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
朱由栋把李成梁给调回来的想法,是极不现实的。公开的让李成梁做朱由栋的老师,也绝无可能。不过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亲近军方的想法,万历还是非常支持的。所以,让李家派出两个年轻人,一个做侍卫长,一个做伴读,这个万历还是能够办到的。
至于让英国公、成国公府上派出子弟做伴读。这个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文臣们也无话可说。
当然,朱由栋想把李成梁调回来,学习军事知识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不想让李成梁在辽东关照努尔哈赤才是根本目的。
可惜,到底是只有四岁。朱由栋很多事情没法做,很多话没法说。虽然他对万历讲,说什么李成梁年纪大了,万事求稳,缺乏进取心,爱念旧情,对努尔哈赤这样以前的家奴过于关照等。但是,建州女真这会儿看起来对大明忠顺得很,而且实力极其弱小,一点威胁都没有。
因此,更换李成梁的建议,万历没有采纳。只是把正在家中养病,在对待建州女真的态度上,一直是鹰派立场的李如柏,给调回了辽东。
京师到辽东,辽东再到京师,往返近一月。实际上,在万历见李成梁之前,更早落地的,乃是大内在伺候太孙的宦官人选上的安排。
“师父,关于太孙的伴当、陪读人员的选定,学生还是要请师父拿主意的。”
“呵呵呵,王安啊,你现在已经是慈庆宮的掌事了。所以,大家以后平辈论交吧。至于太孙开蒙的事情,太孙毕竟才四岁,虽说现在进了宫里。但千岁爷毕竟是太孙的父亲,此事,还是该你们慈庆宮出人啊。”
“不敢,学生始终记得,当年若不是冯师爷提携,学生根本就进不了内书堂念书。若无师父推荐,学生也无缘做千岁爷的伴读。所以,这太孙开蒙,还是请师父拿个主意。”
“哎,你这人啊,哪里都好,就是太念旧,太过实诚。这冯保也是现在能说的?好了,不说这些了。太孙殿下虽然才四岁,但是咱家已经能感受到殿下的龙威,所以,这太孙的伴当、陪读,当然得仔细的挑选了。”
“师父说的在理。太孙殿下这四年在慈庆宮,都是学生看着长大的。说到念书,三字经还是学生教的呢。实话实说,过目不忘之能殿下是没有的。但是对书里面内容的理解,学生完全只能做殿下弟子的份。”
“这就是了,所以,得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去伺候太孙殿下。哎,我已经老呐,当年手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差不多跟你一样大了。所以,你的孩儿中,有合适的人选么?”
“师父觉得王体乾如何?”
“嗯,这个孩子嘛,性格太实沉了,伺候一般的皇子皇孙倒是没问题,但是对上太孙这样的天资……”
“那就请师父割爱,让刘时敏来吧?”
“呵呵呵,想也别想。刘时敏是我大内现在难得的懂兵事的人,咱家还要重点培养,以后把他引导着往御马监方向走呢。你自己手里呢?有没有聪明伶俐的?”
“说到孩儿们里面聪明伶俐的,学生倒是有个人选。有个孩子,叫曹化淳,北直隶武清县(天津)人。今年十五岁,入宫有三年了。三年来,这孩子学什么东西都很快。一手楷书已经很有点章法了,琴棋书画也都会一些。本来学生是准备让这孩子在内书堂再多学几年,以后可以进司礼监的。既然师父都这样说了,那学生就把这孩子提前提溜出来吧。”
“嗯……这个孩子咱家也是听说过的,可以。不过这孩子年纪还是小了一点。太孙身边,得有个年纪大一些的,偶尔有个肩挑背扛的事情,也算有个支应嘛。”
“呃……说到这个。”王安很是疑惑的表情道:“师父,太孙殿下直接找学生点名要人。”
“哦?”陈矩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是谁?”
“此人姓李,名进忠。北直隶肃宁(河北沧州)人。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
“此人进宫多少年了?品行如何?”
“说来也蹊跷得很啊。殿下提出这个人后,学生去认真的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此人早年乃是一个泼皮,沉迷于赌博。在牌桌子上居然把老婆女儿都输了出去。最后走投无路,自刑后入宫……此人现在在直殿监做洒扫事宜……”
“嘶~~如此品行败坏、心狠手辣之人,怎么就被太孙看中了呢?而且这直殿监的人,太孙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个……”
“罢了,殿下虽然只有四岁,但绝不是一般人,既然太孙亲口提出要求,那就按太孙说的办吧。”
“是,如此,就还差一名陪读了。”
“你手里有没有七八岁的孩儿啊?”
“学生这边主要是负责伺候千岁爷一家,七八岁的孩子怎么行?所以是没有的。”
“嗯,那咱家给你个人吧。这孩子叫王承恩……”
……
“栋儿,这些就是内阁为你选定的侍讲人选,你可以找个时间,让他们过来试讲。这些呢,是大内为你选定的在你身边服侍你的人,有没有不喜欢的?不喜欢的为父让他们换。还有这李世忠,是你的侍卫统领。剩下的李纯忠,是李成梁的第八个孙子,今年六岁。张世泽,是现任英国公张维贤的嫡长孙,今年也是六岁。这两位,加上大内选送的王承恩,是你的伴读。”
“嗯……”低着头很是仔细的审阅了一遍名单后,朱由栋抬起头:“父亲,内阁选派的六位先生都是极好的。试讲、选拔什么的就不必了,让他们一起做孩儿的老师吧。至于大内选定的下人,这个也不必调整了。陪读嘛,也不必更换了。不过孩儿还有一个请求。”
“你说,你说,只要不是太难做,为父怎么也替你办到。”
“多谢父亲。父亲,当今之世,世人已经知道,我大明并非这世上唯一先进之国家。数万里泰西之外,也有文明不输于我大明的诸多强国。两年多前,西洋教士利玛窦入京,其献给皇爷爷的两座自鸣钟,至今我大明的工匠都无法复制。由此可见,大明之外的文明,也有其独到、先进之处。孩儿以后是要辅佐父亲治理这大明的,所以,大明之外的学问,孩儿觉得,还是早些接触、学习的好。”
“我儿说的有理,那么,为父就为你延请那位叫利玛窦的泰西僧侣也来做你的侍讲?”
“非止如此。那利玛窦到底是西洋人,孩儿听说,今年的二甲进士里,有一人叫徐光启的。与西洋僧侣早有来往,所以,父亲不妨将此人也一并纳入侍讲人员当中。”
“这……如此一来,我儿就有八位老师了。你可应付得过来?”
“呵呵呵,父亲放心。你看咱们慈庆宫里的王公公,早年在内书堂里也号称聪慧异常,但是教孩儿不过一年……”
“好了好了,为父知道我儿天资奇高。嗯,八位老师的事情,为父一定给你安排好,但是以后我儿千万切记尊师重教,不要妄自尊大。”
“孩儿晓得了,多谢父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至于让英国公、成国公府上派出子弟做伴读。这个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文臣们也无话可说。
当然,朱由栋想把李成梁调回来,学习军事知识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不想让李成梁在辽东关照努尔哈赤才是根本目的。
可惜,到底是只有四岁。朱由栋很多事情没法做,很多话没法说。虽然他对万历讲,说什么李成梁年纪大了,万事求稳,缺乏进取心,爱念旧情,对努尔哈赤这样以前的家奴过于关照等。但是,建州女真这会儿看起来对大明忠顺得很,而且实力极其弱小,一点威胁都没有。
因此,更换李成梁的建议,万历没有采纳。只是把正在家中养病,在对待建州女真的态度上,一直是鹰派立场的李如柏,给调回了辽东。
京师到辽东,辽东再到京师,往返近一月。实际上,在万历见李成梁之前,更早落地的,乃是大内在伺候太孙的宦官人选上的安排。
“师父,关于太孙的伴当、陪读人员的选定,学生还是要请师父拿主意的。”
“呵呵呵,王安啊,你现在已经是慈庆宮的掌事了。所以,大家以后平辈论交吧。至于太孙开蒙的事情,太孙毕竟才四岁,虽说现在进了宫里。但千岁爷毕竟是太孙的父亲,此事,还是该你们慈庆宮出人啊。”
“不敢,学生始终记得,当年若不是冯师爷提携,学生根本就进不了内书堂念书。若无师父推荐,学生也无缘做千岁爷的伴读。所以,这太孙开蒙,还是请师父拿个主意。”
“哎,你这人啊,哪里都好,就是太念旧,太过实诚。这冯保也是现在能说的?好了,不说这些了。太孙殿下虽然才四岁,但是咱家已经能感受到殿下的龙威,所以,这太孙的伴当、陪读,当然得仔细的挑选了。”
“师父说的在理。太孙殿下这四年在慈庆宮,都是学生看着长大的。说到念书,三字经还是学生教的呢。实话实说,过目不忘之能殿下是没有的。但是对书里面内容的理解,学生完全只能做殿下弟子的份。”
“这就是了,所以,得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去伺候太孙殿下。哎,我已经老呐,当年手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差不多跟你一样大了。所以,你的孩儿中,有合适的人选么?”
“师父觉得王体乾如何?”
“嗯,这个孩子嘛,性格太实沉了,伺候一般的皇子皇孙倒是没问题,但是对上太孙这样的天资……”
“那就请师父割爱,让刘时敏来吧?”
“呵呵呵,想也别想。刘时敏是我大内现在难得的懂兵事的人,咱家还要重点培养,以后把他引导着往御马监方向走呢。你自己手里呢?有没有聪明伶俐的?”
“说到孩儿们里面聪明伶俐的,学生倒是有个人选。有个孩子,叫曹化淳,北直隶武清县(天津)人。今年十五岁,入宫有三年了。三年来,这孩子学什么东西都很快。一手楷书已经很有点章法了,琴棋书画也都会一些。本来学生是准备让这孩子在内书堂再多学几年,以后可以进司礼监的。既然师父都这样说了,那学生就把这孩子提前提溜出来吧。”
“嗯……这个孩子咱家也是听说过的,可以。不过这孩子年纪还是小了一点。太孙身边,得有个年纪大一些的,偶尔有个肩挑背扛的事情,也算有个支应嘛。”
“呃……说到这个。”王安很是疑惑的表情道:“师父,太孙殿下直接找学生点名要人。”
“哦?”陈矩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是谁?”
“此人姓李,名进忠。北直隶肃宁(河北沧州)人。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
“此人进宫多少年了?品行如何?”
“说来也蹊跷得很啊。殿下提出这个人后,学生去认真的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此人早年乃是一个泼皮,沉迷于赌博。在牌桌子上居然把老婆女儿都输了出去。最后走投无路,自刑后入宫……此人现在在直殿监做洒扫事宜……”
“嘶~~如此品行败坏、心狠手辣之人,怎么就被太孙看中了呢?而且这直殿监的人,太孙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个……”
“罢了,殿下虽然只有四岁,但绝不是一般人,既然太孙亲口提出要求,那就按太孙说的办吧。”
“是,如此,就还差一名陪读了。”
“你手里有没有七八岁的孩儿啊?”
“学生这边主要是负责伺候千岁爷一家,七八岁的孩子怎么行?所以是没有的。”
“嗯,那咱家给你个人吧。这孩子叫王承恩……”
……
“栋儿,这些就是内阁为你选定的侍讲人选,你可以找个时间,让他们过来试讲。这些呢,是大内为你选定的在你身边服侍你的人,有没有不喜欢的?不喜欢的为父让他们换。还有这李世忠,是你的侍卫统领。剩下的李纯忠,是李成梁的第八个孙子,今年六岁。张世泽,是现任英国公张维贤的嫡长孙,今年也是六岁。这两位,加上大内选送的王承恩,是你的伴读。”
“嗯……”低着头很是仔细的审阅了一遍名单后,朱由栋抬起头:“父亲,内阁选派的六位先生都是极好的。试讲、选拔什么的就不必了,让他们一起做孩儿的老师吧。至于大内选定的下人,这个也不必调整了。陪读嘛,也不必更换了。不过孩儿还有一个请求。”
“你说,你说,只要不是太难做,为父怎么也替你办到。”
“多谢父亲。父亲,当今之世,世人已经知道,我大明并非这世上唯一先进之国家。数万里泰西之外,也有文明不输于我大明的诸多强国。两年多前,西洋教士利玛窦入京,其献给皇爷爷的两座自鸣钟,至今我大明的工匠都无法复制。由此可见,大明之外的文明,也有其独到、先进之处。孩儿以后是要辅佐父亲治理这大明的,所以,大明之外的学问,孩儿觉得,还是早些接触、学习的好。”
“我儿说的有理,那么,为父就为你延请那位叫利玛窦的泰西僧侣也来做你的侍讲?”
“非止如此。那利玛窦到底是西洋人,孩儿听说,今年的二甲进士里,有一人叫徐光启的。与西洋僧侣早有来往,所以,父亲不妨将此人也一并纳入侍讲人员当中。”
“这……如此一来,我儿就有八位老师了。你可应付得过来?”
“呵呵呵,父亲放心。你看咱们慈庆宫里的王公公,早年在内书堂里也号称聪慧异常,但是教孩儿不过一年……”
“好了好了,为父知道我儿天资奇高。嗯,八位老师的事情,为父一定给你安排好,但是以后我儿千万切记尊师重教,不要妄自尊大。”
“孩儿晓得了,多谢父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