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三 一百五十万烫手山芋
(感谢‘徐徐涂抹。,兄台的打赏,谢谢。
另外,俺厚颜求一求推荐和月票,这是书的脸面啊,本书这个月上封推,脸面太差了可就影响第一印象了,拜托行有余力的兄弟投一投。
俺在此上吐下泻脚步虚浮转体三百六十度洗冷水澡多谢了。)
“现在松花江南岸一共有四大势力,分别是汉人地主武装、女真人瓜尔佳氏、各地的马贼绿林,还有就是北征军中溃败下来的败兵。其中北征军的败兵占据了喜申卫地面除了喜申卫周围五十里之外的所有城池,瓜尔佳氏占据了可木山地面,当然,可木山地面还有一些汉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结寨自保。另外,虎林地面的汉人们听说了可木山发生的事情,都是大为惶恐,现在虎林地面知府张斗寅联络当地汉族豪强,已经是有了占地割据之势,而在虎林地面上,又是整个奴儿干总督区最为密集的所在,阿速江两岸的高山密林之中,不知道多少马贼出没,大大小小的绺子有几十个,每一绺子都有几千人!”
正德帝听的眉峰逐渐蹙了起来,他已经听说了松花江南岸的形势已经乱成一团,却没想到,竟然是乱成了这样,可以说,朝廷在那里的统治已经是土崩瓦解了。
“那你的想法是?”正德蹙眉问道。
“八个字,步步为营,各个击破!”连子宁道:“其实这些,都是不足为虑,他们之间,互相仇视,各自没有联络,一一荡平也就是了,咱们朝廷大军,单独对付起某一路来,还是很有把握的。”
正德点点头·他对连子宁打仗的本领还是很放心的。
“这便是第一项,平叛了。但是与此同时,还要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做,那就是微臣要说的第二项·移民。”
“移民?”正德脸色有些凝重。
“不错,正是移民!”连子宁神色间颇有些无奈:“这些年,有赖圣上英明,朝中又有国之干城,关外的开发做的极好。臣这一路走过去,所见松江两岸,沃野千里·几乎变成了大粮仓一般。”
他话锋一转:“不过关外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和中原的面积不相上下,但是人口不足中原十之二三啊!尤其是松花江辖地,更是如此,臣之前在柱邦大城,已经查阅过松花江将军辖地的一些资料了,去年时候,四个地面加起来·有汉民二十九万三千六百户,一百五十六万七千六百八十一口,有女真人五万六千七百余口·其余未曾列入户籍的蛮族,大约在二十六七万左右。加起来,也就是不到二百万的样子,松花江将军辖地总比山东布政使司还大些吧?可是据臣下所知,山东一个府,就有这么多人。”
他叹了口气:“而且根据臣的调查,今年先是女真兵灾,然后又是后面的乱兵等等,只怕这二百万人口,又要减去一多半才行·估计等臣把局势平定下来,手里的百姓,也就只有几十万人了······”
连子宁苦着脸道:“微臣做梦都想为陛下分忧,但是没有人什么都办不了啊!开垦荒地需要人,捕鱼打猎需要人,建造城池要塞需要人·修筑道路征发夫子需要人,甚至臣名下那些士卒的缺额都要从他们中遴选啊!”
听了连子宁的话,正德沉吟不语。
他自然知道连子宁所说句句属实,如果没有人口什么都办不成。
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你需要多少人?”
连子宁不假思索道:“至少一百五十万!”
“一百五十万?”正德皇帝眉头拧了起来。
说起来,他还算是个颇为厚道的皇帝,没有干那种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破事儿,若是换成嘉靖的话,说不得就一句话丢过来了——自己去户部说去,说妥了递个折子给朕瞧瞧。
不过也是真被难住了,他上哪儿去给连子宁弄这一百五十万人去?
现在和当初移民关外的时候形势又不一样,那时候关外可是海清河晏的,现在松花江那边儿可不太平,谁愿意去?
这时候,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圣上,谷王殿下求见。”
正德眉峰舒展开,道:“让他进来!”
刚才和连子宁见过面的谷王朱载大踏步的走进来,向着正德一抱拳,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安康?”
“十三来了,也做吧!”看的出来,正德皇帝对这个儿子确实是比较宠爱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让太监搬来锦墩。
朱载老实不客气的在锦墩上坐了,瞧了瞧正德,又看了看连子宁,咧嘴一笑:“父皇,看您愁眉苦脸的,有什么烦心事儿,说出来让儿臣给您分忧啊!”
正德笑骂一声:“你素来不通文事的,与你说有什么用?”
虽然嘴上这么说,却还是让连子宁跟他说了一遍。
朱载听完,砸吧砸吧嘴,眼珠子转了转,一拍手笑道:“父皇,这事儿好办啊!”
“啊?”正德吓了一跳,这儿子武功高强,性子也颇为桀骜不逊,形式作风率性,像极了他年轻时候的样子,所以很得他的喜爱,不过对这个儿子的本事,他也知道几分的,让他出谋划策,确实是难了点
“十三,父皇和连爱卿可是说正事儿呢,你别跟着瞎掺和!”正德脸一板,训斥道。
朱载委屈道:“父皇,儿臣这回可是真有主意呢!不是瞎胡闹!”
“哦?那你说说?”正德饶有兴趣问道,连子宁也盯着他,想看看谷王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四五来。
谷王嘿嘿一笑:“那,父皇,若是说的好了,那儿臣之前求您的那件事儿?”
“你这臭小子,敢跟朕讲条件了!”正德笑骂一句,一挥手:“不就是扩建银安殿么,内府还有些大料的金丝楠木,朕准了!”
谷王大喜,先道了谢,然后便笑嘻嘻道:“父皇,您忘了,不还是有那些贱户么?”
“贱户?”正德皇帝不由得一愣,连子宁心里一喜,脸上却是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对于大明朝任何一个官员来说,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大山芋。
贱户,又称堕户,他们的名称,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一切。其实贱民,在历朝历代都有,商贾、皂隶、优伶、奴仆、娼妓、乞丐都是贱民,然而贱民也分三六九等,像商贾、皂隶、优伶虽位列贱民,其实和普通百姓相差不多,甚至地位、财富、社会关系比一些普通的良民百姓还要强得多,但是贱民中最卑贱者,却是真正的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在以前的朝代,这样的社会最底层通常是罪犯、娼妓等等,没有一个特定的阶级群体,但是明朝不然。
朱皇帝定下的规矩,大明人户以籍为定,分为军、民、匠、灶,而贱民位列四民之外。
贱民的来源,都是当初和朱元璋争天下的人的子孙后裔。
朱皇帝的的确确是狠啊!说起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杀人如麻如朱元璋者,确实是没几个,杀仇人,杀义军,杀同僚,杀蒙元,杀功臣,杀文官,杀勋戚,杀百姓,逮谁杀谁,看谁不顺眼杀谁!那叫一个人头滚滚,从不手软。可能唯一心软的一块儿角落,就是他的儿子们,无论他的儿子犯了什么过错,朱元璋都很是宽大,当然,其直接后果就是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
实际上,在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元朝政府,而是汉族地主武装和义军彼此。
在元朝政府的统治还稳如泰山的时候,南方的各路义军都已经是狗脑子都给打出来了,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等农民起义军大将,互相攻伐,杀的天昏地暗。
而当时朱元璋的力量并不算是极大,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等人,每个人也都是上百万的子民部属,朱元璋和他们作战的时候,力量还很是弱小,数次都是险死还生,所以对这些同为义军的敌人,朱元璋恨之入骨,甚至比对蒙元朝廷还要痛恨。
坐了天下之后,昔日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部属,就都被贬成了贱民。
他们比天下最卑贱的职业还要卑贱,贱民们不准读书识字,不准务农做工,不准经商行贾,就更别提做官出仕了,那纯粹是做梦。
那这样说来,这些贱民岂不是只有活活饿死一条路?
其实倒也不然,大发善心的朱皇帝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你们的子女,女的可以去做娼妓啊!男的做龟公不就得了?
生女代代为娼,生子代代为奴,这不是恶毒的誓言,而是朱皇帝的这些仇人们,在大明朝百余年的真实生活写照。
他们,是整个大明朝最为凄惨的一个群体,从事着最为低贱,让人最看不起的职业,忍受着世人的白眼儿、嘲讽、冷漠和羞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已经习惯了,也从心里就觉得,自己是贱民,能活在世上,就是皇上的恩赐。
后世的那个辫子王朝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儿,可能就是废除了大明的贱民制度。
正德皇帝沉吟片刻,对于他来说,老十三的这个建议,确实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善政。对于贱民,他自然是很了解的,那些贱民们没有土地,没有收入的来源,他们这辈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过上可望不可即的正常人的生活,哪怕生活的很贫寒,对他们来说也是做梦一样的好日子。
另外,俺厚颜求一求推荐和月票,这是书的脸面啊,本书这个月上封推,脸面太差了可就影响第一印象了,拜托行有余力的兄弟投一投。
俺在此上吐下泻脚步虚浮转体三百六十度洗冷水澡多谢了。)
“现在松花江南岸一共有四大势力,分别是汉人地主武装、女真人瓜尔佳氏、各地的马贼绿林,还有就是北征军中溃败下来的败兵。其中北征军的败兵占据了喜申卫地面除了喜申卫周围五十里之外的所有城池,瓜尔佳氏占据了可木山地面,当然,可木山地面还有一些汉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结寨自保。另外,虎林地面的汉人们听说了可木山发生的事情,都是大为惶恐,现在虎林地面知府张斗寅联络当地汉族豪强,已经是有了占地割据之势,而在虎林地面上,又是整个奴儿干总督区最为密集的所在,阿速江两岸的高山密林之中,不知道多少马贼出没,大大小小的绺子有几十个,每一绺子都有几千人!”
正德帝听的眉峰逐渐蹙了起来,他已经听说了松花江南岸的形势已经乱成一团,却没想到,竟然是乱成了这样,可以说,朝廷在那里的统治已经是土崩瓦解了。
“那你的想法是?”正德蹙眉问道。
“八个字,步步为营,各个击破!”连子宁道:“其实这些,都是不足为虑,他们之间,互相仇视,各自没有联络,一一荡平也就是了,咱们朝廷大军,单独对付起某一路来,还是很有把握的。”
正德点点头·他对连子宁打仗的本领还是很放心的。
“这便是第一项,平叛了。但是与此同时,还要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做,那就是微臣要说的第二项·移民。”
“移民?”正德脸色有些凝重。
“不错,正是移民!”连子宁神色间颇有些无奈:“这些年,有赖圣上英明,朝中又有国之干城,关外的开发做的极好。臣这一路走过去,所见松江两岸,沃野千里·几乎变成了大粮仓一般。”
他话锋一转:“不过关外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和中原的面积不相上下,但是人口不足中原十之二三啊!尤其是松花江辖地,更是如此,臣之前在柱邦大城,已经查阅过松花江将军辖地的一些资料了,去年时候,四个地面加起来·有汉民二十九万三千六百户,一百五十六万七千六百八十一口,有女真人五万六千七百余口·其余未曾列入户籍的蛮族,大约在二十六七万左右。加起来,也就是不到二百万的样子,松花江将军辖地总比山东布政使司还大些吧?可是据臣下所知,山东一个府,就有这么多人。”
他叹了口气:“而且根据臣的调查,今年先是女真兵灾,然后又是后面的乱兵等等,只怕这二百万人口,又要减去一多半才行·估计等臣把局势平定下来,手里的百姓,也就只有几十万人了······”
连子宁苦着脸道:“微臣做梦都想为陛下分忧,但是没有人什么都办不了啊!开垦荒地需要人,捕鱼打猎需要人,建造城池要塞需要人·修筑道路征发夫子需要人,甚至臣名下那些士卒的缺额都要从他们中遴选啊!”
听了连子宁的话,正德沉吟不语。
他自然知道连子宁所说句句属实,如果没有人口什么都办不成。
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你需要多少人?”
连子宁不假思索道:“至少一百五十万!”
“一百五十万?”正德皇帝眉头拧了起来。
说起来,他还算是个颇为厚道的皇帝,没有干那种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破事儿,若是换成嘉靖的话,说不得就一句话丢过来了——自己去户部说去,说妥了递个折子给朕瞧瞧。
不过也是真被难住了,他上哪儿去给连子宁弄这一百五十万人去?
现在和当初移民关外的时候形势又不一样,那时候关外可是海清河晏的,现在松花江那边儿可不太平,谁愿意去?
这时候,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圣上,谷王殿下求见。”
正德眉峰舒展开,道:“让他进来!”
刚才和连子宁见过面的谷王朱载大踏步的走进来,向着正德一抱拳,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安康?”
“十三来了,也做吧!”看的出来,正德皇帝对这个儿子确实是比较宠爱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让太监搬来锦墩。
朱载老实不客气的在锦墩上坐了,瞧了瞧正德,又看了看连子宁,咧嘴一笑:“父皇,看您愁眉苦脸的,有什么烦心事儿,说出来让儿臣给您分忧啊!”
正德笑骂一声:“你素来不通文事的,与你说有什么用?”
虽然嘴上这么说,却还是让连子宁跟他说了一遍。
朱载听完,砸吧砸吧嘴,眼珠子转了转,一拍手笑道:“父皇,这事儿好办啊!”
“啊?”正德吓了一跳,这儿子武功高强,性子也颇为桀骜不逊,形式作风率性,像极了他年轻时候的样子,所以很得他的喜爱,不过对这个儿子的本事,他也知道几分的,让他出谋划策,确实是难了点
“十三,父皇和连爱卿可是说正事儿呢,你别跟着瞎掺和!”正德脸一板,训斥道。
朱载委屈道:“父皇,儿臣这回可是真有主意呢!不是瞎胡闹!”
“哦?那你说说?”正德饶有兴趣问道,连子宁也盯着他,想看看谷王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四五来。
谷王嘿嘿一笑:“那,父皇,若是说的好了,那儿臣之前求您的那件事儿?”
“你这臭小子,敢跟朕讲条件了!”正德笑骂一句,一挥手:“不就是扩建银安殿么,内府还有些大料的金丝楠木,朕准了!”
谷王大喜,先道了谢,然后便笑嘻嘻道:“父皇,您忘了,不还是有那些贱户么?”
“贱户?”正德皇帝不由得一愣,连子宁心里一喜,脸上却是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对于大明朝任何一个官员来说,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大山芋。
贱户,又称堕户,他们的名称,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一切。其实贱民,在历朝历代都有,商贾、皂隶、优伶、奴仆、娼妓、乞丐都是贱民,然而贱民也分三六九等,像商贾、皂隶、优伶虽位列贱民,其实和普通百姓相差不多,甚至地位、财富、社会关系比一些普通的良民百姓还要强得多,但是贱民中最卑贱者,却是真正的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在以前的朝代,这样的社会最底层通常是罪犯、娼妓等等,没有一个特定的阶级群体,但是明朝不然。
朱皇帝定下的规矩,大明人户以籍为定,分为军、民、匠、灶,而贱民位列四民之外。
贱民的来源,都是当初和朱元璋争天下的人的子孙后裔。
朱皇帝的的确确是狠啊!说起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杀人如麻如朱元璋者,确实是没几个,杀仇人,杀义军,杀同僚,杀蒙元,杀功臣,杀文官,杀勋戚,杀百姓,逮谁杀谁,看谁不顺眼杀谁!那叫一个人头滚滚,从不手软。可能唯一心软的一块儿角落,就是他的儿子们,无论他的儿子犯了什么过错,朱元璋都很是宽大,当然,其直接后果就是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
实际上,在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元朝政府,而是汉族地主武装和义军彼此。
在元朝政府的统治还稳如泰山的时候,南方的各路义军都已经是狗脑子都给打出来了,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等农民起义军大将,互相攻伐,杀的天昏地暗。
而当时朱元璋的力量并不算是极大,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等人,每个人也都是上百万的子民部属,朱元璋和他们作战的时候,力量还很是弱小,数次都是险死还生,所以对这些同为义军的敌人,朱元璋恨之入骨,甚至比对蒙元朝廷还要痛恨。
坐了天下之后,昔日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部属,就都被贬成了贱民。
他们比天下最卑贱的职业还要卑贱,贱民们不准读书识字,不准务农做工,不准经商行贾,就更别提做官出仕了,那纯粹是做梦。
那这样说来,这些贱民岂不是只有活活饿死一条路?
其实倒也不然,大发善心的朱皇帝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你们的子女,女的可以去做娼妓啊!男的做龟公不就得了?
生女代代为娼,生子代代为奴,这不是恶毒的誓言,而是朱皇帝的这些仇人们,在大明朝百余年的真实生活写照。
他们,是整个大明朝最为凄惨的一个群体,从事着最为低贱,让人最看不起的职业,忍受着世人的白眼儿、嘲讽、冷漠和羞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已经习惯了,也从心里就觉得,自己是贱民,能活在世上,就是皇上的恩赐。
后世的那个辫子王朝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儿,可能就是废除了大明的贱民制度。
正德皇帝沉吟片刻,对于他来说,老十三的这个建议,确实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善政。对于贱民,他自然是很了解的,那些贱民们没有土地,没有收入的来源,他们这辈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过上可望不可即的正常人的生活,哪怕生活的很贫寒,对他们来说也是做梦一样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