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天降陨石
夏军正在撤退,宋朝绥州援军赶到,截住夏军。
李继迁即命迎敌。石州城上的韩崇训得报见援军杀到,开城门引军出战。两面夹攻,夏军大败。
李继迁见无力扭转败局,只得引军逃走。
经过休整,李继迁率五千骑兵南下,进攻镇戎军城。
宋朝都部署李继隆曾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在此驻守。此地控扼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要路,为环州、庆州、原州、渭州、仪州、秦州等地的屏障。李继迁归顺朝廷后,不复置守。
李继迁乘此地空虚,率军攻陷镇戎军城,抢掠定军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国镇北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余里,西夏骑兵往来驰骋。
宋朝环、庆二州,川原平直,两边虽有土山,山外皆高原和川谷。归服宋朝的党项和蕃族杂居。环庆副部署张凝趁李继迁进兵镇戎军城之际,率军由木波镇直抵八州原,攻下党项诸寨,招降岑移等三十二部族。又从淮安镇入分水岭,降麻谋等二十一部族。进攻柔远镇,降巢迷等二十部族。遂攻业乐镇,又降树罗家等一百余部族,合四千八百户。
李继迁得报,大惊,急忙从镇戎军撤军,调集兵马屯驻浦洛河,护卫诸羌。宋真宗下诏镇戎军洪德寨严加防守,整顿军旅,与诸寨互援。
李继迁怎能咽下这口气,不听张浦的劝阻,再次亲率大军攻向环州。路上遇环州虎翼军使魏琼领兵拦截,被夏军战败,将其生俘,部下溃逃。夏军乘胜进兵德洪寨。寨主段守伦领兵迎战,周围堡寨出兵策应。夏军被包围战败,被擒将领四十九人,士兵坠崖死伤甚众。李继迁丢盔弃甲,领残军逃走。
李继迁犯愁了,和宋朝斗了二十多年,虽然逐渐强大了,东征西讨,攻城拔寨,却疲于奔命,胜少败多。
“咳,这样下去不行。”李继迁叹息一声,“空有雄心壮志,没有指导方略,到头来还是一片迷茫。”
李继迁来到张浦的府衙。仆人要通报,他示意免了。进到大厅里,看见张浦站在一张羊皮地图前面,聚精会神地看着,连他进来都没有发觉。他轻轻地走到张浦身后,伸着脖子看地图。地图挂在墙上,上面画着山画着河,画着城寨,还画着大漠,有的地方还画着勾勾弯弯。他不认识汉字,只得瞪着眼睛看。
张浦对着地图点点头,转过身,差一点撞倒李继迁身上,一抱拳,“西平王来了。”
李继迁一边还礼一边笑着到:“军师好有兴致,看什么呢?”
张浦道:“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咱们像没头的苍蝇,东撞一头西撞一头。今日战胜,明日战败。”
李继迁兴奋地道:“好哇,军师,咱俩想到一块去啦。今天攻这个城,明天拔那个寨,还被宋朝牵着鼻子走。我想,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对,西平王说的对。在汴京的时候,我就想这个问题,回来这段时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张浦看着李继迁,:“想当年,诸葛先师在隆中对刘皇叔分析天下之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图中原’的策略。”
“我小的时候听老人讲过这个故事,可我没有这个雄才伟略。”李继迁看着张浦,恳切地道:“愿听军师指教,当牢牢刻在心上。”
“诸葛先师让刘备先建立基业,再图发展,我们也应该这样。平夏弹丸之地,又临近大宋,宋军一来,我等就跑进大漠。”张浦看看李继迁,指着地图上的灵州:“西平王当先取灵州,灵州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以此建都,奠定基业,可展宏图。”
李继迁激动地道:“好好,太好了,先取灵州,建立基业,再图发展。就按军师的策略办。”
李继瑗急急忙忙奔进大帐,“大哥,京城的探子回来啦。”
李继迁道:“让他进来。”
“是。”李继瑗答应一声,对门外喊道:“你进来吧。”
一汉人装束的人进了大帐,深施党项抚胸礼:“报大首领,宋朝将于九月从庆州出兵,给灵州运送粮草。”
李继迁问:“可知押运粮草的是何人?”
探子回道:“听说是陕西转运使陈玮,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也跟随运粮车队,前往灵州上任。”
“知道了,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李继迁又对三弟道:“你快去请军师和仁荣先生来。”
“是。”李继瑗答应一声,转身出去,不大功夫三人进来。
李继迁对张浦和野利仁荣道:“机会来啦。”
张浦道:“是不是宋朝又要往灵州送粮草了?”
李继迁道:“对,军师说的没错。”
野利仁荣微微一笑,“灵州成了宋朝的负担了。”
“是啊,宋朝每年不是在春季给灵州送粮草,就是在秋季给灵州送粮草,这成了大宋的负担了。”张浦笑了,“这回,咱们给大宋朝减少个负担吧。”
“军师说的对。”李继迁赞许道:“你不是让我到灵州安家吗,这回咱们就先夺粮草,再攻下灵州,把家搬到灵州。”
“好好好,西平王说的好。”张浦看着李继迁,笑着道:“灵州虽然远离宋朝,但城墙坚固,至道二年我们截了粮草,也想攻下灵州,但没拿下来。这回,我们不但要截获粮草,还要全力以赴拿下灵州。”
李继迁胸有成竹地道:“是,军师,这回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拿下灵州。只要夺下粮草,灵州就是死城一座。”
野利仁荣道:“以前我们的兵力不足,宋朝援军一来,我们就得撤军。现在不是至道二年了,攻下灵州是有把握的。”
李继迁信心百倍地道:“大族长说的对,这回一定攻下灵州,我要给真宗点颜色看看!”
李继迁偃旗息鼓,暗中准备,等待时机攻取灵州。
此时,夏州发生一件大事:天降陨石,陨石上清晰显现几个大字:天戒尔勿为中国患。此事在平夏地区争相传说,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传说越过边界,传到中原地区,也传进皇宫。宋真宗得到太监的禀报,心中欢喜。
第二天,朝廷之上,宋真宗刚坐定就开启玉口:“各位爱卿,朕听说夏州天降陨石,石上书‘天戒尔勿为中国患’,可有此事?”
右相张齐贤出班回奏:“臣启陛下,确有此事。此乃上天告诫李继迁不要同朝廷作对,此乃天意。”
宋真宗点点头,面露微笑,“天意所归,谁人能违?李继迁不足为患矣。”
右班殿直卢鉴立即出班,奏道:“陛下,此乃诈也。”
宋真宗和群臣都一愣。宋真宗问:“何为诈也?”
卢鉴高举笏板,奏道:“这是贼枭李继迁的阴谋诡计,用来麻痹我圣朝,放松戒备,伺机举兵进犯。”
“这是李继迁的阴谋诡计?”宋真宗似有不信,“朕知道秦政三十六年,石陨东郡,石上曰:‘始皇死而地分’,越明年,秦政死,大秦遂亡。陨石之言,果然应验。今天降陨石,爱卿何言为李贼之计?”
卢鉴道:“天意乃自然之势,民心之向背也。昔日,秦之陨石,乃六国王裔所人为,非天降也。秦之亡,亦非天意,是秦之苛政所至,是民心所向国泰民安。石言和秦亡,实乃巧合也。”
朝堂之上,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宋真宗似信非信地点点头,“以爱卿之见,如何以对?”
卢鉴回奏:“灵州西控河朔,南引渭环延诸州,乃西陲要地。陛下,以微臣之见,不以传说为误,宜加强防备为要。”
左相吕端启奏:“臣以为卢大人所言有理,常言‘有备无患’。不管陨石所言是真,还是李继迁之计,我朝加强防备,有利而无害也。”
宋真宗深深地点了一下头,金口微动,“相辅和卢爱卿所言极是,我当加强防备。”
就在此时,吐蕃六谷部都首领潘罗支遣使来朝贡。
吐蕃人和党项人都是游牧民族,地域相邻,两族人时常发生摩擦。潘罗支想要消灭李继迁,但实力不济,请宋朝出兵相助。
李继迁一心一意对抗宋朝,不想与吐蕃为敌,遣人赠其铁箭,谎称已归顺宋朝,愿与吐蕃结好,希望六谷诸蕃归附。潘罗支知道李继迁之诈,下令将副使斩首,正使解往宋朝。并趁李继迁与宋朝征战,无力西顾,派兵袭击夏军,夺人畜甚众。李继迁遂与潘罗支结怨。
看到跪在面前的吐蕃使者,宋真宗看到了剿灭李继迁的希望。
………………………………………………………………
《西夏风云》艺术地再现了一段铁血纵横的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请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宝贵的票票。香庐墨客在这里拜谢啦!<!-11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李继迁即命迎敌。石州城上的韩崇训得报见援军杀到,开城门引军出战。两面夹攻,夏军大败。
李继迁见无力扭转败局,只得引军逃走。
经过休整,李继迁率五千骑兵南下,进攻镇戎军城。
宋朝都部署李继隆曾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在此驻守。此地控扼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要路,为环州、庆州、原州、渭州、仪州、秦州等地的屏障。李继迁归顺朝廷后,不复置守。
李继迁乘此地空虚,率军攻陷镇戎军城,抢掠定军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国镇北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余里,西夏骑兵往来驰骋。
宋朝环、庆二州,川原平直,两边虽有土山,山外皆高原和川谷。归服宋朝的党项和蕃族杂居。环庆副部署张凝趁李继迁进兵镇戎军城之际,率军由木波镇直抵八州原,攻下党项诸寨,招降岑移等三十二部族。又从淮安镇入分水岭,降麻谋等二十一部族。进攻柔远镇,降巢迷等二十部族。遂攻业乐镇,又降树罗家等一百余部族,合四千八百户。
李继迁得报,大惊,急忙从镇戎军撤军,调集兵马屯驻浦洛河,护卫诸羌。宋真宗下诏镇戎军洪德寨严加防守,整顿军旅,与诸寨互援。
李继迁怎能咽下这口气,不听张浦的劝阻,再次亲率大军攻向环州。路上遇环州虎翼军使魏琼领兵拦截,被夏军战败,将其生俘,部下溃逃。夏军乘胜进兵德洪寨。寨主段守伦领兵迎战,周围堡寨出兵策应。夏军被包围战败,被擒将领四十九人,士兵坠崖死伤甚众。李继迁丢盔弃甲,领残军逃走。
李继迁犯愁了,和宋朝斗了二十多年,虽然逐渐强大了,东征西讨,攻城拔寨,却疲于奔命,胜少败多。
“咳,这样下去不行。”李继迁叹息一声,“空有雄心壮志,没有指导方略,到头来还是一片迷茫。”
李继迁来到张浦的府衙。仆人要通报,他示意免了。进到大厅里,看见张浦站在一张羊皮地图前面,聚精会神地看着,连他进来都没有发觉。他轻轻地走到张浦身后,伸着脖子看地图。地图挂在墙上,上面画着山画着河,画着城寨,还画着大漠,有的地方还画着勾勾弯弯。他不认识汉字,只得瞪着眼睛看。
张浦对着地图点点头,转过身,差一点撞倒李继迁身上,一抱拳,“西平王来了。”
李继迁一边还礼一边笑着到:“军师好有兴致,看什么呢?”
张浦道:“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咱们像没头的苍蝇,东撞一头西撞一头。今日战胜,明日战败。”
李继迁兴奋地道:“好哇,军师,咱俩想到一块去啦。今天攻这个城,明天拔那个寨,还被宋朝牵着鼻子走。我想,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对,西平王说的对。在汴京的时候,我就想这个问题,回来这段时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张浦看着李继迁,:“想当年,诸葛先师在隆中对刘皇叔分析天下之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图中原’的策略。”
“我小的时候听老人讲过这个故事,可我没有这个雄才伟略。”李继迁看着张浦,恳切地道:“愿听军师指教,当牢牢刻在心上。”
“诸葛先师让刘备先建立基业,再图发展,我们也应该这样。平夏弹丸之地,又临近大宋,宋军一来,我等就跑进大漠。”张浦看看李继迁,指着地图上的灵州:“西平王当先取灵州,灵州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以此建都,奠定基业,可展宏图。”
李继迁激动地道:“好好,太好了,先取灵州,建立基业,再图发展。就按军师的策略办。”
李继瑗急急忙忙奔进大帐,“大哥,京城的探子回来啦。”
李继迁道:“让他进来。”
“是。”李继瑗答应一声,对门外喊道:“你进来吧。”
一汉人装束的人进了大帐,深施党项抚胸礼:“报大首领,宋朝将于九月从庆州出兵,给灵州运送粮草。”
李继迁问:“可知押运粮草的是何人?”
探子回道:“听说是陕西转运使陈玮,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也跟随运粮车队,前往灵州上任。”
“知道了,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李继迁又对三弟道:“你快去请军师和仁荣先生来。”
“是。”李继瑗答应一声,转身出去,不大功夫三人进来。
李继迁对张浦和野利仁荣道:“机会来啦。”
张浦道:“是不是宋朝又要往灵州送粮草了?”
李继迁道:“对,军师说的没错。”
野利仁荣微微一笑,“灵州成了宋朝的负担了。”
“是啊,宋朝每年不是在春季给灵州送粮草,就是在秋季给灵州送粮草,这成了大宋的负担了。”张浦笑了,“这回,咱们给大宋朝减少个负担吧。”
“军师说的对。”李继迁赞许道:“你不是让我到灵州安家吗,这回咱们就先夺粮草,再攻下灵州,把家搬到灵州。”
“好好好,西平王说的好。”张浦看着李继迁,笑着道:“灵州虽然远离宋朝,但城墙坚固,至道二年我们截了粮草,也想攻下灵州,但没拿下来。这回,我们不但要截获粮草,还要全力以赴拿下灵州。”
李继迁胸有成竹地道:“是,军师,这回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拿下灵州。只要夺下粮草,灵州就是死城一座。”
野利仁荣道:“以前我们的兵力不足,宋朝援军一来,我们就得撤军。现在不是至道二年了,攻下灵州是有把握的。”
李继迁信心百倍地道:“大族长说的对,这回一定攻下灵州,我要给真宗点颜色看看!”
李继迁偃旗息鼓,暗中准备,等待时机攻取灵州。
此时,夏州发生一件大事:天降陨石,陨石上清晰显现几个大字:天戒尔勿为中国患。此事在平夏地区争相传说,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传说越过边界,传到中原地区,也传进皇宫。宋真宗得到太监的禀报,心中欢喜。
第二天,朝廷之上,宋真宗刚坐定就开启玉口:“各位爱卿,朕听说夏州天降陨石,石上书‘天戒尔勿为中国患’,可有此事?”
右相张齐贤出班回奏:“臣启陛下,确有此事。此乃上天告诫李继迁不要同朝廷作对,此乃天意。”
宋真宗点点头,面露微笑,“天意所归,谁人能违?李继迁不足为患矣。”
右班殿直卢鉴立即出班,奏道:“陛下,此乃诈也。”
宋真宗和群臣都一愣。宋真宗问:“何为诈也?”
卢鉴高举笏板,奏道:“这是贼枭李继迁的阴谋诡计,用来麻痹我圣朝,放松戒备,伺机举兵进犯。”
“这是李继迁的阴谋诡计?”宋真宗似有不信,“朕知道秦政三十六年,石陨东郡,石上曰:‘始皇死而地分’,越明年,秦政死,大秦遂亡。陨石之言,果然应验。今天降陨石,爱卿何言为李贼之计?”
卢鉴道:“天意乃自然之势,民心之向背也。昔日,秦之陨石,乃六国王裔所人为,非天降也。秦之亡,亦非天意,是秦之苛政所至,是民心所向国泰民安。石言和秦亡,实乃巧合也。”
朝堂之上,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宋真宗似信非信地点点头,“以爱卿之见,如何以对?”
卢鉴回奏:“灵州西控河朔,南引渭环延诸州,乃西陲要地。陛下,以微臣之见,不以传说为误,宜加强防备为要。”
左相吕端启奏:“臣以为卢大人所言有理,常言‘有备无患’。不管陨石所言是真,还是李继迁之计,我朝加强防备,有利而无害也。”
宋真宗深深地点了一下头,金口微动,“相辅和卢爱卿所言极是,我当加强防备。”
就在此时,吐蕃六谷部都首领潘罗支遣使来朝贡。
吐蕃人和党项人都是游牧民族,地域相邻,两族人时常发生摩擦。潘罗支想要消灭李继迁,但实力不济,请宋朝出兵相助。
李继迁一心一意对抗宋朝,不想与吐蕃为敌,遣人赠其铁箭,谎称已归顺宋朝,愿与吐蕃结好,希望六谷诸蕃归附。潘罗支知道李继迁之诈,下令将副使斩首,正使解往宋朝。并趁李继迁与宋朝征战,无力西顾,派兵袭击夏军,夺人畜甚众。李继迁遂与潘罗支结怨。
看到跪在面前的吐蕃使者,宋真宗看到了剿灭李继迁的希望。
………………………………………………………………
《西夏风云》艺术地再现了一段铁血纵横的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请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宝贵的票票。香庐墨客在这里拜谢啦!<!-11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