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牛婶受伤
“娘,我也想吃。”
众人正吃得欢,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声稚嫩的声音,朝那看去,是一个七八岁样貌清秀的小男孩窝在门后面,眼巴巴看着桌上的饭菜。
牛婶忙过去想将他挪开:“走走走,跟你爹到灶房一起吃去,这里是客人吃饭的地方。”
“可我不想吃咸菜窝头,我想吃鱼。”孩子有些委屈的样子,声音软软怯怯,还是直盯着那碗葱油鱼不肯离开。
牛婶恼这个不争气的,直拉着他要走,边走边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馋,平日里也没给你缺吃的,现在又闹起来,像什么样子!”说着就要上手拍他。
韦沁走过去忙拦住了牛婶:“让他一起吃吧,菜这么多呢,吃不完还浪费了。再说,他一个小孩子能吃多少,又不碍事。”
牛婶忙摆手,仍不愿小家伙上客人饭桌。
屈明离走过来,一把抱起来小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另找了把椅子坐下。
牛婶见如此,要将他拉下来,时舒拦住了她的手:“就让他与我们一起吧,不碍事的。”
牛婶不好再阻拦,只好默默退到了一边。
孩子上了桌,虽欣喜桌上这么多菜,却还是怯怯地看了一眼他娘,才拿起了筷子,样子极为小心谨慎。
他娘叮嘱道:“快谢谢叔叔和姨。”
孩子学样向大家道谢:“谢谢叔叔,谢谢姨。”
时舒给他夹了一块没有鱼刺的肉,问他:“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边吃肉边回他:“我叫吕福贵,今年九岁了。”
韦沁又问道:“你今日白天都去哪了,怎么没看见你?”
“我白天要去隔壁临安村里的学堂读书,下了学才能回来。”
牛婶知道这些都是大户人家,不敢称大:“哪算什么读书,不过是家里没人照顾,让他有个去处罢了。要是真能学到什么,才是福气啊。你们肯定都是读过正经书的,这里教的那些必定瞧不上眼,见笑了见笑了。”
时舒不同意她的观点:“理有大有小,小孩子还小,读了书正了根基便好,日后自己研读,也是一样的。”
又回过头问小福贵:“你今日在学堂读了些什么书啊?”
“三字经,”孩子回答,“已经学到子不学,非所宜了。”
时舒点点头:“那你要好好听先生的话,若有什么疑问,定要请教明白了再学,不可耽搁,知道吗?”
小福贵点点头,继续吃菜,不忙不燥。
众人见他文静不闹腾,样子喜人,便让他以后都跟他们一起用饭,牛婶拒绝不了,也无奈。
第二日,众人凭着刚落脚的新鲜劲儿起了个大早,原想漫步山间赏日出之景,不想一路走去,已有不少村民在山间劳作。
此时晨曦未露,蒙着薄光,山间还笼着些潮气,今早这天气,不热不冷,大家一口气便走到了山顶。
不想山顶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众人远远望去,一高一矮,一男一女相互依偎着,背对着他们看着远方日出的地方,恩爱十分的样子。看他们穿着尚好,想来也是到此游玩的人。
“我们在这看吧。莫要打扰二人雅兴。”时舒说道。
五人便站在路口,等天光乍现之际。
一日之际在于晨,便是这一瞬的日光割破了夜与日的交替,静与动,暗与光,休息与劳作,全由这一瞬的光芒完成富有仪式感的交接。
太阳慢慢升上来了,农人劳作的幅度似乎更大了一些,鸟叫虫鸣也更响亮了一些,花草上的露水也开始慢慢褪去,等入夜了再出来清凉清凉。
日出之景转瞬即逝,一会儿,太阳便已爬得老高。
“走吧。”时舒说道。
众人悄悄离开了山头,留那对佳人再欣赏一会儿晨间美景。
“那边有荷花!”
韦沁兴冲冲叫起来,朝塘边跑了去。
时舒笑她女孩儿家玩心重,倒也跟着她过去了。
此时正是荷花初开之时,塘中三三两两散着青青荷叶,却无多少真正开好的花朵。
韦沁踮着脚伸手够住一只花骨朵,笑盈盈看着,却并不摘下来。
时舒问她:“你若是喜欢,就采下来带回去插瓶子里,日日看着,该欢喜很多。”
韦沁撅着嘴:“若是摘下来又能活多久,看多了也就腻了。不如让它就长在这里,过些日子再来时,才开得明媚呢。”
屈明离也同意:“我看它就是长在绿叶丛中才好看,留在这里,以后和它同伴一起长大,它也能开心点。”
班飞听他所言,似有深意,看了他一眼,不表。
时舒装作生气道:“我不过是想摘一朵花,让你们一讲,倒显得我不人道了。好好好,让它长在这里便是。”
韦沁看够了这花骨朵,将它放了回去,坏笑道:“等它长大了,结了莲蓬,再来摘它不迟。”
时舒见她调皮眨眼,释然笑道:“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
韦沁歪着脖子吐舌,与屈明离笑。
宁泽清却道:“这里的荷花塘也不知是否有主,还得回去问问牛婶。”
一众人中,宁泽清严肃,班飞少言,倒不失配合了。
午间回家用膳,正好碰见牛婶拿了两个包子,又背上一个空筐往外走去。
众人知她还要去赶着劳作,也不多说,走到大厅,才看见桌上已摆好了饭菜,想来是牛婶特意早日回来为他们做好饭,为了不耽误功夫,自己只拿包子垫肌,心中渐生暖意。
晚膳间,牛婶给众人布菜,走路似有些不稳。
班飞问道:“牛婶,你的脚怎么了?”
牛婶不想让他们担心,只含糊道:“路上崴着了,不碍事的。”
说完强装无事的样子又去端菜来,不料用了些力就痛了起来,“哎呦”一声身子倾倒了半边。
班飞忙上前去扶她坐下,又发现她手心有些红肿,虎口略磨损,想是这几日劳作太过了,伤了些身骨。
班飞心痛劝她:“您明日就先别上山了,在家养养脚,好了再去。”
牛婶自然不肯:“山里果子都等着我去摘呢,歇一日就摘不及了,哪能在家呆着。”
“那我帮你去摘,你少动些,脚也能好得快些。”
屈明离也附和道:“我也帮忙,牛婶你这几日又要劳作又要给我们做饭,现在帮一点忙不算什么的。”
韦沁见屈明离如此,自然也跟着要去。
时舒对宁泽清说道:“既然如此,怕也少不得你我二人了。罢了,我从未摘过果子,明日体验一番也可。只求不要嫌我们手脚粗笨就行。”
宁泽清想了想,也点了点头。
牛婶见他们好心,高兴中又透着些无奈。高兴的是他们关心自己,无奈的是生怕这农活劳累了远来的客人。
罢了罢了,就当让他们玩玩也好。牛婶这样想着,便也同意了。
这晚间,班飞扶着牛婶,在左邻右舍间好说歹说多借了几个筐,预备明日给他们五人上山采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众人正吃得欢,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声稚嫩的声音,朝那看去,是一个七八岁样貌清秀的小男孩窝在门后面,眼巴巴看着桌上的饭菜。
牛婶忙过去想将他挪开:“走走走,跟你爹到灶房一起吃去,这里是客人吃饭的地方。”
“可我不想吃咸菜窝头,我想吃鱼。”孩子有些委屈的样子,声音软软怯怯,还是直盯着那碗葱油鱼不肯离开。
牛婶恼这个不争气的,直拉着他要走,边走边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馋,平日里也没给你缺吃的,现在又闹起来,像什么样子!”说着就要上手拍他。
韦沁走过去忙拦住了牛婶:“让他一起吃吧,菜这么多呢,吃不完还浪费了。再说,他一个小孩子能吃多少,又不碍事。”
牛婶忙摆手,仍不愿小家伙上客人饭桌。
屈明离走过来,一把抱起来小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另找了把椅子坐下。
牛婶见如此,要将他拉下来,时舒拦住了她的手:“就让他与我们一起吧,不碍事的。”
牛婶不好再阻拦,只好默默退到了一边。
孩子上了桌,虽欣喜桌上这么多菜,却还是怯怯地看了一眼他娘,才拿起了筷子,样子极为小心谨慎。
他娘叮嘱道:“快谢谢叔叔和姨。”
孩子学样向大家道谢:“谢谢叔叔,谢谢姨。”
时舒给他夹了一块没有鱼刺的肉,问他:“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边吃肉边回他:“我叫吕福贵,今年九岁了。”
韦沁又问道:“你今日白天都去哪了,怎么没看见你?”
“我白天要去隔壁临安村里的学堂读书,下了学才能回来。”
牛婶知道这些都是大户人家,不敢称大:“哪算什么读书,不过是家里没人照顾,让他有个去处罢了。要是真能学到什么,才是福气啊。你们肯定都是读过正经书的,这里教的那些必定瞧不上眼,见笑了见笑了。”
时舒不同意她的观点:“理有大有小,小孩子还小,读了书正了根基便好,日后自己研读,也是一样的。”
又回过头问小福贵:“你今日在学堂读了些什么书啊?”
“三字经,”孩子回答,“已经学到子不学,非所宜了。”
时舒点点头:“那你要好好听先生的话,若有什么疑问,定要请教明白了再学,不可耽搁,知道吗?”
小福贵点点头,继续吃菜,不忙不燥。
众人见他文静不闹腾,样子喜人,便让他以后都跟他们一起用饭,牛婶拒绝不了,也无奈。
第二日,众人凭着刚落脚的新鲜劲儿起了个大早,原想漫步山间赏日出之景,不想一路走去,已有不少村民在山间劳作。
此时晨曦未露,蒙着薄光,山间还笼着些潮气,今早这天气,不热不冷,大家一口气便走到了山顶。
不想山顶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众人远远望去,一高一矮,一男一女相互依偎着,背对着他们看着远方日出的地方,恩爱十分的样子。看他们穿着尚好,想来也是到此游玩的人。
“我们在这看吧。莫要打扰二人雅兴。”时舒说道。
五人便站在路口,等天光乍现之际。
一日之际在于晨,便是这一瞬的日光割破了夜与日的交替,静与动,暗与光,休息与劳作,全由这一瞬的光芒完成富有仪式感的交接。
太阳慢慢升上来了,农人劳作的幅度似乎更大了一些,鸟叫虫鸣也更响亮了一些,花草上的露水也开始慢慢褪去,等入夜了再出来清凉清凉。
日出之景转瞬即逝,一会儿,太阳便已爬得老高。
“走吧。”时舒说道。
众人悄悄离开了山头,留那对佳人再欣赏一会儿晨间美景。
“那边有荷花!”
韦沁兴冲冲叫起来,朝塘边跑了去。
时舒笑她女孩儿家玩心重,倒也跟着她过去了。
此时正是荷花初开之时,塘中三三两两散着青青荷叶,却无多少真正开好的花朵。
韦沁踮着脚伸手够住一只花骨朵,笑盈盈看着,却并不摘下来。
时舒问她:“你若是喜欢,就采下来带回去插瓶子里,日日看着,该欢喜很多。”
韦沁撅着嘴:“若是摘下来又能活多久,看多了也就腻了。不如让它就长在这里,过些日子再来时,才开得明媚呢。”
屈明离也同意:“我看它就是长在绿叶丛中才好看,留在这里,以后和它同伴一起长大,它也能开心点。”
班飞听他所言,似有深意,看了他一眼,不表。
时舒装作生气道:“我不过是想摘一朵花,让你们一讲,倒显得我不人道了。好好好,让它长在这里便是。”
韦沁看够了这花骨朵,将它放了回去,坏笑道:“等它长大了,结了莲蓬,再来摘它不迟。”
时舒见她调皮眨眼,释然笑道:“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
韦沁歪着脖子吐舌,与屈明离笑。
宁泽清却道:“这里的荷花塘也不知是否有主,还得回去问问牛婶。”
一众人中,宁泽清严肃,班飞少言,倒不失配合了。
午间回家用膳,正好碰见牛婶拿了两个包子,又背上一个空筐往外走去。
众人知她还要去赶着劳作,也不多说,走到大厅,才看见桌上已摆好了饭菜,想来是牛婶特意早日回来为他们做好饭,为了不耽误功夫,自己只拿包子垫肌,心中渐生暖意。
晚膳间,牛婶给众人布菜,走路似有些不稳。
班飞问道:“牛婶,你的脚怎么了?”
牛婶不想让他们担心,只含糊道:“路上崴着了,不碍事的。”
说完强装无事的样子又去端菜来,不料用了些力就痛了起来,“哎呦”一声身子倾倒了半边。
班飞忙上前去扶她坐下,又发现她手心有些红肿,虎口略磨损,想是这几日劳作太过了,伤了些身骨。
班飞心痛劝她:“您明日就先别上山了,在家养养脚,好了再去。”
牛婶自然不肯:“山里果子都等着我去摘呢,歇一日就摘不及了,哪能在家呆着。”
“那我帮你去摘,你少动些,脚也能好得快些。”
屈明离也附和道:“我也帮忙,牛婶你这几日又要劳作又要给我们做饭,现在帮一点忙不算什么的。”
韦沁见屈明离如此,自然也跟着要去。
时舒对宁泽清说道:“既然如此,怕也少不得你我二人了。罢了,我从未摘过果子,明日体验一番也可。只求不要嫌我们手脚粗笨就行。”
宁泽清想了想,也点了点头。
牛婶见他们好心,高兴中又透着些无奈。高兴的是他们关心自己,无奈的是生怕这农活劳累了远来的客人。
罢了罢了,就当让他们玩玩也好。牛婶这样想着,便也同意了。
这晚间,班飞扶着牛婶,在左邻右舍间好说歹说多借了几个筐,预备明日给他们五人上山采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