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天下大势
再说冀州,自公孙瓒退军后,高顺回军冀州,按先前约定,正式拜鞠义为校尉,同时拜太史慈、赵云、张颌为校尉,沮授为奉武将军,重新整合冀州军。
因冀州政事繁忙,高顺以贾诩为并州别驾,以田丰为冀州别驾,令人护送田丰至冀州共参州事。
是日,高顺正与田丰在府中商议,手下报有一自称荀攸的人来见,田丰喜道:“荀攸荀公达!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算无遗策,经达权变,荀公达犹胜于丰。丰为主公贺!荀公达此来,想必有投主公之意,主公宜见机挽留。如有荀公达在,主公大事可成!”
高顺与田丰迎出府外,只见一儒士,三十左右,七尺身高,穿深色长袍,身材瘦削,留一缕长须,面容普普通通,初看似木讷忠厚,眼睛却是异常明亮犀利,微笑着站在那里。
田丰远远看到荀攸,大声笑着道:“公达,好久不见!不知今日是何处春风吹来?”
儒士一拱手,道:“元皓兄见笑!在下颖川荀攸,字公达,见过高府君!”
高顺连忙还礼,田丰介绍荀攸与高顺相认,一番见礼后,高顺陪荀攸回到厅内,延荀攸上坐。
田丰笑问道:“公达此来所为何事?”
荀攸起身拜道:“攸特来相谢高府君!”
高顺急忙扶起荀攸,疑惑不解,道:“久闻荀侍郎大名,今日方可一见,顺不甚荣幸!然荀侍郎何来感谢之言?”
荀攸笑道:“前时攸与何伯求等人谋杀董卓,不料事未成就被人发觉,吾二人被捕入狱,何伯求在狱中不堪受刑自杀,还未来得及处置攸,董卓迁都长安,一路上却被高府君所杀。后来到了长安,郑公业一番活动,使吾得以免罪。可以说,荀攸之命幸得高府君所救,故来相谢!”
高顺初闻此事,不由笑道:“此乃荀侍郎吉人天相,顺怎敢居功!不知郑尚书如今还好?”
荀攸神色顿时黯然,道:“公业月前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不料在上任途中暴病身亡!”
高顺大惊:“啊!郑尚书年方四十出头,去年顺还与郑尚书相谈甚欢,音容犹在,岂料如今天人相隔!天不假郑尚书年华,痛哉痛哉!”
荀攸摇头道:“并非如此,公业真实死因并非病亡,而是有人不想让公业活着到扬州上任。”
田丰大惊道:“可知是谁?”
荀攸恨恨地道:“袁绍袁本初,袁术袁公路,正是此二人所为。”
田丰叹道:“袁氏兄弟二人?看来袁家已视扬州为自家后花园,如果真是这样,焉得让公业前往?”
高顺怒道:“好一个袁氏,尽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龌龊事,他日吾必与彼等一决,以报暗害郑尚书之仇。”
荀攸起身,上前拜道:“郑尚书曾与攸言,如今天下尚有高府君忠义无双,故攸来相投,欲为公业报仇。不知高府君可否接纳?”
高顺熟读三国,深知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如今听到荀攸特来相投,高顺眼前金星直冒,不过其一直不苟于色,亦是躬身一礼,笑道:“公达愿辅佐顺,高顺幸甚,冀州幸甚!”
高顺、田丰、荀攸三人相视一笑。
再次坐定后,荀攸问道:“主公如今坐拥冀并二州,不知接下来如何应对?”
高顺道:“吾与元皓正在相商此事,并州地处边境,内忧外困不得不防,且如今人丁猛增,诸事繁琐。而冀州更是千头万绪,不得已将元皓从并州调来处理州事。公达此来,正好帮吾分忧。”
荀攸道:“主公于二州之间奔波忙碌,可曾想过将二州合并?”
高顺和田丰一愣:“合并?”
田丰一拍手:“公达一语提醒梦中人。主公既任冀州牧和并州刺史,将二州合并正是时候,如此,两州州府人事合并,互通有无,既可增加人手,统一号令,主公亦可避免两地奔波。公达此策实为良策。”
荀攸又问道:“冀并二州合并后,政事繁多,宜广纳贤才。攸大胆,敢问主公,如何看待世家?”
所谓世家,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因其良好的教育和礼法门风,人才辈出,冀州治理,自然绕不开世家子弟的使用。
高顺道:“自高祖以来,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已成定例。不少世家一直为国效忠,能够传承至今,顺亦是甚为敬佩。不过,如今世家大族鱼龙混杂,有的忠君爱国,不畏强权,有的家训严谨,平行周正,在乱世中克己修身。但也有世家结党营私,甚至欲独霸一方,割地为王,行那窃国之事,不得不防。”
田丰插话道:“主公所见甚是。世家与世家、世家与皇室之间的争斗一直不断,轻则灭族,重则改朝换代。”
荀攸叹道:“世家处事之道,乃是先有家后有国!确实让人诟病。不过每一次乱世来临,灭族者不知多少,世家必须以自己的生存之道保全自己。”
高顺亦知,世家很少将全部力量放在某一方,而是让子弟各自投主,各为其主,家族并不干涉。比如颖川荀氏,就有荀湛投袁绍,荀彧投曹操,荀攸来投自己,不过荀氏诸子,荀攸最佳。
想到这里,高顺哈哈一笑:“各有各的生存之道,世家如此想,顺虽不喜欢但亦不会为之不忿。公达愿来辅佐顺,顺永记于心!”
荀攸听到高顺看重自己,也是精神一振:“如今天下十三州,长安不为各州认可,可笑李郭二人竟逼新帝认其为尚父。如无中兴之主出现,汉室正统难以持久。”
田丰问道:“刘姓宗室,如幽州刘虞、益州刘焉、甚至荆州刘表,俱有不少当地大族依附,可否担起中兴大汉之重任。”
荀攸摇头道:“刘虞、刘焉、刘表皆垂垂老矣,只能守成一方,难成大器。”
田丰两眼放光,道:“如此,仅剩袁绍、袁术、曹操及主公等数人?”
荀攸点头道:“正是。得世家者,方可得天下。主公应当早早结好世家。”
高顺微微一笑,点头称是。荀攸、田丰二人所虑甚是,不过二人不知道,刘姓宗室还有一人,正如雨后春笋冉冉升起。而小霸王孙策,过了今年,也会挥军过江,打下一片江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因冀州政事繁忙,高顺以贾诩为并州别驾,以田丰为冀州别驾,令人护送田丰至冀州共参州事。
是日,高顺正与田丰在府中商议,手下报有一自称荀攸的人来见,田丰喜道:“荀攸荀公达!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算无遗策,经达权变,荀公达犹胜于丰。丰为主公贺!荀公达此来,想必有投主公之意,主公宜见机挽留。如有荀公达在,主公大事可成!”
高顺与田丰迎出府外,只见一儒士,三十左右,七尺身高,穿深色长袍,身材瘦削,留一缕长须,面容普普通通,初看似木讷忠厚,眼睛却是异常明亮犀利,微笑着站在那里。
田丰远远看到荀攸,大声笑着道:“公达,好久不见!不知今日是何处春风吹来?”
儒士一拱手,道:“元皓兄见笑!在下颖川荀攸,字公达,见过高府君!”
高顺连忙还礼,田丰介绍荀攸与高顺相认,一番见礼后,高顺陪荀攸回到厅内,延荀攸上坐。
田丰笑问道:“公达此来所为何事?”
荀攸起身拜道:“攸特来相谢高府君!”
高顺急忙扶起荀攸,疑惑不解,道:“久闻荀侍郎大名,今日方可一见,顺不甚荣幸!然荀侍郎何来感谢之言?”
荀攸笑道:“前时攸与何伯求等人谋杀董卓,不料事未成就被人发觉,吾二人被捕入狱,何伯求在狱中不堪受刑自杀,还未来得及处置攸,董卓迁都长安,一路上却被高府君所杀。后来到了长安,郑公业一番活动,使吾得以免罪。可以说,荀攸之命幸得高府君所救,故来相谢!”
高顺初闻此事,不由笑道:“此乃荀侍郎吉人天相,顺怎敢居功!不知郑尚书如今还好?”
荀攸神色顿时黯然,道:“公业月前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不料在上任途中暴病身亡!”
高顺大惊:“啊!郑尚书年方四十出头,去年顺还与郑尚书相谈甚欢,音容犹在,岂料如今天人相隔!天不假郑尚书年华,痛哉痛哉!”
荀攸摇头道:“并非如此,公业真实死因并非病亡,而是有人不想让公业活着到扬州上任。”
田丰大惊道:“可知是谁?”
荀攸恨恨地道:“袁绍袁本初,袁术袁公路,正是此二人所为。”
田丰叹道:“袁氏兄弟二人?看来袁家已视扬州为自家后花园,如果真是这样,焉得让公业前往?”
高顺怒道:“好一个袁氏,尽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龌龊事,他日吾必与彼等一决,以报暗害郑尚书之仇。”
荀攸起身,上前拜道:“郑尚书曾与攸言,如今天下尚有高府君忠义无双,故攸来相投,欲为公业报仇。不知高府君可否接纳?”
高顺熟读三国,深知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如今听到荀攸特来相投,高顺眼前金星直冒,不过其一直不苟于色,亦是躬身一礼,笑道:“公达愿辅佐顺,高顺幸甚,冀州幸甚!”
高顺、田丰、荀攸三人相视一笑。
再次坐定后,荀攸问道:“主公如今坐拥冀并二州,不知接下来如何应对?”
高顺道:“吾与元皓正在相商此事,并州地处边境,内忧外困不得不防,且如今人丁猛增,诸事繁琐。而冀州更是千头万绪,不得已将元皓从并州调来处理州事。公达此来,正好帮吾分忧。”
荀攸道:“主公于二州之间奔波忙碌,可曾想过将二州合并?”
高顺和田丰一愣:“合并?”
田丰一拍手:“公达一语提醒梦中人。主公既任冀州牧和并州刺史,将二州合并正是时候,如此,两州州府人事合并,互通有无,既可增加人手,统一号令,主公亦可避免两地奔波。公达此策实为良策。”
荀攸又问道:“冀并二州合并后,政事繁多,宜广纳贤才。攸大胆,敢问主公,如何看待世家?”
所谓世家,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因其良好的教育和礼法门风,人才辈出,冀州治理,自然绕不开世家子弟的使用。
高顺道:“自高祖以来,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已成定例。不少世家一直为国效忠,能够传承至今,顺亦是甚为敬佩。不过,如今世家大族鱼龙混杂,有的忠君爱国,不畏强权,有的家训严谨,平行周正,在乱世中克己修身。但也有世家结党营私,甚至欲独霸一方,割地为王,行那窃国之事,不得不防。”
田丰插话道:“主公所见甚是。世家与世家、世家与皇室之间的争斗一直不断,轻则灭族,重则改朝换代。”
荀攸叹道:“世家处事之道,乃是先有家后有国!确实让人诟病。不过每一次乱世来临,灭族者不知多少,世家必须以自己的生存之道保全自己。”
高顺亦知,世家很少将全部力量放在某一方,而是让子弟各自投主,各为其主,家族并不干涉。比如颖川荀氏,就有荀湛投袁绍,荀彧投曹操,荀攸来投自己,不过荀氏诸子,荀攸最佳。
想到这里,高顺哈哈一笑:“各有各的生存之道,世家如此想,顺虽不喜欢但亦不会为之不忿。公达愿来辅佐顺,顺永记于心!”
荀攸听到高顺看重自己,也是精神一振:“如今天下十三州,长安不为各州认可,可笑李郭二人竟逼新帝认其为尚父。如无中兴之主出现,汉室正统难以持久。”
田丰问道:“刘姓宗室,如幽州刘虞、益州刘焉、甚至荆州刘表,俱有不少当地大族依附,可否担起中兴大汉之重任。”
荀攸摇头道:“刘虞、刘焉、刘表皆垂垂老矣,只能守成一方,难成大器。”
田丰两眼放光,道:“如此,仅剩袁绍、袁术、曹操及主公等数人?”
荀攸点头道:“正是。得世家者,方可得天下。主公应当早早结好世家。”
高顺微微一笑,点头称是。荀攸、田丰二人所虑甚是,不过二人不知道,刘姓宗室还有一人,正如雨后春笋冉冉升起。而小霸王孙策,过了今年,也会挥军过江,打下一片江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