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独角戏
李如兰并无大碍,只是心火过于旺盛,大夫问了问原因,画眉支吾了两句,也没说自家夫人是因为相公又要娶小妾才生得气,但这大夫却是看惯了这些,贺云文又素有“风流才子”的名声,所以多多少少也能猜到。
又看李如兰临盆在即,也不敢给她开什么药,只宽慰了两句,开了一剂没甚大用的茶汤,又叫她放平心情,免得生产时再出现意外。
画眉一边送大夫出去,一边问些注意事项——实在是因为回来的急,她怀里的银票还没来得及放回自己屋里去。
“放平心绪。”李如兰自嘲的笑了一声,眼里却流下泪来。
鹂儿看在眼里,也不做声,出去拧了热帕子进来给她擦眼,一边柔声说道“少夫人,大夫说了叫放平心绪,依奴婢看,就是不放平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如兰抬起泪眼看她,鹂儿一向不如画眉机灵,倒难得在她跟前说这么多话。
“奴婢常常想起儿时,有什么不快一哭了之,哭完心里倒是好受许多。现在却不敢这样,生怕被人笑了去,可若是憋闷在心里,反而更为不好。”
“少夫人想哭就哭,只不要太过伤恸,只把心里的郁气散了就成。”
李如兰心里难过,听完她的话反倒哭不出来了,她自小也不是很受宠,父母都是刚正严肃的性格,想要的东西也不敢说出来,家里又有弟妹,有什么都要先紧着他们。
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喜欢的吃食,全都要先让了弟弟妹妹,若是不让,必会得到一顿教训。
若她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也就罢了,偏她的性子又不是太过柔弱那种,于是每每呕着自己,做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
待嫁入贺家,也遵循了做妻子的本份,刚一怀上巧姐儿就把自己的大丫鬟连翘指给了贺云文,原以为贺云文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片苦心,想不到他体会是体会了,但体会的不是自己的苦心,而是体会到自己是个可欺压的性子
事已至此,她再来反抗倒显得矫情,就算回了娘家,爹娘也不会帮她,说不定还要再骂自己两句。
相晴是永远不会有这个烦恼的,她出了神的想着,听说娶她进门之时,自家公公就在陈相跟前拍胸脯打保票决不叫她在贺家受一丝一毫的委屈,就是二弟,也是个争气的,虽说听了玄清师太的话,现在跟相晴分居着,也没听说有纳妾的心。
被她念叨的相晴正在忙忙碌碌收拾着东西,小杨氏传信过来,说是家里花开得好,叫她回娘家住上几天,她去问了姜氏,姜氏自无不可,又交待道“回娘家也不许懒惰,功夫的事,一日不练就退步。”
相晴连连点头,又怕姜氏不信,叫川柏拿了石锁,一同回陈家。
贺云武新官上任,自己的上官杜丰年也是新官,自然有一番磨合,这几日也赶不回来,相晴怕他回来见不到苗苗焦心,特意给他去了信,叫小厮送过去。
收拾停当,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回娘家去了。
苗苗又长大了些,童嬷嬷抱了她,跟相晴比划着,“小姐怕是长了这么多。”
奶娘也笑道“小姐将来的身量必定修长。”
相晴跟苗苗看了个对眼,苗苗咧开嘴笑了,一抹晶莹的口水顺嘴流出,相晴忍不住笑了起来,拿帕子帮她擦了嘴,又接过来仔细的看着,“怕是又要出牙了。”
奶娘自豪道“小姐出牙出得快,五个月的时候就萌了牙,现在又有四颗牙露头了。”
“之前黄家的奶娘说她带的小少爷,一岁多了才出了两颗牙,嗤。”她发出一声冷笑,十分不屑的说道“哪里比得上我家的小姐,自己抱着果子条都会啃了。”
相晴忍笑说道“是你的功劳,你喂的好。”又瞟了一眼她鼓鼓的胸脯,心里也生出几分羡慕。
奶娘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苗苗,接下了相晴的夸奖,心说这小姐确实给自己长脸,除了六个月的时候发了一场烧,到现在为止都身体健壮。
马车晃动间,苗苗就有些困了,朝相晴伸了手要抱,相晴接了过来,将她圈在怀里,轻轻的拍着,嘴里哼了小调哄她睡觉。
怀里的人儿又小又软,又专注的盯着自己,慢慢的闭上眼睛睡着了。
相晴看着她垂下的长长的睫毛,和微微翘起的嘴角,脑子里不受控制的想起了前世那个束着玉冠的小公子,“娘,你是不喜欢我,才不要我的吗?”
她这么想着,就心酸的要落泪,将苗苗抱得紧了些,“我是越来越没出息了。”相晴嘴里嘟囔着,每日看着苗苗,就后悔前世实在太过莽撞。
怎么就那么冲动呢?为什么会不喜欢小孩子呢!明明这么可爱。
唉,她长吁了一口气,又为自己开脱我也不想啊,没有养过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孩子的可爱之处呢。
能被另外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着,全心全意的依赖,没有养过孩子是根本不能体会的。
她轻轻的亲了一口苗苗的额头,将头抵在苗苗的头上,孩子毛茸茸的头发轻柔的拂在她脸上,痒痒的,叫她又想落泪,她想,幸好给了我弥补的机会,幸好。
春日里微风带了一丝暖暖的气息,苗苗睡得香甜,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娘亲已经又哭又笑,在内心演完了一场独角戏。
相晴演了一场戏,也有些累,回家还有一段时间,她将苗苗抱紧了些,靠在车厢里昏昏欲睡,童嬷嬷将她的头轻轻挪在自己身上,又将给苗苗做的大骨头布偶拦在前头挡了她们娘俩,看她俩睡觉。
车外传来小贩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卖,人们闲适的的在路旁小摊喝着茶水,有议论声传了进来。
“京兆尹敢拿南平王?”
“哈哈哈,你怕是吃多了!”
“这个拿倒是没拿,但传管家去问话了。”
“嘁,谁不知道这位冯大人,一颗胆子全用在找美人儿身上了,哪里敢惹那些贵人?”
“毕竟出了人命,天子脚下,做个样子也得做的。”
马车缓慢的前进着,人声渐渐远去。
。
又看李如兰临盆在即,也不敢给她开什么药,只宽慰了两句,开了一剂没甚大用的茶汤,又叫她放平心情,免得生产时再出现意外。
画眉一边送大夫出去,一边问些注意事项——实在是因为回来的急,她怀里的银票还没来得及放回自己屋里去。
“放平心绪。”李如兰自嘲的笑了一声,眼里却流下泪来。
鹂儿看在眼里,也不做声,出去拧了热帕子进来给她擦眼,一边柔声说道“少夫人,大夫说了叫放平心绪,依奴婢看,就是不放平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如兰抬起泪眼看她,鹂儿一向不如画眉机灵,倒难得在她跟前说这么多话。
“奴婢常常想起儿时,有什么不快一哭了之,哭完心里倒是好受许多。现在却不敢这样,生怕被人笑了去,可若是憋闷在心里,反而更为不好。”
“少夫人想哭就哭,只不要太过伤恸,只把心里的郁气散了就成。”
李如兰心里难过,听完她的话反倒哭不出来了,她自小也不是很受宠,父母都是刚正严肃的性格,想要的东西也不敢说出来,家里又有弟妹,有什么都要先紧着他们。
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喜欢的吃食,全都要先让了弟弟妹妹,若是不让,必会得到一顿教训。
若她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也就罢了,偏她的性子又不是太过柔弱那种,于是每每呕着自己,做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
待嫁入贺家,也遵循了做妻子的本份,刚一怀上巧姐儿就把自己的大丫鬟连翘指给了贺云文,原以为贺云文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片苦心,想不到他体会是体会了,但体会的不是自己的苦心,而是体会到自己是个可欺压的性子
事已至此,她再来反抗倒显得矫情,就算回了娘家,爹娘也不会帮她,说不定还要再骂自己两句。
相晴是永远不会有这个烦恼的,她出了神的想着,听说娶她进门之时,自家公公就在陈相跟前拍胸脯打保票决不叫她在贺家受一丝一毫的委屈,就是二弟,也是个争气的,虽说听了玄清师太的话,现在跟相晴分居着,也没听说有纳妾的心。
被她念叨的相晴正在忙忙碌碌收拾着东西,小杨氏传信过来,说是家里花开得好,叫她回娘家住上几天,她去问了姜氏,姜氏自无不可,又交待道“回娘家也不许懒惰,功夫的事,一日不练就退步。”
相晴连连点头,又怕姜氏不信,叫川柏拿了石锁,一同回陈家。
贺云武新官上任,自己的上官杜丰年也是新官,自然有一番磨合,这几日也赶不回来,相晴怕他回来见不到苗苗焦心,特意给他去了信,叫小厮送过去。
收拾停当,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回娘家去了。
苗苗又长大了些,童嬷嬷抱了她,跟相晴比划着,“小姐怕是长了这么多。”
奶娘也笑道“小姐将来的身量必定修长。”
相晴跟苗苗看了个对眼,苗苗咧开嘴笑了,一抹晶莹的口水顺嘴流出,相晴忍不住笑了起来,拿帕子帮她擦了嘴,又接过来仔细的看着,“怕是又要出牙了。”
奶娘自豪道“小姐出牙出得快,五个月的时候就萌了牙,现在又有四颗牙露头了。”
“之前黄家的奶娘说她带的小少爷,一岁多了才出了两颗牙,嗤。”她发出一声冷笑,十分不屑的说道“哪里比得上我家的小姐,自己抱着果子条都会啃了。”
相晴忍笑说道“是你的功劳,你喂的好。”又瞟了一眼她鼓鼓的胸脯,心里也生出几分羡慕。
奶娘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苗苗,接下了相晴的夸奖,心说这小姐确实给自己长脸,除了六个月的时候发了一场烧,到现在为止都身体健壮。
马车晃动间,苗苗就有些困了,朝相晴伸了手要抱,相晴接了过来,将她圈在怀里,轻轻的拍着,嘴里哼了小调哄她睡觉。
怀里的人儿又小又软,又专注的盯着自己,慢慢的闭上眼睛睡着了。
相晴看着她垂下的长长的睫毛,和微微翘起的嘴角,脑子里不受控制的想起了前世那个束着玉冠的小公子,“娘,你是不喜欢我,才不要我的吗?”
她这么想着,就心酸的要落泪,将苗苗抱得紧了些,“我是越来越没出息了。”相晴嘴里嘟囔着,每日看着苗苗,就后悔前世实在太过莽撞。
怎么就那么冲动呢?为什么会不喜欢小孩子呢!明明这么可爱。
唉,她长吁了一口气,又为自己开脱我也不想啊,没有养过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孩子的可爱之处呢。
能被另外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着,全心全意的依赖,没有养过孩子是根本不能体会的。
她轻轻的亲了一口苗苗的额头,将头抵在苗苗的头上,孩子毛茸茸的头发轻柔的拂在她脸上,痒痒的,叫她又想落泪,她想,幸好给了我弥补的机会,幸好。
春日里微风带了一丝暖暖的气息,苗苗睡得香甜,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娘亲已经又哭又笑,在内心演完了一场独角戏。
相晴演了一场戏,也有些累,回家还有一段时间,她将苗苗抱紧了些,靠在车厢里昏昏欲睡,童嬷嬷将她的头轻轻挪在自己身上,又将给苗苗做的大骨头布偶拦在前头挡了她们娘俩,看她俩睡觉。
车外传来小贩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卖,人们闲适的的在路旁小摊喝着茶水,有议论声传了进来。
“京兆尹敢拿南平王?”
“哈哈哈,你怕是吃多了!”
“这个拿倒是没拿,但传管家去问话了。”
“嘁,谁不知道这位冯大人,一颗胆子全用在找美人儿身上了,哪里敢惹那些贵人?”
“毕竟出了人命,天子脚下,做个样子也得做的。”
马车缓慢的前进着,人声渐渐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