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省厅的潘玉林科员
(反对声浪很高啊,同志们正气不足,我希望支持《红旗》的同志们请站起来,多推荐,多宣传,我们搞改革就要勇敢一点,热血一点,不要怕牺牲!)
……
省委机关并不是杨少宗真正的目的地,现在去找王中泉、陆家政、贾富雄、萧薇……的时间太早了,这些人虽然已经都在省委机关中有了自己的位置,却还没有真正的实权,和他现在的关系也不大。
杨少宗真正要找的人是潘玉林。
在杨少宗记忆中活跃着数百个人中,这个人是第一个跳入他脑海的,潘玉林是恢复高考后从旗山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历史总是有着很多特殊的机遇,恢复高考后涌现的前几批大学生运气就非常好,大体都会分配到很不错的工作岗位。
做为一个没有关系的农村人,潘玉林就是凭借过硬的专业成绩和良好的在校表现,毕业后才被分配到省轻工业厅计划管理处做科员。
因为工作业务上的关系,加上两人是同乡,都对旗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杨少宗和潘玉林的来往一直很密切,在杨少宗决定对淮西保护势力出手的时候,已经是副省长的潘玉林就是他在省委中的最重要同盟和支持者。
现在想要找到潘玉林还很容易,找到潘玉林正是杨少宗重建关系网的第一步。
杨少宗直接去省轻工业厅通过门卫联系上潘玉林,如今的潘玉林只是一个小科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容易见到。
门卫和机关里面通了电话后,大概过了十多分钟,一个穿着白色的确凉衬衫和黑裤子的青年科员就夹着一份报纸,匆匆忙忙的走了出来。
见到门卫,青年科员就问道:“刚才找我的人呢?”
门卫冷漠的指了指杨少宗。
青年科员随即看过来,见杨少宗不过十**岁的样子,穿着很普通,实在不像是电话里面说的公社派出来的办事员。
一看这个人的模样,杨少宗就知道他是潘玉林,虽然后来的潘玉林胖了很多,但大体还就是那个人。
他从衬衫口袋里拿出一份公社开具的介绍信给潘玉林,证明自己的身份。
潘玉林大致看了一下,还是有点不相信的看了看杨少宗,笑道:“公社还真是越来越会使用伢子了啊,你都可以当办事员了吗?”
杨少宗道:“其实暂时还不是,我刚从淮海机专毕业,原先是分配到淮海机械厂,我自己要求回公社。老徐书记就先安排我在财经科帮忙,档案能不能转回公社还是未知数呢。这一次,我则是跟着供销社的汤恩国副站长出来采购机械设备回公社办厂,我们朱科长顺道让我另外办点事。”
“哦!”
说到汤恩国,潘玉林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旗山人民都知道汤恩国是能吹的典型嘛!
潘玉林笑了笑,又有些不解的和杨少宗问道:“你既然都被分配到机械厂了,怎么又想回公社啊?”
杨少宗平平淡淡的答道:“建设家乡!”
“哦?”
潘玉林有一点疑惑,但也带着一丝莫名的感动和敬意。
一个大专生愿意做出这么勇敢的选择,本身就很不容易,如果是他,他肯定不会这么做的,虽然他爱旗山,可他真不知道旗山公社这个大山窝子的未来在哪里?
他想了想,又问道:“那汤副站长呢?”
杨少宗道:“他还在煤炭招待所办事,我是单独出来找您,这是宋书记交代的。”
“哦!”
潘玉林又哦了一声,他和杨少宗也不熟,只估计是杨庄或者是大杨岭、小杨岭的人,就和杨少宗说道:“正好下班了,难得老家来人,我带你去附近的小饭店吃顿饭吧!”
老家来人办事,别的先不问,好歹也要招待一顿饭,毕竟是同乡嘛。
说是小饭店,还真的就是小饭店,名字更简单——小康饭店,看起来是一家个体户饭店。
潘玉林在这家小饭店很熟悉,点了几个菜,带着杨少宗在窗户口坐下来。
菜还没有上来,先倒了两杯开水喝着。
潘玉林随口和杨少宗问道:“小杨,公社情况还好吧?我上次听朋友说,省里有些人对继续保留最后一个公社感到不满,老徐书记压力应该蛮大的吧。”
杨少宗感叹一声,道:“书记打算是做最后一搏了,我们正在社里进行责任工分制度改革,解决公社现有的劳动效率低下问题。另外,我们还将倾尽所有,砸钱买一套冷库设备上马一个肉联加工厂,看看能否赚到钱。如果有钱了,那一切问题不都是迎刃而解吗?”
潘玉林默默的点头,道:“是啊,老徐书记在这个时候真是不拼不行,就算他不想向前,别人也不会给他留下后路,公社更不会有后路。咱们旗山的情况比较特别,我倒是挺赞成保留公社体制的,特别是像咱们旗山那样的地方,可惜我也就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啊。”
杨少宗笑道:“公社要买冷库设备的事情,你总能帮上忙吧?”
潘玉林笑道:“这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长江冰箱总厂应该有一套新产品,刚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其实算是别人淘汰的技术,可对咱们来说还是很值得引入的。如果现在报批计划,差不多等两个月就能到货,价格上面肯定是根据计划内来。小杨,我虽然恰好在轻工业厅主管着这个事情,可我只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你回去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尽力,但不敢打包票。要是计划上没有批下来,咱们就只能从计划外走,多出一点钱应该还是能买到的!”
说着这话,潘玉林忍不住的咂了咂嘴,感叹道:“小杨,你可能不太懂,现在经济改革转轨,计划外的物资价格开始松动了,人家冰箱总厂卖给外面的价格比计划内高许多,肯定是尽力先满足计划外的合同。”
杨少宗没有答话。
这里面的事情,他还是清楚一些的。
从84年莫干山会议后,国内开始逐步实施价格双轨制的改革,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物价脱轨,由于整体物资供应紧张,计划外物价逐年暴涨,并由此产生了80年代到90年代最有特点的官倒现象。
不止是个人在倒卖,主管计划的各级物资单位就是倒卖物资的大龙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88年,国内开始双轨合并改革,计划内物资大涨价,由此又引出了一场物价大闯关东变革,进一步导致了国内整体物价暴涨了一倍以上,部分的走俏产品甚至暴涨了三四倍。
为了对应这种状况,从89年开始,短短三年内,全国各行各业的薪水都激增了一倍,再次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而央行的印钞机器更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每天印钱417亿元,创了中国金融史新记录。
从88年到94年,央行内部和各地银行讨论最多的不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而是印不印一千元的大钞和什么时候从国外引入速度更快的新印钞机器。
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疯狂,比起85年-95年绝对是差的太远了,这时候的人左起来很激进,右起来更激进。
潘玉林忽然想起来什么,和杨少宗问道:“对了,公社办肉联厂想做什么项目?”
杨少宗道:“做鱼丸、烤鸭和香肠,咱们准备利用水库和琵琶湖优势大养几十万只鸭子,再利用丘陵资源的特点大养猪牛。”
一听这话,潘玉林特别高兴的笑道:“哎呀,这可真是好办法,好办法啊,谁想出来的?”
杨少宗笑道:“说了你可能不信,这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社里才派我跟着汤副站长出来办事,组织上也是要锻炼我的能力,让我能更好的为组织工作!”
“呦呦呦……看不出来啊!”
潘玉林挺高兴的啧啧称赞着,大概是因为同乡,也都是机械专业毕业,他对杨少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且,他也感觉杨少宗身上有一种他所没有的勇气。
听杨少宗说“组织”。
潘玉林就顺口问道:“小杨,入党了啊?”
杨少宗道:“我高二入的党。”
潘玉林笑道:“那算是老党员了啊,我是高三入的党,你是党员,在学校里面应该参加过很多学生活动吧,我感觉你比同龄人要稳重很多,难怪老徐书记和社长会派你出来,也好,这对你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
在这个时期,入党也算是很潮流的事情,就和后来人人争当斑竹一样流行。
潘玉林很快又和杨少宗问了问家里的情况,问他究竟是大杨岭人,还是杨庄人。
这一问,他才知道杨少宗是“杨团长”家的孙子。
旗山人几乎都听说过“杨团长”家的事,但不一定知道杨少宗的名字。
将杨少宗和记忆中的那些事对上号,潘玉林就明白老徐书记和宋长明为什么会派杨少宗来了,除了关系,加上杨少宗是大专生和党员,能力和谈吐都不错,适当多给点机会锻炼一下也很正常。
杨少宗家里的情况比较独特……!
潘玉林不便再拉家常,就再转了一个话题道:“我想起来,我在农业厅那边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住在机关宿舍的年轻人,要不我找一找他们,帮公社联系几个对口的科研单位搞扶持?”
“好啊!”
杨少宗当即和潘玉林道:“要能这样就太好了!”
他盘算过,如果能将公社私底下积压的六千吨煤卖掉,再加上原来剩下的二十多万元的公款积蓄,完全可以一边办肉联厂,一边搞农副业养殖。
利用丘陵地区增撒牧草种,大力办规模化的养牛场不失为旗山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潘玉林在心底稍微思索一下,和杨少宗道:“这样,咱们把这个事情办的稳妥点,先不着急,等你办完事回旗山就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再写一封信让你带回去证明此事,看看老徐书记和宋社长是什么样的意见。最好还是得让宋社长亲自来一趟省城,这才显得咱们旗山公社有诚意,我这段时间加紧跑一跑,看看农牧局那边有几个单位有项目要在下面做对口试验的!”
杨少宗道:“行,那就这么办吧。潘大哥,虽然这是咱们旗山自家的事,我还是得谢谢您啊,可惜这一次来的匆忙,没有带点家乡的土特产。其实咱们旗山也就是大青虾和银鱼最让人挂念,可那些水产品真不好带,我这一火车坐到省城,怕是都成了死虾烂鱼。等以后咱们旗山搞好了,我们搞一些冷冻车,每天都能将咱们旗山的特产送到省城里,到时候,只要您想吃就给我打个电话,我天天给您送上门!”
潘玉林呵呵的笑着。
说到大青虾和银鱼。
潘玉林也咂咂的馋嘴,由衷的感叹道:“这滋味的好咂咧,我在城里那是好些天个的想啊,可惜真是没有办法啊,忒没办法,真希望有你说的那一天。”
没有几个旗山人不喜欢吃大青虾和银鱼的,特别是银鱼,那好叫一个鲜咯,而且是三千里地独此一家。
以前只有琵琶湖有,现在则是旗山水库的银鱼最好最鲜最银亮,那一捞上来都闪闪发银光,也就是丁寸大,最贵的时候一斤三四千块,便宜的时候一斤两三分钱。
<hr />
……
省委机关并不是杨少宗真正的目的地,现在去找王中泉、陆家政、贾富雄、萧薇……的时间太早了,这些人虽然已经都在省委机关中有了自己的位置,却还没有真正的实权,和他现在的关系也不大。
杨少宗真正要找的人是潘玉林。
在杨少宗记忆中活跃着数百个人中,这个人是第一个跳入他脑海的,潘玉林是恢复高考后从旗山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历史总是有着很多特殊的机遇,恢复高考后涌现的前几批大学生运气就非常好,大体都会分配到很不错的工作岗位。
做为一个没有关系的农村人,潘玉林就是凭借过硬的专业成绩和良好的在校表现,毕业后才被分配到省轻工业厅计划管理处做科员。
因为工作业务上的关系,加上两人是同乡,都对旗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杨少宗和潘玉林的来往一直很密切,在杨少宗决定对淮西保护势力出手的时候,已经是副省长的潘玉林就是他在省委中的最重要同盟和支持者。
现在想要找到潘玉林还很容易,找到潘玉林正是杨少宗重建关系网的第一步。
杨少宗直接去省轻工业厅通过门卫联系上潘玉林,如今的潘玉林只是一个小科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容易见到。
门卫和机关里面通了电话后,大概过了十多分钟,一个穿着白色的确凉衬衫和黑裤子的青年科员就夹着一份报纸,匆匆忙忙的走了出来。
见到门卫,青年科员就问道:“刚才找我的人呢?”
门卫冷漠的指了指杨少宗。
青年科员随即看过来,见杨少宗不过十**岁的样子,穿着很普通,实在不像是电话里面说的公社派出来的办事员。
一看这个人的模样,杨少宗就知道他是潘玉林,虽然后来的潘玉林胖了很多,但大体还就是那个人。
他从衬衫口袋里拿出一份公社开具的介绍信给潘玉林,证明自己的身份。
潘玉林大致看了一下,还是有点不相信的看了看杨少宗,笑道:“公社还真是越来越会使用伢子了啊,你都可以当办事员了吗?”
杨少宗道:“其实暂时还不是,我刚从淮海机专毕业,原先是分配到淮海机械厂,我自己要求回公社。老徐书记就先安排我在财经科帮忙,档案能不能转回公社还是未知数呢。这一次,我则是跟着供销社的汤恩国副站长出来采购机械设备回公社办厂,我们朱科长顺道让我另外办点事。”
“哦!”
说到汤恩国,潘玉林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旗山人民都知道汤恩国是能吹的典型嘛!
潘玉林笑了笑,又有些不解的和杨少宗问道:“你既然都被分配到机械厂了,怎么又想回公社啊?”
杨少宗平平淡淡的答道:“建设家乡!”
“哦?”
潘玉林有一点疑惑,但也带着一丝莫名的感动和敬意。
一个大专生愿意做出这么勇敢的选择,本身就很不容易,如果是他,他肯定不会这么做的,虽然他爱旗山,可他真不知道旗山公社这个大山窝子的未来在哪里?
他想了想,又问道:“那汤副站长呢?”
杨少宗道:“他还在煤炭招待所办事,我是单独出来找您,这是宋书记交代的。”
“哦!”
潘玉林又哦了一声,他和杨少宗也不熟,只估计是杨庄或者是大杨岭、小杨岭的人,就和杨少宗说道:“正好下班了,难得老家来人,我带你去附近的小饭店吃顿饭吧!”
老家来人办事,别的先不问,好歹也要招待一顿饭,毕竟是同乡嘛。
说是小饭店,还真的就是小饭店,名字更简单——小康饭店,看起来是一家个体户饭店。
潘玉林在这家小饭店很熟悉,点了几个菜,带着杨少宗在窗户口坐下来。
菜还没有上来,先倒了两杯开水喝着。
潘玉林随口和杨少宗问道:“小杨,公社情况还好吧?我上次听朋友说,省里有些人对继续保留最后一个公社感到不满,老徐书记压力应该蛮大的吧。”
杨少宗感叹一声,道:“书记打算是做最后一搏了,我们正在社里进行责任工分制度改革,解决公社现有的劳动效率低下问题。另外,我们还将倾尽所有,砸钱买一套冷库设备上马一个肉联加工厂,看看能否赚到钱。如果有钱了,那一切问题不都是迎刃而解吗?”
潘玉林默默的点头,道:“是啊,老徐书记在这个时候真是不拼不行,就算他不想向前,别人也不会给他留下后路,公社更不会有后路。咱们旗山的情况比较特别,我倒是挺赞成保留公社体制的,特别是像咱们旗山那样的地方,可惜我也就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啊。”
杨少宗笑道:“公社要买冷库设备的事情,你总能帮上忙吧?”
潘玉林笑道:“这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长江冰箱总厂应该有一套新产品,刚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其实算是别人淘汰的技术,可对咱们来说还是很值得引入的。如果现在报批计划,差不多等两个月就能到货,价格上面肯定是根据计划内来。小杨,我虽然恰好在轻工业厅主管着这个事情,可我只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你回去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尽力,但不敢打包票。要是计划上没有批下来,咱们就只能从计划外走,多出一点钱应该还是能买到的!”
说着这话,潘玉林忍不住的咂了咂嘴,感叹道:“小杨,你可能不太懂,现在经济改革转轨,计划外的物资价格开始松动了,人家冰箱总厂卖给外面的价格比计划内高许多,肯定是尽力先满足计划外的合同。”
杨少宗没有答话。
这里面的事情,他还是清楚一些的。
从84年莫干山会议后,国内开始逐步实施价格双轨制的改革,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物价脱轨,由于整体物资供应紧张,计划外物价逐年暴涨,并由此产生了80年代到90年代最有特点的官倒现象。
不止是个人在倒卖,主管计划的各级物资单位就是倒卖物资的大龙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88年,国内开始双轨合并改革,计划内物资大涨价,由此又引出了一场物价大闯关东变革,进一步导致了国内整体物价暴涨了一倍以上,部分的走俏产品甚至暴涨了三四倍。
为了对应这种状况,从89年开始,短短三年内,全国各行各业的薪水都激增了一倍,再次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而央行的印钞机器更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每天印钱417亿元,创了中国金融史新记录。
从88年到94年,央行内部和各地银行讨论最多的不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而是印不印一千元的大钞和什么时候从国外引入速度更快的新印钞机器。
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疯狂,比起85年-95年绝对是差的太远了,这时候的人左起来很激进,右起来更激进。
潘玉林忽然想起来什么,和杨少宗问道:“对了,公社办肉联厂想做什么项目?”
杨少宗道:“做鱼丸、烤鸭和香肠,咱们准备利用水库和琵琶湖优势大养几十万只鸭子,再利用丘陵资源的特点大养猪牛。”
一听这话,潘玉林特别高兴的笑道:“哎呀,这可真是好办法,好办法啊,谁想出来的?”
杨少宗笑道:“说了你可能不信,这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社里才派我跟着汤副站长出来办事,组织上也是要锻炼我的能力,让我能更好的为组织工作!”
“呦呦呦……看不出来啊!”
潘玉林挺高兴的啧啧称赞着,大概是因为同乡,也都是机械专业毕业,他对杨少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且,他也感觉杨少宗身上有一种他所没有的勇气。
听杨少宗说“组织”。
潘玉林就顺口问道:“小杨,入党了啊?”
杨少宗道:“我高二入的党。”
潘玉林笑道:“那算是老党员了啊,我是高三入的党,你是党员,在学校里面应该参加过很多学生活动吧,我感觉你比同龄人要稳重很多,难怪老徐书记和社长会派你出来,也好,这对你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
在这个时期,入党也算是很潮流的事情,就和后来人人争当斑竹一样流行。
潘玉林很快又和杨少宗问了问家里的情况,问他究竟是大杨岭人,还是杨庄人。
这一问,他才知道杨少宗是“杨团长”家的孙子。
旗山人几乎都听说过“杨团长”家的事,但不一定知道杨少宗的名字。
将杨少宗和记忆中的那些事对上号,潘玉林就明白老徐书记和宋长明为什么会派杨少宗来了,除了关系,加上杨少宗是大专生和党员,能力和谈吐都不错,适当多给点机会锻炼一下也很正常。
杨少宗家里的情况比较独特……!
潘玉林不便再拉家常,就再转了一个话题道:“我想起来,我在农业厅那边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住在机关宿舍的年轻人,要不我找一找他们,帮公社联系几个对口的科研单位搞扶持?”
“好啊!”
杨少宗当即和潘玉林道:“要能这样就太好了!”
他盘算过,如果能将公社私底下积压的六千吨煤卖掉,再加上原来剩下的二十多万元的公款积蓄,完全可以一边办肉联厂,一边搞农副业养殖。
利用丘陵地区增撒牧草种,大力办规模化的养牛场不失为旗山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潘玉林在心底稍微思索一下,和杨少宗道:“这样,咱们把这个事情办的稳妥点,先不着急,等你办完事回旗山就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再写一封信让你带回去证明此事,看看老徐书记和宋社长是什么样的意见。最好还是得让宋社长亲自来一趟省城,这才显得咱们旗山公社有诚意,我这段时间加紧跑一跑,看看农牧局那边有几个单位有项目要在下面做对口试验的!”
杨少宗道:“行,那就这么办吧。潘大哥,虽然这是咱们旗山自家的事,我还是得谢谢您啊,可惜这一次来的匆忙,没有带点家乡的土特产。其实咱们旗山也就是大青虾和银鱼最让人挂念,可那些水产品真不好带,我这一火车坐到省城,怕是都成了死虾烂鱼。等以后咱们旗山搞好了,我们搞一些冷冻车,每天都能将咱们旗山的特产送到省城里,到时候,只要您想吃就给我打个电话,我天天给您送上门!”
潘玉林呵呵的笑着。
说到大青虾和银鱼。
潘玉林也咂咂的馋嘴,由衷的感叹道:“这滋味的好咂咧,我在城里那是好些天个的想啊,可惜真是没有办法啊,忒没办法,真希望有你说的那一天。”
没有几个旗山人不喜欢吃大青虾和银鱼的,特别是银鱼,那好叫一个鲜咯,而且是三千里地独此一家。
以前只有琵琶湖有,现在则是旗山水库的银鱼最好最鲜最银亮,那一捞上来都闪闪发银光,也就是丁寸大,最贵的时候一斤三四千块,便宜的时候一斤两三分钱。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