:“姑娘何出此言,君子应行仁义,如今姑娘重病在身,在下怎可撇下你?”
阿妙虚弱至极,听得他如此说,莫名心安起来。明知此人在此处陪伴她亦无济于事,他在这里一时,可来日又如何?该受着的,她总是要受,但即便明知如此,私心里却不愿他此刻便走,又留下她一个人。
文清平又道:“姑娘大可放心,这里一向人迹罕至,何况已是夜半,即便你下来歇息一会儿,也不会有人晓得。净灵宫内实在嘈杂,我偶然发觉此处,悬崖飞瀑,清幽雅致,便时常翻山过来赏景作文。”
原来他未有轻功,亦不知那条密径,从山前生生翻越过来,竟是为了赏景吟诗。
真是个痴子。阿妙抬眼望着周遭,目之所及唯有枯木白雪。
她神色黯淡,文清平便道:“姑娘可否听过这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雪瞧着虽冷,但若视作繁花盛景,亦无不可。”
阿妙摇摇头:“梨花?很好看麽?”
她自幼长在荒原,并未读过什么诗书,就是连他念的那句诗中的梨花,也从不曾亲见。不过,文清平这样一说,好似眼前这凄冷寂然的雪片,真的变作飞花流转。
阿妙眼中有了神采,不觉微笑起来。
“好看,自然好看。”文清平见阿妙振作了些精神,忙道:“不只梨花,若是到了春日里,灼灼桃夭,杏花疏影,夏日又有接天莲叶,映日菡萏,啊呀,好的诗、好的景,真真是不可尽数。”
他的言语如有神力,阿妙闭上眼,听着他的描述,不觉心驰神往,仿似真的置身于那样的盛景之中,连苦痛都一并忘却了。
她绽出笑容:“对了,我叫阿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