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力度够了【求月票,求订阅】
回学校演讲的时间最终定在了四月十日,也就是下下周五的下午。
当天傍晚的时候,陈青就回电话把这事跟张重敲定了。
张重烧晚饭的时候,胡慧芳正好回来,她手里拿着几本《荷叶集》,一进家门就笑着说道,“我去书店买书的时候观察了一下,有不少人都在买这书。”
“妈你买这么多书干什么?”看着胡慧芳手里的书,张重问道。
“我就买了一本,其他的都是方老师他们叫我拿回来让你帮忙签名的。”胡慧芳笑着说道,随后看到李卓在,就又说道,“卓子来啦,昨天我还去你家,没看到你。”
李卓笑呵呵地说,“你去的时候我刚好出去逛去了,回来听我妈说了。”
“怎么,不想在家待?给你妈唠叨怕了吧。”
“嘿嘿,没有。”
“别嫌你妈唠叨,她说什么你就听着呗。跟我家张重学学,我说什么他都听着,就是不往耳朵里面进。”
张重一听要殃及池鱼,连忙跑进厨房端菜。
芃芃扭着屁股从沙发上跑了过来,抱着她奶奶的大腿说道,“奶奶,你昨天给我的糖被爸爸没收了。”
张重在厨房里面听到女儿告状,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丫头天天缠着自己要糖吃,看自己不给,就跑去找她爷爷奶奶,老人家毕竟心肠软,又觉得吃点糖没什么,就从店里给芃芃拿了一袋棒棒糖。
今天中午她就拿着棒棒糖跟张重说以后她不吃爸爸给的小糖,要吃奶奶给她的大糖,她也不多吃,每天就吃四个。
张重哪里能同意,直接就把那袋棒棒糖给没收了。
所以才有现在告状这一幕。
胡慧芳将芃芃抱在怀里,说道,“那你爸爸可真是个大坏蛋,我们去找他。”
奶孙俩走到小餐桌的时候,胡慧芳指着桌上的蒜香鸡翅说道,“咦,这鸡翅看起来挺好的,芃芃要不要尝尝?”
芃芃看着桌上的鸡翅,咽了口口水,说道,“那我就尝尝吧,不过我就尝一口,因为我一会儿还要吃糖呢。”
“好,咱们就尝一口,吃完我就带你去找糖。”
“嗯嗯。”
芃芃的找糖计划最终搁浅了,因为之后她的眼里就只剩下鸡翅。
李卓看着嘴边都是油的芃芃,笑道,“这丫头还挺能吃。”
芃芃刚啃完一个鸡翅,听到李卓的话之后她不服气道,“卓叔,我吃的很少了,我们家就我吃的最少。”
“那是因为你最小啊。”
“可是,我最小不是应该吃的最多么,不然我怎么能长到跟你们一样大?”
李卓一愣,他怎么忽然感觉芃芃说的还挺有道理呢?
胡慧芳笑道,“别听她瞎说,这丫头就是歪理多。”
李卓笑道,“没事,跟芃芃说话挺好玩的。”
胡慧芳翻了个白眼,“要是觉得好玩,就赶快找个媳妇生一个,也别让你妈天天念叨。”
李卓立马就不说话了,埋着头开始吃饭。
吃完饭之后,李卓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走的时候,张重送到了门口,还特意跟他说了工作的事情,“要是考虑好了,随时跟我说。”
李卓郑重地点头,“好,不管怎么样,这两天我给你答复。”
……
王克望之前想着,张重的《荷叶集》出来,肯定不会有人敢出来说什么,但是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就在《荷叶集》出来当天,就有两位跳了出来。
一位是著名学者林艾,现任金陵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林艾有很多首作品曾经在《诗林》上发表,也是华夏诗坛的中坚力量。他是61年生人,曾经参加过已故诗人胡一多创办的月影社,所以他的文学主张受到月影社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遵从“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并且提倡格律诗。
但是张重的这些诗,可以说几乎没有符合他文学主张的作品。
比如说其中的《错误》和《断章》显然属于一种风格,而这种风格,没有追求严格的格律,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意。
这种风格比较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倒是有点偏向象征诗派,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
如果说这些东西只是让林艾有一点看不惯的话,那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能让这位老先生气得跳脚,并大叫道:这也算是诗?
在他眼中,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确实不能算得上是一首诗,通篇意向不明,逻辑混乱,更不用说格律这种东西了,简直就没有。
这大概就是一个脑子不清醒之人的呓语,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来就算是一首诗了。
“我们在欣赏一篇作品的时候,应该先放下作者的身份,再从内心出发,看看是否能够从作品里面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一开始就把作者的身份高悬在天空,用仰望的视角去看,这样的结果肯定会有失偏颇……”
林艾的言辞其实还算是中肯的,抛开他的立场来说,他讲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另外一个跳出来的人就大不一样了。
孔舟,文学评论家,批评家。
光是看他的这两个头衔,就知道这家伙不怎么好惹。
其实之前张重的几本书他也怼过,不过可能是因为前面几次的文案并不吸睛,所以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也可能是因为前面几次没有引起关注,所以这一次孔舟加大了文案力度,上来就把张重骂得体无完肤。
“小说家跑来写诗,正如蜀菜师傅做杭帮菜一样,写出来的诗味道总是不对。因为无聊,所以翻开这本《荷叶集》,随后就翻到了一首叫做《一代人》的诗。我姑且称它为诗吧,因为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把它当作是一首诗。如果这也算是诗,那张重肯定是一个大诗人,因为他只需要从之前的作品中再摘抄几句话出来,又能出一本诗集,我帮他将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拼凑集》,无比贴切……这本书我看了几页,实在索然无味,就放进了厕所充当厕纸,也算物尽其用。”
张重的书被孔舟当厕纸,这文案的力度是真的够了。
当天傍晚的时候,陈青就回电话把这事跟张重敲定了。
张重烧晚饭的时候,胡慧芳正好回来,她手里拿着几本《荷叶集》,一进家门就笑着说道,“我去书店买书的时候观察了一下,有不少人都在买这书。”
“妈你买这么多书干什么?”看着胡慧芳手里的书,张重问道。
“我就买了一本,其他的都是方老师他们叫我拿回来让你帮忙签名的。”胡慧芳笑着说道,随后看到李卓在,就又说道,“卓子来啦,昨天我还去你家,没看到你。”
李卓笑呵呵地说,“你去的时候我刚好出去逛去了,回来听我妈说了。”
“怎么,不想在家待?给你妈唠叨怕了吧。”
“嘿嘿,没有。”
“别嫌你妈唠叨,她说什么你就听着呗。跟我家张重学学,我说什么他都听着,就是不往耳朵里面进。”
张重一听要殃及池鱼,连忙跑进厨房端菜。
芃芃扭着屁股从沙发上跑了过来,抱着她奶奶的大腿说道,“奶奶,你昨天给我的糖被爸爸没收了。”
张重在厨房里面听到女儿告状,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丫头天天缠着自己要糖吃,看自己不给,就跑去找她爷爷奶奶,老人家毕竟心肠软,又觉得吃点糖没什么,就从店里给芃芃拿了一袋棒棒糖。
今天中午她就拿着棒棒糖跟张重说以后她不吃爸爸给的小糖,要吃奶奶给她的大糖,她也不多吃,每天就吃四个。
张重哪里能同意,直接就把那袋棒棒糖给没收了。
所以才有现在告状这一幕。
胡慧芳将芃芃抱在怀里,说道,“那你爸爸可真是个大坏蛋,我们去找他。”
奶孙俩走到小餐桌的时候,胡慧芳指着桌上的蒜香鸡翅说道,“咦,这鸡翅看起来挺好的,芃芃要不要尝尝?”
芃芃看着桌上的鸡翅,咽了口口水,说道,“那我就尝尝吧,不过我就尝一口,因为我一会儿还要吃糖呢。”
“好,咱们就尝一口,吃完我就带你去找糖。”
“嗯嗯。”
芃芃的找糖计划最终搁浅了,因为之后她的眼里就只剩下鸡翅。
李卓看着嘴边都是油的芃芃,笑道,“这丫头还挺能吃。”
芃芃刚啃完一个鸡翅,听到李卓的话之后她不服气道,“卓叔,我吃的很少了,我们家就我吃的最少。”
“那是因为你最小啊。”
“可是,我最小不是应该吃的最多么,不然我怎么能长到跟你们一样大?”
李卓一愣,他怎么忽然感觉芃芃说的还挺有道理呢?
胡慧芳笑道,“别听她瞎说,这丫头就是歪理多。”
李卓笑道,“没事,跟芃芃说话挺好玩的。”
胡慧芳翻了个白眼,“要是觉得好玩,就赶快找个媳妇生一个,也别让你妈天天念叨。”
李卓立马就不说话了,埋着头开始吃饭。
吃完饭之后,李卓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走的时候,张重送到了门口,还特意跟他说了工作的事情,“要是考虑好了,随时跟我说。”
李卓郑重地点头,“好,不管怎么样,这两天我给你答复。”
……
王克望之前想着,张重的《荷叶集》出来,肯定不会有人敢出来说什么,但是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就在《荷叶集》出来当天,就有两位跳了出来。
一位是著名学者林艾,现任金陵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林艾有很多首作品曾经在《诗林》上发表,也是华夏诗坛的中坚力量。他是61年生人,曾经参加过已故诗人胡一多创办的月影社,所以他的文学主张受到月影社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遵从“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并且提倡格律诗。
但是张重的这些诗,可以说几乎没有符合他文学主张的作品。
比如说其中的《错误》和《断章》显然属于一种风格,而这种风格,没有追求严格的格律,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意。
这种风格比较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倒是有点偏向象征诗派,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
如果说这些东西只是让林艾有一点看不惯的话,那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能让这位老先生气得跳脚,并大叫道:这也算是诗?
在他眼中,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确实不能算得上是一首诗,通篇意向不明,逻辑混乱,更不用说格律这种东西了,简直就没有。
这大概就是一个脑子不清醒之人的呓语,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来就算是一首诗了。
“我们在欣赏一篇作品的时候,应该先放下作者的身份,再从内心出发,看看是否能够从作品里面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一开始就把作者的身份高悬在天空,用仰望的视角去看,这样的结果肯定会有失偏颇……”
林艾的言辞其实还算是中肯的,抛开他的立场来说,他讲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另外一个跳出来的人就大不一样了。
孔舟,文学评论家,批评家。
光是看他的这两个头衔,就知道这家伙不怎么好惹。
其实之前张重的几本书他也怼过,不过可能是因为前面几次的文案并不吸睛,所以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也可能是因为前面几次没有引起关注,所以这一次孔舟加大了文案力度,上来就把张重骂得体无完肤。
“小说家跑来写诗,正如蜀菜师傅做杭帮菜一样,写出来的诗味道总是不对。因为无聊,所以翻开这本《荷叶集》,随后就翻到了一首叫做《一代人》的诗。我姑且称它为诗吧,因为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把它当作是一首诗。如果这也算是诗,那张重肯定是一个大诗人,因为他只需要从之前的作品中再摘抄几句话出来,又能出一本诗集,我帮他将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拼凑集》,无比贴切……这本书我看了几页,实在索然无味,就放进了厕所充当厕纸,也算物尽其用。”
张重的书被孔舟当厕纸,这文案的力度是真的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