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二二章 狼戾贼忍
改立献帝之初,董卓自封太尉,位列三公。{百度搜索读看看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但这根本不能让他满足,随后便掌管前将军事务,还自封郡侯,拜国相,一举跃居三公之首。表面看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实际上早已远远超越天子,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P>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封侯拜相后,董相国亦未忘记自家鸡犬,他将手中特权发挥的淋漓尽致,大肆加封家族或伪家族成员。乃母封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其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年幼的孙女封谓阳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英雄记》)。
</P>
董卓肆意践踏着礼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高厚达七丈,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来命名,并下令,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都必须下马,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
</P>
其实初到洛阳时的董卓,手下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要在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他。
</P>
为此,董卓从未放弃过暗中培养爪牙,广为收罗亲信,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百度搜索读看看拉拢、利诱、陷害……疯狂的收买着可收买的力量,打击着该打击的势力。譬如吕布,又如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无一不是拜倒在他金山银海,金珠美女之下。有了黄婉、杨彪的投靠,三人在朝中拉帮结派,沆瀣一气,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不仅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
</P>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但凡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皆被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这其中便包括当朝家蔡邕。
</P>
当初,议郎蔡邕因直言上书天子而被放逐朔方,后遇赦返回乡里。当地官吏王智原来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滂政府的言论,蔡邕又被迫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然心灰意冷的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岂料被董卓威胁:“如若不从,我便诛你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对其十分敬重,先是任命他为祭酒,后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史书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P>
所谓顺则昌,逆则亡。与蔡邕相反,卫尉张温曾担任太尉,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也视张温为眼中钉,为了除此心头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布谣言,诬蔑张温与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
</P>
或许铲除异己还算不得残暴,毕竟任何一次革命都是要有人头颅不保,血流成河的。但董相国随后的行止,便不知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了。
</P>
书中有云,董卓入朝乱政,“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卓见城中富户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卒,实施 “收牢”运动。所谓收劳,实际便是纵容军士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P>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所属的羌兵部在阳城大肆劫掠正在乡社集会的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返回洛阳后,董卓下令将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并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兵士,对外人却宣称乃是战胜敌人所得。
</P>
此后不久,董卓大宴群臣。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为何突然宴饮。席间,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顷刻之后,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
</P>
只见数百名俘虏的北方反叛者被押到会场正中央,董卓先下令兵士一一剪去他们的舌头,然后逐一斩去手脚,接着剜掉双眼,血泊之中,残肢横陈、舍目混杂,整整半个时辰,堂中只剩下凄厉的哀号惨叫和董卓阴森恐怖的狂笑。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面无人色,手足冰寒,更有甚者当场失禁。
</P>
从那之后,董卓变态残暴的行止层出不穷,有一次,他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从头发点火,活活焚烧致死。
</P>
类似此等禽兽不如的暴行可谓罄竹难书,自打董卓入宫以来,仅仅数月,惨死于他手中的富商贵胄、叛军义兵甚至黎民百姓已远远不下于一场大规模战争的伤亡。
</P>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P>
</P>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封侯拜相后,董相国亦未忘记自家鸡犬,他将手中特权发挥的淋漓尽致,大肆加封家族或伪家族成员。乃母封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其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年幼的孙女封谓阳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英雄记》)。
</P>
董卓肆意践踏着礼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高厚达七丈,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来命名,并下令,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都必须下马,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
</P>
其实初到洛阳时的董卓,手下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要在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他。
</P>
为此,董卓从未放弃过暗中培养爪牙,广为收罗亲信,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百度搜索读看看拉拢、利诱、陷害……疯狂的收买着可收买的力量,打击着该打击的势力。譬如吕布,又如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无一不是拜倒在他金山银海,金珠美女之下。有了黄婉、杨彪的投靠,三人在朝中拉帮结派,沆瀣一气,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不仅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
</P>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但凡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皆被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这其中便包括当朝家蔡邕。
</P>
当初,议郎蔡邕因直言上书天子而被放逐朔方,后遇赦返回乡里。当地官吏王智原来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滂政府的言论,蔡邕又被迫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然心灰意冷的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岂料被董卓威胁:“如若不从,我便诛你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对其十分敬重,先是任命他为祭酒,后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史书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P>
所谓顺则昌,逆则亡。与蔡邕相反,卫尉张温曾担任太尉,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也视张温为眼中钉,为了除此心头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布谣言,诬蔑张温与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
</P>
或许铲除异己还算不得残暴,毕竟任何一次革命都是要有人头颅不保,血流成河的。但董相国随后的行止,便不知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了。
</P>
书中有云,董卓入朝乱政,“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卓见城中富户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卒,实施 “收牢”运动。所谓收劳,实际便是纵容军士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P>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所属的羌兵部在阳城大肆劫掠正在乡社集会的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返回洛阳后,董卓下令将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并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兵士,对外人却宣称乃是战胜敌人所得。
</P>
此后不久,董卓大宴群臣。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为何突然宴饮。席间,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顷刻之后,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
</P>
只见数百名俘虏的北方反叛者被押到会场正中央,董卓先下令兵士一一剪去他们的舌头,然后逐一斩去手脚,接着剜掉双眼,血泊之中,残肢横陈、舍目混杂,整整半个时辰,堂中只剩下凄厉的哀号惨叫和董卓阴森恐怖的狂笑。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面无人色,手足冰寒,更有甚者当场失禁。
</P>
从那之后,董卓变态残暴的行止层出不穷,有一次,他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从头发点火,活活焚烧致死。
</P>
类似此等禽兽不如的暴行可谓罄竹难书,自打董卓入宫以来,仅仅数月,惨死于他手中的富商贵胄、叛军义兵甚至黎民百姓已远远不下于一场大规模战争的伤亡。
</P>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