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升学
高老太太听了后惊讶的问道:“真的,小宁能赚那么多钱?这可比你和平华上班的工资都高啊?”
“真的,所以呀,妈你就把钱收回去吧。”
“行,这小宁呀有出息”,高老太太可惜的说,“就是当时呀,不应该让小宁退学的,你说她脑袋这么聪明,考个大学,当个大学生多好。”
这大学生的名声,往外说出去都好听。
“是呀”,杨桂花也点头。
“要是当时的时候,我说动平华和她媳妇,勒紧裤腰带支持小宁考大学…”
杨桂花安慰道:“算了,这也是没得办法,大家条件都不好,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就算小宁考上了大学,我也得为她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
家里有昨天去市场买的菜,正好割了点猪肉,杨桂花索性就用面粉擀面皮,包了猪肉韭菜馅饺子招待高老太太他们。
刘思思吃着猪肉饺子,这不是大姑姐的工作都没了,还吃猪肉饺子,看来是简宁写稿子挣钱比较多?
“你现在给那啥报社写稿子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啊?”刘思思凑过来问。
简宁沾着醋往嘴里送了一个饺子,将饺子吃完后道:“没算,等我算完后告诉你?”
刘思思撇撇嘴,“不愿意说就算了,以为谁稀罕知道似的。”
吃完饭后,杨平华同杨桂花在堂屋里讲了两句话,刚走到院子里,就被刘思思拉到一边,“行了,这也看完你姐吃完饭了,没事咱就撤吧。”
“没说不走,这不是等妈和姐有事情要说,等说完后再走,你急什么”,杨平华道。
刘思思歪头看着杨平华,“你没有给你姐塞什么东西吧?”
杨平华甩掉刘思思拉着自己袖子的手,“我能给塞什么,我说你怎么就…算了,回家再说。”
高老太太看完了女儿和外孙女们,见没事也就放下心来,也没有多呆,说家里有事情就打算回去了。
结果一家人刚走到村口,就遇见了刘霞和蒋丽丽,两波人打了个照面,杨平华骑着自行车看着走在前面的两人,在后面将自行车的铃铛拨弄得叮当响,“前面的人往旁边让一让,让一让啊,要是撞上了,撞伤了我可不负责。”
蒋丽丽说不舒服,有点头晕,所以今天在厂里请了假回来休息,刘霞见不得蒋丽丽这样,把你给娇弱的,你在厂里干啥了,整天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便拉着蒋丽丽出来,打算找村里的大夫给看下。
走在路上,正噼里啪啦训导蒋丽丽,后面刺耳的铃声一声接一声的响起,吓了她一大跳,人一下子窜到了旁边,回头一看,这人不是那谁嘛,杨桂花的弟弟杨平华。
“有病!瞎按什么铃,不会骑车就不要骑”,刘霞叉腰指着杨平华的后背骂。
杨平华的自行车照样往前骑,转过头回了一句,“你以为这大马路是你家的?想怎样走就怎样走?你数螃蟹的啊,还在中间横着走。”
刘霞怒目喊着:“就是我家的怎么了?我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关你屁事!”
刘思思也在刘霞的高声怒骂中跟在后面快速的骑了过去。
“算了,妈,这人都走远了”,蒋丽丽也知道那人是简宁的舅舅,之前在简宁家见过一两次。
“算什么算,以后我见一次骂一次,这种人就是生得贱,下作东西,还有那个老不死的,还坐在后座上看着我笑,她女儿家都快接不开锅了,我看她到时候还笑的出来”,刘霞不解气的咒骂着。
杨平华也就是想替简家出口气,所以才有了刚才那一动作,高老太太刚开始没反应过来,想着杨平华平时说话不这样啊,再一看,知道是为什么了。
简宁现在一心写稿,中间给报社寄过两次稿子,小说在报纸上的连载速度有快有慢,版面位置多的时候,连载的会多些,但是具体到现在,小说在报纸上连载的反响怎样,她其实是不知道的,好在稿费都给的很及时,报社那边的稿费每次都是在稿子收到后就寄过来了。
第三次随着稿费一起寄过来的,还有几封信,她拿回家拆开一看,竟然是报社读者寄给自己的信,里面大多是看过小说的读者写的,信封地址有来自B市大学的,还有单位的,她一封封的看了,却在纠结该不该回,暂时把信件放到了一边,从这里的反馈才知道,原来小说还是有人看的。
不过通俗小说始终属于消遣之物,受众有限,特别是在报纸上,所以小说的传播效果仅此而已,也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到了五月份,简宁其实已经写完了剩下的故事,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完美大结局,所以写了一个在她看来还不错的happyending,但放在报纸上的大结局,估计要到六月份或者七月份了。
不过最近让她有点头疼的事情,就是简小语的升学问题。
简小语现在上初三,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一年一度的中考了,中考的考试科目有11科,语数外物化政历地生信体,但是简小语偏科严重,语文成绩是还不错,数学马马虎虎,但是外语这门成绩的分数就经常在及格线外徘徊了。
简宁拿着简小语的试卷有些头疼,上面鲜红的58分有些刺眼。
“姐,真的不怪我,这英语太难学了”,简小语看着简宁的眼色,小心翼翼的说道,“你说,我们都不用说英语,学这干嘛?”
“现在你不知道学英语的用处,以后你就知道了”,简宁道,“你说说吧,你这考试分数咋回事?”
“我这成绩在我们班还算好的了,姐你不知道,我们这新来的英语老师,教课一口东北大渣子为味,方言可重了,听着特别扭”,简小语道。
简宁知道这情况,这年头的英语老师比较少,毕竟这英语放到考试科目里也没多少年,那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人更少,现在学校里都是应试教育,外语这门课大多数人都只会写不会开口说,很多学生都对英语提不起兴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真的,所以呀,妈你就把钱收回去吧。”
“行,这小宁呀有出息”,高老太太可惜的说,“就是当时呀,不应该让小宁退学的,你说她脑袋这么聪明,考个大学,当个大学生多好。”
这大学生的名声,往外说出去都好听。
“是呀”,杨桂花也点头。
“要是当时的时候,我说动平华和她媳妇,勒紧裤腰带支持小宁考大学…”
杨桂花安慰道:“算了,这也是没得办法,大家条件都不好,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就算小宁考上了大学,我也得为她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
家里有昨天去市场买的菜,正好割了点猪肉,杨桂花索性就用面粉擀面皮,包了猪肉韭菜馅饺子招待高老太太他们。
刘思思吃着猪肉饺子,这不是大姑姐的工作都没了,还吃猪肉饺子,看来是简宁写稿子挣钱比较多?
“你现在给那啥报社写稿子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啊?”刘思思凑过来问。
简宁沾着醋往嘴里送了一个饺子,将饺子吃完后道:“没算,等我算完后告诉你?”
刘思思撇撇嘴,“不愿意说就算了,以为谁稀罕知道似的。”
吃完饭后,杨平华同杨桂花在堂屋里讲了两句话,刚走到院子里,就被刘思思拉到一边,“行了,这也看完你姐吃完饭了,没事咱就撤吧。”
“没说不走,这不是等妈和姐有事情要说,等说完后再走,你急什么”,杨平华道。
刘思思歪头看着杨平华,“你没有给你姐塞什么东西吧?”
杨平华甩掉刘思思拉着自己袖子的手,“我能给塞什么,我说你怎么就…算了,回家再说。”
高老太太看完了女儿和外孙女们,见没事也就放下心来,也没有多呆,说家里有事情就打算回去了。
结果一家人刚走到村口,就遇见了刘霞和蒋丽丽,两波人打了个照面,杨平华骑着自行车看着走在前面的两人,在后面将自行车的铃铛拨弄得叮当响,“前面的人往旁边让一让,让一让啊,要是撞上了,撞伤了我可不负责。”
蒋丽丽说不舒服,有点头晕,所以今天在厂里请了假回来休息,刘霞见不得蒋丽丽这样,把你给娇弱的,你在厂里干啥了,整天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便拉着蒋丽丽出来,打算找村里的大夫给看下。
走在路上,正噼里啪啦训导蒋丽丽,后面刺耳的铃声一声接一声的响起,吓了她一大跳,人一下子窜到了旁边,回头一看,这人不是那谁嘛,杨桂花的弟弟杨平华。
“有病!瞎按什么铃,不会骑车就不要骑”,刘霞叉腰指着杨平华的后背骂。
杨平华的自行车照样往前骑,转过头回了一句,“你以为这大马路是你家的?想怎样走就怎样走?你数螃蟹的啊,还在中间横着走。”
刘霞怒目喊着:“就是我家的怎么了?我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关你屁事!”
刘思思也在刘霞的高声怒骂中跟在后面快速的骑了过去。
“算了,妈,这人都走远了”,蒋丽丽也知道那人是简宁的舅舅,之前在简宁家见过一两次。
“算什么算,以后我见一次骂一次,这种人就是生得贱,下作东西,还有那个老不死的,还坐在后座上看着我笑,她女儿家都快接不开锅了,我看她到时候还笑的出来”,刘霞不解气的咒骂着。
杨平华也就是想替简家出口气,所以才有了刚才那一动作,高老太太刚开始没反应过来,想着杨平华平时说话不这样啊,再一看,知道是为什么了。
简宁现在一心写稿,中间给报社寄过两次稿子,小说在报纸上的连载速度有快有慢,版面位置多的时候,连载的会多些,但是具体到现在,小说在报纸上连载的反响怎样,她其实是不知道的,好在稿费都给的很及时,报社那边的稿费每次都是在稿子收到后就寄过来了。
第三次随着稿费一起寄过来的,还有几封信,她拿回家拆开一看,竟然是报社读者寄给自己的信,里面大多是看过小说的读者写的,信封地址有来自B市大学的,还有单位的,她一封封的看了,却在纠结该不该回,暂时把信件放到了一边,从这里的反馈才知道,原来小说还是有人看的。
不过通俗小说始终属于消遣之物,受众有限,特别是在报纸上,所以小说的传播效果仅此而已,也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到了五月份,简宁其实已经写完了剩下的故事,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完美大结局,所以写了一个在她看来还不错的happyending,但放在报纸上的大结局,估计要到六月份或者七月份了。
不过最近让她有点头疼的事情,就是简小语的升学问题。
简小语现在上初三,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一年一度的中考了,中考的考试科目有11科,语数外物化政历地生信体,但是简小语偏科严重,语文成绩是还不错,数学马马虎虎,但是外语这门成绩的分数就经常在及格线外徘徊了。
简宁拿着简小语的试卷有些头疼,上面鲜红的58分有些刺眼。
“姐,真的不怪我,这英语太难学了”,简小语看着简宁的眼色,小心翼翼的说道,“你说,我们都不用说英语,学这干嘛?”
“现在你不知道学英语的用处,以后你就知道了”,简宁道,“你说说吧,你这考试分数咋回事?”
“我这成绩在我们班还算好的了,姐你不知道,我们这新来的英语老师,教课一口东北大渣子为味,方言可重了,听着特别扭”,简小语道。
简宁知道这情况,这年头的英语老师比较少,毕竟这英语放到考试科目里也没多少年,那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人更少,现在学校里都是应试教育,外语这门课大多数人都只会写不会开口说,很多学生都对英语提不起兴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