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政 策
乐土自治领方圆两百余里,据几个专长农业的墨者估测,只要能够完全开发,即使扣除水域、土丘,以及计划中建设的城市和道路,也可以得到至少两千万亩的平整可耕地。即使不考虑开发所需的人工与金钱,光是耕作两千万亩耕地本身,就需要农夫几万人,换算成人口则要超过二十万,这还是选用节约劳动力的马耕的结果。若采用亩产虽高但人工利用率更低的牛耕,乐土的人口则必须超过五十万人,也难怪一向无比节俭的墨子也忍不住向白圭伸手要钱,一下子就拿走上千金了......
光花钱是不够的,要吸引移民,土地政策才是最关键的,为此墨子展现出了他全方面的才能。自治领的各项基本制度都由墨子亲自制定,聂华等弟子只提出了有限的一点修改意见,就已经相当完善,传说中墨子“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的全才果然不是盖的。
墨子规定,自治领的所有土地都归墨门公有,但使用权则归土地的开发者,就以粮田为例,墨门以五百亩为一个基本单位,将其交给农民耕种,并依据土地的肥沃与开发程度划分田地等级(每五年重新审定一次),设定其田税比例(最低为收获的一成,最高为三成。),跨界徭役全免(农户本身直接受益的徭役还是有的,如农田水利建设。),由墨门统一出钱雇工来完成。而如果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政策还要灵活一些......
乐土自治领的田地禁止买卖,但只有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墨门才能收回已分配的土地。例如,农民无力耕种或者不想耕种,那么土地将被墨门收回,其中主动说明困难的将获得一定的生活补贴,隐瞒不报而导致耕地抛荒面积超过两成的则强制收回分配的耕地,而少报漏报产量超过两成的将被重罚并记录案底,五年内再犯则会被直接驱逐出乐土,若五年内表现良好则案底可以消除。另外,墨门可因公用事业(如城区扩大、兴修道路等。)征用农民耕地,农民无权反对,但墨门需要给予其价值相当于耕地年收获五倍的补偿,如果在庄稼种植期收回,补偿加倍。
墨子规定每户农民必须至少耕作五百亩,主要是为了推广马耕。因为牛耕占用劳动力较多,正常的一户人家是无论如何耕不了这么大面积的,而马耕方式下一个农夫可以种几百亩乃至上千亩地,虽然亩产会低一些,但在自治领地广人稀的现状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粮食收获量都要比牛耕多得多。
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乐土田地的经营权是可以留给后代继承的,但墨子为了预防乐土人口增加后低效的牛耕复辟,特别规定如果一个家庭“丁(青壮年劳动力)均”耕种的粮田少于二百五十亩,那么这个家庭所种的粮田将被墨门无条件收回,以此逼迫那些大家庭自己分家。其中若所种粮田超过一个基本单位,家主可以将其分割给多个儿子(每家至少一个基本单位)耕种,若只有五百亩地,那么只能由长子继承,而其他兄弟则可以由墨门安排其他工作,轻易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大大加快垦荒的速度,并在土地开发完毕后逼迫劳动力向城市集中而加速工商业的发展......
其实墨子一开始定的田税比例极低,最高的也只有收获量的一成,下田更是完全免税,但白圭却认为如果定得太低,农民反而会不知感恩,而且以后若有需要,想再提高就难了。而聂华的提议则更得墨子赞赏,他以为与其直接让利给农民,还不如用多收的田税干一些公益事业,比如开渠、修路、筑桥以及派出技术人员推广农业新技术等等,这样要比让农民们直接将余钱花掉或者藏起来要更好一些。而聂华还进一步提出,在自治领建立惠及全民的义务教育制度和儿童的免费营养餐制度,至于所需的开销,前期暂时依靠墨门投入,等乐土发展起来、基础建设也大致完成、财政上更加宽裕之后,就可以依靠税收来支付这部分的开支了,而乐土从此便能自给自足、甚至有所盈余了......
这些制度无疑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墨子之所以敢于如此急进,除了现在墨门人才济济之外,更因为聂华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和“发现”增强了他的信心。除了仍在持续改进的造纸技术,聂华还“发明”了算盘这一重要的辅助计算工具和流水账的记账方法,使得白圭那边的压力大减。而圆周率概念与四种基本图形正确的面积计算公式被总结出来并得到了严密的论证,则使得土地丈量的准确性大增,间接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并在外派墨者的努力宣传下很快传遍华夏,避免了历史上错误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华夏一直沿用几千年的尴尬。
同时,印刷术的发明又使得书籍的价格大幅度降低,虽然目前只能采用雕版印刷术,但至少可以用来印刷教材了,普及教育的最基本条件得以实现,若还是以前只有手抄本的时期,实现义务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就算所有的大人都不吃不喝,也供不起哪怕只是一半的孩子读书......
这些发明同样只是一个创意就有了(算盘也是脱胎于算筹),所以聂华不必担心引人怀疑,但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运气好,现在聂华已经鼓捣出了一大堆的发明创造,而他还不到十岁,即使人称圣人的墨子也不禁动容,对其更加看重。
不过墨子作为老师时是很严厉的,而且越是天赋好的弟子就越是严格要求,好在聂华脸皮够厚,还受得住。但也同样因为这个缘故,他一些不好的习气却改得很慢,令墨子深为遗憾,为什么找一个既有天赋又上进的弟子就这么难呢?
光花钱是不够的,要吸引移民,土地政策才是最关键的,为此墨子展现出了他全方面的才能。自治领的各项基本制度都由墨子亲自制定,聂华等弟子只提出了有限的一点修改意见,就已经相当完善,传说中墨子“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的全才果然不是盖的。
墨子规定,自治领的所有土地都归墨门公有,但使用权则归土地的开发者,就以粮田为例,墨门以五百亩为一个基本单位,将其交给农民耕种,并依据土地的肥沃与开发程度划分田地等级(每五年重新审定一次),设定其田税比例(最低为收获的一成,最高为三成。),跨界徭役全免(农户本身直接受益的徭役还是有的,如农田水利建设。),由墨门统一出钱雇工来完成。而如果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政策还要灵活一些......
乐土自治领的田地禁止买卖,但只有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墨门才能收回已分配的土地。例如,农民无力耕种或者不想耕种,那么土地将被墨门收回,其中主动说明困难的将获得一定的生活补贴,隐瞒不报而导致耕地抛荒面积超过两成的则强制收回分配的耕地,而少报漏报产量超过两成的将被重罚并记录案底,五年内再犯则会被直接驱逐出乐土,若五年内表现良好则案底可以消除。另外,墨门可因公用事业(如城区扩大、兴修道路等。)征用农民耕地,农民无权反对,但墨门需要给予其价值相当于耕地年收获五倍的补偿,如果在庄稼种植期收回,补偿加倍。
墨子规定每户农民必须至少耕作五百亩,主要是为了推广马耕。因为牛耕占用劳动力较多,正常的一户人家是无论如何耕不了这么大面积的,而马耕方式下一个农夫可以种几百亩乃至上千亩地,虽然亩产会低一些,但在自治领地广人稀的现状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粮食收获量都要比牛耕多得多。
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乐土田地的经营权是可以留给后代继承的,但墨子为了预防乐土人口增加后低效的牛耕复辟,特别规定如果一个家庭“丁(青壮年劳动力)均”耕种的粮田少于二百五十亩,那么这个家庭所种的粮田将被墨门无条件收回,以此逼迫那些大家庭自己分家。其中若所种粮田超过一个基本单位,家主可以将其分割给多个儿子(每家至少一个基本单位)耕种,若只有五百亩地,那么只能由长子继承,而其他兄弟则可以由墨门安排其他工作,轻易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大大加快垦荒的速度,并在土地开发完毕后逼迫劳动力向城市集中而加速工商业的发展......
其实墨子一开始定的田税比例极低,最高的也只有收获量的一成,下田更是完全免税,但白圭却认为如果定得太低,农民反而会不知感恩,而且以后若有需要,想再提高就难了。而聂华的提议则更得墨子赞赏,他以为与其直接让利给农民,还不如用多收的田税干一些公益事业,比如开渠、修路、筑桥以及派出技术人员推广农业新技术等等,这样要比让农民们直接将余钱花掉或者藏起来要更好一些。而聂华还进一步提出,在自治领建立惠及全民的义务教育制度和儿童的免费营养餐制度,至于所需的开销,前期暂时依靠墨门投入,等乐土发展起来、基础建设也大致完成、财政上更加宽裕之后,就可以依靠税收来支付这部分的开支了,而乐土从此便能自给自足、甚至有所盈余了......
这些制度无疑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墨子之所以敢于如此急进,除了现在墨门人才济济之外,更因为聂华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和“发现”增强了他的信心。除了仍在持续改进的造纸技术,聂华还“发明”了算盘这一重要的辅助计算工具和流水账的记账方法,使得白圭那边的压力大减。而圆周率概念与四种基本图形正确的面积计算公式被总结出来并得到了严密的论证,则使得土地丈量的准确性大增,间接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并在外派墨者的努力宣传下很快传遍华夏,避免了历史上错误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华夏一直沿用几千年的尴尬。
同时,印刷术的发明又使得书籍的价格大幅度降低,虽然目前只能采用雕版印刷术,但至少可以用来印刷教材了,普及教育的最基本条件得以实现,若还是以前只有手抄本的时期,实现义务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就算所有的大人都不吃不喝,也供不起哪怕只是一半的孩子读书......
这些发明同样只是一个创意就有了(算盘也是脱胎于算筹),所以聂华不必担心引人怀疑,但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运气好,现在聂华已经鼓捣出了一大堆的发明创造,而他还不到十岁,即使人称圣人的墨子也不禁动容,对其更加看重。
不过墨子作为老师时是很严厉的,而且越是天赋好的弟子就越是严格要求,好在聂华脸皮够厚,还受得住。但也同样因为这个缘故,他一些不好的习气却改得很慢,令墨子深为遗憾,为什么找一个既有天赋又上进的弟子就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