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0章 定计(下)第三更~
赵玲玉究竟想干什么,俞清瑶并不关心。皇家明媒正娶的媳妇,心理就算憋了再多的苦、再多的恨,也只有咬牙咽下去。不然怎样?还想和离么?出身和家世样样强的端王妃,受了天大委屈,也只有一条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况且在旁人眼中,赵玲玉远远算不上“苦”。最多是丈夫不碰她罢了。天下间守寡的妇女多了,她至少享受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了。
所以,俞清瑶只当赵玲玉的各种“试探”“挑拨”是玩笑,真的假的她一率当真玩笑。说得露骨了,她就迷迷糊糊的睁大眼,一副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恨得赵玲玉又不能直说——我跟你丈夫有私情。
等到出了宫门。安乐候府的人早过来接了,赵玲玉隔着厚厚的窗纱,发狠的咬着牙,“糊涂虫,活该你被人骗一辈子!”
倒是赵玲玉身边的丫鬟眨巴眼睛,“夫人,您说会不会是这个柔嘉郡主,真傻啊?”
“哼,装傻的人多了!她也不看看自己,不用装都是傻瓜了!算了,不要踩她,等她日后后悔去!”赵玲玉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她在八年前做了一个错误了决定,这个决定险些毁了她一辈子,好在现在一切回到正轨上,她又握住了自己的幸福。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走着瞧!
……
如果是妲妲、东茗恨自己,俞清瑶觉得可以理解。但赵玲玉的恨意她就不能接受了。要知道,当初是赵玲玉不愿意嫁给景暄,嫌弃景暄双眼失明,另攀高枝的,怎么后悔了,不反思自己,反而怨恨自己了呢?她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后来才明白一个道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她恩怨分明,才会觉得有恩一定要抱,有仇也不能放过,做人要做得清清白白。而有些人。对她们而言没什么恩怨情仇,有的只是利益。谁伤害了她们的利益,就是仇人——救命之恩也可以翻脸出卖;谁帮助她们获得利益,就是恩人,不共戴天之仇也能一笑泯然。
赵玲玉就是其中代表。
她毫无节操,毫无道德廉耻观念,才能从毁灭一个女人终身的婚姻中走出来。从这一点上看。她是非常强悍的。可惜,她要对上的人是俞清瑶。
正月刚过,许是太医院的医术高超,也许是温度太低,总之瘟疫的扩散完全控制住了。这是端宸二年最好的消息之一。第二个消息就是阮侧妃又怀孕了。皇帝家要添丁,是满天下的喜事,端宸也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老天赏给他的,非常看重。连带惠安太后也欢喜非常。
在这么普天同庆的欢乐声中,偶尔一个不那么让人痛快的。也就在容忍的范围内——广平皇帝的十一皇子,还没正式的封号,还是端宸登基后赐了“恭”,恭王。他在自己家中,弄死了两个小妾。本来宗人府没有怀疑是恭王所为,毕竟一个正经的皇子龙孙,作甚亲手害死姬妾?不喜欢了,丢在一边不理不睬就是了。难道偌大的皇子府,还会让讨厌的人出来碍眼不成?宗人府怀疑的是赵玲玉。妇人爱妒,听说这两个妾还挺受宠爱。那作为正室的赵玲玉就有了充足的作案动机。没想到赵玲玉一听说,立刻脱簪待罪,跑到宗人府中自请“下堂”。自呈“蒲柳弱质,不配为皇家媳”。
上了皇家玉碟的正妃,怎么可能说休就休了。加上两个妾侍也不是无根飘萍的歌姬,而是良家子女。很快有娘家人一状告到大理寺。大理寺卿是个很会探案的官员。一看那失去的姬妾尸体,就断定不是女人所伤,而是男人害的。
皇子府哪里的男人会谋害受宠的妾侍?刨根究底……于是就牵连出十一皇子,恭王。本来没有赵玲玉这一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那两个妾侍的娘家,能做出把清白的女儿送到王府中,就是希望能占王府的便宜,谁还真的想跟王府结仇啊?说不定许点好处就罢了。
可赵玲玉脱簪待罪,自言不配为皇子妃,惊动了惠安太后。太后让老成嬷嬷过来一问,这下了不得,扯出了惊天巨案!
寻常百姓的生死是算不得惊天大案的,唯有谋反,以及涉及皇家的大事,才算得上。恭王呢,不幸成为端宸当政后第一个判处“幽禁终身”的榜样人物。人都说,恭王没有处死,新皇帝太仁慈了。
他做了什么呢?皇家偶尔出情种,他就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那人偏偏是个男子,一个是唱戏为生的花旦。恭王爱他爱得了不得,为他在皇子府修建了单独的院落,每天什么地方也不去,就只在那小旦身边消磨光阴。后来恭王娶亲了,纳妾了,身边美女如云,也没改了心意。
而那唱过戏的花旦却不觉得笼中鸟有什么好的。他年纪见长,也希望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恭王为了留住他,赏了美貌的侍女给他,一来二去的,连恭王的侍妾也被他勾搭上手。说来惹人笑话,那两个被恭王亲手杀死的侍妾,竟然是恭王醋海生波,受不了她们跟心爱的人眉来眼去才愤怒杀人的。
恭王不是聪明人,可他是老实人也不至于落得最后下场。他只要公开那花旦的身份,凭他皇子的身份还控制不了一个地位底下的戏子?任凭外面人怎么羞辱他,他只不改,谁能奈何呢?
可他要名声,不想外面的人用瞧不起的眼神看他,又想要心爱的人对他一心一意……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
惠安太后查出恭王的八个子女,都是花旦跟侍妾苟合所出,下令全部处死。至于那一二真正龙子凤孙的,才真的是惨。至于花旦自己,当着恭王的面,凌迟处死。恭王飙夺王位,贬为庶人,幽禁终身。
这场引得京城内外议论纷纷的大案,以赵玲玉的满意结束。她被太后接到慈宁宫中,不久,就传出了赵玲玉仍是处子之身的传闻。成婚多年,仍是处子?换在一个月前,赵玲玉恐怕是所有人的嘲笑对象——任凭生得如花似玉,可丈夫碰都不碰一下,可见没有魅力。但恭王幽禁后,人人都称赞赵玲玉“机智聪慧”了。
有人赞叹她的“节操”,请旨成婚。但赵玲玉经过“深思熟虑”,故意在太后面前求恳,说起她年少时候的旧事,泪水涟涟,称不要名分,只愿做安乐候景暄的贴心人。
阮淑妃才怀有身孕,她可跟安乐候夫人是闺中好友!这事太后沉吟了一下,问了阮淑妃。当着这许多人的面,阮星盈很想替好友回绝了,但这个赵玲玉皇家是有所亏欠的,太后的意思非常明显,要弥补,同时彰显端宸皇帝和她的仁德。如果她很直接的拒绝,怕是惹怒太后。
内心里把赵玲玉恨得要死,面上她端庄无比的道,“这是安乐候府的事,赶明儿臣妾召安乐侯夫人进宫吧。”
“何必明日呢?今日皇后、贵妃都在,说不定皇帝下了朝也会赶过来,就定今日吧。”太后淡淡的发话了。
小太监忙不及的派人抬轿子去安乐候府。
赵玲玉强忍着欢喜的心情,努力做出平静状。太后慈爱的拍了拍她的手背,就让赵玲玉坐在自己身侧,笑着道,
“上次长公主进宫,还念叨景暄的子嗣。丫头,你可是早些年长公主就看中的人,虽说中间有些不如意,可那都过去了!等你进了府,可要好生照顾安乐候和侯夫人啊!他们两个,都是不省心的,才让长公主年纪大了还不能放心。”
“是太后,玲玉谨记您的教诲。”
三言两语,竟是定下来一般。
不久,俞清瑶进宫了。她低垂着头,听见谢贵妃用隐含嘲讽的语气说了赵玲玉的选择,又问她的想法,到底愿还是不愿意?
“臣妾……求之不得。”
阮星盈下意识的站起身,身边的两个嬷嬷急忙扶住她,示意她稍安勿躁。而谢贵妃有一丝惊讶,那沐天华是个古往今来最嫉妒的,怎么她的女儿倒宽容大度,能跟别人分享丈夫了?
赵玲玉也充满意外,故意步履轻盈的走到俞清瑶面前,“妹妹,我知道你是不欢迎我的。唉,怪只怪我当年糊涂,以为父母之命……再嫁由己。若我不能嫁给景暄,这辈子都不会快活的。你要恨就去恨我吧,看在我对景暄的心,请你原谅姐姐的自私吧……”
姐姐妹妹叫的好亲热啊!
俞清瑶失笑,天底下只有一个安乐候夫人,难道赵玲玉以为进了侯府就能取代她的地位?笑话。
“赵姐姐,何出此言?您以皇子妃下嫁……哦,我说错了,是安国公小姐嫁到我们侯府做妾,委屈的是你啊。”
赵玲玉被堵得说不出话。
正巧,端宸皇帝下了朝,难得在后宫走一走,发现几位妃子都不在,都在坤宁宫尽孝。他大踏步进来,笑着道,“母后这里好热闹。”
一瞥眼,瞧见处在大殿正中的赵玲玉和俞清瑶两人。顿时愣住了。
霓裳……我眼花了,又看到你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况且在旁人眼中,赵玲玉远远算不上“苦”。最多是丈夫不碰她罢了。天下间守寡的妇女多了,她至少享受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了。
所以,俞清瑶只当赵玲玉的各种“试探”“挑拨”是玩笑,真的假的她一率当真玩笑。说得露骨了,她就迷迷糊糊的睁大眼,一副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恨得赵玲玉又不能直说——我跟你丈夫有私情。
等到出了宫门。安乐候府的人早过来接了,赵玲玉隔着厚厚的窗纱,发狠的咬着牙,“糊涂虫,活该你被人骗一辈子!”
倒是赵玲玉身边的丫鬟眨巴眼睛,“夫人,您说会不会是这个柔嘉郡主,真傻啊?”
“哼,装傻的人多了!她也不看看自己,不用装都是傻瓜了!算了,不要踩她,等她日后后悔去!”赵玲玉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她在八年前做了一个错误了决定,这个决定险些毁了她一辈子,好在现在一切回到正轨上,她又握住了自己的幸福。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走着瞧!
……
如果是妲妲、东茗恨自己,俞清瑶觉得可以理解。但赵玲玉的恨意她就不能接受了。要知道,当初是赵玲玉不愿意嫁给景暄,嫌弃景暄双眼失明,另攀高枝的,怎么后悔了,不反思自己,反而怨恨自己了呢?她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后来才明白一个道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她恩怨分明,才会觉得有恩一定要抱,有仇也不能放过,做人要做得清清白白。而有些人。对她们而言没什么恩怨情仇,有的只是利益。谁伤害了她们的利益,就是仇人——救命之恩也可以翻脸出卖;谁帮助她们获得利益,就是恩人,不共戴天之仇也能一笑泯然。
赵玲玉就是其中代表。
她毫无节操,毫无道德廉耻观念,才能从毁灭一个女人终身的婚姻中走出来。从这一点上看。她是非常强悍的。可惜,她要对上的人是俞清瑶。
正月刚过,许是太医院的医术高超,也许是温度太低,总之瘟疫的扩散完全控制住了。这是端宸二年最好的消息之一。第二个消息就是阮侧妃又怀孕了。皇帝家要添丁,是满天下的喜事,端宸也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老天赏给他的,非常看重。连带惠安太后也欢喜非常。
在这么普天同庆的欢乐声中,偶尔一个不那么让人痛快的。也就在容忍的范围内——广平皇帝的十一皇子,还没正式的封号,还是端宸登基后赐了“恭”,恭王。他在自己家中,弄死了两个小妾。本来宗人府没有怀疑是恭王所为,毕竟一个正经的皇子龙孙,作甚亲手害死姬妾?不喜欢了,丢在一边不理不睬就是了。难道偌大的皇子府,还会让讨厌的人出来碍眼不成?宗人府怀疑的是赵玲玉。妇人爱妒,听说这两个妾还挺受宠爱。那作为正室的赵玲玉就有了充足的作案动机。没想到赵玲玉一听说,立刻脱簪待罪,跑到宗人府中自请“下堂”。自呈“蒲柳弱质,不配为皇家媳”。
上了皇家玉碟的正妃,怎么可能说休就休了。加上两个妾侍也不是无根飘萍的歌姬,而是良家子女。很快有娘家人一状告到大理寺。大理寺卿是个很会探案的官员。一看那失去的姬妾尸体,就断定不是女人所伤,而是男人害的。
皇子府哪里的男人会谋害受宠的妾侍?刨根究底……于是就牵连出十一皇子,恭王。本来没有赵玲玉这一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那两个妾侍的娘家,能做出把清白的女儿送到王府中,就是希望能占王府的便宜,谁还真的想跟王府结仇啊?说不定许点好处就罢了。
可赵玲玉脱簪待罪,自言不配为皇子妃,惊动了惠安太后。太后让老成嬷嬷过来一问,这下了不得,扯出了惊天巨案!
寻常百姓的生死是算不得惊天大案的,唯有谋反,以及涉及皇家的大事,才算得上。恭王呢,不幸成为端宸当政后第一个判处“幽禁终身”的榜样人物。人都说,恭王没有处死,新皇帝太仁慈了。
他做了什么呢?皇家偶尔出情种,他就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那人偏偏是个男子,一个是唱戏为生的花旦。恭王爱他爱得了不得,为他在皇子府修建了单独的院落,每天什么地方也不去,就只在那小旦身边消磨光阴。后来恭王娶亲了,纳妾了,身边美女如云,也没改了心意。
而那唱过戏的花旦却不觉得笼中鸟有什么好的。他年纪见长,也希望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恭王为了留住他,赏了美貌的侍女给他,一来二去的,连恭王的侍妾也被他勾搭上手。说来惹人笑话,那两个被恭王亲手杀死的侍妾,竟然是恭王醋海生波,受不了她们跟心爱的人眉来眼去才愤怒杀人的。
恭王不是聪明人,可他是老实人也不至于落得最后下场。他只要公开那花旦的身份,凭他皇子的身份还控制不了一个地位底下的戏子?任凭外面人怎么羞辱他,他只不改,谁能奈何呢?
可他要名声,不想外面的人用瞧不起的眼神看他,又想要心爱的人对他一心一意……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
惠安太后查出恭王的八个子女,都是花旦跟侍妾苟合所出,下令全部处死。至于那一二真正龙子凤孙的,才真的是惨。至于花旦自己,当着恭王的面,凌迟处死。恭王飙夺王位,贬为庶人,幽禁终身。
这场引得京城内外议论纷纷的大案,以赵玲玉的满意结束。她被太后接到慈宁宫中,不久,就传出了赵玲玉仍是处子之身的传闻。成婚多年,仍是处子?换在一个月前,赵玲玉恐怕是所有人的嘲笑对象——任凭生得如花似玉,可丈夫碰都不碰一下,可见没有魅力。但恭王幽禁后,人人都称赞赵玲玉“机智聪慧”了。
有人赞叹她的“节操”,请旨成婚。但赵玲玉经过“深思熟虑”,故意在太后面前求恳,说起她年少时候的旧事,泪水涟涟,称不要名分,只愿做安乐候景暄的贴心人。
阮淑妃才怀有身孕,她可跟安乐候夫人是闺中好友!这事太后沉吟了一下,问了阮淑妃。当着这许多人的面,阮星盈很想替好友回绝了,但这个赵玲玉皇家是有所亏欠的,太后的意思非常明显,要弥补,同时彰显端宸皇帝和她的仁德。如果她很直接的拒绝,怕是惹怒太后。
内心里把赵玲玉恨得要死,面上她端庄无比的道,“这是安乐候府的事,赶明儿臣妾召安乐侯夫人进宫吧。”
“何必明日呢?今日皇后、贵妃都在,说不定皇帝下了朝也会赶过来,就定今日吧。”太后淡淡的发话了。
小太监忙不及的派人抬轿子去安乐候府。
赵玲玉强忍着欢喜的心情,努力做出平静状。太后慈爱的拍了拍她的手背,就让赵玲玉坐在自己身侧,笑着道,
“上次长公主进宫,还念叨景暄的子嗣。丫头,你可是早些年长公主就看中的人,虽说中间有些不如意,可那都过去了!等你进了府,可要好生照顾安乐候和侯夫人啊!他们两个,都是不省心的,才让长公主年纪大了还不能放心。”
“是太后,玲玉谨记您的教诲。”
三言两语,竟是定下来一般。
不久,俞清瑶进宫了。她低垂着头,听见谢贵妃用隐含嘲讽的语气说了赵玲玉的选择,又问她的想法,到底愿还是不愿意?
“臣妾……求之不得。”
阮星盈下意识的站起身,身边的两个嬷嬷急忙扶住她,示意她稍安勿躁。而谢贵妃有一丝惊讶,那沐天华是个古往今来最嫉妒的,怎么她的女儿倒宽容大度,能跟别人分享丈夫了?
赵玲玉也充满意外,故意步履轻盈的走到俞清瑶面前,“妹妹,我知道你是不欢迎我的。唉,怪只怪我当年糊涂,以为父母之命……再嫁由己。若我不能嫁给景暄,这辈子都不会快活的。你要恨就去恨我吧,看在我对景暄的心,请你原谅姐姐的自私吧……”
姐姐妹妹叫的好亲热啊!
俞清瑶失笑,天底下只有一个安乐候夫人,难道赵玲玉以为进了侯府就能取代她的地位?笑话。
“赵姐姐,何出此言?您以皇子妃下嫁……哦,我说错了,是安国公小姐嫁到我们侯府做妾,委屈的是你啊。”
赵玲玉被堵得说不出话。
正巧,端宸皇帝下了朝,难得在后宫走一走,发现几位妃子都不在,都在坤宁宫尽孝。他大踏步进来,笑着道,“母后这里好热闹。”
一瞥眼,瞧见处在大殿正中的赵玲玉和俞清瑶两人。顿时愣住了。
霓裳……我眼花了,又看到你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