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0度东经117度
恭喜姜佚喜提Y大物天学院通知书。
恭喜林让喜提Z大新闻传播学院通知书。
恭喜荣天杨喜提T大医学院通知书。
七月底和八月初,我们三个人都陆续收到了自己的通知书。
很开心,我们都如愿去到了自己喜欢的大学。
靓靓和小咩虽没有去同一所大学,毕竟小咩并不如靓靓般热爱学习。
可他们好歹都去了同一个大学城。
两个人就跟商量好似的都在南方。
只有我们可怜的姜佚女士去了更北的地方。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怕就是姜女士的真实写照了吧!
姜女士望着林让和荣天杨远去的背影叹息。
我回了过了头。
朝他们摆了摆手。
虽然他们可能不会看见。
就当是姜女士的小小告别仪式吧。
“LT229号列车将于14:40正式发车。”
我低头看了看我的车票。
果然是和229逃不掉了。
我拿起行李朝检票口走去。
从六岁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这是一座很小很小的城市。
在我高三那年,撤“县”设“市”,通高铁。
我太熟悉他了。
每条道路,最大的商场,朋友聚会的地点。
活了十八年,三分之二的记忆都在这里。
这份记忆是鲜活的。
还记得六岁的时候第一次正式来到这里,那时候这里的公交车还没有装空调,闷闷的,母亲指着车窗外刚刚建起不久的建筑物介绍着他们的来历。
“原来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小声嘟囔着。
我都已经十八岁了。
我特别信算命。每次无聊总回去浏览器搜索“免费算命”。
因为我没有钱。
记得有一次,算到我说90岁寿终正寝,共十人哀悼。
我当时想,怕是没有成为举世瞩目的天文学家。
不然怎么才又十个人哀悼我!
今天一想,就算我那么长寿。
也已经过去五分之一了。
我拖着行李箱在拥挤地车厢里走动。
其实我妈妈是要来送我的。
我胆子太小了,不敢,我怕我哭出来。
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
从《小鲤鱼历险记》痛哭的故事足见一斑。
我担心妈妈。
以前看过一组计算,大概就是除去睡觉时间,满打满算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有96天了。
虽然已经忘记了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真的只剩96天了吗?
从小我妈就跟我说让我长大一定不要孝顺她。
她说她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
她说她希望我应该像小鸟一样,越飞越远。
不过,我可是个记性好的小鸟。
会找到一开始的大树的。
我突然鼻子一酸。
不能哭。
车厢里太挤,左挤挤右挤挤,我可算我找到我的位置了。
我特别害怕人多。
我以前跟林让打过一个比方,我说人聚在一起粘连着就像等待被吃掉的一盆虫子。
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可爱。
“你总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林让那天特别正经的说。
“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希望我能发掘真实的一面。”靓靓说。
我闭上了眼睛。
昨天晚上,由于开学过度喜悦没有睡着。
“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也这么开心。”
“想想都已经三年之久了。”
229陪我聊了很久,直到我的眼皮撑不住了。
车厢里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我打了个哈欠。
我做了个梦,梦见冬天,我掉进了电梯里。
太冷了。
我环抱着自己不停地颤抖。
电梯门开了一次又一次,都是冰冷的水泥墙。
终于最后一次,有人来了。
是吴满风。
他把我抱了起来,披上了他的衣服。
是,我被冻醒了,空调有点冷。
我迷迷糊糊的摸到自己的包,想要从里面拿件衣服。
却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
我睁开眼,是一件男士衬衫。
我向旁边看了看,有一个脸上捂的很严实的男孩子。
凭借姜女士多年鉴男能力,能初步确定,是个帅哥。
“您好,是您的衣服吗?”
他撇过头。
“是的,刚才看你一直在发抖,觉得你可能是太冷了。”
“谢谢。”
我把衣服叠好还给了他。
我从包里掏出衣服,盖在身上,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
下车的时候刚刚过了一天最热的时候。
“下车了吗?”229给我发了消息。
“嗯。”
“这里是北纬四十度。”
“我也是。”
我没有继续说话,也不敢继续问。
他在哪里。
跟我一样的经度吗?
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在这里,纬度相近,又有多大的概率不在同一片土地呢?
又或者说不在东经?
而在更遥远的西经?
和他认识这么久,就像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一样,我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哪他是什么样子的。
他是我的倾听者,这是他一直以来扮演的身份。
而我呢,要从倾诉者逾越成什么呢?
我想了解他的什么呢?
无数次我揣测关于他的一切,想象着他的样子。
想象着夏夜初识的愉快,中途消失的不愉快,以及初雪重现的欣喜呵一点一滴的陪伴。
故事的另一半,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想知道。
我想知道很多很多很多。
而此时此刻,我想知道的——你在哪?
但我在害怕。
害怕一样又害怕不一样。
害怕不一样很远远,害怕一样更远。
“我在东经117度。”
他没有问我∶“你呢?”
他明白我的意思。
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不知道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
是个很厉害的人吗?
我不太清楚,直觉告诉我是,可这重要吗,对我来说。
不重要。
喜欢是自卑的喜欢,对青春期抑郁的姜佚女士来说。
无论对方如何,这都是怀着自卑的沉甸甸的喜欢。
那吴满风怎么办。
如果吴满风和229同时站在我面前,我肯定选吴满风。
做人要现实,我告诉自己。
其实我在佯装不在意。
我很在意。
我没有很好的家室,得天独厚的外貌和天赋,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和周旋。
所以这份带着自卑的沉甸甸的喜欢,我不愿意扔给一个未知的人。
我不知道。
那是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我喜欢这样直白的说。我不用再描绘了。可能因为懒惰,也可能因为我们都知道,初秋近黄昏时候的太阳是什么样子。
不言而喻就是这么用的。
在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刻——特蕾莎手里紧紧的握着《安娜·卡列尼娜》,踏进了托马斯家的门。
对特蕾莎而言,《安娜·卡列尼娜》是她的凭借,是她爱情的钥匙,是她的底牌和倔强。
对我而言,也是如此。
我拿着这份并不上乘底牌和倔强,卑微地和这个上乘的世界作斗争。
和一个未知的他作斗争。
“非如此不了吗?”
“Esmusssein!”
托马斯重复着。
但是,他很快又开始怀疑,真的非如此不可?
在物理实验课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证明科学实验的准确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是错。
那是昆德拉所说的。
“非如此不可。”
我又默念了一遍。
火车站的人群熙熙攘攘,好像用来形容火车站的人群拥挤而不烦躁,“熙熙攘攘”是固定用词,就像每一次我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都会给自己肯定答案。
这一次,我没有再次开始怀疑。
真的非如此不可。
“在北纬40度东经117度。”
我摁下了发送键。
“Esmusssein!”
为了让这几个字的意义绝对的清晰明了,贝多芬在最后的乐章上方标注了如下字眼∶“DerschwergefassteEntschluss”——细加掂量的决断。
“在北纬40度东经117度。”
我又默念了一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恭喜林让喜提Z大新闻传播学院通知书。
恭喜荣天杨喜提T大医学院通知书。
七月底和八月初,我们三个人都陆续收到了自己的通知书。
很开心,我们都如愿去到了自己喜欢的大学。
靓靓和小咩虽没有去同一所大学,毕竟小咩并不如靓靓般热爱学习。
可他们好歹都去了同一个大学城。
两个人就跟商量好似的都在南方。
只有我们可怜的姜佚女士去了更北的地方。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怕就是姜女士的真实写照了吧!
姜女士望着林让和荣天杨远去的背影叹息。
我回了过了头。
朝他们摆了摆手。
虽然他们可能不会看见。
就当是姜女士的小小告别仪式吧。
“LT229号列车将于14:40正式发车。”
我低头看了看我的车票。
果然是和229逃不掉了。
我拿起行李朝检票口走去。
从六岁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这是一座很小很小的城市。
在我高三那年,撤“县”设“市”,通高铁。
我太熟悉他了。
每条道路,最大的商场,朋友聚会的地点。
活了十八年,三分之二的记忆都在这里。
这份记忆是鲜活的。
还记得六岁的时候第一次正式来到这里,那时候这里的公交车还没有装空调,闷闷的,母亲指着车窗外刚刚建起不久的建筑物介绍着他们的来历。
“原来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小声嘟囔着。
我都已经十八岁了。
我特别信算命。每次无聊总回去浏览器搜索“免费算命”。
因为我没有钱。
记得有一次,算到我说90岁寿终正寝,共十人哀悼。
我当时想,怕是没有成为举世瞩目的天文学家。
不然怎么才又十个人哀悼我!
今天一想,就算我那么长寿。
也已经过去五分之一了。
我拖着行李箱在拥挤地车厢里走动。
其实我妈妈是要来送我的。
我胆子太小了,不敢,我怕我哭出来。
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
从《小鲤鱼历险记》痛哭的故事足见一斑。
我担心妈妈。
以前看过一组计算,大概就是除去睡觉时间,满打满算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有96天了。
虽然已经忘记了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真的只剩96天了吗?
从小我妈就跟我说让我长大一定不要孝顺她。
她说她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
她说她希望我应该像小鸟一样,越飞越远。
不过,我可是个记性好的小鸟。
会找到一开始的大树的。
我突然鼻子一酸。
不能哭。
车厢里太挤,左挤挤右挤挤,我可算我找到我的位置了。
我特别害怕人多。
我以前跟林让打过一个比方,我说人聚在一起粘连着就像等待被吃掉的一盆虫子。
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可爱。
“你总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林让那天特别正经的说。
“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希望我能发掘真实的一面。”靓靓说。
我闭上了眼睛。
昨天晚上,由于开学过度喜悦没有睡着。
“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也这么开心。”
“想想都已经三年之久了。”
229陪我聊了很久,直到我的眼皮撑不住了。
车厢里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我打了个哈欠。
我做了个梦,梦见冬天,我掉进了电梯里。
太冷了。
我环抱着自己不停地颤抖。
电梯门开了一次又一次,都是冰冷的水泥墙。
终于最后一次,有人来了。
是吴满风。
他把我抱了起来,披上了他的衣服。
是,我被冻醒了,空调有点冷。
我迷迷糊糊的摸到自己的包,想要从里面拿件衣服。
却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
我睁开眼,是一件男士衬衫。
我向旁边看了看,有一个脸上捂的很严实的男孩子。
凭借姜女士多年鉴男能力,能初步确定,是个帅哥。
“您好,是您的衣服吗?”
他撇过头。
“是的,刚才看你一直在发抖,觉得你可能是太冷了。”
“谢谢。”
我把衣服叠好还给了他。
我从包里掏出衣服,盖在身上,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
下车的时候刚刚过了一天最热的时候。
“下车了吗?”229给我发了消息。
“嗯。”
“这里是北纬四十度。”
“我也是。”
我没有继续说话,也不敢继续问。
他在哪里。
跟我一样的经度吗?
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在这里,纬度相近,又有多大的概率不在同一片土地呢?
又或者说不在东经?
而在更遥远的西经?
和他认识这么久,就像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一样,我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哪他是什么样子的。
他是我的倾听者,这是他一直以来扮演的身份。
而我呢,要从倾诉者逾越成什么呢?
我想了解他的什么呢?
无数次我揣测关于他的一切,想象着他的样子。
想象着夏夜初识的愉快,中途消失的不愉快,以及初雪重现的欣喜呵一点一滴的陪伴。
故事的另一半,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想知道。
我想知道很多很多很多。
而此时此刻,我想知道的——你在哪?
但我在害怕。
害怕一样又害怕不一样。
害怕不一样很远远,害怕一样更远。
“我在东经117度。”
他没有问我∶“你呢?”
他明白我的意思。
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不知道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
是个很厉害的人吗?
我不太清楚,直觉告诉我是,可这重要吗,对我来说。
不重要。
喜欢是自卑的喜欢,对青春期抑郁的姜佚女士来说。
无论对方如何,这都是怀着自卑的沉甸甸的喜欢。
那吴满风怎么办。
如果吴满风和229同时站在我面前,我肯定选吴满风。
做人要现实,我告诉自己。
其实我在佯装不在意。
我很在意。
我没有很好的家室,得天独厚的外貌和天赋,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和周旋。
所以这份带着自卑的沉甸甸的喜欢,我不愿意扔给一个未知的人。
我不知道。
那是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我喜欢这样直白的说。我不用再描绘了。可能因为懒惰,也可能因为我们都知道,初秋近黄昏时候的太阳是什么样子。
不言而喻就是这么用的。
在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刻——特蕾莎手里紧紧的握着《安娜·卡列尼娜》,踏进了托马斯家的门。
对特蕾莎而言,《安娜·卡列尼娜》是她的凭借,是她爱情的钥匙,是她的底牌和倔强。
对我而言,也是如此。
我拿着这份并不上乘底牌和倔强,卑微地和这个上乘的世界作斗争。
和一个未知的他作斗争。
“非如此不了吗?”
“Esmusssein!”
托马斯重复着。
但是,他很快又开始怀疑,真的非如此不可?
在物理实验课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证明科学实验的准确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是错。
那是昆德拉所说的。
“非如此不可。”
我又默念了一遍。
火车站的人群熙熙攘攘,好像用来形容火车站的人群拥挤而不烦躁,“熙熙攘攘”是固定用词,就像每一次我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都会给自己肯定答案。
这一次,我没有再次开始怀疑。
真的非如此不可。
“在北纬40度东经117度。”
我摁下了发送键。
“Esmusssein!”
为了让这几个字的意义绝对的清晰明了,贝多芬在最后的乐章上方标注了如下字眼∶“DerschwergefassteEntschluss”——细加掂量的决断。
“在北纬40度东经117度。”
我又默念了一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