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Ⅳ 元媛和小阿哥登泰山祈福
﹌﹌﹌﹌﹌﹌﹌﹌﹌﹌﹌﹌
ChapterⅣ登泰山祈福
﹌﹌﹌﹌﹌﹌﹌﹌﹌﹌﹌﹌
刘晓雨和元媛准备在阴历癸巳蛇年正月初八那天,登山泰山之巅祈福。
刘晓雨和元媛是提前一天跟随齐鲁人寿旅游团大巴车前往泰山的,烟台到泰山行程大约七个半小时,全程高速,司机考虑乘客途中解决小便问题,中途在潍坊服务区休息了二十分钟,再次发车时清点了一下人数,恐怕把某个人落在服务区。
大巴车一路驰骋,来到泰山脚下时,已是傍晚时分,刘晓雨、元媛和齐鲁人寿绩优高手一起入住到泰山宾馆,次日大家伙一块登泰山,并到登山之巅祈福。
经过昨夜的休整,刘晓雨和元媛一行来到泰山脚下,还有专门的导游,随行讲解。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地质特点
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
●泰山风光
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从区域构造看,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得十分普遍和强烈,它们对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泰山周围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也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地形地貌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泰山形成阶段。
一,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塑造成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中生代形成的位于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断裂,倾向南东,倾角800—850度,北盘为太古代的泰山杂岩,南盘为寒武纪的灰岩和页岩,表现为正断层的形式,断层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条断层和多个断片所组成,走向延伸百余千米,具有落差大、延伸远、力学性质复杂和多期活动的特点,自晚侏罗纪形成以来,其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使北盘的泰山不断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南盘的泰莱盆地不断下降接受沉积。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对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是泰前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侵蚀地貌景观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由于泰山南坡的上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蚀地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形成的绝壁陡崖和倒石堆随处可见。
(2)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一带,海拔高度在700—1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及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见。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变质岩和古生代寒武纪的石灰岩组成。侵蚀切割强度中等,山脉绵延,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称为“尚”,诸如张夏和尚山一带的山头,有时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
(4)溶蚀侵蚀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区,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切割程度比较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溶沟和溶洞等现象比较常见。
(5)锡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至虎山及黄前一线,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侵蚀强度十分微弱,以剥蚀风化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不仅发育各种侵蚀地貌类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观。如大直沟、大沟巷、窑子沟、三岔沟的峡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龙角山、歪头山、傲徕峰的奇峡地貌。以及壶夭阁的谷中谷等险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观,此外泰山还发育有众多的三级型的微型地貌,他们是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有力证据。
(1)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门、红门、金山及黄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为50—200米,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相当于华北临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岭一带的平缓山脊上,海拔高度为600—800米,相当于华北唐县期夷平面。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在岱顶及其周围宽广的山顶,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构成一个向北微倾斜的封顶面,相当于华北鲁中期夷平面。
(2)三折谷坡
在岱顶南北两侧常可看到峡谷的谷坡发生三次转折,根据其变化情况,峡谷发育过程大致划分为峡谷上段、峡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个时期。此外,在有些沟谷的纵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线发生转折的现象,这种情况亦可说明泰山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3)三级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娄峪,出露有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显著,发育有众多的大小溶洞,分别分布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间的不同高度上。分级现象十分明显。一级溶洞位于海拔510—515米之间,二级溶洞位于海拔540—545米之间,三级溶洞位于海拔560米的高处。三级溶洞的自然排列构成了该处的奇特景观,也是泰山新构造运动的间接性和阶段性的理想例证。
(4)三级阶地
泰山周围河流的三级阶地发育,其中第一、二级阶地保存较好,第三级阶地多被后期剥蚀破坏常残留于山前地带。如青杨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级阶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级阶地高出河床20米,三级阶地高出河床30米,各级阶地的相对高差不同,反映了地壳上升幅度的差异。
(5)三迭瀑布
泰山沟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飞瀑流鸣的景色。在黑龙潭百丈崖下方,分别在30米和50米处有两个小潭,共同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在斗母宫东侧沟涧内,由三个小跌水组成的三潭迭瀑,每级落差约3米,潭瀑相连颇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称。
●气候条件
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山脚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雾凇晶莹如玉,为重要景观之一。春季风沙较大。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C,形成雾凇雨凇奇观。
●水文特征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亿立方米,亿立方米,亿立方米,亿立方米。
泰山河溪以玉皇顶为分水岭。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黄河,东面的石汶河、冯家庄河、南面的梳洗河、西溪,西面的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由于泰山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蚀力强,河道受断层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岩被流水侵蚀多呈穴状,积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观。泰山的瀑布主要有黑龙潭瀑布、三潭迭瀑和云步桥瀑布。
泰山因裂隙构造发育,所以裂隙泉分布极广,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有名的泉水数十处,如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龙泉、黄花泉、玉女池等。泉水甘冽,无色透明,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系优质矿泉水,被誉为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之一。
上面导游介绍完了泰山的形成,接下来介绍“泰山老奶奶”的故事。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
中文名
碧霞元君
外文名
bixiayuanjun
别名
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泰山奶奶,泰山圣母。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称:“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碧霞元君
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所专有。
●信仰体系
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碧霞元君的道场是在北方地区的泰安市的泰山,泰山是五岳之尊的“东岳”,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风俗通义》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五岳之中泰山为“东岳”,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一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宿为苍龙。“东”字从“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与“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说;“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礼记·乡饮酒》;“仁”乃天地大德;“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到泰山,泰山还成了“天地大德”、“帝王腾飞之地”。碧霞元者出于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继承了东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东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与妇女问题联系在一起,人们便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
●史料记载:
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传统说法以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五为代表:泰山顶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以附会之;不知当日所以褒封,固真以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已有之。张华《博物志》称:“文王以大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此一事也。干主《搜神记》记载:“后汉胡母班尝至泰山侧,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书于女婿河伯。云:‘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果得达,复为河伯致书府君。”此二事也。《列异传》记蔡支事,又以天帝为泰山神之外孙。自汉以来,不明乎天神地只人鬼之别,一以人道事之。于是封岳神为王,则立寝殿,为王夫人,有夫人则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孙矣,唐宋之时,但言灵应,即加封号,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实之也。而据今人周郢考证:,“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现应不早于明初。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称号是“玉女”(或作“玉仙”)。据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见于汉末曹操诗。东汉山川崇拜与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错影响,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认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与道教有密切关系的曹操,于所作游仙诗《气出唱》中写下“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翔”之辞。自此“玉女”形象开始于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国曹植《远游篇》、唐李白《游泰山》等诗作中,皆出现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于此一信仰而设置。宋真宗封禅,据此“新玉女之像”,立龛以祀,并御制《玉女像记》,推动了这一信仰的传播。至元佑之时,岱顶已有玉女之祠,并有官员进谒祈雪的记录(岱顶刘衮题刻)。但宋代之泰山玉女,仍不脱游仙诗中之浪漫女仙色彩,如嘉佑时人王山所撰《盈盈传》(收入《云斋广录》卷九)中,述东山妓吴盈盈“梦玉女命掌奏牍”而卒,后其情人王山吊之于玉女池畔,玉女与王山宴饮赋诗后,又召盈盈与山同寝。其情致宛若高唐之神女,而与后世之元君大异其趣。入金元后,泰山玉女崇信进一步扩大,且影响至女真皇室。岱顶大观峰有明昌间濮国公主题名云:“敬诣岱岳,焚香致礼毕,明日遂登顶,拜于玉仙祠下。”公主仍称女神为“玉仙”(元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也称玉女为“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说明当时尚无“碧霞元君”之名号。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现一重要变革,即开始明确将玉女崇祀纳入道教范畴。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碑》中记泰山道士张志纯于金贞佑之乱后重葺泰山祠宇,“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裒”(收入《重辑杜善夫集》)。这是玉女祠自创建以来首次大规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归属道门管理。重修后玉女祠改额为昭真观,中统五年(1264)《天门铭》摩崖后有“昭真观主翟庆真同立”一行可证。昭意为昭示、彰明,真则为道徒对仙人的称呼,道籍称老子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观名取意于此。改额“昭真”,意在强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开始被称为“碧霞元君”。较早的文献见于明许彬天顺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记》:“予自永乐九年(1411)发解山东,还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为天顺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康骥德良、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业已出现。另明初宋濂《登岱》诗中也有“灵光长绕碧霞宫”之句(见《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证(另《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亦有“万民朝拜碧霞君”之语,因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暂不作为证据)。又《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经》。经文中历数岳帝驾下神祇,有一段宝诰专述碧霞元君,宝诰云:“至心皈命礼,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应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恩周亿劫。位正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拥国安民。大圣大慈,愿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下又云:“是时天尊说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顶礼……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藏分类题解》据本经中泰山神号用元代所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圣帝”,认为经书“当出于元”,任继愈《道藏提要》则认为系明代所作。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泰山玉女于明代易名为碧霞元君,我以为实有以下社会变化的深层原因:
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复古,诏去泰山神帝号,同时强化其神之官方色彩,严禁民间“非礼之渎”,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间祀典向官方祀典回归。民间对于泰山的崇祀活动,只得另寻其它对象,亦即清人孔贞瑄《泰山纪胜》所云:“东岳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尔。”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将泰山女神的形象进行转化,将“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并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实”。其意在于:一、玉女作为兴起于泰山的民间神,从未列入朝廷祀典,严格说来,属于淫祀,如正德朝工科给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东岳泰山之神,无所谓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礼,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号,有助于使淫祀合法化。二、碧霞元君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进一步明确了其神的宗教归属性(玉女虽早见于道籍,但其名不专属于道教,如世俗称美女为玉女;而元君则为道教专名,绝无歧义)。三、将女神形象从“年可二十四五”(《盈盈传》中所记玉女年龄)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并赋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
从中天门坐索道上山的,看来是没累着,一个个生龙活虎。从天街到碧霞祠的西神门,一路狂奔。一会儿就三三两两掉队了,几个胖子瘫坐在台阶上。美女老师热情地鼓励他们,一鼓作气登上西神门,伙伴们齐声喊道,臣妾做不到啊!笑翻众人。
●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泰山之巅,背靠玉皇顶,西临天街、南天门,这里山势高入云端,碧霞祠常隐藏在云雾之中,远看如天上宫殿,光芒四射,是我国古代高山宫殿建筑代表作。
●碧霞祠
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1488--1505年(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碧霞祠
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是姊妹仨。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
●碧霞祠
祠院中碧霞元君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正中供奉碧霞元君鎏金大铜像,殿内悬有清雍正、乾隆御书“福绥海宇”、“赞化东皇”巨型匾额。
●金藏库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烧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
步出东神门
东神门的前方是瞻鲁台
泰山碧霞祠之声望远播于海内外,香火极旺,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尤以每年春夏为最盛。出了东神门,前面就是瞻鲁台和仙人桥。
〔未完待续〕
—————————————————
声明:本小说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或错误,若文中有错误,请您批评指正;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作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ChapterⅣ登泰山祈福
﹌﹌﹌﹌﹌﹌﹌﹌﹌﹌﹌﹌
刘晓雨和元媛准备在阴历癸巳蛇年正月初八那天,登山泰山之巅祈福。
刘晓雨和元媛是提前一天跟随齐鲁人寿旅游团大巴车前往泰山的,烟台到泰山行程大约七个半小时,全程高速,司机考虑乘客途中解决小便问题,中途在潍坊服务区休息了二十分钟,再次发车时清点了一下人数,恐怕把某个人落在服务区。
大巴车一路驰骋,来到泰山脚下时,已是傍晚时分,刘晓雨、元媛和齐鲁人寿绩优高手一起入住到泰山宾馆,次日大家伙一块登泰山,并到登山之巅祈福。
经过昨夜的休整,刘晓雨和元媛一行来到泰山脚下,还有专门的导游,随行讲解。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地质特点
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
●泰山风光
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从区域构造看,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得十分普遍和强烈,它们对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泰山周围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也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地形地貌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泰山形成阶段。
一,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塑造成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中生代形成的位于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断裂,倾向南东,倾角800—850度,北盘为太古代的泰山杂岩,南盘为寒武纪的灰岩和页岩,表现为正断层的形式,断层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条断层和多个断片所组成,走向延伸百余千米,具有落差大、延伸远、力学性质复杂和多期活动的特点,自晚侏罗纪形成以来,其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使北盘的泰山不断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南盘的泰莱盆地不断下降接受沉积。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对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是泰前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侵蚀地貌景观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由于泰山南坡的上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蚀地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形成的绝壁陡崖和倒石堆随处可见。
(2)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一带,海拔高度在700—1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及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见。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变质岩和古生代寒武纪的石灰岩组成。侵蚀切割强度中等,山脉绵延,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称为“尚”,诸如张夏和尚山一带的山头,有时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
(4)溶蚀侵蚀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区,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切割程度比较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溶沟和溶洞等现象比较常见。
(5)锡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至虎山及黄前一线,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侵蚀强度十分微弱,以剥蚀风化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不仅发育各种侵蚀地貌类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观。如大直沟、大沟巷、窑子沟、三岔沟的峡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龙角山、歪头山、傲徕峰的奇峡地貌。以及壶夭阁的谷中谷等险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观,此外泰山还发育有众多的三级型的微型地貌,他们是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有力证据。
(1)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门、红门、金山及黄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为50—200米,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相当于华北临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岭一带的平缓山脊上,海拔高度为600—800米,相当于华北唐县期夷平面。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在岱顶及其周围宽广的山顶,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构成一个向北微倾斜的封顶面,相当于华北鲁中期夷平面。
(2)三折谷坡
在岱顶南北两侧常可看到峡谷的谷坡发生三次转折,根据其变化情况,峡谷发育过程大致划分为峡谷上段、峡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个时期。此外,在有些沟谷的纵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线发生转折的现象,这种情况亦可说明泰山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3)三级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娄峪,出露有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显著,发育有众多的大小溶洞,分别分布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间的不同高度上。分级现象十分明显。一级溶洞位于海拔510—515米之间,二级溶洞位于海拔540—545米之间,三级溶洞位于海拔560米的高处。三级溶洞的自然排列构成了该处的奇特景观,也是泰山新构造运动的间接性和阶段性的理想例证。
(4)三级阶地
泰山周围河流的三级阶地发育,其中第一、二级阶地保存较好,第三级阶地多被后期剥蚀破坏常残留于山前地带。如青杨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级阶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级阶地高出河床20米,三级阶地高出河床30米,各级阶地的相对高差不同,反映了地壳上升幅度的差异。
(5)三迭瀑布
泰山沟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飞瀑流鸣的景色。在黑龙潭百丈崖下方,分别在30米和50米处有两个小潭,共同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在斗母宫东侧沟涧内,由三个小跌水组成的三潭迭瀑,每级落差约3米,潭瀑相连颇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称。
●气候条件
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山脚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雾凇晶莹如玉,为重要景观之一。春季风沙较大。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C,形成雾凇雨凇奇观。
●水文特征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亿立方米,亿立方米,亿立方米,亿立方米。
泰山河溪以玉皇顶为分水岭。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黄河,东面的石汶河、冯家庄河、南面的梳洗河、西溪,西面的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由于泰山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蚀力强,河道受断层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岩被流水侵蚀多呈穴状,积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观。泰山的瀑布主要有黑龙潭瀑布、三潭迭瀑和云步桥瀑布。
泰山因裂隙构造发育,所以裂隙泉分布极广,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有名的泉水数十处,如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龙泉、黄花泉、玉女池等。泉水甘冽,无色透明,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系优质矿泉水,被誉为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之一。
上面导游介绍完了泰山的形成,接下来介绍“泰山老奶奶”的故事。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
中文名
碧霞元君
外文名
bixiayuanjun
别名
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泰山奶奶,泰山圣母。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称:“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碧霞元君
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所专有。
●信仰体系
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碧霞元君的道场是在北方地区的泰安市的泰山,泰山是五岳之尊的“东岳”,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风俗通义》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五岳之中泰山为“东岳”,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一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宿为苍龙。“东”字从“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与“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说;“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礼记·乡饮酒》;“仁”乃天地大德;“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到泰山,泰山还成了“天地大德”、“帝王腾飞之地”。碧霞元者出于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继承了东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东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与妇女问题联系在一起,人们便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
●史料记载:
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传统说法以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五为代表:泰山顶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以附会之;不知当日所以褒封,固真以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已有之。张华《博物志》称:“文王以大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此一事也。干主《搜神记》记载:“后汉胡母班尝至泰山侧,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书于女婿河伯。云:‘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果得达,复为河伯致书府君。”此二事也。《列异传》记蔡支事,又以天帝为泰山神之外孙。自汉以来,不明乎天神地只人鬼之别,一以人道事之。于是封岳神为王,则立寝殿,为王夫人,有夫人则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孙矣,唐宋之时,但言灵应,即加封号,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实之也。而据今人周郢考证:,“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现应不早于明初。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称号是“玉女”(或作“玉仙”)。据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见于汉末曹操诗。东汉山川崇拜与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错影响,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认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与道教有密切关系的曹操,于所作游仙诗《气出唱》中写下“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翔”之辞。自此“玉女”形象开始于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国曹植《远游篇》、唐李白《游泰山》等诗作中,皆出现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于此一信仰而设置。宋真宗封禅,据此“新玉女之像”,立龛以祀,并御制《玉女像记》,推动了这一信仰的传播。至元佑之时,岱顶已有玉女之祠,并有官员进谒祈雪的记录(岱顶刘衮题刻)。但宋代之泰山玉女,仍不脱游仙诗中之浪漫女仙色彩,如嘉佑时人王山所撰《盈盈传》(收入《云斋广录》卷九)中,述东山妓吴盈盈“梦玉女命掌奏牍”而卒,后其情人王山吊之于玉女池畔,玉女与王山宴饮赋诗后,又召盈盈与山同寝。其情致宛若高唐之神女,而与后世之元君大异其趣。入金元后,泰山玉女崇信进一步扩大,且影响至女真皇室。岱顶大观峰有明昌间濮国公主题名云:“敬诣岱岳,焚香致礼毕,明日遂登顶,拜于玉仙祠下。”公主仍称女神为“玉仙”(元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也称玉女为“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说明当时尚无“碧霞元君”之名号。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现一重要变革,即开始明确将玉女崇祀纳入道教范畴。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碑》中记泰山道士张志纯于金贞佑之乱后重葺泰山祠宇,“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裒”(收入《重辑杜善夫集》)。这是玉女祠自创建以来首次大规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归属道门管理。重修后玉女祠改额为昭真观,中统五年(1264)《天门铭》摩崖后有“昭真观主翟庆真同立”一行可证。昭意为昭示、彰明,真则为道徒对仙人的称呼,道籍称老子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观名取意于此。改额“昭真”,意在强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开始被称为“碧霞元君”。较早的文献见于明许彬天顺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记》:“予自永乐九年(1411)发解山东,还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为天顺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康骥德良、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业已出现。另明初宋濂《登岱》诗中也有“灵光长绕碧霞宫”之句(见《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证(另《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亦有“万民朝拜碧霞君”之语,因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暂不作为证据)。又《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经》。经文中历数岳帝驾下神祇,有一段宝诰专述碧霞元君,宝诰云:“至心皈命礼,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应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恩周亿劫。位正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拥国安民。大圣大慈,愿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下又云:“是时天尊说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顶礼……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藏分类题解》据本经中泰山神号用元代所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圣帝”,认为经书“当出于元”,任继愈《道藏提要》则认为系明代所作。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泰山玉女于明代易名为碧霞元君,我以为实有以下社会变化的深层原因:
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复古,诏去泰山神帝号,同时强化其神之官方色彩,严禁民间“非礼之渎”,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间祀典向官方祀典回归。民间对于泰山的崇祀活动,只得另寻其它对象,亦即清人孔贞瑄《泰山纪胜》所云:“东岳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尔。”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将泰山女神的形象进行转化,将“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并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实”。其意在于:一、玉女作为兴起于泰山的民间神,从未列入朝廷祀典,严格说来,属于淫祀,如正德朝工科给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东岳泰山之神,无所谓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礼,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号,有助于使淫祀合法化。二、碧霞元君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进一步明确了其神的宗教归属性(玉女虽早见于道籍,但其名不专属于道教,如世俗称美女为玉女;而元君则为道教专名,绝无歧义)。三、将女神形象从“年可二十四五”(《盈盈传》中所记玉女年龄)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并赋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
从中天门坐索道上山的,看来是没累着,一个个生龙活虎。从天街到碧霞祠的西神门,一路狂奔。一会儿就三三两两掉队了,几个胖子瘫坐在台阶上。美女老师热情地鼓励他们,一鼓作气登上西神门,伙伴们齐声喊道,臣妾做不到啊!笑翻众人。
●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泰山之巅,背靠玉皇顶,西临天街、南天门,这里山势高入云端,碧霞祠常隐藏在云雾之中,远看如天上宫殿,光芒四射,是我国古代高山宫殿建筑代表作。
●碧霞祠
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1488--1505年(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碧霞祠
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是姊妹仨。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
●碧霞祠
祠院中碧霞元君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正中供奉碧霞元君鎏金大铜像,殿内悬有清雍正、乾隆御书“福绥海宇”、“赞化东皇”巨型匾额。
●金藏库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烧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
步出东神门
东神门的前方是瞻鲁台
泰山碧霞祠之声望远播于海内外,香火极旺,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尤以每年春夏为最盛。出了东神门,前面就是瞻鲁台和仙人桥。
〔未完待续〕
—————————————————
声明:本小说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或错误,若文中有错误,请您批评指正;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作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