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睡不着了
第二天一早,四点刚过,李红岩就醒了。
习惯地伸手去摸床头的点灯拉绳,结果一伸手,根本没有床头,摸着炕沿的木板一下子愣住了。瞪大眼睛在黑暗中懵了几秒钟,她才反应过来,考完试了,她已经回到家里了。
村里连电都没通,哪里来的灯绳啊!
这个时间起还太早,李红岩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闭上眼睛……却仍旧睡不着。唉,将近两个月的全力复习,晚睡早起的生活成了习惯,短时间内还真没办法纠正过来。
睡不着干躺着,也怪难受的,李红岩摸索着点上灯,穿上棉袄,仍旧把被子裹在身上,趴在炕桌上开始写信。
初选时收到郑玉书寄来的包裹后,李红岩到了县城又给郑玉书写了三封信过去,只不过,怕辅导班的地址太短暂,她还是让郑玉书把信寄到大队。可是,二十来天过去,郑玉书一封信都没给她回。
是不是他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写信?
还是他家里又有什么事,让他无法分心?
这些疑问,她没有写到信里去,她只是说自己在县中参加辅导班,收获甚大,通过十六天的辅导班学习,她自觉高考的题目都不算太难,答的比初选时好。然后,自然地谈到高考的情况,说及数学试卷中一个挖坑题,说到理化中一个生僻题,她恰好复习到了;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写到高考作文,本省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她问郑玉书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却没好意思写,自己写的是麦收遭遇暴雨,大家一起抢收麦子的过程。赞扬的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其实,心中真正难忘的是,那天是他们确定关系的日子。
接下来,就对未来的畅想,她问郑玉书有没有想过上什么学校?她很想告诉他,她的愿望就是两人上一所学校,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可是,又想到郑玉书的成绩一定比她好,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她怎么可以拖他的后腿?耽误他去更好的学校学习深造,追求进步呢?
写到这里,她忍不住有些忧心起来,不知道考试分数什么时候出来,万一她考不上怎么办?如果是那样,她今天写的这些,岂不是都将沦为笑话?
写信的兴致突然就没了,种种希冀、憧憬,也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起来。她甚至有些忧心忡忡的,开始焦虑考试成绩……
不想写信,又睡不着了,李红岩干脆起身,随手装了一个笔记本,踏着晨曦的微光,走出家门,顺着屋后的河沿慢慢走过去。
走几步,她就拿出口袋里的笔记本看一眼,然后,继续走,继续背诵。
渐渐地,雾气退下去,晨光大亮起来。
绕着水库转了一圈,背诵了两篇古诗文的李红岩,心中的焦躁、忧虑也平复了许多,至少能够平静以对即将开始的一天了。
水库里已经上了冻,只是边缘处还没有冻得太结实。李红岩沿着水库绕圈,在冰层边缘处,发现一条条银白色的带子鱼。这种带子鱼差不多筷子长短,身体又窄又薄,最宽处只有两指,然后身体骤尖,呈狭长的刀剑状。后来,过了许多年,李红岩才知道,冬天在水库边捡的带子鱼,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河刀鱼。
因为带子鱼肉少,还有乱刺,所以,社员们没人正经把它当鱼,每到冬季,水库刚刚结冰的季节,都可以在冰盖边缘捡到,却几乎没人特意来捡,都是馋嘴的小孩子捡几条,放在灶坑里用火燎熟了,不放油不放盐,也吃着挺香。
李红岩这一天捡了不少,足有三四十条带子鱼。
回到家,大嫂二嫂已经把早饭做熟了,爹娘和哥哥们也都早起各自忙乎起来了。
见李红岩从外边回来,二哥还嚷了一嗓子:“你怎么从外边回来?”
这一嗓子嚷的,大家伙儿才发现,李红岩早起出去了,并没有考完试补觉。
赵春芝也迎上来道:“刚才卫东卫民吵吵我还说他们,不让吵着你,你这些日子那么累,考完试了,咋不多睡会儿?”
李红岩苦笑着摊摊手:“我也想睡来着,可到点儿就醒了,睡不着啊!”
糊弄过家里人的追查,李红岩扬声喊:“卫东卫民茉茉,来,小姑姑给你们烙鱼吃呀!”
三个小的一听有吃的,根本没听清吃什么,就都无比积极地冲了出来,茉茉在炕上,还没穿棉鞋呢,急的趴在窗户上嗷嗷叫。李新社哈哈笑着快步回屋,给自己闺女穿上棉鞋,又扣上小棉帽,回头再找小手套的功夫,小丫头已经倒腾着小短腿跑出门去了。
李红岩拿了三块砖头放在墙角避风处,把家里烙饼的铁鏊子支起来,打发卫东卫民去草垛抓一些软草过来,取一点点柴草点燃,在鏊子下边缓缓加热,然后把一根根薄而窄的带子鱼摆在鏊子上,持续的小火加热,慢慢把鱼烙干,烙熟,大约四五分钟后,鱼香味儿越来越浓的时候,带子鱼就可以吃了,尾巴处烙的干脆,直接可以吃,肉比较厚的地方,则可以吐出中间的主刺来,细小的鱼刺虽然多,却烙地干脆,并不妨碍吞咽,小孩子吃也不会卡喉咙了。
烙熟了第一批鱼,李红岩用筷子把熟鱼夹到一个盘子里,交给卫东:“去,拿着先让你爷爷奶奶尝尝去。”
卫东卫民加上小茉茉就一起行动,捧着盘子里的几条鱼,先去给李大河和赵春芝,又自动发挥,送给各自爹娘品尝。
眼看着卫东卫民捧着鱼盘子进了厨房,找大嫂韩玉玲去了,李红岩正想喊他们,不要惹他们娘犯恶心,却没想到,卫东卫民眨眼跑了出来,一个个笑颜如花的,喊呢:“我娘说可好吃了。”
李红岩愣了一瞬,连忙跑过去问。
韩玉玲还有些不好意思,抿了抿耳朵边的头发,道:“前些日子还闻不得鱼味儿,没想到今日你烙的干鱼倒是没觉得腥,尝了一点儿,还怪香的。”
李红岩乐的一拍巴掌:“大嫂,我捡了好些呢,你等着,我再多烙几条给你送过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习惯地伸手去摸床头的点灯拉绳,结果一伸手,根本没有床头,摸着炕沿的木板一下子愣住了。瞪大眼睛在黑暗中懵了几秒钟,她才反应过来,考完试了,她已经回到家里了。
村里连电都没通,哪里来的灯绳啊!
这个时间起还太早,李红岩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闭上眼睛……却仍旧睡不着。唉,将近两个月的全力复习,晚睡早起的生活成了习惯,短时间内还真没办法纠正过来。
睡不着干躺着,也怪难受的,李红岩摸索着点上灯,穿上棉袄,仍旧把被子裹在身上,趴在炕桌上开始写信。
初选时收到郑玉书寄来的包裹后,李红岩到了县城又给郑玉书写了三封信过去,只不过,怕辅导班的地址太短暂,她还是让郑玉书把信寄到大队。可是,二十来天过去,郑玉书一封信都没给她回。
是不是他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写信?
还是他家里又有什么事,让他无法分心?
这些疑问,她没有写到信里去,她只是说自己在县中参加辅导班,收获甚大,通过十六天的辅导班学习,她自觉高考的题目都不算太难,答的比初选时好。然后,自然地谈到高考的情况,说及数学试卷中一个挖坑题,说到理化中一个生僻题,她恰好复习到了;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写到高考作文,本省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她问郑玉书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却没好意思写,自己写的是麦收遭遇暴雨,大家一起抢收麦子的过程。赞扬的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其实,心中真正难忘的是,那天是他们确定关系的日子。
接下来,就对未来的畅想,她问郑玉书有没有想过上什么学校?她很想告诉他,她的愿望就是两人上一所学校,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可是,又想到郑玉书的成绩一定比她好,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她怎么可以拖他的后腿?耽误他去更好的学校学习深造,追求进步呢?
写到这里,她忍不住有些忧心起来,不知道考试分数什么时候出来,万一她考不上怎么办?如果是那样,她今天写的这些,岂不是都将沦为笑话?
写信的兴致突然就没了,种种希冀、憧憬,也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起来。她甚至有些忧心忡忡的,开始焦虑考试成绩……
不想写信,又睡不着了,李红岩干脆起身,随手装了一个笔记本,踏着晨曦的微光,走出家门,顺着屋后的河沿慢慢走过去。
走几步,她就拿出口袋里的笔记本看一眼,然后,继续走,继续背诵。
渐渐地,雾气退下去,晨光大亮起来。
绕着水库转了一圈,背诵了两篇古诗文的李红岩,心中的焦躁、忧虑也平复了许多,至少能够平静以对即将开始的一天了。
水库里已经上了冻,只是边缘处还没有冻得太结实。李红岩沿着水库绕圈,在冰层边缘处,发现一条条银白色的带子鱼。这种带子鱼差不多筷子长短,身体又窄又薄,最宽处只有两指,然后身体骤尖,呈狭长的刀剑状。后来,过了许多年,李红岩才知道,冬天在水库边捡的带子鱼,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河刀鱼。
因为带子鱼肉少,还有乱刺,所以,社员们没人正经把它当鱼,每到冬季,水库刚刚结冰的季节,都可以在冰盖边缘捡到,却几乎没人特意来捡,都是馋嘴的小孩子捡几条,放在灶坑里用火燎熟了,不放油不放盐,也吃着挺香。
李红岩这一天捡了不少,足有三四十条带子鱼。
回到家,大嫂二嫂已经把早饭做熟了,爹娘和哥哥们也都早起各自忙乎起来了。
见李红岩从外边回来,二哥还嚷了一嗓子:“你怎么从外边回来?”
这一嗓子嚷的,大家伙儿才发现,李红岩早起出去了,并没有考完试补觉。
赵春芝也迎上来道:“刚才卫东卫民吵吵我还说他们,不让吵着你,你这些日子那么累,考完试了,咋不多睡会儿?”
李红岩苦笑着摊摊手:“我也想睡来着,可到点儿就醒了,睡不着啊!”
糊弄过家里人的追查,李红岩扬声喊:“卫东卫民茉茉,来,小姑姑给你们烙鱼吃呀!”
三个小的一听有吃的,根本没听清吃什么,就都无比积极地冲了出来,茉茉在炕上,还没穿棉鞋呢,急的趴在窗户上嗷嗷叫。李新社哈哈笑着快步回屋,给自己闺女穿上棉鞋,又扣上小棉帽,回头再找小手套的功夫,小丫头已经倒腾着小短腿跑出门去了。
李红岩拿了三块砖头放在墙角避风处,把家里烙饼的铁鏊子支起来,打发卫东卫民去草垛抓一些软草过来,取一点点柴草点燃,在鏊子下边缓缓加热,然后把一根根薄而窄的带子鱼摆在鏊子上,持续的小火加热,慢慢把鱼烙干,烙熟,大约四五分钟后,鱼香味儿越来越浓的时候,带子鱼就可以吃了,尾巴处烙的干脆,直接可以吃,肉比较厚的地方,则可以吐出中间的主刺来,细小的鱼刺虽然多,却烙地干脆,并不妨碍吞咽,小孩子吃也不会卡喉咙了。
烙熟了第一批鱼,李红岩用筷子把熟鱼夹到一个盘子里,交给卫东:“去,拿着先让你爷爷奶奶尝尝去。”
卫东卫民加上小茉茉就一起行动,捧着盘子里的几条鱼,先去给李大河和赵春芝,又自动发挥,送给各自爹娘品尝。
眼看着卫东卫民捧着鱼盘子进了厨房,找大嫂韩玉玲去了,李红岩正想喊他们,不要惹他们娘犯恶心,却没想到,卫东卫民眨眼跑了出来,一个个笑颜如花的,喊呢:“我娘说可好吃了。”
李红岩愣了一瞬,连忙跑过去问。
韩玉玲还有些不好意思,抿了抿耳朵边的头发,道:“前些日子还闻不得鱼味儿,没想到今日你烙的干鱼倒是没觉得腥,尝了一点儿,还怪香的。”
李红岩乐的一拍巴掌:“大嫂,我捡了好些呢,你等着,我再多烙几条给你送过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