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震惊
很快,宫人引着一个穿黑色圆领长袍的人走了进来。此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进来眼睛直视前方,似乎眼空一切的作派。
令陶然意外的是,不等来人施礼,白顺容竟然先笑盈盈的说了话:“林内官不必多礼了。”
那人还是向白顺容施礼,“娘子,老奴是给娘子送几枝新样式的钗。”
白顺容笑得更热心,“有劳林内官了,下次只须知会玉锦一声,叫她去取就是了。”
那林内官微躬了下身子,目光落在陶然身上。
白顺容马上说:“这是白府的三小姐我那内侄女陶儿,她第一次进宫,不懂规矩。”
陶然虽没学过规矩,但是她在幼年时和程先生学了许多,她也知道此时她该做什么。
不等白顺容再说,陶然已经施了礼,唤了声“林内官”。
林内官忙道“免礼”,转头继续和白顺容说话:“官家前几日还提起楚莹公主来,官家说最喜公主的乖巧,娘子最好这几日就带着公主去官家那里看看。”
白顺容笑容更胜,“官家能想到楚莹还是多亏了林内官!好,今日下午我就会带楚莹过去。”
林内官躬了下身,“那老奴告退了。”
白顺容马上吩咐一旁的宫人,“玉锦,快去代本位送送林内官。”
林内官也不推辞,宫人引着林内官离开了正殿。
待林内官离开,白顺容的身子向后靠了靠,她抬眼看向陶然,忍不住夸赞,“陶儿虽刚刚回府,倒也机灵懂礼,看来这是天性使然了。”
孙氏忙奉承:“娘子所言极是,陶儿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白顺容没再说什么,吩咐人赏给陶然许多东西,便遣人把孙氏和陶然送了出。
孙氏带着陶然跟着宫人一直快到宫门处,从宫门那边进来一队人。打头是一辆墨黑色的马车,随行许多护卫及下人,声势浩大。
能进宫城的马车屈指可数,更别提这样的阵仗更是寥寥无几。
那宫人见了急忙避到一旁,并施礼唤声“侯爷”。
孙氏紧扯了陶然一下,急着慌着避到一旁去。
等这队人等过去之后,宫人才把孙氏及陶然送到宫门。
孙氏笑着谢过宫人,不忘塞给那宫人些银子。
宫人笑着和孙氏道别就离开了。
孙氏不由得转头看那浩浩荡荡人马,啧了下舌,低声对陶然说:“陶儿,你此后要记得了,义武侯可是皇族人,见了要躲着些。”
陶然点头应“是”,心想大约此后一年都不会进宫一次吧。
陶然跟着孙氏坐上马车回了白府。
陶然回白府后本想和孙氏一道去老夫人的荣园,孙氏却拦了她。
孙氏笑得格外慈祥,“进一次宫,手心里都是捏着汗的,这可是没人比我再清楚了,所以陶儿,你就只管回你的墨园去休息,你且放心,你祖母那里我定会禀告她老,你祖母最是疼爱孙女儿,不会怪你不懂礼的。”
陶然见孙氏如此说,就告辞回了墨园。
坐在正房的榻子上,陶然才长出口气。
进一次宫,果然是累极了。
翠叶捧着茶送到陶然面前,陶然起身喝了半盏茶,隔着窗就见院子里有人影闪动。
不一会儿,丫头麦冬挑帘禀告道:“小姐,大娘子来了。”
才刚刚分开没一会儿,孙氏怎么又来墨园了?
陶然虽然心中疑惑,还是马上起身迎进了孙氏。
孙氏一脸喜色,进门就亲热的拉住了陶然的手,对着陶然不住的点头。
“陶儿啊,你可真是个好孩子,让府中都因你而光彩呢!”
陶然不知道孙氏何出此言,孙氏也不等陶然问,笑眯眯的把话说了。
“我刚在老夫人那坐那么一会儿,宫中林内官的人就来送礼了!”
孙氏一拍陶然的手,“我的傻孩子,林内官是特意叫人给你送的礼呢!林内官说了,今日一见你,偏为有缘,送你些小玩意儿留着你玩。陶儿,你是不知晓这林内官,他是官家身边的大红人呢,他能和你投缘,是你修都修不来的好福气呢!”
望着喜滋滋的孙氏,陶然笑了笑,“大伯母谬赞了。”
孙氏一摆手,身后的丫头们捧着几个锦盒呈到陶然面前。
孙氏也不和陶然客气,打开了几个锦盒。
第一个锦盒,里面是两支镯子。陶然虽不懂什么色润,却也能看出价值不菲。
第二个锦盒里是鎏金冠,第三个锦盒里是一串佛珠。
望着这三个锦盒,陶然怔了住。
今日进宫,她得了白顺容的一些礼,而刘内官送她的礼竟然和白顺容的赏赐不相上下,这个林内官既然是官家身边的红人,犯不着来巴结她才对,这其中不会有什么隐情?
陶然愈发不安起来。
孙氏笑着让翠叶把东西收起来,又夸了陶然几句,才离开墨园。
看着翠叶把白顺容的赏赐和林内官送的礼收了下,陶然满腹心事再不想多说一句话,起身向内室而去。
“我累了,想歇歇。”
丫头麦冬听到,跟着陶然进了内室,服侍陶然躺下,陶然掖了掖身上的毯子,对麦冬摆摆手,“你不必在这里服侍,让我自己睡会就好。”
麦冬退了出来。
陶然合着眼睛,想着自己回来的诸事。越想越蹊跷,总像是暗中有一个阴谋等着她。
从她记事起,就听王氏赌气骂她,她的家——白府,是因为她降生时一头黑发而不要她,所以把她这个祸害丢到县城里去。
而现在白府又接她回来,买珠花,进宫见宫中的白顺容……一切哪有那么简单!
正想着,窗外传来细微的对话声。
“小姐瞧着可是个好人,阿郎怎么就能让她嫁给那个林二郎呢?”
另一个声音也不大,“那林二郎不是听说是个有钱的主儿吗?小姐嫁过去也没什么不妥吧?”
“你有所不知,那林二郎是林内官的兄弟,听说啊,”第一个声音更小了些,却足矣让陶然听见,“那个林二郎是勾栏瓦舍的常客,诸宫调唱得极好,还时常去那勾栏院扮上角儿唱两出。外面皆传这林二郎喜男风,和勾栏院唱诸宫调的孔三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令陶然意外的是,不等来人施礼,白顺容竟然先笑盈盈的说了话:“林内官不必多礼了。”
那人还是向白顺容施礼,“娘子,老奴是给娘子送几枝新样式的钗。”
白顺容笑得更热心,“有劳林内官了,下次只须知会玉锦一声,叫她去取就是了。”
那林内官微躬了下身子,目光落在陶然身上。
白顺容马上说:“这是白府的三小姐我那内侄女陶儿,她第一次进宫,不懂规矩。”
陶然虽没学过规矩,但是她在幼年时和程先生学了许多,她也知道此时她该做什么。
不等白顺容再说,陶然已经施了礼,唤了声“林内官”。
林内官忙道“免礼”,转头继续和白顺容说话:“官家前几日还提起楚莹公主来,官家说最喜公主的乖巧,娘子最好这几日就带着公主去官家那里看看。”
白顺容笑容更胜,“官家能想到楚莹还是多亏了林内官!好,今日下午我就会带楚莹过去。”
林内官躬了下身,“那老奴告退了。”
白顺容马上吩咐一旁的宫人,“玉锦,快去代本位送送林内官。”
林内官也不推辞,宫人引着林内官离开了正殿。
待林内官离开,白顺容的身子向后靠了靠,她抬眼看向陶然,忍不住夸赞,“陶儿虽刚刚回府,倒也机灵懂礼,看来这是天性使然了。”
孙氏忙奉承:“娘子所言极是,陶儿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白顺容没再说什么,吩咐人赏给陶然许多东西,便遣人把孙氏和陶然送了出。
孙氏带着陶然跟着宫人一直快到宫门处,从宫门那边进来一队人。打头是一辆墨黑色的马车,随行许多护卫及下人,声势浩大。
能进宫城的马车屈指可数,更别提这样的阵仗更是寥寥无几。
那宫人见了急忙避到一旁,并施礼唤声“侯爷”。
孙氏紧扯了陶然一下,急着慌着避到一旁去。
等这队人等过去之后,宫人才把孙氏及陶然送到宫门。
孙氏笑着谢过宫人,不忘塞给那宫人些银子。
宫人笑着和孙氏道别就离开了。
孙氏不由得转头看那浩浩荡荡人马,啧了下舌,低声对陶然说:“陶儿,你此后要记得了,义武侯可是皇族人,见了要躲着些。”
陶然点头应“是”,心想大约此后一年都不会进宫一次吧。
陶然跟着孙氏坐上马车回了白府。
陶然回白府后本想和孙氏一道去老夫人的荣园,孙氏却拦了她。
孙氏笑得格外慈祥,“进一次宫,手心里都是捏着汗的,这可是没人比我再清楚了,所以陶儿,你就只管回你的墨园去休息,你且放心,你祖母那里我定会禀告她老,你祖母最是疼爱孙女儿,不会怪你不懂礼的。”
陶然见孙氏如此说,就告辞回了墨园。
坐在正房的榻子上,陶然才长出口气。
进一次宫,果然是累极了。
翠叶捧着茶送到陶然面前,陶然起身喝了半盏茶,隔着窗就见院子里有人影闪动。
不一会儿,丫头麦冬挑帘禀告道:“小姐,大娘子来了。”
才刚刚分开没一会儿,孙氏怎么又来墨园了?
陶然虽然心中疑惑,还是马上起身迎进了孙氏。
孙氏一脸喜色,进门就亲热的拉住了陶然的手,对着陶然不住的点头。
“陶儿啊,你可真是个好孩子,让府中都因你而光彩呢!”
陶然不知道孙氏何出此言,孙氏也不等陶然问,笑眯眯的把话说了。
“我刚在老夫人那坐那么一会儿,宫中林内官的人就来送礼了!”
孙氏一拍陶然的手,“我的傻孩子,林内官是特意叫人给你送的礼呢!林内官说了,今日一见你,偏为有缘,送你些小玩意儿留着你玩。陶儿,你是不知晓这林内官,他是官家身边的大红人呢,他能和你投缘,是你修都修不来的好福气呢!”
望着喜滋滋的孙氏,陶然笑了笑,“大伯母谬赞了。”
孙氏一摆手,身后的丫头们捧着几个锦盒呈到陶然面前。
孙氏也不和陶然客气,打开了几个锦盒。
第一个锦盒,里面是两支镯子。陶然虽不懂什么色润,却也能看出价值不菲。
第二个锦盒里是鎏金冠,第三个锦盒里是一串佛珠。
望着这三个锦盒,陶然怔了住。
今日进宫,她得了白顺容的一些礼,而刘内官送她的礼竟然和白顺容的赏赐不相上下,这个林内官既然是官家身边的红人,犯不着来巴结她才对,这其中不会有什么隐情?
陶然愈发不安起来。
孙氏笑着让翠叶把东西收起来,又夸了陶然几句,才离开墨园。
看着翠叶把白顺容的赏赐和林内官送的礼收了下,陶然满腹心事再不想多说一句话,起身向内室而去。
“我累了,想歇歇。”
丫头麦冬听到,跟着陶然进了内室,服侍陶然躺下,陶然掖了掖身上的毯子,对麦冬摆摆手,“你不必在这里服侍,让我自己睡会就好。”
麦冬退了出来。
陶然合着眼睛,想着自己回来的诸事。越想越蹊跷,总像是暗中有一个阴谋等着她。
从她记事起,就听王氏赌气骂她,她的家——白府,是因为她降生时一头黑发而不要她,所以把她这个祸害丢到县城里去。
而现在白府又接她回来,买珠花,进宫见宫中的白顺容……一切哪有那么简单!
正想着,窗外传来细微的对话声。
“小姐瞧着可是个好人,阿郎怎么就能让她嫁给那个林二郎呢?”
另一个声音也不大,“那林二郎不是听说是个有钱的主儿吗?小姐嫁过去也没什么不妥吧?”
“你有所不知,那林二郎是林内官的兄弟,听说啊,”第一个声音更小了些,却足矣让陶然听见,“那个林二郎是勾栏瓦舍的常客,诸宫调唱得极好,还时常去那勾栏院扮上角儿唱两出。外面皆传这林二郎喜男风,和勾栏院唱诸宫调的孔三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