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第一姝

104、爱才

    袁弘德知道他说的是他们家跟梁家的亲事。

    应道“娶妻娶贤,那梁家长女性情好,女红好,我们家可不是得着紧着些?”

    两家的亲事已经如板上钉钉了,也不怕被人听了去。

    进了屋里,袁弘德才把此行的目的说了。

    宋宏盛听了暴跳如雷“奶奶的,这狼心狗肺的东西,老子活剐了他。”

    袁弘德“收拾他的事以后再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把这事按下去。”

    八月里就要参加乡试了,目前正是加紧对书生们考察的时期,人品稍有瑕疵的就被剥夺资格,丝毫马虎不得。

    被剥夺资格容易,一旦剥夺了资格再想申诉就麻烦得多了,一辈子的前途就可能止步于此了。

    “对对对,是得先办这事,这事重要,收拾他什么时候都行。”

    吩咐下人“去找大爷要一张他的名帖来。”

    怕自己的面子不够用,改口道“把大爷也叫回来。”

    想想又特意交代“悄悄的叫,别声张。”

    这阵子他们在背后给侯家撑腰与人争利,得罪了一些人,担心有人趁机落井下石使坏,这事不宜声张。

    宋修仁接到信匆匆赶回来。

    说了来龙去脉,特意问道“把人迁到前院可是确有其事?”

    真有事还是被诬陷并不重要,区别只在于该怎么应对。

    真有事就得暗哑哑的去办,把主管这事的人安排到位了。

    若是被诬陷的,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去说明,把这件事掰扯清楚。

    袁弘德“得了个熏蒸的方子,如今她在那边院子里治病呢,那边院子方便。”

    宋修仁点点头,对袁家及时又周全的应对很满意。

    不管事实如何,总得有一个合情又合理的说法能堵住悠悠众口才行。

    找人办事也好开口一些,不然让人也有担着责任的危险,这事就不太好办。

    宋修仁“今日天晚了,明日一早我带着姑父去县学拜见教谕。”

    历来官场上一直有文武之争,昭朝新立,武官权利比文官大,但文官一般都挺瞧不起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官。

    不过他们这种小地方,巴掌大的县城,不管文武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请见不会被拒绝。

    次日一早,宋修仁和袁弘德去了县学。

    县学就在县衙不远,通报了一声就把请进去相见。

    旁边小径上,数位书生也正往这边走来。

    其中一人看到二人过来愣了愣。

    只见这位学子穿戴着县学统一的服饰,手里拎着书箧。

    见他愣住不走了,旁边的人推推他“梁丙暄,走啊!”

    此人正是梁家大儿,疑惑着宋家大哥和袁家姑父来这里做什么?

    跟扫洒的人打听了,得知袁弘德此来的原因。

    袁弘德他们此行还算顺利,教谕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秉公道“既是有人检举,我等职责所在就该查清事实,

    既不能让一个品德有瑕之人混进读书人中,有辱斯文,也不会冤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袁家这事虽然经不起仔细推敲,一般性质的调查不成问题。

    告辞出来,回到宋家。

    宋宏盛问“办妥了吧?”

    “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事唯一的漏洞就只有方子的出处和之前的药在哪里抓的,县里的教谕应该不会这么刨根问底。”

    方子的来处成迷,他都不知道从何而来。

    “刨根问底也没关系,侯家在长安有一间药铺,推到他身上就是。”

    袁弘德“这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

    梁丙暄晚间回到家,把在学里见到袁弘德和他打听到的事说了。

    “这可如何是好?万一伯驹那孩子真被……,可是坑了我们妍姐儿了,不行,亲事不能就这么定了,再等等,等到这事有个结果以后再说。”

    面对孩子娘的哭闹,梁博山训道“真是胡闹,你这不是让俺出尔反尔吗?大丈夫以信立身,以后怎么去见我大哥?”

    吩咐下人套马车“给我套车,我现在就去大哥家,把亲事定下来。”

    执意要去宋家。

    气得高氏骂他“你走,走了就别回来。”

    也没拦住。

    到了宋家也不说已经知晓了袁家的事,只说“来了怎么也不告诉俺一声?俺家丙暄在路上看到有些像是你来了,俺才特意来看看。”

    两家的亲事差着辈分,连累的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彼此了。

    袁弘德忙解释了此次过来的原因。

    听说没什么事,梁博山放心了,至少回家孩子娘不会跟他闹了。

    上了酒菜边吃边聊,把定亲的一应日期事务确定下来,才醉醺醺的回去了。

    回到家趾高气昂的吆喝“赶紧给俺炖一碗醒酒汤来。”

    把外衣脱下来丢给高氏,像个大爷似的往床上一躺,翘起二郎腿。

    高氏把衣服放起来,焦急的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不会被革除功名吧?”

    梁博山牛气了“你们这些女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哪就那么容易被革除功名?我问了,没事。”

    高氏虽说走的时候说的让他去了就别回来了,在家还是被女儿劝着吩咐人备下醒酒汤给他回来用。

    醒酒汤端来,高氏接过来递给丈夫“真没事?”

    “没事,就是有事又有什么?咱们看中的是伯驹那孩子品行端正,袁家上下父慈子孝,咱们妍姐嫁过去不受气,考中功名的这世间又有几个?”

    梁博山一边慢悠悠的喝着醒酒汤,一边大着舌头说话。

    虽然说的都是酒话,却句句在板在理。

    高氏只要没事就放心了,让他训了几句也不跟他一般见识。

    虽说之前他们看中袁伯驹的时候也不知道他学业好,但是知道了就会抱着希望。

    一旦希望破灭总是难免失落。

    因为两家说定了日子,袁弘德就没在这边耽搁,赶回来准备去了。

    至于教谕那边怎么考察的,袁家也很快知道了。

    派人到龙尾沟杨家的族学里,找袁伯驹考校了一番学问,又让他写了一份事情的经过,这事就算是有所交代了。

    袁弘德听了袁伯驹的汇报,说“还是得学业好才行。”

    如果今日袁伯驹学问不行,只怕考察就会严格了。

    走不走过场,是按有没有为家乡挣一份荣誉做标准的。

    县学的教谕也爱才。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