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张仪入魏
站在平台上,看着韩国的队伍逐渐消失在视野中,赵雍不自觉的笑了出来。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如此性情刚烈之女子,让自己碰上,看来古代人,也没有这么无趣嘛。
“君上。”
“嗯,叔父,收拾好了吗?”
“是的君上,我们可以离开了。”赵成恭恭敬敬的说道。虽然这次宴会,打着两家联姻的幌子,不过其目的,还是为了达成赵韩联盟而来,是以双方都还算有诚意。
只不过在宴会最后,偷偷溜出来的韩王的二女儿仲姬,重提了联姻之事,而且言语之间,竟然多有戏弄之语,让几个男人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也就顺便谈了谈联姻之事。
然而,就是这么个小插曲,就让赵成有些担心,虽然赵国联姻的对象,不是这位仲姬,但是她的姐姐,未必不是这么活泼的性子吧?
“那么叔父,我们也离开吧。”说着,率先往自己的马车上走去。赵雍的马车和当世的很多马车不同,不是那种“敞篷式”,而是后世那种完全封闭的马车。赵雍还专门制造了夹层车厢,方便在冬天,搁置一些火炉取暖。没想到这样一个创举,在赵国推广开来,现在很多贵族都已经普及了这种封闭式马车,很少再有那种敞篷式的马车了。
赵成看着赵雍即将登上马车,赵成咬咬牙,一跺脚,赶紧拉住赵雍的袖子,说道:“君上且慢,臣有一事不明,还请君上指点。”
赵雍看着他满脸愤慨的表情,突然想明白他的问题,遂微微一笑,说道:“叔父之疑惑,孤已经知之。这样吧,您上我的车,咱们叔侄好久没有单独在一起宴饮过了,叔父又在忙着维新之事,抽不出时间。择日不如撞日,你我叔侄畅叙一番,如何?”
“遵命。”
两人上了马车,自有宫人上来为他们铺陈几案,放置些菜品,两人跪坐几案两侧,酒斟满了酒爵,然后退下,放下车帘。两人能够感觉得车队已经前进,是以谈话,也逐渐展开起来。
“叔父近日忙于维新之事,又操劳孤之婚礼,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赵国之生死,没想到叔父如此操劳,大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风,孤在这里,先敬叔父一杯。”赵雍说完,一口气喝完了酒爵中的酒水。
这个时候的酒水,其实以果酒和米酒为主,所谓粮食酿造的酒,是没有的。究其原因,大抵是这个时期,粮食能够满足百姓食用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去酿酒呢?所以这种酒对于酒经沙场的赵雍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赵成没想到,继位以来对自己多有疏远的赵雍,能够放下国君的架子,表扬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动之余,想到自己近日来因为维新之事受到的委屈,竟然眼角有些湿润。
自从当上这个司空以来,自己差点走到了公族的对立面,很多公族的元老们都说自己跟着赵雍胡闹,不考虑赵氏子孙的利益。若不是他本身在公族里有些威望,恐怕早就被人拱下台了。这些委屈,还不能向赵雍去说,只能自己一人扛着。所以赵雍一句话,终于让自己有些动容了,他终于知道,自己的辛苦并没有白费。
“这第二杯酒,则是为了与韩国交易之事,与叔父告罪,并同四卿。此事,是孤来的路上辗转想来,或许可以为我赵国得到些利益。”
“君上,恕老臣直言。若是普通的东西,送给他韩国亦是无妨,唯独这战马可是卖不得啊!”
“为何?”
“纵观中原诸国,人人无不为战马所奔走交易。而占据养马之地,恰恰是最大的利益。齐国无养马之地,才会扶持中山与我作对,获得中山之马匹;燕国虽然身处东北方向,但是燕人本身并非好勇斗狠之人,偏安一隅,仅图自保;其余诸国,或购或养,以至于七国之中,唯有秦国与我赵国,方有如此之沃土,生产战马无数。而君上,竟然欲以韩国之弓弩,获得我赵之马匹,老臣不知君上有何妙计。”
赵雍放下酒爵,淡淡说道:“叔父,您以为,我赵国之马匹为何胜于其他诸国?”
“这个嘛。”赵成想了想,说道,“大抵是因为除了秦赵之外,其他国家没有太好的马场所致。毕竟,马匹这种东西,不但饲养起来耗费百金,就是平日里的草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开销。而我代地草场天然,所需费用相对较低,比较适宜养殖。”
“那么叔父,您觉得除了秦赵之外,还有哪个国家拥有这样的牧场呢?”
赵成想了想,肯定的说道:“没有。”
赵雍嘿嘿一笑,又问道:“叔父以为,韩国除了弩箭之外,还有哪种东西是他国梦寐以求的?”
“梦寐以求的吗?”赵成不知道赵雍什么意思,只得顺着他的思路回答,“难道是粮食。”
“韩国所产之物,无非是粮食与弩箭,其余之物产,并非其特色。而因袭三晋之福地,韩国的粮食则是府库充盈。但是其行商虽然蓬勃,然而没人管理。故,孤才想出这样一个计策。”
“什么计策?”
“我且放出去赵国打算以马匹换弓弩的消息,则韩国之内,必然加大弓弩之生产,多招收人手,以促进弓弩的完成。”赵雍说道,“然而,当大量的百姓流离到了弓弩制造之所时,土地就会被撂荒,其粮食产量必然下降。当然,这主要是看订购额度的大小。”
“然后呢?”赵成有些相信,这都是赵雍安排好的事情了,但是他还没有找到赵雍这个计策的妙处。
“叔父,五国相王之后,秦齐楚三国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秦国,啮桑会盟,三国实际并无缓和的迹象,这是秦国所不愿看到的。若孤是秦王,定然要给魏国以颜色。”
“这和韩国有什么关系?”
“魏国之后,定然就是韩国了,若是打到家门口在准备,岂不是太晚了?”
“您的意思是,韩国若是为了弓弩之事,撂荒了土地,恰恰是自寻死路?他就不得不选择依附他人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都没有,还如何去打仗?”
“但是战马一事?”
“叔父刚才都说了,中原诸国,若是没有草场,则维持马匹的数量必然耗费巨大。韩国越是缺少财富,就越是希望出卖弓弩,以滋养自己的马匹数量。其结果就是,若是我赵国紧他一口气,他就会觉得憋气,若是我松他一分,他就觉得欢天喜地。试问这样的买卖,为何不做呢?”
赵雍洋洋得意的看着赵成,殊不知,在四百年前,齐国的相国管仲,就已经开始运用这套所谓的简单的经济战法了。最有名的,就是那个所谓的衡山之谋。
据说,齐桓公欲谋夺齐鲁之间的衡山,便问计管仲。管仲开始指挥齐国大肆购买衡山制造的武器。由于衡山制造的器械天下闻名,其他国家听说齐国购买武器,以为齐国要全国动员动战争,遂也跟着去买了衡山武器。
衡山国君见生意大好,便号召国民全民制造武器,于是土地被撂荒在外,衡山好好了一笔大财。
后来,齐国又开始以高出原价三倍的价格收购赵国的粮食,于是乎,很多国家都开始往齐国输送粮食。一年之后,齐国宣布暂停购买衡山的武器。由于制造这种武器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齐国在武器没有建造完成之前果断毁约,其他国家也纷纷毁约,横山国君立刻悲催,不但投入的资源得不到回本,就连过冬的粮食都成了问题,于是乎,齐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衡山。
这种经济战思想,管仲运用之纯熟,在先秦时期也是极为少见的。这之后,他先后用各种经济战术,对鲁国、莒国、代国,甚至是楚国动了经济攻势,掠夺了一大批财富,使齐国富强起来,只不过当时,称之为“轻重之术”,其根本思想,就是哄抬物价,造成生产力过剩,然后控制贸易规则,造成经济产品和粮食产品的失衡,从而打击对方的经济。但是无论如何,最后都是对粮食的控制,因为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硬通货,就是粮食。
赵雍这次对韩国的做法,和管仲的做法异曲同工。只不过四百年前,管仲是忽悠了衡山,而这一次,赵雍是真的想把韩国变成自己的附庸。四百年过去了,不知道韩国人能不能够记得起那段历史,对抗赵雍这种穿越而来的商人。
“君上所思所想,果然非吾等所能猜度。”赵成听完赵雍的解释,心中的紧张陡然消了大半,毕竟现在只不过是个口头商定,倒也无伤大雅。“只是希望赵国能够兴盛起来,以扫多年以来,被其他国家压抑的境况,若是国土不能保全,我辈就无法回到晋阳高庙,面见列祖列宗了。”
“放心吧,叔父。”像是对赵成,也像是对着自己,赵雍喃喃的说到:“现在的赵国,需要的仅仅是时间,时间而已,一年,一年的时间,就能看到改革的成效,能不能开出硕大的果实了。”
“君上?君上?你的意思是?”赵成看着赵雍一脸呆滞的表情,有些担心的轻声唤到。
没想到赵雍对他微微一笑,又说了两句话,他还是没有听明白。
赵雍说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君上。”
“嗯,叔父,收拾好了吗?”
“是的君上,我们可以离开了。”赵成恭恭敬敬的说道。虽然这次宴会,打着两家联姻的幌子,不过其目的,还是为了达成赵韩联盟而来,是以双方都还算有诚意。
只不过在宴会最后,偷偷溜出来的韩王的二女儿仲姬,重提了联姻之事,而且言语之间,竟然多有戏弄之语,让几个男人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也就顺便谈了谈联姻之事。
然而,就是这么个小插曲,就让赵成有些担心,虽然赵国联姻的对象,不是这位仲姬,但是她的姐姐,未必不是这么活泼的性子吧?
“那么叔父,我们也离开吧。”说着,率先往自己的马车上走去。赵雍的马车和当世的很多马车不同,不是那种“敞篷式”,而是后世那种完全封闭的马车。赵雍还专门制造了夹层车厢,方便在冬天,搁置一些火炉取暖。没想到这样一个创举,在赵国推广开来,现在很多贵族都已经普及了这种封闭式马车,很少再有那种敞篷式的马车了。
赵成看着赵雍即将登上马车,赵成咬咬牙,一跺脚,赶紧拉住赵雍的袖子,说道:“君上且慢,臣有一事不明,还请君上指点。”
赵雍看着他满脸愤慨的表情,突然想明白他的问题,遂微微一笑,说道:“叔父之疑惑,孤已经知之。这样吧,您上我的车,咱们叔侄好久没有单独在一起宴饮过了,叔父又在忙着维新之事,抽不出时间。择日不如撞日,你我叔侄畅叙一番,如何?”
“遵命。”
两人上了马车,自有宫人上来为他们铺陈几案,放置些菜品,两人跪坐几案两侧,酒斟满了酒爵,然后退下,放下车帘。两人能够感觉得车队已经前进,是以谈话,也逐渐展开起来。
“叔父近日忙于维新之事,又操劳孤之婚礼,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赵国之生死,没想到叔父如此操劳,大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风,孤在这里,先敬叔父一杯。”赵雍说完,一口气喝完了酒爵中的酒水。
这个时候的酒水,其实以果酒和米酒为主,所谓粮食酿造的酒,是没有的。究其原因,大抵是这个时期,粮食能够满足百姓食用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去酿酒呢?所以这种酒对于酒经沙场的赵雍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赵成没想到,继位以来对自己多有疏远的赵雍,能够放下国君的架子,表扬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动之余,想到自己近日来因为维新之事受到的委屈,竟然眼角有些湿润。
自从当上这个司空以来,自己差点走到了公族的对立面,很多公族的元老们都说自己跟着赵雍胡闹,不考虑赵氏子孙的利益。若不是他本身在公族里有些威望,恐怕早就被人拱下台了。这些委屈,还不能向赵雍去说,只能自己一人扛着。所以赵雍一句话,终于让自己有些动容了,他终于知道,自己的辛苦并没有白费。
“这第二杯酒,则是为了与韩国交易之事,与叔父告罪,并同四卿。此事,是孤来的路上辗转想来,或许可以为我赵国得到些利益。”
“君上,恕老臣直言。若是普通的东西,送给他韩国亦是无妨,唯独这战马可是卖不得啊!”
“为何?”
“纵观中原诸国,人人无不为战马所奔走交易。而占据养马之地,恰恰是最大的利益。齐国无养马之地,才会扶持中山与我作对,获得中山之马匹;燕国虽然身处东北方向,但是燕人本身并非好勇斗狠之人,偏安一隅,仅图自保;其余诸国,或购或养,以至于七国之中,唯有秦国与我赵国,方有如此之沃土,生产战马无数。而君上,竟然欲以韩国之弓弩,获得我赵之马匹,老臣不知君上有何妙计。”
赵雍放下酒爵,淡淡说道:“叔父,您以为,我赵国之马匹为何胜于其他诸国?”
“这个嘛。”赵成想了想,说道,“大抵是因为除了秦赵之外,其他国家没有太好的马场所致。毕竟,马匹这种东西,不但饲养起来耗费百金,就是平日里的草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开销。而我代地草场天然,所需费用相对较低,比较适宜养殖。”
“那么叔父,您觉得除了秦赵之外,还有哪个国家拥有这样的牧场呢?”
赵成想了想,肯定的说道:“没有。”
赵雍嘿嘿一笑,又问道:“叔父以为,韩国除了弩箭之外,还有哪种东西是他国梦寐以求的?”
“梦寐以求的吗?”赵成不知道赵雍什么意思,只得顺着他的思路回答,“难道是粮食。”
“韩国所产之物,无非是粮食与弩箭,其余之物产,并非其特色。而因袭三晋之福地,韩国的粮食则是府库充盈。但是其行商虽然蓬勃,然而没人管理。故,孤才想出这样一个计策。”
“什么计策?”
“我且放出去赵国打算以马匹换弓弩的消息,则韩国之内,必然加大弓弩之生产,多招收人手,以促进弓弩的完成。”赵雍说道,“然而,当大量的百姓流离到了弓弩制造之所时,土地就会被撂荒,其粮食产量必然下降。当然,这主要是看订购额度的大小。”
“然后呢?”赵成有些相信,这都是赵雍安排好的事情了,但是他还没有找到赵雍这个计策的妙处。
“叔父,五国相王之后,秦齐楚三国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秦国,啮桑会盟,三国实际并无缓和的迹象,这是秦国所不愿看到的。若孤是秦王,定然要给魏国以颜色。”
“这和韩国有什么关系?”
“魏国之后,定然就是韩国了,若是打到家门口在准备,岂不是太晚了?”
“您的意思是,韩国若是为了弓弩之事,撂荒了土地,恰恰是自寻死路?他就不得不选择依附他人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都没有,还如何去打仗?”
“但是战马一事?”
“叔父刚才都说了,中原诸国,若是没有草场,则维持马匹的数量必然耗费巨大。韩国越是缺少财富,就越是希望出卖弓弩,以滋养自己的马匹数量。其结果就是,若是我赵国紧他一口气,他就会觉得憋气,若是我松他一分,他就觉得欢天喜地。试问这样的买卖,为何不做呢?”
赵雍洋洋得意的看着赵成,殊不知,在四百年前,齐国的相国管仲,就已经开始运用这套所谓的简单的经济战法了。最有名的,就是那个所谓的衡山之谋。
据说,齐桓公欲谋夺齐鲁之间的衡山,便问计管仲。管仲开始指挥齐国大肆购买衡山制造的武器。由于衡山制造的器械天下闻名,其他国家听说齐国购买武器,以为齐国要全国动员动战争,遂也跟着去买了衡山武器。
衡山国君见生意大好,便号召国民全民制造武器,于是土地被撂荒在外,衡山好好了一笔大财。
后来,齐国又开始以高出原价三倍的价格收购赵国的粮食,于是乎,很多国家都开始往齐国输送粮食。一年之后,齐国宣布暂停购买衡山的武器。由于制造这种武器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齐国在武器没有建造完成之前果断毁约,其他国家也纷纷毁约,横山国君立刻悲催,不但投入的资源得不到回本,就连过冬的粮食都成了问题,于是乎,齐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衡山。
这种经济战思想,管仲运用之纯熟,在先秦时期也是极为少见的。这之后,他先后用各种经济战术,对鲁国、莒国、代国,甚至是楚国动了经济攻势,掠夺了一大批财富,使齐国富强起来,只不过当时,称之为“轻重之术”,其根本思想,就是哄抬物价,造成生产力过剩,然后控制贸易规则,造成经济产品和粮食产品的失衡,从而打击对方的经济。但是无论如何,最后都是对粮食的控制,因为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硬通货,就是粮食。
赵雍这次对韩国的做法,和管仲的做法异曲同工。只不过四百年前,管仲是忽悠了衡山,而这一次,赵雍是真的想把韩国变成自己的附庸。四百年过去了,不知道韩国人能不能够记得起那段历史,对抗赵雍这种穿越而来的商人。
“君上所思所想,果然非吾等所能猜度。”赵成听完赵雍的解释,心中的紧张陡然消了大半,毕竟现在只不过是个口头商定,倒也无伤大雅。“只是希望赵国能够兴盛起来,以扫多年以来,被其他国家压抑的境况,若是国土不能保全,我辈就无法回到晋阳高庙,面见列祖列宗了。”
“放心吧,叔父。”像是对赵成,也像是对着自己,赵雍喃喃的说到:“现在的赵国,需要的仅仅是时间,时间而已,一年,一年的时间,就能看到改革的成效,能不能开出硕大的果实了。”
“君上?君上?你的意思是?”赵成看着赵雍一脸呆滞的表情,有些担心的轻声唤到。
没想到赵雍对他微微一笑,又说了两句话,他还是没有听明白。
赵雍说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