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狗案(三)
“茵茵--茵茵--”
“知道啦,老--妈--”茵茵听到妈妈的叫喊声,知道上班的时间到了。
“今天还不起床吃早餐?”茵茵妈妈来到卧室里埋怨茵茵,“七点半了。昨夜干啥?深更半夜才回家。”
草草吃了几口,开门离家去上班。在门口,碰到隔壁鹤发童颜的李大爷,提着鸟笼,去公园遛遛。笼中两只喜鹊,非常美丽,棕色的嘴,大大的眼睛。在笼子里上下跳动,叫喳喳的。
坐到车里,打开笔记本,稍微思索了一下。茵茵决定从离家最近的咸二璐派出所调查取证开始,再依次去大善路派出所、红旗路派出所、中山路派出所、松隐路派出所。这些地方如果要一一跑到,恐怕一个上午的时间还不够。至于结果能不能有想要的,只能说是大海捞针。既然海里有针,也要去捞一捞,万一实现了呢?
茵茵到了咸二璐派出所门口,离大门口几十米地方停有一辆小车,小车周围很多人,乱哄哄的,七嘴八舌、指手画脚地在嚷着什么。
“茵茵大律师--茵茵大律师--”人群里突然有人喊,“你来的正好,过来评评理。”
“大门口撞人,算不算交通事故?”那个人一边用手指着肇事车主,一边对茵茵说,“我是农村人,挑一担鸡蛋来卖,这车撞烂了二十个鸡蛋,他们只赔十元,我们乡下人就是有气。”
“这算交通事故。”茵茵解释,“但是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大家不要围观,散了吧!!!”茵茵对着人群说。
围观者陆陆续续地离开,到最后,大门口只剩三人。
“本来是小事,何必引起众人围观。”茵茵对肇事车主说,“大家要息事宁人,二十个鸡蛋就按市场价格算,赔偿农家人损失,二十个鸡蛋不够你一包烟钱,要善待农民兄弟。”
肇事司机拿出五十元,放到鸡蛋上,就开车走了。
“其实,我仅仅是在法院旁听时,见过你。”那位农民不好意思地说,“茵茵律师,我村集体土地补偿案,我曾经在大会上建议过你,请你代理。送张名片给我,到时方便与你联系。”
“谢谢!”茵茵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名片递给老农,“办事去了,以后见。”
茵茵来到咸二璐派出所治安科,提出申请,要求调取派出所辖区内,家养大黄狗的人。
“大黄狗,多大的狗?”治安科警员问,“有些狗本市是禁养的,就没有登记,也无法查清。”
茵茵从手机里找出一张黄狗图片,连手机递给警员。
“看看这种狗,是否属于本市禁养的?”茵茵说。
“这种狗,本市不禁止。”警员警员看过手机图片,就说,“那我就查一查。”
警员在管理系统一搜索,出现十五条结果。
“请帮我打印出来。”茵茵说。
“这些信息仅供参考,不是很准确。”警员告诉茵茵,“虽然说管理费一年一交,由于有些人的狗已经死亡、丢失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没有及时注销《养犬登记证》。证与物不能一一对应,仅供你参考。”
“谢谢指教。”茵茵满脸谢意欲起身离开。
茵茵急急忙忙,连续从大善路派出所、红旗路派出所、中山路派出所、松隐路派出所调取大黄狗《养犬登记证》上的个人资料信息。
茵茵回到律师事务所,打开笔记本,统计这五个辖区大黄狗的数量。
咸二璐派出所辖区,十五户;中山路派出所辖区,十七户;松隐路派出所辖区,十六户;红旗路派出所辖区,二十户;大善路派出所辖区,十三户。一共八十一户。
八十一户,简直是八十一难。在六月三号凌晨四点-五点咬人大黄狗的主人,可能在这八十一人之中。但本市到底还有多少大黄狗没有登记,这个谁也不清楚。那么这个证据有何意义?视乎毫无作用,但在诉讼案件中,单纯的一个证据,对案件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如果还有其他证据,能够做到环环相扣,那么,这个证据也就“活”起来了。目前,这个证据至少证明近一年内这五个片区至少有八十一只大黄狗存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茵茵觉得一个上午的付出,还是没有白费。
手机微信响了,茵茵想起了昨天下午发的微信:“6月3日4点-6点,谁看见这条大黄狗(如图片)在中山路出现或在中山路刘小花早餐店出现。见证者,必有重谢!请转发,请扩散,万分感谢!”该微信的回复数量有二十二条,一一点开,没有一条有价值的,不是发图片嗮自家狗的,就是问有多少报酬的。
茵茵这是又非常懊悔发这条朋友圈,朋友圈都是懒鬼,哪个凌晨四五点在中山路。怎么能够指望朋友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不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哼”了一下,头伏在办公桌上,午休。
下午一点半,茵茵去区环卫局,查清6月3日在中山路负责清洁工作的人员,看能否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
茵茵到了区环卫局,找到主管市容卫生的刘副局长。并咨询了几个问题。
“街道垃圾清扫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茵茵问,“关于时间有没有硬性规定?还是工作人员自己随意安排?”
“市内街道卫生,夏季要求早上六点之前完场成,冬季要求七点之前完成。”刘副局长是个慢性子,“他们的工作时间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工作时间是有硬性规定,但是说实在的,局里也很少去查岗。局里工作人员都是早八点上班。目前来说,关于清洁人员的工作时间,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投诉。”
“清洁人员一般是早四点-六点,这段时间在工作?”茵茵问。
“是这样。”刘副局长说。
“请问,请帮我查一查,六月三号,这一天,安排谁在中山路清扫街道?”茵茵问。
“这个事情。”刘副局长说,“要问张科长。”
“那好。我去问问张科长。”茵茵说。
“别去了,把他叫过来就是。”刘副局长说完,边打电话给张科长。
张科长到了。
“请查一下,六月三号,这一天,安排谁在中山路清扫街道?”茵茵问张科长。
“是一对乡下公婆。”张科长说,“今天不巧,他们请假回家了,要七月十二号来,也就明天到。这里有他们的电话,到时你直接与他们联系就是。”
茵茵抄好清洁工夫妇的电话后,直接回到律时事务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知道啦,老--妈--”茵茵听到妈妈的叫喊声,知道上班的时间到了。
“今天还不起床吃早餐?”茵茵妈妈来到卧室里埋怨茵茵,“七点半了。昨夜干啥?深更半夜才回家。”
草草吃了几口,开门离家去上班。在门口,碰到隔壁鹤发童颜的李大爷,提着鸟笼,去公园遛遛。笼中两只喜鹊,非常美丽,棕色的嘴,大大的眼睛。在笼子里上下跳动,叫喳喳的。
坐到车里,打开笔记本,稍微思索了一下。茵茵决定从离家最近的咸二璐派出所调查取证开始,再依次去大善路派出所、红旗路派出所、中山路派出所、松隐路派出所。这些地方如果要一一跑到,恐怕一个上午的时间还不够。至于结果能不能有想要的,只能说是大海捞针。既然海里有针,也要去捞一捞,万一实现了呢?
茵茵到了咸二璐派出所门口,离大门口几十米地方停有一辆小车,小车周围很多人,乱哄哄的,七嘴八舌、指手画脚地在嚷着什么。
“茵茵大律师--茵茵大律师--”人群里突然有人喊,“你来的正好,过来评评理。”
“大门口撞人,算不算交通事故?”那个人一边用手指着肇事车主,一边对茵茵说,“我是农村人,挑一担鸡蛋来卖,这车撞烂了二十个鸡蛋,他们只赔十元,我们乡下人就是有气。”
“这算交通事故。”茵茵解释,“但是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大家不要围观,散了吧!!!”茵茵对着人群说。
围观者陆陆续续地离开,到最后,大门口只剩三人。
“本来是小事,何必引起众人围观。”茵茵对肇事车主说,“大家要息事宁人,二十个鸡蛋就按市场价格算,赔偿农家人损失,二十个鸡蛋不够你一包烟钱,要善待农民兄弟。”
肇事司机拿出五十元,放到鸡蛋上,就开车走了。
“其实,我仅仅是在法院旁听时,见过你。”那位农民不好意思地说,“茵茵律师,我村集体土地补偿案,我曾经在大会上建议过你,请你代理。送张名片给我,到时方便与你联系。”
“谢谢!”茵茵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名片递给老农,“办事去了,以后见。”
茵茵来到咸二璐派出所治安科,提出申请,要求调取派出所辖区内,家养大黄狗的人。
“大黄狗,多大的狗?”治安科警员问,“有些狗本市是禁养的,就没有登记,也无法查清。”
茵茵从手机里找出一张黄狗图片,连手机递给警员。
“看看这种狗,是否属于本市禁养的?”茵茵说。
“这种狗,本市不禁止。”警员警员看过手机图片,就说,“那我就查一查。”
警员在管理系统一搜索,出现十五条结果。
“请帮我打印出来。”茵茵说。
“这些信息仅供参考,不是很准确。”警员告诉茵茵,“虽然说管理费一年一交,由于有些人的狗已经死亡、丢失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没有及时注销《养犬登记证》。证与物不能一一对应,仅供你参考。”
“谢谢指教。”茵茵满脸谢意欲起身离开。
茵茵急急忙忙,连续从大善路派出所、红旗路派出所、中山路派出所、松隐路派出所调取大黄狗《养犬登记证》上的个人资料信息。
茵茵回到律师事务所,打开笔记本,统计这五个辖区大黄狗的数量。
咸二璐派出所辖区,十五户;中山路派出所辖区,十七户;松隐路派出所辖区,十六户;红旗路派出所辖区,二十户;大善路派出所辖区,十三户。一共八十一户。
八十一户,简直是八十一难。在六月三号凌晨四点-五点咬人大黄狗的主人,可能在这八十一人之中。但本市到底还有多少大黄狗没有登记,这个谁也不清楚。那么这个证据有何意义?视乎毫无作用,但在诉讼案件中,单纯的一个证据,对案件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如果还有其他证据,能够做到环环相扣,那么,这个证据也就“活”起来了。目前,这个证据至少证明近一年内这五个片区至少有八十一只大黄狗存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茵茵觉得一个上午的付出,还是没有白费。
手机微信响了,茵茵想起了昨天下午发的微信:“6月3日4点-6点,谁看见这条大黄狗(如图片)在中山路出现或在中山路刘小花早餐店出现。见证者,必有重谢!请转发,请扩散,万分感谢!”该微信的回复数量有二十二条,一一点开,没有一条有价值的,不是发图片嗮自家狗的,就是问有多少报酬的。
茵茵这是又非常懊悔发这条朋友圈,朋友圈都是懒鬼,哪个凌晨四五点在中山路。怎么能够指望朋友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不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哼”了一下,头伏在办公桌上,午休。
下午一点半,茵茵去区环卫局,查清6月3日在中山路负责清洁工作的人员,看能否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
茵茵到了区环卫局,找到主管市容卫生的刘副局长。并咨询了几个问题。
“街道垃圾清扫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茵茵问,“关于时间有没有硬性规定?还是工作人员自己随意安排?”
“市内街道卫生,夏季要求早上六点之前完场成,冬季要求七点之前完成。”刘副局长是个慢性子,“他们的工作时间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工作时间是有硬性规定,但是说实在的,局里也很少去查岗。局里工作人员都是早八点上班。目前来说,关于清洁人员的工作时间,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投诉。”
“清洁人员一般是早四点-六点,这段时间在工作?”茵茵问。
“是这样。”刘副局长说。
“请问,请帮我查一查,六月三号,这一天,安排谁在中山路清扫街道?”茵茵问。
“这个事情。”刘副局长说,“要问张科长。”
“那好。我去问问张科长。”茵茵说。
“别去了,把他叫过来就是。”刘副局长说完,边打电话给张科长。
张科长到了。
“请查一下,六月三号,这一天,安排谁在中山路清扫街道?”茵茵问张科长。
“是一对乡下公婆。”张科长说,“今天不巧,他们请假回家了,要七月十二号来,也就明天到。这里有他们的电话,到时你直接与他们联系就是。”
茵茵抄好清洁工夫妇的电话后,直接回到律时事务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