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松了一口气
饭桌上,几人并没有继续讨论林凡这本小说的问题。因为在看到后面的稿子之前,现在谈任何条件都没有用。
何旭文对于林凡的年龄始终还是有疑虑。如果林凡的年纪再大一点何旭文觉得倒没什么,但林凡的年纪实在太小,就算任他如何说,这样的年纪实在是硬伤。
而林凡见状也没有与何旭文辩论的心思。他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
所以见到何旭文脸上微微皱着的眉头,淡淡地说一些无关重要的话。
何旭文心里也装着事情,所以桌子上的气氛就冷了一点。
不过刘念中也是一个挺会搞气氛的人,眼见何旭文与林凡之间有点冷,便挑了一些趣事跟王琳说了起来。
这二人是大学校友,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多年未见,一打开话匣子很快就聊得颇为热闹。
说着说着,二人就说到了现在台湾出版业的情况。
根据刘念中所说,台湾的出版业从八十年代末起就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八十年代后期,台湾出版业实行登记制度,只要有兴趣进入出版行业的个人或实体都可以注册成立出版社。
台湾出版业一九八八年开放报禁,不再对出版业作出限制。这时,出版社或者有出版资质的书店立即遍地开花,并很快结出硕硕的果实。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只有两千多万人的台湾竟然有多达八千多家的出版企业。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多达数万种,产值达到数百亿。
但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的出版社虽然多如牛毛,但质量却良莠不齐。据台湾政府部门的在两千年左右统计,在这众多的出版社中,十人以下的企业占了八成,十一到九十九人的企业占了百分之十五,百人以上的企业才占八分之二。整个出版业的规模呈金字塔形状分布。
可以说,在台湾,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成立出版社。
而何旭文的“巨人出版社”就是台湾那八千多家出版社之中的八成十人以下的微型出版社中的之一,属于微型得不能再微型的出版社。
这样的出版社可以说今天开门,明天倒闭也说不定。而且一年也出不了几种书。
而这样的微型企业在台湾还有很多,实际上这些微型出版社为了生存,盗版才是他们的主业。也就是翻印一些畅销的书籍,或者盗版一些外国译著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不过由于这样的出版社实在太多,区区一个两千多万人的台湾要养活这样数量众多的出版社实在不容易,导致行内竞争十分激烈。今天有十家的新出版社成立,可能就有二十家倒下。不断开,不断倒就成了台湾出版社的常态。
不过跟其它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不同,何旭文自认自己是一个有良心的出版人,并且也是真的喜爱这个行业,所以一直在寻找有前途的原创作品。这几年也尝试出过一两本原创的作品。
可惜的是,梦想并不能当饭吃。
因为他的出版社实在太小,真正想做自己的原创作品实在不容易。为了这个梦想,何旭文在出版社成立之初就不断地寻找优秀的作品,并不断对外约稿。
可现实却很残酷,有实力的作者不是被一些大的出版社垄断了,就是看不上他这样的企业。真正有愿意和他们签约的作者,其质量又实在堪忧。二巨人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出版了两三本的原创作品,但卖出去的书竟然加起来连一千本都不到。
这样的打击使得何旭文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优秀的作品才出版。
这一找就是好几年,但他依然没有找到一本满意的作品。
而当初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如今也只剩下他一人还在坚持。有的伙伴彻底转行,进入了别的行业,有的转投其他大的出版社。而刘念中则开了这间书店。但到了现在,何旭文感到自己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三年的青春,他已经在这里耗了三年的时间。
人生没有多少个三年,所以他给了自己一个期限。如果最后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还是没能找到出路的话,他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梦想,先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有机会再东山再起。
可以说,林凡这本小说已经是他最后的希望。在看到这本小说的一刻,何旭文就对自己说:这才是我想要的作品,这才是能帮我完成愿望的作品。
但没想到见到林凡后,事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样一个年纪的作者能帮自己完成多年的愿望吗?
何旭文对此保留态度。
所以他显得相当谨慎,以至于在看到林凡的后文之前不想发表太多的看法。
但对于现在出版社的情况他也完全没有避忌,本来这个问题他就打算提出来,因为他觉得选择是双方的,大家有诚意合作的话,这样的事情就不应该隐瞒。
林凡听了刘念中与王琳的闲聊,对于何旭文的坚持也感到颇为佩服。
毕竟,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看这一点,林凡觉得自己的小说交给他也可以放心。
至于巨人出版社的规模跟影响力,这并不在林凡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还是那句话,他现在只有十三岁,他失败得起。再加上这本书只是他的试水之作,成功与否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像这样的小说,只要他有时间,随时可以写十本八本出来。况且他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只要有出版的机会,失败的可能性并不大。
其实对林凡而言,巨人出版社这种情形对他来说反而更有利,因为何旭文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既然现在他的出版社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那么便意味着何旭文为了出版他这本小说肯定会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而且作为一个没有名气的新人,在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前,就算投到大的出版社面前,人家也未必肯签他。
而且就算肯签,条件肯定也会非常苛刻。虽然前世他对这个行业接触得不多,但其中的水有多深,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无论对他还是对何旭文来说,二者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天作之合,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越听他们这样说,林凡原本因为何旭文对他的怀疑而微微不快的心也逐渐放松下来。
过了不久,几人便吃得差不多了。
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十二点四十分了。两个老妹还等着自己打包饭菜回去,所以便叫老板娘将剩下的菜打包了起来,并在此之前点多了一个小菜。
当然,这个小菜林凡并不需要何旭文出钱。
何旭文也没有争要给这个钱的意思,所以结完账以后,林凡就带着他来到了铺位。
将饭菜交给林婷,并安抚了一下两个家伙的情绪以后,林凡从一个水果箱底下翻出了五本厚厚的笔记本递给何旭文,对他道:“喏。看看吧,小说的前二十万字都在这里了。你看完了我们再接着谈下面的事情怎么样?”
林凡拿出的这五本厚厚的笔记本每本都有一百多页,何旭文接过随意翻开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看到这么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不知为何,何旭文一直悬着的心仿佛一下就放了下来,有一种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看来,林凡并没有说谎。这五本笔记本上的字加起来差不多就有二十万字了。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那么他说能在六到八个月内完成这本小说完全是有可能的。
“只要这篇小说有机会写得完,那么,拼上一拼也是值得的。”
在接过这几本笔记本的一刻,何旭文心里暗道。很快就有了决定。
然后,他就翻开了最上面那本笔记本的第一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何旭文对于林凡的年龄始终还是有疑虑。如果林凡的年纪再大一点何旭文觉得倒没什么,但林凡的年纪实在太小,就算任他如何说,这样的年纪实在是硬伤。
而林凡见状也没有与何旭文辩论的心思。他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
所以见到何旭文脸上微微皱着的眉头,淡淡地说一些无关重要的话。
何旭文心里也装着事情,所以桌子上的气氛就冷了一点。
不过刘念中也是一个挺会搞气氛的人,眼见何旭文与林凡之间有点冷,便挑了一些趣事跟王琳说了起来。
这二人是大学校友,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多年未见,一打开话匣子很快就聊得颇为热闹。
说着说着,二人就说到了现在台湾出版业的情况。
根据刘念中所说,台湾的出版业从八十年代末起就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八十年代后期,台湾出版业实行登记制度,只要有兴趣进入出版行业的个人或实体都可以注册成立出版社。
台湾出版业一九八八年开放报禁,不再对出版业作出限制。这时,出版社或者有出版资质的书店立即遍地开花,并很快结出硕硕的果实。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只有两千多万人的台湾竟然有多达八千多家的出版企业。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多达数万种,产值达到数百亿。
但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的出版社虽然多如牛毛,但质量却良莠不齐。据台湾政府部门的在两千年左右统计,在这众多的出版社中,十人以下的企业占了八成,十一到九十九人的企业占了百分之十五,百人以上的企业才占八分之二。整个出版业的规模呈金字塔形状分布。
可以说,在台湾,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成立出版社。
而何旭文的“巨人出版社”就是台湾那八千多家出版社之中的八成十人以下的微型出版社中的之一,属于微型得不能再微型的出版社。
这样的出版社可以说今天开门,明天倒闭也说不定。而且一年也出不了几种书。
而这样的微型企业在台湾还有很多,实际上这些微型出版社为了生存,盗版才是他们的主业。也就是翻印一些畅销的书籍,或者盗版一些外国译著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不过由于这样的出版社实在太多,区区一个两千多万人的台湾要养活这样数量众多的出版社实在不容易,导致行内竞争十分激烈。今天有十家的新出版社成立,可能就有二十家倒下。不断开,不断倒就成了台湾出版社的常态。
不过跟其它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不同,何旭文自认自己是一个有良心的出版人,并且也是真的喜爱这个行业,所以一直在寻找有前途的原创作品。这几年也尝试出过一两本原创的作品。
可惜的是,梦想并不能当饭吃。
因为他的出版社实在太小,真正想做自己的原创作品实在不容易。为了这个梦想,何旭文在出版社成立之初就不断地寻找优秀的作品,并不断对外约稿。
可现实却很残酷,有实力的作者不是被一些大的出版社垄断了,就是看不上他这样的企业。真正有愿意和他们签约的作者,其质量又实在堪忧。二巨人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出版了两三本的原创作品,但卖出去的书竟然加起来连一千本都不到。
这样的打击使得何旭文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优秀的作品才出版。
这一找就是好几年,但他依然没有找到一本满意的作品。
而当初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如今也只剩下他一人还在坚持。有的伙伴彻底转行,进入了别的行业,有的转投其他大的出版社。而刘念中则开了这间书店。但到了现在,何旭文感到自己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三年的青春,他已经在这里耗了三年的时间。
人生没有多少个三年,所以他给了自己一个期限。如果最后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还是没能找到出路的话,他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梦想,先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有机会再东山再起。
可以说,林凡这本小说已经是他最后的希望。在看到这本小说的一刻,何旭文就对自己说:这才是我想要的作品,这才是能帮我完成愿望的作品。
但没想到见到林凡后,事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样一个年纪的作者能帮自己完成多年的愿望吗?
何旭文对此保留态度。
所以他显得相当谨慎,以至于在看到林凡的后文之前不想发表太多的看法。
但对于现在出版社的情况他也完全没有避忌,本来这个问题他就打算提出来,因为他觉得选择是双方的,大家有诚意合作的话,这样的事情就不应该隐瞒。
林凡听了刘念中与王琳的闲聊,对于何旭文的坚持也感到颇为佩服。
毕竟,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看这一点,林凡觉得自己的小说交给他也可以放心。
至于巨人出版社的规模跟影响力,这并不在林凡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还是那句话,他现在只有十三岁,他失败得起。再加上这本书只是他的试水之作,成功与否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像这样的小说,只要他有时间,随时可以写十本八本出来。况且他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只要有出版的机会,失败的可能性并不大。
其实对林凡而言,巨人出版社这种情形对他来说反而更有利,因为何旭文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既然现在他的出版社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那么便意味着何旭文为了出版他这本小说肯定会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而且作为一个没有名气的新人,在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前,就算投到大的出版社面前,人家也未必肯签他。
而且就算肯签,条件肯定也会非常苛刻。虽然前世他对这个行业接触得不多,但其中的水有多深,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无论对他还是对何旭文来说,二者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天作之合,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越听他们这样说,林凡原本因为何旭文对他的怀疑而微微不快的心也逐渐放松下来。
过了不久,几人便吃得差不多了。
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十二点四十分了。两个老妹还等着自己打包饭菜回去,所以便叫老板娘将剩下的菜打包了起来,并在此之前点多了一个小菜。
当然,这个小菜林凡并不需要何旭文出钱。
何旭文也没有争要给这个钱的意思,所以结完账以后,林凡就带着他来到了铺位。
将饭菜交给林婷,并安抚了一下两个家伙的情绪以后,林凡从一个水果箱底下翻出了五本厚厚的笔记本递给何旭文,对他道:“喏。看看吧,小说的前二十万字都在这里了。你看完了我们再接着谈下面的事情怎么样?”
林凡拿出的这五本厚厚的笔记本每本都有一百多页,何旭文接过随意翻开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看到这么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不知为何,何旭文一直悬着的心仿佛一下就放了下来,有一种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看来,林凡并没有说谎。这五本笔记本上的字加起来差不多就有二十万字了。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那么他说能在六到八个月内完成这本小说完全是有可能的。
“只要这篇小说有机会写得完,那么,拼上一拼也是值得的。”
在接过这几本笔记本的一刻,何旭文心里暗道。很快就有了决定。
然后,他就翻开了最上面那本笔记本的第一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