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这个价格不贵
“是你?”
颜庄油坊的老板和张有矿的小姨夫是本家的兄弟,他叫何加义,今年48岁,原先是颜庄油坊的会计,后来放开市场以后就把原先的集体企业油坊给承包过来了。
何加义认出来,原来自己本家兄弟何加恒说得要买油坊的人,竟然是刚才来买油的顾客。
因为平时到油坊里面来买油的都是熟人,偶尔来个陌生人,印象也比较深刻,再说了这才过了这么一会,当何加义再一次看到张有矿的时候,立马就认出他是刚才的顾客来了。
张有矿没想到自己小姨夫竟然把颜庄油坊老板给带了过来,便忙过来同他握手。
“我应该叫大爷了吧?”
旁边何加恒忙说道:“得叫大爷。”
“大爷你好,吃了你家花生油,味道好吃,哈哈哈哈。”
“那当然了,我家的花生油,可是祖传的手艺榨出来的。”
“二哥,咱们屋里说话。”
到得屋内,宋道红将何青青抱到里屋睡觉去了,然后外屋这边,何加义和何加恒坐在沙发上,张有矿则搬个马扎坐在了茶几的对面。
“孩子,你多大了?”
何加义打量着张有矿,笑着问道。
“大爷,今年刚好十八岁。”
何加义便对旁边张有矿的小姨夫说道:“比我儿子小了六岁,这都已经当老板了,了不起啊。”
“你家我侄子也很优秀啊,那可是齐鲁大学的大学生。”
“什么大学不大学的。”何加义颇为谦虚,但是难掩内心的骄傲。
“哎对了,何敏现在该毕业了吧?”
“嗯,去年就毕业了,现在在岛城一家外企上班,一年下来给忙的,连给我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何加恒点着头说道:“整天忙是好事,要是不忙啊,才麻烦。”
然后何加恒又看着张有矿说道:“外甥,我到你大爷油坊那边一问啊,你大爷说是要见见你,所以就一块过来了。”
张有矿便忙说道:“大爷,吃着你的油好吃,这不是就打算想要把你的油坊给买下来,不知道,您有没有这个意思呢?”
何加义是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个头和张有矿差不多,圆脸,肚子圆鼓鼓的。
何加义算是和张有矿的父母这一辈是同一代人,都是建国以后出生的。
张有矿的父母都是1959年出生,而何加义呢,则是1954年出生,要比张有矿的父母大五岁。
“表侄要是相中我那个油坊了,我当然愿意让贤了。”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了,人家愿意卖油坊,接下来交谈的中心,肯定就是钱了。
然后张有矿看向旁边的姨父,便说道:“我表大爷是个爽快人啊。”
何加义的眼睛不大,但是看着却很有神,头发虽然斑白,但是看着却很粗很硬的样子。
何加恒转过头看着何加义,问道:“二哥,也不是外人,你看看,说个实在价,反正也都是实在人。”
“你看加恒,这个急什么啊?表侄看上油坊了,那也得到油坊里面看看,然后再说下一步的事情。我这边说个十二万,你们啥都不知道,恐怕也不合适吧?”
张有矿心里听得出来,对方这是在试探呢,这十二万块钱,已经算是一次报价了。
张有矿手里面现在倒是真能拿出十二万来,但是自己却不打算这么做,因为他还有其他的计划。
“对,姨父,咱们先到表大爷的油坊里面看看情况,有些没卖了的货呢,也好折一下价格。”
于是,三个人才坐一会儿,便接着打算又要到颜庄镇去了。
交通工具还是何加恒的摩托车,不过坐在后座上的人,现在已经变成了两个。
颜庄油坊位于颜庄村的村子中间,整个油坊占地面积大约有两座宅基地那样大,门头房位于胡同口上,是两间的东屋。油坊南边一排十间房子,包括仓库啊、榨油屋子等等,都在这十间屋子里面。油坊里面还有个大院子,院子整个都用水泥硬化了,可以用来晒粮食。包括花生仁啊、大豆啊、花椒种子啊等等的,储存时间久了,都需要晾晒一下。
颜庄油坊的设备,和寨子油坊差不多,都是液压榨油机。而且两个机器的出厂日期都差不多,也都是从豫省买的。
“看到没,表侄子,你买的我家的花生油啊,就是这个机器榨出来的,这可是现在最先进的榨油设备,就这么一套设备,现在要买的话,最少,也得七万块钱。”
张有矿点着头,没有说话。
然后在他们家的仓库里面,张有矿看到,这家油坊储存的花生仁还是挺多的,大约得有三万多斤的样子。
这个季节是收购花生仁的季节,然后油坊里面,基本上要储备大半年要加工的花生仁。
收购上来的花生仁呢,充分晒干之后,则会放在储粮库里面先储存着,然后等到榨油的时候,再进行分拣挑选的工作。
一个油坊,就是一个花生仁收购点,会带动周围农户种植花生,然后将种植的花生卖到油坊里面。
花生虽然说不算高产农作物,但是种好了亩产千斤也是很可以的,就算亩产千斤不到,产量八百斤以上是很平常很平常的了。
2002年的时候,老百姓年平均食用油的使用量才只有14斤,而且农村里面这个数字更低。这样一算,一家四口一年也才用56斤食用油,然后都吃花生油的话,按照榨油比例1比40计算,只需要140斤花生仁,只种不到二分地的花生,就够一家人吃的了。
然而呢,大多数农户都会多种一些花生的,毕竟多种的花生呢,也可以卖钱的。
花生的种植效益要比其他粮食作物好很多,所以这两年,老百姓种植花生的热情也蛮高的。
颜庄油坊一年收购十二万斤花生仁,带动周围上百家花生种植户。
“看看这花生仁,都是今年收上来的,看看这籽粒,多饱满,看看这含油量,多足!”
何加义要开一个花生,然后用指甲掐着,接着让张有矿看他指甲上面挂着的花生油。
这种简单的检测花生油含油量的方法,张有矿觉得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掌握的。
看完了一圈颜庄油坊这边的情况,张有矿倒是觉得,十二万的价格,好像真不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颜庄油坊的老板和张有矿的小姨夫是本家的兄弟,他叫何加义,今年48岁,原先是颜庄油坊的会计,后来放开市场以后就把原先的集体企业油坊给承包过来了。
何加义认出来,原来自己本家兄弟何加恒说得要买油坊的人,竟然是刚才来买油的顾客。
因为平时到油坊里面来买油的都是熟人,偶尔来个陌生人,印象也比较深刻,再说了这才过了这么一会,当何加义再一次看到张有矿的时候,立马就认出他是刚才的顾客来了。
张有矿没想到自己小姨夫竟然把颜庄油坊老板给带了过来,便忙过来同他握手。
“我应该叫大爷了吧?”
旁边何加恒忙说道:“得叫大爷。”
“大爷你好,吃了你家花生油,味道好吃,哈哈哈哈。”
“那当然了,我家的花生油,可是祖传的手艺榨出来的。”
“二哥,咱们屋里说话。”
到得屋内,宋道红将何青青抱到里屋睡觉去了,然后外屋这边,何加义和何加恒坐在沙发上,张有矿则搬个马扎坐在了茶几的对面。
“孩子,你多大了?”
何加义打量着张有矿,笑着问道。
“大爷,今年刚好十八岁。”
何加义便对旁边张有矿的小姨夫说道:“比我儿子小了六岁,这都已经当老板了,了不起啊。”
“你家我侄子也很优秀啊,那可是齐鲁大学的大学生。”
“什么大学不大学的。”何加义颇为谦虚,但是难掩内心的骄傲。
“哎对了,何敏现在该毕业了吧?”
“嗯,去年就毕业了,现在在岛城一家外企上班,一年下来给忙的,连给我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何加恒点着头说道:“整天忙是好事,要是不忙啊,才麻烦。”
然后何加恒又看着张有矿说道:“外甥,我到你大爷油坊那边一问啊,你大爷说是要见见你,所以就一块过来了。”
张有矿便忙说道:“大爷,吃着你的油好吃,这不是就打算想要把你的油坊给买下来,不知道,您有没有这个意思呢?”
何加义是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个头和张有矿差不多,圆脸,肚子圆鼓鼓的。
何加义算是和张有矿的父母这一辈是同一代人,都是建国以后出生的。
张有矿的父母都是1959年出生,而何加义呢,则是1954年出生,要比张有矿的父母大五岁。
“表侄要是相中我那个油坊了,我当然愿意让贤了。”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了,人家愿意卖油坊,接下来交谈的中心,肯定就是钱了。
然后张有矿看向旁边的姨父,便说道:“我表大爷是个爽快人啊。”
何加义的眼睛不大,但是看着却很有神,头发虽然斑白,但是看着却很粗很硬的样子。
何加恒转过头看着何加义,问道:“二哥,也不是外人,你看看,说个实在价,反正也都是实在人。”
“你看加恒,这个急什么啊?表侄看上油坊了,那也得到油坊里面看看,然后再说下一步的事情。我这边说个十二万,你们啥都不知道,恐怕也不合适吧?”
张有矿心里听得出来,对方这是在试探呢,这十二万块钱,已经算是一次报价了。
张有矿手里面现在倒是真能拿出十二万来,但是自己却不打算这么做,因为他还有其他的计划。
“对,姨父,咱们先到表大爷的油坊里面看看情况,有些没卖了的货呢,也好折一下价格。”
于是,三个人才坐一会儿,便接着打算又要到颜庄镇去了。
交通工具还是何加恒的摩托车,不过坐在后座上的人,现在已经变成了两个。
颜庄油坊位于颜庄村的村子中间,整个油坊占地面积大约有两座宅基地那样大,门头房位于胡同口上,是两间的东屋。油坊南边一排十间房子,包括仓库啊、榨油屋子等等,都在这十间屋子里面。油坊里面还有个大院子,院子整个都用水泥硬化了,可以用来晒粮食。包括花生仁啊、大豆啊、花椒种子啊等等的,储存时间久了,都需要晾晒一下。
颜庄油坊的设备,和寨子油坊差不多,都是液压榨油机。而且两个机器的出厂日期都差不多,也都是从豫省买的。
“看到没,表侄子,你买的我家的花生油啊,就是这个机器榨出来的,这可是现在最先进的榨油设备,就这么一套设备,现在要买的话,最少,也得七万块钱。”
张有矿点着头,没有说话。
然后在他们家的仓库里面,张有矿看到,这家油坊储存的花生仁还是挺多的,大约得有三万多斤的样子。
这个季节是收购花生仁的季节,然后油坊里面,基本上要储备大半年要加工的花生仁。
收购上来的花生仁呢,充分晒干之后,则会放在储粮库里面先储存着,然后等到榨油的时候,再进行分拣挑选的工作。
一个油坊,就是一个花生仁收购点,会带动周围农户种植花生,然后将种植的花生卖到油坊里面。
花生虽然说不算高产农作物,但是种好了亩产千斤也是很可以的,就算亩产千斤不到,产量八百斤以上是很平常很平常的了。
2002年的时候,老百姓年平均食用油的使用量才只有14斤,而且农村里面这个数字更低。这样一算,一家四口一年也才用56斤食用油,然后都吃花生油的话,按照榨油比例1比40计算,只需要140斤花生仁,只种不到二分地的花生,就够一家人吃的了。
然而呢,大多数农户都会多种一些花生的,毕竟多种的花生呢,也可以卖钱的。
花生的种植效益要比其他粮食作物好很多,所以这两年,老百姓种植花生的热情也蛮高的。
颜庄油坊一年收购十二万斤花生仁,带动周围上百家花生种植户。
“看看这花生仁,都是今年收上来的,看看这籽粒,多饱满,看看这含油量,多足!”
何加义要开一个花生,然后用指甲掐着,接着让张有矿看他指甲上面挂着的花生油。
这种简单的检测花生油含油量的方法,张有矿觉得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掌握的。
看完了一圈颜庄油坊这边的情况,张有矿倒是觉得,十二万的价格,好像真不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