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月下美人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友谊来得很莫名其妙,比如现在长歌就不是很懂,蝎子精和田甜友谊也是无缘无故。
百里玄宗因为青年小伙话,心里很是欣慰,连走路脚步都轻快许多。
他们一路往南,连续走了几天,来到‘淮凉’,一路上收集了几颗五系石,长歌把它们放在修复好的四方墨玉中。
那些五系石本身没有多少灵气,周身锈迹斑斑,被放进四方墨玉后,居然渐渐褪去锈迹焕然一新。色泽明黄通透,中间有一点红点。在四方墨玉放越久,中间红色小点就像花一样慢慢蔓延。
长歌百里玄宗发现这件事,心里高兴万分,这些都是没有经过修炼五系石,没想到放进四方墨玉,居然自动修炼。
她还不知道现在所得来礼物,其实在昔日早已注定。
淮凉是南方最繁华洲城,因这里温度怡人,人文文化浓厚,美人如云,个个肤如凝脂,纤细婀娜,有着北观燎原,南望淮凉之称。
长歌和百里玄宗到这里已经是夜晚,两人乘船而行,亭台楼阁,烟雨朦胧,小河两岸街道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景象。
小河里有许多荷灯,或红或粉或绿……一盏盏荷灯像莲花一样飘在河面上。碧绿水波承载着姹紫嫣红荷灯,红色的烛光照亮漆黑小河。天上星辰在水中跳跃着,水中荷灯和满天星辰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水中,只有一条天地相通银河缓慢地漂流,漂到战场厮杀中,漂到沉抑苍凉呐喊中……
此情此景长歌心中千言万语,奈何学堂没好好读书,只能说出三个字“真好看。”
百里玄宗眉头紧锁,微微抿了抿唇,似有一些不悦道“中秋节已经过去快七天,河面这些灯应该要清理。”
长歌坐在船头心情愉悦,捧起一盏已经熄灭荷灯,边缘已经被水侵湿,看样子应该是有几天了。
“我以前在周家村也放灯,不过我们村人太少了,放在河面稀稀落落,没有这里好看。”
百里玄宗“你可知这些荷灯流向何处?”
“这里我不知道,不过在周家村,荷灯是流到凉亭,过几天我师父就去把它们捞出来,然后焚烧。”
百里玄宗叹气道“淮凉是水上之洲,两条大河交织横穿而过,而我们船下这条小河,起源虽不是那两条大河,不过它下游连接两条河流。这些荷灯如果在接近下游没有清理掉,它们就会流向两条大河流入其他地方。”
船家听罢,会心一笑说“客官不必忧虑,每年放荷灯,都会在下游安放护网,为的就是怕荷灯飘向别处。”
这时候傍边另一艘船有人在窃窃私语,“听说这次荷灯太多,很多荷灯都冲出‘子河’流向两条大河。”
那几人议论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落入长歌三人耳中,船家识趣闭了嘴。
百里玄宗看着这些荷灯满脸担忧,“这些流入‘冬凉河’与‘夏央河’,那两条河养育无数分河、下河水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堵塞水下暗道。”
“什么是……暗道?”
“就是……”百里玄宗收住话题,她怎会知道这些,说了也是白费口舌。
长歌还在期待他说,他却摇摇头一语不发,目视这河道星辰,满脸担忧。
长歌见他不说,自己也不好问。不过从刚才他话语中,长歌大约知道他担心这些荷灯去向。
长歌把手中荷灯放在河面上,抬头时目光被一处清冷美景吸引
一轮明月挂枝头,一阵微风清香盈,一处幽静暗中吟,一抹轻柔意正浓。
如此繁华大道,竟有一处静谧处,在漆黑冷路头静静绽放。清香扑鼻而来,让长歌想起以前读到李才女一首诗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荷灯从指尖溜走,长歌脚尖离地,引起河面船只惊呼,屋檐上雀鸟齐飞。
长歌轻轻落在地面,动作轻柔,害怕打扰这位独坐幽静月下美人,冷月清秋。
百里玄宗在船只先是愣住,后来无奈扶额,嘴角挂上笑容,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边上,然后轻挥衣袖,落在长歌背后。
在她背后低沉说道“若是喜欢,可以摘下来。”
长歌只顾欣赏这颗月桂,没有注意到背后有人。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乐意。
“爱花则惜花,它们让我们见到这世间美丽,我们不能为了一时之美,折断它们美丽。”
百里玄宗望着清冷月桂,心中感概万千“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女子比喻成花,希望她们能像花一样绚丽夺目,又希望她们永开不败。”
“美人不惧迟暮。”
“是啊!”
忽如秋风袭来,银铃声渐入耳,漆黑清冷街道迎面走来一位女子。头戴白色绢花,峨眉紧蹙,略施粉黛。一袭白衣入雪,三千青丝似忧愁,腰间一串银白铃铛,体态轻盈,步伐颓慢。
那位白衣女子直径走过月桂,双眼没有半点光芒。
长歌见她走远,才小声对百里玄宗说“看她这身装扮,莫不是家里有人走了?”
“你这是一句废话。”
刚才白衣女子走向这边,与月桂树相互契合,似让人觉得,它们本是画中佳人美景。
长歌用手肘推了几下百里玄宗,“我们跟去看看。”说完之后,就要立刻跟上。
百里玄宗拉住她,无奈道“我们跟上干嘛?要去给她家人上一炷香吗?”
“诶,对哦!这理由好。”
长歌不管百里玄宗,自己跟上去。她见这位姑娘眉宇之间愁苦难掩,但还是没有阻碍她散发出清冷洁白气质。这样如月桂清冽之花,不该忧愁上眉头。
百里玄宗叹道“万般皆是命,古邺前辈果然没有说错,对于俊男她更在意花般美人。难怪他不想让她跟着,就是怕她现在这样,半路失踪。”
长歌跟在白衣女子后面,百里玄宗紧跟其后。
那位白衣女子往人烟稀少地方行走,一开始长歌还以为她住的地方远,所以才迟迟未到。
谁知越走越偏僻,白衣女子小声哭泣,长歌隐隐觉得不对劲。
那位女子在爬上一处小山坡,下面是一望无际河面。她把铃铛从腰间取下来,眼中似有不舍,轻轻放下又拿起来,如此反复几次。最终她双眼坚定,擦干眼角泪水,低头望着下面湍急河流。
。
百里玄宗因为青年小伙话,心里很是欣慰,连走路脚步都轻快许多。
他们一路往南,连续走了几天,来到‘淮凉’,一路上收集了几颗五系石,长歌把它们放在修复好的四方墨玉中。
那些五系石本身没有多少灵气,周身锈迹斑斑,被放进四方墨玉后,居然渐渐褪去锈迹焕然一新。色泽明黄通透,中间有一点红点。在四方墨玉放越久,中间红色小点就像花一样慢慢蔓延。
长歌百里玄宗发现这件事,心里高兴万分,这些都是没有经过修炼五系石,没想到放进四方墨玉,居然自动修炼。
她还不知道现在所得来礼物,其实在昔日早已注定。
淮凉是南方最繁华洲城,因这里温度怡人,人文文化浓厚,美人如云,个个肤如凝脂,纤细婀娜,有着北观燎原,南望淮凉之称。
长歌和百里玄宗到这里已经是夜晚,两人乘船而行,亭台楼阁,烟雨朦胧,小河两岸街道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景象。
小河里有许多荷灯,或红或粉或绿……一盏盏荷灯像莲花一样飘在河面上。碧绿水波承载着姹紫嫣红荷灯,红色的烛光照亮漆黑小河。天上星辰在水中跳跃着,水中荷灯和满天星辰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水中,只有一条天地相通银河缓慢地漂流,漂到战场厮杀中,漂到沉抑苍凉呐喊中……
此情此景长歌心中千言万语,奈何学堂没好好读书,只能说出三个字“真好看。”
百里玄宗眉头紧锁,微微抿了抿唇,似有一些不悦道“中秋节已经过去快七天,河面这些灯应该要清理。”
长歌坐在船头心情愉悦,捧起一盏已经熄灭荷灯,边缘已经被水侵湿,看样子应该是有几天了。
“我以前在周家村也放灯,不过我们村人太少了,放在河面稀稀落落,没有这里好看。”
百里玄宗“你可知这些荷灯流向何处?”
“这里我不知道,不过在周家村,荷灯是流到凉亭,过几天我师父就去把它们捞出来,然后焚烧。”
百里玄宗叹气道“淮凉是水上之洲,两条大河交织横穿而过,而我们船下这条小河,起源虽不是那两条大河,不过它下游连接两条河流。这些荷灯如果在接近下游没有清理掉,它们就会流向两条大河流入其他地方。”
船家听罢,会心一笑说“客官不必忧虑,每年放荷灯,都会在下游安放护网,为的就是怕荷灯飘向别处。”
这时候傍边另一艘船有人在窃窃私语,“听说这次荷灯太多,很多荷灯都冲出‘子河’流向两条大河。”
那几人议论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落入长歌三人耳中,船家识趣闭了嘴。
百里玄宗看着这些荷灯满脸担忧,“这些流入‘冬凉河’与‘夏央河’,那两条河养育无数分河、下河水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堵塞水下暗道。”
“什么是……暗道?”
“就是……”百里玄宗收住话题,她怎会知道这些,说了也是白费口舌。
长歌还在期待他说,他却摇摇头一语不发,目视这河道星辰,满脸担忧。
长歌见他不说,自己也不好问。不过从刚才他话语中,长歌大约知道他担心这些荷灯去向。
长歌把手中荷灯放在河面上,抬头时目光被一处清冷美景吸引
一轮明月挂枝头,一阵微风清香盈,一处幽静暗中吟,一抹轻柔意正浓。
如此繁华大道,竟有一处静谧处,在漆黑冷路头静静绽放。清香扑鼻而来,让长歌想起以前读到李才女一首诗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荷灯从指尖溜走,长歌脚尖离地,引起河面船只惊呼,屋檐上雀鸟齐飞。
长歌轻轻落在地面,动作轻柔,害怕打扰这位独坐幽静月下美人,冷月清秋。
百里玄宗在船只先是愣住,后来无奈扶额,嘴角挂上笑容,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边上,然后轻挥衣袖,落在长歌背后。
在她背后低沉说道“若是喜欢,可以摘下来。”
长歌只顾欣赏这颗月桂,没有注意到背后有人。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乐意。
“爱花则惜花,它们让我们见到这世间美丽,我们不能为了一时之美,折断它们美丽。”
百里玄宗望着清冷月桂,心中感概万千“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女子比喻成花,希望她们能像花一样绚丽夺目,又希望她们永开不败。”
“美人不惧迟暮。”
“是啊!”
忽如秋风袭来,银铃声渐入耳,漆黑清冷街道迎面走来一位女子。头戴白色绢花,峨眉紧蹙,略施粉黛。一袭白衣入雪,三千青丝似忧愁,腰间一串银白铃铛,体态轻盈,步伐颓慢。
那位白衣女子直径走过月桂,双眼没有半点光芒。
长歌见她走远,才小声对百里玄宗说“看她这身装扮,莫不是家里有人走了?”
“你这是一句废话。”
刚才白衣女子走向这边,与月桂树相互契合,似让人觉得,它们本是画中佳人美景。
长歌用手肘推了几下百里玄宗,“我们跟去看看。”说完之后,就要立刻跟上。
百里玄宗拉住她,无奈道“我们跟上干嘛?要去给她家人上一炷香吗?”
“诶,对哦!这理由好。”
长歌不管百里玄宗,自己跟上去。她见这位姑娘眉宇之间愁苦难掩,但还是没有阻碍她散发出清冷洁白气质。这样如月桂清冽之花,不该忧愁上眉头。
百里玄宗叹道“万般皆是命,古邺前辈果然没有说错,对于俊男她更在意花般美人。难怪他不想让她跟着,就是怕她现在这样,半路失踪。”
长歌跟在白衣女子后面,百里玄宗紧跟其后。
那位白衣女子往人烟稀少地方行走,一开始长歌还以为她住的地方远,所以才迟迟未到。
谁知越走越偏僻,白衣女子小声哭泣,长歌隐隐觉得不对劲。
那位女子在爬上一处小山坡,下面是一望无际河面。她把铃铛从腰间取下来,眼中似有不舍,轻轻放下又拿起来,如此反复几次。最终她双眼坚定,擦干眼角泪水,低头望着下面湍急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