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饭
不知道为什么,在青梅蹲在自己身边,终于把他嘴里抹布给拿掉后,第一时间,赵三明居然是背脊骨凉气一蹿,下意识安静着没敢吭声。
很快,敏锐的直觉也救不了他,赵三明张嘴就想叫骂。
可发出来的声音却是如公鸭般沙哑难听,还很难说全一句话。
赵三明气坏了,张嘴就要冲青梅脸上tui口水,可惜因为一晚上没喝水加布料吸水,他嘴里连口唾沫都没保留下来,吐出来的只是一口带着臭味的气。
青梅往后缩了缩脖子躲开,虽然比起末世的空气,赵三明这口气也不算难闻,可享受了清新空气后再来闻,青梅就不乐意了。
到底不能把人弄死了,青梅起身,去灶台上把自己没喝完的一点水端过来,给赵三明喂下。
骨气对于赵三明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在他看来,在家里无论吃喝,都是理所当然的。
青梅喂过来,赵三明就急不可耐地咕咚咕咚喝掉,嗓子得到滋润,这才终于能勉强说话了。
“就这点水够个屁啊!臭娘们儿是想饿死老子?赶紧去倒水!还有,给老子弄点吃的!”
说完又想起自己身上的绳子,赵三明又骂骂咧咧下命令:“个小样儿,还敢捆老子?赶紧给松松,妈了个巴子,看老子等会儿整不死你!”
老子跟妈了个巴子是赵三明的口头禅,说起来溜得很。
青梅觉得赵三明有点傻,都这么说了,她怎么可能放开他。
听他带着一腔东北口音不停歇地骂骂咧咧半晌,确定了东北话真挺逗的,青梅转手就重新给他把抹布堵上了。
赵三明傻眼,唔唔两声又扭了扭身体,一双眼睛也不仅仅是滔天怒火了,反而变成了茫然。
人在有水的情况下,是能够存活一周以上的,所以青梅并不担心真把赵三明给饿死。
看外面天色已经有些蒙蒙亮了,距离上工还有一段时间,青梅也没别的事干,干脆拿了木锹去打理菜园子。
一边除草挖排水沟,青梅一边考虑如何才能上山弄些能吃的东西存起来。
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要是家里不能存够食物,青梅就会很难受了。
现在是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山林已经是归集体所有,任何人不能私自随意上山打猎。
平时只有捡柴的时候能进山林,挖野菜摘蘑菇都只能在最外沿,如果有人偷偷摸摸进山打猎,没被发现也就算了,一旦被发现,那是要扣工分加点名批评的。
情节严重了还有可能被上报公社。
现在还没开战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可等到66年的时候,上面那可是要规定定期定量交“任务”的,到时候能批的对象有哪些?
这种被上报被点名批评过的人肯定是优先选择的对象。
想到这里,青梅眉头微皱,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这方面谨慎一点。
说起来,要不是当初姐姐课本刚好学到这部分时,奶奶拉着她跟姐姐忆苦思甜说了不少这段时期的父母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青梅也不可能记忆这么深刻。
想起逝去的亲人,青梅已经完全没有波动了,伤心也好怀念也好,都没有,感情上好似隔着一层纱,没有多真切的感触。
大岗屯的老规矩,只有秋天打猎队上山的时候,屯子里的妇女孩子才能稍微跟着进去一段距离,捡蘑菇木耳打板栗核桃山枣,一天的收成交公。
等到打猎队的人带着猎物回来,再由老支书带着会计算出要上交的一部分,剩下的就当场统一分发给大家。
跟傍晚一样,早上山里也是天亮得很快,规整好菜园又修了修篱笆,天就亮了。
听见食堂那边哐哐敲起了瓷盆,青梅麻溜地放下工具洗手抿头发,进屋端上昨晚那两个粗瓷碗,看都没多看一眼地上唔唔叫唤的赵三明一眼,脚步匆匆面带喜色地往大食堂冲。
大锅饭是今年才刚相应上级号召风风火火开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很是吃了些好东西。
好在他们屯里老支书是个有成算的,这么瞎吃了半个月,老支书带着会计算了算,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随便吃到饱的日子结束了。
屯子里住家户少,繁衍了这么多代,如今也才三十多户人家,老支书就是村里最德高望重,也最有生活经验跟智慧的老人。
解放前就是村长,解放后兼队长跟支书两个职务,管着会计跟民兵队,大家都很信服他。
这么改倒也没人说闲话,顶多也就赵三明这种二流子叨叨两句不痛不痒的话。
平常时候食堂吃两顿,青黄不接又不干什么体力活的时候吃一顿,像春耕秋收的时候,则是吃三顿。
种地都是看天吃饭,今年秋收的时候一滴雨都没落,粮食就晒干收回粮仓里了,老支书高兴,就让食堂给大家多添一个不掺麸子的纯粮馍馍。
知道明年春天开始就有□□的青梅却知道,今年秋收的时候一滴雨没落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屯子里住家户少,哪怕大家房子距离都不近,整个村也不大。
跑到马路上的时候青梅就陆陆续续遇到拖家带口同样脚步匆匆的社员,有人看了青梅一眼就转开了眼,也有人兴致勃勃地往青梅身上打量。
而这样的人,多是妇女婆婆客。
“青梅,昨晚上你家爷们儿不是回来了吗?”
咋今天她还能活蹦乱跳地跑大食堂?
不止屯子里的人知道,就连公社那边的妇联办都晓得大岗屯有个不事生产的孬货二流子,娶回来一个眉清目秀的标志媳妇却见天就打。
往回但凡赵三明回来,第二天青梅都是出不了门的。
昨天傍晚赵三明回来的时候屯子里不少人都瞧见了,一些妇女娘们儿还抽空唠了一句“青梅又要挨打”的话。
这种情况下,也不怪这妇女看到青梅时惊讶了。
得了所有记忆的青梅也明白,对此只是像原主那样干巴巴地笑了笑,而后就埋头闷声不响地往前走。
原主在娘家的时候,亲妈没死之前因为是个女孩,哪怕是作为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也没怎么得到关注。
等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亲妈死了又有后妈,后妈进门就生了个儿子,从此原主的日子那真跟地里长的小白菜似的。
那时候原主就盼着长大了能嫁个好汉子,没想到十七岁就被后妈一块腊肉给换到了赵三明这里。
理所当然的,愁苦的生活造就了原主内向腼腆不擅长与人交际的性子。
现在青梅过来,倒是性格上看起来刚刚好,都是不善言辞不爱跟人扎堆交流的。
毕竟青玫自己也是十三岁就遭遇了末世,十年的磨砺甚至让她缺失了一些属于“正常人”的认知跟感情。
没得到青梅更多的回应,那妇女也没放在心上,很快就跟路上遇到能聊得来的人凑到一起,唠嗑的时候免不了提一嘴青梅还能正常下地出门的话。
“俺家爷们儿昨晚上还叨叨了一嘴,说是碰上赵三明的时候闻到一身酒气,怕是到家就醉倒了,晚上也没听到响。”
这个话登时得到众人的赞同,都认为这就是真相。
可怜的赵三明在家里恨来怕去轮番变幻着情绪,终于不得不承认娶回家的这个娘们儿要造反了,只能盼望着屯子里有人能上门撞破臭娘们儿的狠辣面目。
青梅木着一张脸眼底按捺着激动,颠着脚一路跑到了食堂,发现前面只排了几个人,登时暗自心喜,多看一眼周围都不愿意耽搁,上前就排好了队。
屯子里人不多,打饭肯定不能按照一家子来排,要不然半个村都是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怎么算?
所以排队是一个人排自己那份。
正所谓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要是连吃饭都不亲自来,那建设祖国还能积极?
不过轮到青梅的时候,青梅犹豫了一下,冲负责打饭的婶子尴尬地笑了笑,说家里赵三明回来了。
打饭的人是老支书的小孙女江燕子,今年十七岁,正议了亲明年十八岁就要出嫁了,对只比她大一岁的青梅很是同情,知道要是青梅拿回去的饭不够,肯定要挨打。
想了想,江燕子给青梅多拿了个馍馍,稀饭也多捞了一勺子。
青梅从记忆里知道江燕子对原主偶有照顾,所以刚才她才开的口。
至于被人用“你真可怜”的眼神看待?那有啥,只要能多得点吃的,什么都好说。
冲江燕子扯出个短暂又干涩的感激笑容,青梅按捺着内心的雀跃端着饭往家里赶。
一会儿还要上工呢,时间不多,得赶紧回家吃饭。
食堂里也就是忙活一阵,很快就结束了。
看屯子里的人都来过了,江燕子放下勺子,端起自己的碗筷站在厨房里就西里呼噜开始吃饭。
老支书背着手捏着杆老烟枪走进来,查看了一番锅碗瓢盆,问江燕子:“赵三明过来打饭没有?”
江燕子咽下馍馍,说:“没过来,听说是醉倒了还在家里睡大头觉。不过俺多给了青梅一个馍馍。”
青梅肯定会给赵三明留饭。
老支书点点头,叹口气转身去找会计,商量一会儿怎么给大家分任务。
像赵三明那样一年到头基本上不上工的,哪怕大家伙都讨厌他,可只要他户口还在屯子里,就不能不给他饭吃。
于是只能捏着鼻子给他算上了口粮,等到一年到头结算的时候就扣青梅的工分。
原主嫁过来前,赵三明的口粮是从他大哥许大河那边扣的,等赵三明结婚有了家后,这个饭桶就落到了原主头上。
原主能干,为了挣工分,都是选的最累最脏的活儿干,可没奈何屯子里本身耕地就不多,打猎队打猎的时候赵三明从来不参加,所以家里根本就不够吃。
去年家里就欠了队上的钱,今年估摸着又该是要打饥荒,老支书也是想一回叹一回。
很快,敏锐的直觉也救不了他,赵三明张嘴就想叫骂。
可发出来的声音却是如公鸭般沙哑难听,还很难说全一句话。
赵三明气坏了,张嘴就要冲青梅脸上tui口水,可惜因为一晚上没喝水加布料吸水,他嘴里连口唾沫都没保留下来,吐出来的只是一口带着臭味的气。
青梅往后缩了缩脖子躲开,虽然比起末世的空气,赵三明这口气也不算难闻,可享受了清新空气后再来闻,青梅就不乐意了。
到底不能把人弄死了,青梅起身,去灶台上把自己没喝完的一点水端过来,给赵三明喂下。
骨气对于赵三明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在他看来,在家里无论吃喝,都是理所当然的。
青梅喂过来,赵三明就急不可耐地咕咚咕咚喝掉,嗓子得到滋润,这才终于能勉强说话了。
“就这点水够个屁啊!臭娘们儿是想饿死老子?赶紧去倒水!还有,给老子弄点吃的!”
说完又想起自己身上的绳子,赵三明又骂骂咧咧下命令:“个小样儿,还敢捆老子?赶紧给松松,妈了个巴子,看老子等会儿整不死你!”
老子跟妈了个巴子是赵三明的口头禅,说起来溜得很。
青梅觉得赵三明有点傻,都这么说了,她怎么可能放开他。
听他带着一腔东北口音不停歇地骂骂咧咧半晌,确定了东北话真挺逗的,青梅转手就重新给他把抹布堵上了。
赵三明傻眼,唔唔两声又扭了扭身体,一双眼睛也不仅仅是滔天怒火了,反而变成了茫然。
人在有水的情况下,是能够存活一周以上的,所以青梅并不担心真把赵三明给饿死。
看外面天色已经有些蒙蒙亮了,距离上工还有一段时间,青梅也没别的事干,干脆拿了木锹去打理菜园子。
一边除草挖排水沟,青梅一边考虑如何才能上山弄些能吃的东西存起来。
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要是家里不能存够食物,青梅就会很难受了。
现在是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山林已经是归集体所有,任何人不能私自随意上山打猎。
平时只有捡柴的时候能进山林,挖野菜摘蘑菇都只能在最外沿,如果有人偷偷摸摸进山打猎,没被发现也就算了,一旦被发现,那是要扣工分加点名批评的。
情节严重了还有可能被上报公社。
现在还没开战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可等到66年的时候,上面那可是要规定定期定量交“任务”的,到时候能批的对象有哪些?
这种被上报被点名批评过的人肯定是优先选择的对象。
想到这里,青梅眉头微皱,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这方面谨慎一点。
说起来,要不是当初姐姐课本刚好学到这部分时,奶奶拉着她跟姐姐忆苦思甜说了不少这段时期的父母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青梅也不可能记忆这么深刻。
想起逝去的亲人,青梅已经完全没有波动了,伤心也好怀念也好,都没有,感情上好似隔着一层纱,没有多真切的感触。
大岗屯的老规矩,只有秋天打猎队上山的时候,屯子里的妇女孩子才能稍微跟着进去一段距离,捡蘑菇木耳打板栗核桃山枣,一天的收成交公。
等到打猎队的人带着猎物回来,再由老支书带着会计算出要上交的一部分,剩下的就当场统一分发给大家。
跟傍晚一样,早上山里也是天亮得很快,规整好菜园又修了修篱笆,天就亮了。
听见食堂那边哐哐敲起了瓷盆,青梅麻溜地放下工具洗手抿头发,进屋端上昨晚那两个粗瓷碗,看都没多看一眼地上唔唔叫唤的赵三明一眼,脚步匆匆面带喜色地往大食堂冲。
大锅饭是今年才刚相应上级号召风风火火开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很是吃了些好东西。
好在他们屯里老支书是个有成算的,这么瞎吃了半个月,老支书带着会计算了算,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随便吃到饱的日子结束了。
屯子里住家户少,繁衍了这么多代,如今也才三十多户人家,老支书就是村里最德高望重,也最有生活经验跟智慧的老人。
解放前就是村长,解放后兼队长跟支书两个职务,管着会计跟民兵队,大家都很信服他。
这么改倒也没人说闲话,顶多也就赵三明这种二流子叨叨两句不痛不痒的话。
平常时候食堂吃两顿,青黄不接又不干什么体力活的时候吃一顿,像春耕秋收的时候,则是吃三顿。
种地都是看天吃饭,今年秋收的时候一滴雨都没落,粮食就晒干收回粮仓里了,老支书高兴,就让食堂给大家多添一个不掺麸子的纯粮馍馍。
知道明年春天开始就有□□的青梅却知道,今年秋收的时候一滴雨没落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屯子里住家户少,哪怕大家房子距离都不近,整个村也不大。
跑到马路上的时候青梅就陆陆续续遇到拖家带口同样脚步匆匆的社员,有人看了青梅一眼就转开了眼,也有人兴致勃勃地往青梅身上打量。
而这样的人,多是妇女婆婆客。
“青梅,昨晚上你家爷们儿不是回来了吗?”
咋今天她还能活蹦乱跳地跑大食堂?
不止屯子里的人知道,就连公社那边的妇联办都晓得大岗屯有个不事生产的孬货二流子,娶回来一个眉清目秀的标志媳妇却见天就打。
往回但凡赵三明回来,第二天青梅都是出不了门的。
昨天傍晚赵三明回来的时候屯子里不少人都瞧见了,一些妇女娘们儿还抽空唠了一句“青梅又要挨打”的话。
这种情况下,也不怪这妇女看到青梅时惊讶了。
得了所有记忆的青梅也明白,对此只是像原主那样干巴巴地笑了笑,而后就埋头闷声不响地往前走。
原主在娘家的时候,亲妈没死之前因为是个女孩,哪怕是作为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也没怎么得到关注。
等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亲妈死了又有后妈,后妈进门就生了个儿子,从此原主的日子那真跟地里长的小白菜似的。
那时候原主就盼着长大了能嫁个好汉子,没想到十七岁就被后妈一块腊肉给换到了赵三明这里。
理所当然的,愁苦的生活造就了原主内向腼腆不擅长与人交际的性子。
现在青梅过来,倒是性格上看起来刚刚好,都是不善言辞不爱跟人扎堆交流的。
毕竟青玫自己也是十三岁就遭遇了末世,十年的磨砺甚至让她缺失了一些属于“正常人”的认知跟感情。
没得到青梅更多的回应,那妇女也没放在心上,很快就跟路上遇到能聊得来的人凑到一起,唠嗑的时候免不了提一嘴青梅还能正常下地出门的话。
“俺家爷们儿昨晚上还叨叨了一嘴,说是碰上赵三明的时候闻到一身酒气,怕是到家就醉倒了,晚上也没听到响。”
这个话登时得到众人的赞同,都认为这就是真相。
可怜的赵三明在家里恨来怕去轮番变幻着情绪,终于不得不承认娶回家的这个娘们儿要造反了,只能盼望着屯子里有人能上门撞破臭娘们儿的狠辣面目。
青梅木着一张脸眼底按捺着激动,颠着脚一路跑到了食堂,发现前面只排了几个人,登时暗自心喜,多看一眼周围都不愿意耽搁,上前就排好了队。
屯子里人不多,打饭肯定不能按照一家子来排,要不然半个村都是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怎么算?
所以排队是一个人排自己那份。
正所谓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要是连吃饭都不亲自来,那建设祖国还能积极?
不过轮到青梅的时候,青梅犹豫了一下,冲负责打饭的婶子尴尬地笑了笑,说家里赵三明回来了。
打饭的人是老支书的小孙女江燕子,今年十七岁,正议了亲明年十八岁就要出嫁了,对只比她大一岁的青梅很是同情,知道要是青梅拿回去的饭不够,肯定要挨打。
想了想,江燕子给青梅多拿了个馍馍,稀饭也多捞了一勺子。
青梅从记忆里知道江燕子对原主偶有照顾,所以刚才她才开的口。
至于被人用“你真可怜”的眼神看待?那有啥,只要能多得点吃的,什么都好说。
冲江燕子扯出个短暂又干涩的感激笑容,青梅按捺着内心的雀跃端着饭往家里赶。
一会儿还要上工呢,时间不多,得赶紧回家吃饭。
食堂里也就是忙活一阵,很快就结束了。
看屯子里的人都来过了,江燕子放下勺子,端起自己的碗筷站在厨房里就西里呼噜开始吃饭。
老支书背着手捏着杆老烟枪走进来,查看了一番锅碗瓢盆,问江燕子:“赵三明过来打饭没有?”
江燕子咽下馍馍,说:“没过来,听说是醉倒了还在家里睡大头觉。不过俺多给了青梅一个馍馍。”
青梅肯定会给赵三明留饭。
老支书点点头,叹口气转身去找会计,商量一会儿怎么给大家分任务。
像赵三明那样一年到头基本上不上工的,哪怕大家伙都讨厌他,可只要他户口还在屯子里,就不能不给他饭吃。
于是只能捏着鼻子给他算上了口粮,等到一年到头结算的时候就扣青梅的工分。
原主嫁过来前,赵三明的口粮是从他大哥许大河那边扣的,等赵三明结婚有了家后,这个饭桶就落到了原主头上。
原主能干,为了挣工分,都是选的最累最脏的活儿干,可没奈何屯子里本身耕地就不多,打猎队打猎的时候赵三明从来不参加,所以家里根本就不够吃。
去年家里就欠了队上的钱,今年估摸着又该是要打饥荒,老支书也是想一回叹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