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听说皇后是拐来的

第八十一章 风云突变

    回去一路顺利,虽然稍微贪了点晚,到底赶在晚饭时回到自己院子。

    晓梦的掩护打得不错,连姜嬷嬷和雁回都没有察觉。

    筱筱强打精神探望了下两人。

    回头连晚饭都没吃,就躺倒在床上。

    从筱筱一进门,晓梦就发现她的情绪不对,问也没问出什么。

    等筱筱歇下后,她去找了莫名。

    莫名想了一路,想明白了许多事。

    其中最让他震惊的就是:

    姑娘八成是王爷掠来的!

    她不是将士遗孤,有爹有娘有家族。

    如果没猜错,她应该就是柳州王家三姑娘。

    王爷此举到底是为什么?

    不管为什么,王爷对姑娘是罕见的特殊,甚至说特殊的好。

    可姑娘未必如他一样,恐怕时时刻刻想逃开他,回到自己家。

    今天见筱筱哭的那么伤心,莫名一冲动,差点带着她跑路。

    后来察觉王爷那个黄雀在后,才让他冷静下来。

    一路上他都在想着怎么办。

    见晓梦来问,开始他还想隐瞒。

    晓梦说大家都是姑娘这条船上的人,大不了一起破釜沉舟。

    莫名豁然。

    便把所有的事,以及他的猜测,和晓梦一一道来。

    晓梦也是震惊无比。

    同时也很是心疼筱筱,甚至动了带她逃跑的心思。

    莫名何尝没这想法,可这想法有多天真,他也心知肚明。

    在王家大院外,他察觉到有人窥视,听内息响动,应该是王爷和陈头儿。

    可见今日他能带着姑娘离府,偷跑去柳州等等,这一切都在爷的掌控中。

    他们并未现身立刻抓他们归案,说明相当自信他们逃不掉。

    还有更可怕的是,这件事肯定是拔了王爷的虎须,不知道回头会怎么惩罚姑娘。

    莫名这盆凉水浇下去,晓梦也打了个冷战。

    是啊!昨天王爷已经杀鸡给猴看了,今天姑娘又敢捻虎须,这下场……

    两人一筹莫展。

    后来晓梦提议,叫来雁回商量下,不能让她糊涂着。

    回头三个臭皮匠哪怕顶半个诸葛亮呢。

    雁回像听说书的一样,激动的一个劲儿拍大腿,差点拍的和小腿一样疼。

    最后落实到二人的最大担忧,大咧咧的雁回倒认为不足为虑。

    她说:“王爷既然当时就放你俩一马,肯定是不想闹大。毕竟他理亏在先……”

    晓梦提醒她慎言,莫要妄议主子。

    雁回嘀咕:“我的主子是洛洛,再说,算了,不说这个了。接着说你们的担心多么没必要吧。”

    晓梦,莫名:……

    雁回:“我猜王爷肯定事先知道,姑娘家乡也没啥人了,他才欲擒故纵,借机让姑娘死心的。所以他断不会戳破此事。否则他不是白废了那么多心机?”

    莫名和晓梦对视一眼。

    齐齐对她拱手:“佩服!”

    雁回得意一笑。

    不过马上掉转话头:“王爷不计较,不代表咱姑娘会罢休。我算看出来了,咱家姑娘人小鬼大,就看前回“中毒”事件,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她要是一心要走,定是要想尽办法折腾。”

    莫名和晓梦又被她的聪明镇服了。

    雁回摆摆手:“我可比不上晓梦姐的细致和莫头儿的精明。我是在挨板子时,被打明白的。姑娘为了我哭成那样,我总不能糊里糊涂的。”

    晓梦问:“那你觉得姑娘真能逃出去?你又不是不清楚爷的厉害。”

    雁回坦白的说:“能不能逃出去,我心里也没底,但是我知道咱们该怎么做。”

    莫名和晓梦异口同声:“咱们该怎么做?”

    雁回:“平时保护好姑娘,关键时候,以命相酬。”

    二人齐齐重重点头。

    果如雁回所料,三天后成王回府,没有任何异动。

    筱筱也在这三天内,把情绪调整得稳定了不少。

    慢慢的众人发现,除了在洛姑娘刚来那天,成王殿下表现的有些异乎寻常外。

    这些天他又变回原来那个冷面鬼见愁。

    筱筱也察觉,那天那个阳光的白袍小将只是流星一闪。

    成王还是那个柳州初见时,眉宇隐着沉郁的拐子六。

    不过对她还算不错,他以公务繁忙为由,让筱筱自己出去玩。

    条件是:变装易容成男孩子,早去早回不许出城。

    筱筱自然欢喜的答应。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

    大赵边界又起战事。

    西北的大月国、突厥和契丹三国结盟,为分一杯羹和策应契丹,两国对赵国悍然发动战争。

    西北军因派出宋家军来增援东北,力量有些薄弱。

    战时一长,恐怕抵不住。

    可北军虽然由成王和赵云负责,东北边界基本稳定。

    但是派去支援高国的王泽楠部和宋飞凤部,还一直和高国军队同契丹激烈角逐。

    契丹在赵国失利,势必想在高国找回场子。

    加上高国历来就是他们盯着的首要大肥肉,越发疯了似的集中所有攻打高国。

    所以即便有王泽楠,宋飞凤,高寒这些猛将强兵,依旧不能立时分出胜负。

    此时王泽楠和宋飞凤两队人马都不能抽调回赵国,去回援西北军。

    否则就是把高国推向万险境地,沦陷几乎是必然的。

    高国沦陷,赵国势必唇亡齿寒。

    那时赵国西北和东北,三面边界同时临敌,南边还有陈国虎视眈眈。

    赵国也危在旦夕了。

    皇帝接到战报,恨不得把早就送回京城养伤的四皇子,拉出来暴揍一顿。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别以为朕不知道,定北侯是怎么殉国的。

    都是老四那个逆子,惧怕城破丢命,带人偷偷潜逃。

    结果开城门时,被一股设伏的契丹人趁机攻入,外城才被打开缺口。

    为了堵上这个缺口,定北侯亲自率众抗击,才会被暗箭所杀。

    定北侯要是尚在,就不用调西北军过去增援,那现在也就不担心西北撑不久。

    造成如今这么首尾难顾的逆境。

    逆子!逆子!

    皇帝的雷霆之怒,还在于满朝文武竟是无人请战,反而有一小撮人主张议和。

    议个屁和!

    不说朕不是那样的软骨头,就说人家打着就是从大赵身上撕下大块肉,怎么会轻易同意议和?

    一群软骨头,蠢货!

    皇帝当朝杖毙了一个力主议和的官吏。

    因为他竟然荒唐的提出让二公主和亲。

    连陈国这个女婿,朕都看不上,怎么会让堂堂大赵公主,在这种情况下屈辱的嫁给北方蛮夷?

    再说送出去公主,人家就不打过来了?

    天子之怒,万马齐喑。

    最后太子挺身而出,要亲率大军西行抗敌。

    皇帝断然拒绝,众臣也纷纷劝阻。

    太子并未放弃,退朝后,追到御书房,继续据理力争。

    争执到最后,皇帝略松了一点口,说要再想想。

    太子退下后,皇帝沉思良久。

    唤来一个暗卫。

    问他:“成王府那个侧妃情况如何?”

    那人:“回皇上,一切安好。”

    皇帝:“好,放出一点风声,让北边知道。”

    那人领命而去。

    皇帝又叫贴身内侍,问:“淑妃的身孕可是确定了?”

    内侍:“禀圣上,确定。”

    皇帝顿了顿,才说:“护好她这胎,至于以后……”

    后面的话几不可闻。

    内侍:“奴才明白,奴才遵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