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章 墨 教(上)
而且,现在聂华想要创教的话,还有一个难得的便利条件,那就是上古一神教在民间仍有一定的影响,有这个可以利用的平台,聂华就不必完全白手起家了。至于一神教容易令信徒偏激狭隘的问题(先秦时期的华夏人虽有重义轻生、重义轻利的一面,却也普遍冲动和偏激,叫骂激怒敌人的招术几乎百试不爽,不知道这与上古一神教的残留影响是否有关。),是可以通过推崇理性进行平衡的,而与此同时,一神教可以促进内部团结、启蒙民主意识,相对于多神教来说于国于民害处稍小一些,而且只要教义设计得合理一些,其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减小乃至规避的。
历史上,西方舶来的一神教倒在中国传播起来十分艰难,而且与华夏原有的文化产生过激烈的冲突,这主要是因为那时的中国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宗法制度,祖宗崇拜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与原则上只准膜拜唯一主宰的一神教教义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在战国早期,华夏土生土长的上古一神教还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宗法制度才推行了几百年,根基不若后世那样稳固,尤其目前各国都还尚未开始变法,因为出身低下而被压制埋没的众多民间人才积怨甚深,正是布教的大好时机,何况聂华也不准备将祖先崇拜一竿子打死,它虽然有不少负面影响,但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这便进一步减少了可能的阻力......
墨子一开始听到聂华说起创教的事时还以为是小孩子贪玩搞出来的玩意,但当聂华将自己草拟出来的教义给墨子过目后,他顿时就悚然动容,一个少年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弄出这些东西来,难道冥冥中真有神明存在?但即使墨子身为圣人,也决计想不到世上还有穿越这回事......
墨子心底里从来都不信鬼神,平素只是以鬼神之说劝人向善罢了,因此潜意识里他是不想采纳聂华创教提议的,不过聂华草拟出来的教义与墨家思想一脉相承,而且难得的是它居然并不像历来的鬼神之说那样限制人类探索未知,而且还反对“认命”这种消极的心态,这样的话信它倒也无妨,而且可以预见,有了宗教作为墨家思想的载体,墨家学说的影响力必将无数倍地增大......
也正因为这样,墨子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不但同意创教,而且还接受了聂华的要求,平生以来第一次贪他人之功,对外伪称这些教义是他受到神的启示所得。聂华这样做一方面是想利用墨子的声望便利传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自己并不具备成为教祖的条件。聂华当年了解过世界宗教史,他发现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至少它的第一代教祖要有牺牲自己的幸福为教众乃至天下人谋福利的高尚情操(注1),而那些邪教的教祖则莫不是牺牲教众的利益来给自己享受。聂华自认吃不了这么大的苦,只有让比雷锋还雷锋的夫子来干这个苦差事了......
此后聂华又与夫子探讨交流了多日,将草拟出的教义修改得愈发完美,巧妙地将上古一神教、祖先崇拜传统与墨家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又开放、严格而又宽容的完善宗教体系,其总纲大致如此:
1,昊天上帝(简称上帝、上天、天或者主,其中第一种称呼最为聂华提倡,以免“上帝”这个名词在该时空最终也被外国神冒用......)创造宇宙,制定规则,是万物的主宰,唯一的神明。上帝兼有天下,兼爱世人,兼利世人。人不分贵贱长幼,皆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国国平等,人人平等。
2,上帝的意志(即天志)是欲天下人相爱相利,恶天下人相恶相贼,因此爱人利人者顺天,积功德,恨人害人者逆天,积罪业。功德分为阳德与阴德,罪业分为阳罪与阴罪,阳德与阳罪报在自身,阴德与阴罪报应子孙。
具体来说,功德包括:一,教化世人,让更多的人信“天”(上帝)。
二,是探索未知,以感悟与印证“天志”,并将其告知更多的人。
三,顺应天意,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功德大小既看动机,更重实效,哪怕动恶念而行善事,一样可以积德,但不如动善念行义积德更多,反之亦然,无心之失,不为大恶。
而罪业则包括:杀死无辜之人(对象是妇女儿童时罪孽尤重)、强暴、无故伤人(有足够理由的话,甚至反而积德,毕竟除恶即是行善......)、抢劫、欺诈、偷盗、诽谤......
3,人死以后将会受到上帝的审判,功德与罪业可以互相抵消(但法律上则不行,理由是人类的审判无法像上帝那样绝对公正,所以只能功罪分开。),有大功德之人将升入天堂,享受无边的幸福,有大罪业之人则会堕入地狱,忍受无尽的苦痛,功德不足以进天堂、罪业不至于下地狱的绝大多数人死后则会在抹去前世记忆后获得再世为人的机会,功德越大、来世的命运就越好,罪业越大、来世的命运就越差,以解释出身不同产生的先天不公。但是只要努力积德行善,即使原本的命运不好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避免一遇到逆境就认命而放弃自身努力的消极人生观。)。
4,祖先的功德能够荫庇后人,而罪业则会祸及子孙。后人诚心祭拜祖先可以增进其功德、消减其罪业,不可以轻慢,但子孙本身的功罪更被上帝看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阻止父母长辈行恶可以消减其罪业、劝导父母长辈行义可以增进其功德,这是最大的孝,而父母长辈行恶时盲目地无条件顺从则不但会增加自己的罪业,也同样会加重父母长辈的罪业,是不可取的。(与儒家盲目无条件的孝道针锋相对)
注1:比如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无不例外,二代以后影响就没那么大了,传统形成后教宗就算胡作非为一点也没关系,但第一代绝对要干净。
历史上,西方舶来的一神教倒在中国传播起来十分艰难,而且与华夏原有的文化产生过激烈的冲突,这主要是因为那时的中国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宗法制度,祖宗崇拜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与原则上只准膜拜唯一主宰的一神教教义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在战国早期,华夏土生土长的上古一神教还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宗法制度才推行了几百年,根基不若后世那样稳固,尤其目前各国都还尚未开始变法,因为出身低下而被压制埋没的众多民间人才积怨甚深,正是布教的大好时机,何况聂华也不准备将祖先崇拜一竿子打死,它虽然有不少负面影响,但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这便进一步减少了可能的阻力......
墨子一开始听到聂华说起创教的事时还以为是小孩子贪玩搞出来的玩意,但当聂华将自己草拟出来的教义给墨子过目后,他顿时就悚然动容,一个少年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弄出这些东西来,难道冥冥中真有神明存在?但即使墨子身为圣人,也决计想不到世上还有穿越这回事......
墨子心底里从来都不信鬼神,平素只是以鬼神之说劝人向善罢了,因此潜意识里他是不想采纳聂华创教提议的,不过聂华草拟出来的教义与墨家思想一脉相承,而且难得的是它居然并不像历来的鬼神之说那样限制人类探索未知,而且还反对“认命”这种消极的心态,这样的话信它倒也无妨,而且可以预见,有了宗教作为墨家思想的载体,墨家学说的影响力必将无数倍地增大......
也正因为这样,墨子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不但同意创教,而且还接受了聂华的要求,平生以来第一次贪他人之功,对外伪称这些教义是他受到神的启示所得。聂华这样做一方面是想利用墨子的声望便利传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自己并不具备成为教祖的条件。聂华当年了解过世界宗教史,他发现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至少它的第一代教祖要有牺牲自己的幸福为教众乃至天下人谋福利的高尚情操(注1),而那些邪教的教祖则莫不是牺牲教众的利益来给自己享受。聂华自认吃不了这么大的苦,只有让比雷锋还雷锋的夫子来干这个苦差事了......
此后聂华又与夫子探讨交流了多日,将草拟出的教义修改得愈发完美,巧妙地将上古一神教、祖先崇拜传统与墨家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又开放、严格而又宽容的完善宗教体系,其总纲大致如此:
1,昊天上帝(简称上帝、上天、天或者主,其中第一种称呼最为聂华提倡,以免“上帝”这个名词在该时空最终也被外国神冒用......)创造宇宙,制定规则,是万物的主宰,唯一的神明。上帝兼有天下,兼爱世人,兼利世人。人不分贵贱长幼,皆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国国平等,人人平等。
2,上帝的意志(即天志)是欲天下人相爱相利,恶天下人相恶相贼,因此爱人利人者顺天,积功德,恨人害人者逆天,积罪业。功德分为阳德与阴德,罪业分为阳罪与阴罪,阳德与阳罪报在自身,阴德与阴罪报应子孙。
具体来说,功德包括:一,教化世人,让更多的人信“天”(上帝)。
二,是探索未知,以感悟与印证“天志”,并将其告知更多的人。
三,顺应天意,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功德大小既看动机,更重实效,哪怕动恶念而行善事,一样可以积德,但不如动善念行义积德更多,反之亦然,无心之失,不为大恶。
而罪业则包括:杀死无辜之人(对象是妇女儿童时罪孽尤重)、强暴、无故伤人(有足够理由的话,甚至反而积德,毕竟除恶即是行善......)、抢劫、欺诈、偷盗、诽谤......
3,人死以后将会受到上帝的审判,功德与罪业可以互相抵消(但法律上则不行,理由是人类的审判无法像上帝那样绝对公正,所以只能功罪分开。),有大功德之人将升入天堂,享受无边的幸福,有大罪业之人则会堕入地狱,忍受无尽的苦痛,功德不足以进天堂、罪业不至于下地狱的绝大多数人死后则会在抹去前世记忆后获得再世为人的机会,功德越大、来世的命运就越好,罪业越大、来世的命运就越差,以解释出身不同产生的先天不公。但是只要努力积德行善,即使原本的命运不好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避免一遇到逆境就认命而放弃自身努力的消极人生观。)。
4,祖先的功德能够荫庇后人,而罪业则会祸及子孙。后人诚心祭拜祖先可以增进其功德、消减其罪业,不可以轻慢,但子孙本身的功罪更被上帝看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阻止父母长辈行恶可以消减其罪业、劝导父母长辈行义可以增进其功德,这是最大的孝,而父母长辈行恶时盲目地无条件顺从则不但会增加自己的罪业,也同样会加重父母长辈的罪业,是不可取的。(与儒家盲目无条件的孝道针锋相对)
注1:比如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无不例外,二代以后影响就没那么大了,传统形成后教宗就算胡作非为一点也没关系,但第一代绝对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