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军装
一个小时之后,柳畅亲自把富马尔领事送回了领事馆,走的时候,他的脸上还带着笑容。
而等柳畅一离开,富马尔领事又变得神气起来,他拉着冯文镒的手一起走了进去:“诸位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必须在虹军离开宁波城之前把新的宁波自治机关组建起来,因此我不得不需要你们的帮助!”
他已经吸取了起初的教训,拉来了冯文镒这么强力的外援不说,接下去,他并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与在座的西方人进行着政治交易。
英国人最早投向了富马尔,接着大家已经开始瓜分议会、市政府、海关与自卫队的位置,由于宁波府的西方人士不足一百,而在场的不过五六十人而已,因此大家都很快有了满意的位置。
原本只有一群西方人士在那里唱独角戏的话,份量有些稍嫌不足,但是多了冯文镒这么一位土著,这出戏就唱得分精彩了。
到了天亮的时候,虹军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俘虏与新兵堂堂正正地退出了宁波,而冯文镒则立即向杭州的何桂清上奏,他率义民在洋人支持之下,一举收复宁波城。
这算是与虹军交战以来,清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只是可惜的是,原宁绍台道道台段光清以下官员弃城潜逃,无处寻踪,而虹军群集于宁波城下,宁波不可一日无主,又需酬谢洋人出兵之力,不得已将宁波港暂时改为华洋共管之所。
而与此同时,富马尔领事的报告第一时间送往了上海、新加坡与孟买,他将自己与冯文镒同柳畅达成的协议称为:“我们在中国五十年来最大的收获!”
这确确实实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信使一起来到上海的还有一群刚刚被指定的议员、官员和军官,他们开始大事在上海租界收购着虹军需要的一切物资,从步枪、野战炮、望远镜、军装、棉布到废钢、生铁,他们准备第一时间把这些物资运回宁波去。
这立即在上海的西方社会中掀起了许多巨浪。
何桂清作为浙江巡抚,这些时日又被咸丰训斥了几遍·即使不看上谕,何桂清都能感受得到那深宫大内的愤怒。
他已经从留职察办待罪立功,变成了再有过失,从重处置的程度了·据京中传来的消息说,咸丰爷说了:“难得本皇杀不得一个巡抚吗?”
咸丰朝以来,纲纪甚严,已经杀了好些二品以上的官员,一想到,何桂清就觉得焦头烂额。
现在湘军已经在浙江插进了棋子,浙江布政使胡兴仁这个湖南人就是随时准备来接替他·但是更要命的是邓绍良这个浙江提督也被他们的湖南老乡勾搭过去。
#阝绍良这么一支浙江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居然不回杭嘉湖,转身退去了衢州,只要有见识的人都可以看得明白,那是替湘军打开一条入浙的跳板啊!
“宁可亡于红贼之手,不可亡于湖南人之手!”在一旁王有龄加了一把火:“#阝绍良移防衢州的用意,中丞难道还看不清吗?”
“就是因为看得清楚,所以才这么绝望!”何桂清是绝顶聪明人·邓绍良才一移防,他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些湖南人可恶得很……”
“非是湖南人可恶,实是曾涤生可诛!”王有龄说道:“现在恐怕你我非亡于红贼之手·而是亡于曾涤生之手啊!”
何桂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可恨啊,现在无可用之兵,雪轩,你找我何事?”
“宁波冯二公子上了急报,说是义民收复宁波府城······”
“瞎扯,你我难道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啊!”何桂清苦笑道:“若是一群义民起事,都能收复宁波,那这个巡抚还有何用!”
“所以冯二公子说得明白了,是得了洋人之助!”王有龄笑道:“今年上海小刀会之乱,就是借了洋兵之力·才得以平定的,若无洋兵助战,恐怕现在上海依旧陷于贼手!”
“这个道理勉强还行!有没有洋人照会?”
“有!”王有龄笑道:“冯二公子都说了,为酬洋人助战之功,暂将宁波华洋共管,暂守中立·以图后举,好一个华洋共管!宁波领事、上海领事,恐怕都会来照会!”
何桂清也知道这个华洋共管是怎么一回事,明明就是这柳畅不愿意失去宁波府这么一个富庶已极的港口而找的借口而已,只是他当即问道:“那萧山怎么样了?”
“萧山稳若泰山,红贼来攻三次,都大败而归!”
事实上这只是何桂清与柳畅双方在演戏而已,柳畅若真有决心攻打萧山,别说是一个萧山,就是十个萧山县都已经被虹军攻破了。
但是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清军,柳畅才假戏真作,接连三次杀到萧山城下,又立即闪电般退兵回去,而城上的守军也很配合,枪林弹雨尽是朝天放枪,绝不敢伤虹军一人。
“那好,我就上一封折子,宁波若失,则东南大局崩溃,如今之计,是暂作拖廷为好!当然,红贼的兵不能过境萧山!”
“不过萧山,只是今年而已!”王有龄在旁边劝了一句:“中丞还是早做打算得好!”
何桂清听他这么一说:“我这个巡抚,能不能做到今年年底还是问题了!能拖一日是一日,不知道那位胡藩台是怎么一个想法,他要不要与红贼拖下去?”
“他也得拖!”王有龄觉得好玩:“如若曾涤生知道红贼在宁绍按兵不动的话,他会不会狗急跳墙!”
说起来,让#阝绍良领军退往衢州这是一手好棋,既折了何桂清羽翼,又可以作为湘军进军浙江的跳板,但是千算万算,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谁会想到柳畅居然与何桂清会达成按兵不动相安无事的默契,湘军天天指望着虹军出兵杭嘉湖,何桂清倒台,那时候就可以进兵浙江,把整个浙江全省象江西那样收入湘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是现在柳畅与何桂清上演了一场静坐战争,何桂清无力收复了金处温台宁绍六府,但是柳畅能放下杭嘉湖三府的诱惑,明明知道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而不去攻占,潜心经营地方,结果就是双方成了坐守的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柳畅按兵不动,何桂清便不会倒台,何桂清不倒台,则湘军没了出兵浙江的机会,只能看过宝贵的时间飞逝而走。
因此何桂清当即下了决心:“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且让我看看曾涤生的苦相吧!”
宁波港的中立问题,在北京,在上海,在新加坡,在孟买,都掀起了许多波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个问题而绞尽脑汁。
只是在那之前,宁波府的中立已经成为了既成的事实,新的市政府、市议会、海关都建立起来了,许多在宁波定居的西方人士晚了一步,只能长叹短叹自己没抓住机会。
而宁波码头则是一幅繁荣景象,每天都有货船从上海运来虹军需要的物资,从军用物资到民用物资,都应有尽有,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能力是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但是虹军也是一个潜力非常惊人的消费者,光是今年的秋装与冬装就让许多经营棉布的商人大赚特赚,要知道统一制式的虹军,光是今年的秋装就需要十万件之多,冬装也需要同样的数字。
柳畅原本觉得自己已经预留了足够的余地,但是他很快发现,包括在温州新收编的旧红巾军在内,不完整的初步统计整个虹军不包括乡兵与基干民兵,正规部队加上善叶军校及形形色色的辅助单位,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万九千之多,而且接下去肯定会突破三万人。
这三万人考虑换洗的因素,要一次性发两套军装,这就是六万套军装了,考虑接下去扩军的预留因素,十万套军装真不算了什么。
事实上,换装是从宁波府的驻军开始更换,当草绿色的新军装发到士兵手里的时候,整个虹军都震惊了,这可是一次性发两套崭新的军装啊!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军装显得土里土气,和五六十年代的解放军差不多,但是在这个时空,一身草绿色洋布军装却让士兵骄傲地整天穿在身上。
要知道,这个时空是一个贫困到极点的社会,许多农民一辈子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如果备有一套换洗的衣物,已经是不错的人家,甚至于一些边远山区,全家只有一套正式的衣物,大姑娘都要光着身子。
而现在虹军一发就是两套军装,而且接下去冬天还要发两套冬装,这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虹军建立起了一种信心。
而这只是虹军大规模采购的一部分而已,凭借着宁绍两府的财务,柳畅敞开收购需要的大量军事物资,象龙枪团这样的好部队,隔着几天都能收到新奇玩意。
只是采购量有些过于惊人了,以致于杨长妹很快地周转在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但是这些西方商人很快提出了赊账的建议。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信心?
是宁绍两府今年的大丰收!
而等柳畅一离开,富马尔领事又变得神气起来,他拉着冯文镒的手一起走了进去:“诸位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必须在虹军离开宁波城之前把新的宁波自治机关组建起来,因此我不得不需要你们的帮助!”
他已经吸取了起初的教训,拉来了冯文镒这么强力的外援不说,接下去,他并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与在座的西方人进行着政治交易。
英国人最早投向了富马尔,接着大家已经开始瓜分议会、市政府、海关与自卫队的位置,由于宁波府的西方人士不足一百,而在场的不过五六十人而已,因此大家都很快有了满意的位置。
原本只有一群西方人士在那里唱独角戏的话,份量有些稍嫌不足,但是多了冯文镒这么一位土著,这出戏就唱得分精彩了。
到了天亮的时候,虹军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俘虏与新兵堂堂正正地退出了宁波,而冯文镒则立即向杭州的何桂清上奏,他率义民在洋人支持之下,一举收复宁波城。
这算是与虹军交战以来,清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只是可惜的是,原宁绍台道道台段光清以下官员弃城潜逃,无处寻踪,而虹军群集于宁波城下,宁波不可一日无主,又需酬谢洋人出兵之力,不得已将宁波港暂时改为华洋共管之所。
而与此同时,富马尔领事的报告第一时间送往了上海、新加坡与孟买,他将自己与冯文镒同柳畅达成的协议称为:“我们在中国五十年来最大的收获!”
这确确实实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信使一起来到上海的还有一群刚刚被指定的议员、官员和军官,他们开始大事在上海租界收购着虹军需要的一切物资,从步枪、野战炮、望远镜、军装、棉布到废钢、生铁,他们准备第一时间把这些物资运回宁波去。
这立即在上海的西方社会中掀起了许多巨浪。
何桂清作为浙江巡抚,这些时日又被咸丰训斥了几遍·即使不看上谕,何桂清都能感受得到那深宫大内的愤怒。
他已经从留职察办待罪立功,变成了再有过失,从重处置的程度了·据京中传来的消息说,咸丰爷说了:“难得本皇杀不得一个巡抚吗?”
咸丰朝以来,纲纪甚严,已经杀了好些二品以上的官员,一想到,何桂清就觉得焦头烂额。
现在湘军已经在浙江插进了棋子,浙江布政使胡兴仁这个湖南人就是随时准备来接替他·但是更要命的是邓绍良这个浙江提督也被他们的湖南老乡勾搭过去。
#阝绍良这么一支浙江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居然不回杭嘉湖,转身退去了衢州,只要有见识的人都可以看得明白,那是替湘军打开一条入浙的跳板啊!
“宁可亡于红贼之手,不可亡于湖南人之手!”在一旁王有龄加了一把火:“#阝绍良移防衢州的用意,中丞难道还看不清吗?”
“就是因为看得清楚,所以才这么绝望!”何桂清是绝顶聪明人·邓绍良才一移防,他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些湖南人可恶得很……”
“非是湖南人可恶,实是曾涤生可诛!”王有龄说道:“现在恐怕你我非亡于红贼之手·而是亡于曾涤生之手啊!”
何桂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可恨啊,现在无可用之兵,雪轩,你找我何事?”
“宁波冯二公子上了急报,说是义民收复宁波府城······”
“瞎扯,你我难道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啊!”何桂清苦笑道:“若是一群义民起事,都能收复宁波,那这个巡抚还有何用!”
“所以冯二公子说得明白了,是得了洋人之助!”王有龄笑道:“今年上海小刀会之乱,就是借了洋兵之力·才得以平定的,若无洋兵助战,恐怕现在上海依旧陷于贼手!”
“这个道理勉强还行!有没有洋人照会?”
“有!”王有龄笑道:“冯二公子都说了,为酬洋人助战之功,暂将宁波华洋共管,暂守中立·以图后举,好一个华洋共管!宁波领事、上海领事,恐怕都会来照会!”
何桂清也知道这个华洋共管是怎么一回事,明明就是这柳畅不愿意失去宁波府这么一个富庶已极的港口而找的借口而已,只是他当即问道:“那萧山怎么样了?”
“萧山稳若泰山,红贼来攻三次,都大败而归!”
事实上这只是何桂清与柳畅双方在演戏而已,柳畅若真有决心攻打萧山,别说是一个萧山,就是十个萧山县都已经被虹军攻破了。
但是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清军,柳畅才假戏真作,接连三次杀到萧山城下,又立即闪电般退兵回去,而城上的守军也很配合,枪林弹雨尽是朝天放枪,绝不敢伤虹军一人。
“那好,我就上一封折子,宁波若失,则东南大局崩溃,如今之计,是暂作拖廷为好!当然,红贼的兵不能过境萧山!”
“不过萧山,只是今年而已!”王有龄在旁边劝了一句:“中丞还是早做打算得好!”
何桂清听他这么一说:“我这个巡抚,能不能做到今年年底还是问题了!能拖一日是一日,不知道那位胡藩台是怎么一个想法,他要不要与红贼拖下去?”
“他也得拖!”王有龄觉得好玩:“如若曾涤生知道红贼在宁绍按兵不动的话,他会不会狗急跳墙!”
说起来,让#阝绍良领军退往衢州这是一手好棋,既折了何桂清羽翼,又可以作为湘军进军浙江的跳板,但是千算万算,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谁会想到柳畅居然与何桂清会达成按兵不动相安无事的默契,湘军天天指望着虹军出兵杭嘉湖,何桂清倒台,那时候就可以进兵浙江,把整个浙江全省象江西那样收入湘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是现在柳畅与何桂清上演了一场静坐战争,何桂清无力收复了金处温台宁绍六府,但是柳畅能放下杭嘉湖三府的诱惑,明明知道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而不去攻占,潜心经营地方,结果就是双方成了坐守的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柳畅按兵不动,何桂清便不会倒台,何桂清不倒台,则湘军没了出兵浙江的机会,只能看过宝贵的时间飞逝而走。
因此何桂清当即下了决心:“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且让我看看曾涤生的苦相吧!”
宁波港的中立问题,在北京,在上海,在新加坡,在孟买,都掀起了许多波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个问题而绞尽脑汁。
只是在那之前,宁波府的中立已经成为了既成的事实,新的市政府、市议会、海关都建立起来了,许多在宁波定居的西方人士晚了一步,只能长叹短叹自己没抓住机会。
而宁波码头则是一幅繁荣景象,每天都有货船从上海运来虹军需要的物资,从军用物资到民用物资,都应有尽有,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能力是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但是虹军也是一个潜力非常惊人的消费者,光是今年的秋装与冬装就让许多经营棉布的商人大赚特赚,要知道统一制式的虹军,光是今年的秋装就需要十万件之多,冬装也需要同样的数字。
柳畅原本觉得自己已经预留了足够的余地,但是他很快发现,包括在温州新收编的旧红巾军在内,不完整的初步统计整个虹军不包括乡兵与基干民兵,正规部队加上善叶军校及形形色色的辅助单位,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万九千之多,而且接下去肯定会突破三万人。
这三万人考虑换洗的因素,要一次性发两套军装,这就是六万套军装了,考虑接下去扩军的预留因素,十万套军装真不算了什么。
事实上,换装是从宁波府的驻军开始更换,当草绿色的新军装发到士兵手里的时候,整个虹军都震惊了,这可是一次性发两套崭新的军装啊!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军装显得土里土气,和五六十年代的解放军差不多,但是在这个时空,一身草绿色洋布军装却让士兵骄傲地整天穿在身上。
要知道,这个时空是一个贫困到极点的社会,许多农民一辈子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如果备有一套换洗的衣物,已经是不错的人家,甚至于一些边远山区,全家只有一套正式的衣物,大姑娘都要光着身子。
而现在虹军一发就是两套军装,而且接下去冬天还要发两套冬装,这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虹军建立起了一种信心。
而这只是虹军大规模采购的一部分而已,凭借着宁绍两府的财务,柳畅敞开收购需要的大量军事物资,象龙枪团这样的好部队,隔着几天都能收到新奇玩意。
只是采购量有些过于惊人了,以致于杨长妹很快地周转在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但是这些西方商人很快提出了赊账的建议。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信心?
是宁绍两府今年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