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狡兔需三窟
【嗯,嗯,承认一个错误,人家叫尼古拉.特斯拉,我帮他改名了,也没征求他意见!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脑子里就留下了特拉斯这个印象,或是这样念起来比较顺口吧。至于故事真假,呵呵,这也是作者看来的一个段子,觉得很有趣就写上了,大家就随便看看吧,不用当真。
感谢网友挖坑之狼、Passion帮我纠正,已在前文修改。
网友无心无我指出第一二三章姓名问题,经查证的确是我的失误。文章开头,主角名尚未在头脑固定,而在后期,“郭逸铭”写得顺手了,就常用了下来。现重新修正了开头主角名,正式确定主角就叫郭逸铭,感谢无心无我朋友帮助本书完善给与地帮助,谢谢。
本章开始之前,仍旧感谢网友的支持,感谢冰蓝的苍穹、感谢ABCTAO网友的打赏,非常感谢!感谢网友独行无怨网友投的更新票,就党对作者的一个鞭策吧,谢谢!
感谢所有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你们的支持给我很大鼓励,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这本书现在的成绩,作者在这里鞠躬以谢!】
碧海晴天,船头犁出滚滚白浪,在无垠大海中留下一道长长的尾迹。
西部计算机公司雇员加内特站在船头,海风阵阵拂来,不知名的白色海鸟围绕在海轮周边翻飞鸣叫,时而穿云入海,搏击于海浪之巅。
这里是阿拉伯海。
随着身后渐渐远去的亚丁湾,海面陡然扩张开来,充满整个视线。穿越狭窄的红海,给加内特带来的气闷心胸随之豁然开朗。
这艘船的目的地是卡拉奇,巴基斯坦曾经的首都,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
为了这个目的,海轮从美国东部纽约出发,穿越大西洋,由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红海。再由亚丁湾驶入阿拉伯海向北而行,抵达巴基斯坦,全程一万五千海里漫漫旅程。散装货轮上层载客,下层运货,速度缓慢,一路行来,已在大海上颠簸一个月。而根据船长所说,他们还将预计在船上待五六天左右。
到达卡拉奇,并不是他们的终点。
他们在卡拉奇短暂休整以后,将溯印度河而上,抵达巴基斯坦西北小城马尔丹。
加内特不知道公司怎么会盯上了巴基斯坦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且就算开发巴基斯坦市场,也没有必要将分支机构建在马尔丹这个人口不足十四万的小城市。经由喀布尔河支流巴拉河向西南一百多公里,就是巴基斯坦西北重镇白沙瓦。喀布尔河向东与印度河交汇,继续东行可以到达巴基斯坦现在的首都伊斯兰堡。
要说城市开发最早,条件最好,还属沿海城市卡拉奇。
以上几个城市,都比马尔丹作为公司在巴基斯坦的分部更加合适。然而加内特据理力争,却敌不过公司强硬决定。
唉!
加内特实在不想去马尔丹。
那里北接兴都库斯山,崇山峻岭间部族众多,秩序混乱,从来都是不好管理的地方。自从去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抵抗力量不敌苏军机械化装备,一路退却进入行都库斯山脉,依托险峻的地形逐渐稳住阵脚,兴都库斯山里活动的人就越来越多。
看到抵抗力量不致速败,美国喜出望外,迅速以巴基斯坦为基地,向抵抗力量运去枪支、轻便火炮、毒刺防空导弹等等各种军火。大批的军援、物资,以白沙瓦为中心快速运达,再由边境部族用人力经由山区小道将物资送往阿富汗境内,交到抵抗力量手中。听说白沙瓦附近已经遍地都是中情局开设的训练营地,把从阿富汗溃散出来的原政府军败兵、地方民兵、部落武装重新组织起来,展开训练,教他们渗透、破坏、伏击、暗杀、宣传、鼓动等一系列游击战术。
这些话,都是听和他们同船的中情局雇员告诉他的。
也许听说了白沙瓦现在的混乱局面,公司为了保护他的安全,雇用了一支国际雇佣军小队,护送他前往马尔丹勘址、建立营地。等到营地建立完毕之后,听说还会从中国方面招募一些退伍军人,与雇佣军一道负责公司安全保卫。
加内特一行在上船后不久,就发现另外有一批美国人和他们同行。经过几次接触,他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其中有三名中情局特工、两名前陆军特种兵,他们的目的地和加内特基本一致,是去白沙瓦。只不过加内特是去建立公司分基地,这些人是去充当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教官。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来就是公开严厉谴责态度,并号召西方世界给与阿富汗抵抗力量以全力支持,冲杀在对苏支援的第一线,苏联人、美国人都知之甚详。所以这件事没有什么可保密的,不过是美苏争霸的新一轮交锋而已。
加内特从这伙人那里听来了许多秘闻,这让生活在和平时光中的他大感刺激。但他对这些人还是没有好感,特别是那几个中情局特工,行事间总给他鬼鬼祟祟的感觉。和他们交谈时,他们总喜欢用一种探究的眼光盯着他看,让他觉得毛骨悚然,仿佛是被一条冰冷的毒蛇所注视。几番交往下来,他减少了和这些人对面的机会,以摆脱那几个特工。
“那伙人又过来了!”
陪在他身边的雇佣军小队长,沃克轻轻推了推他,低声说道。他是德裔第二代移民,父亲于二战后来到美国,与同是德裔的母亲结婚后生下了他。沃克以前在美国海豹突击队干过,退役后生计无着落,他也喜欢枪林弹雨生死之间的刺激,便与几个战友组建了一支小小的雇佣军。他们曾参与过非洲一些部落之间的冲突,也以志愿军名义加入过和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收入不菲,但代价同样高昂。
和他共同组建雇佣军小队的几个战友,现在还活着的,只剩下两个人。战斗的残酷,让他们渐渐心生退意。就在这个时候,帮他们联系雇主的军火掮客找到了他们,将西部计算机公司介绍给了他们。了解到这趟业务只是保护他们建址,然后如果双方满意,他们可以留下来转为公司保安,脱离血腥残酷的雇佣军生活,从此过上危险性较低的安稳日子,从事的也是他们擅长的工作。沃克和队友们稍一商量,便接受了这次任务。
“我知道了。”加内特没有回头,只是应了一声。
又要和那几个讨厌的家伙打交道了。
“嗨,加内特,你在这里吹风啊,怎么样,天气还好吗?”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他背后不远处响起来。
“还不错,你们呢,出来透气?”加内特转过头,笑容满面地和对方打个招呼。表面上看,他们就像是一对好朋友。
“哈哈,是啊,这么好的天气,窝在房间里多没意思。”他的同伴笑呵呵地摘下遮阳帽,从花衬衫兜里取出一幅硕大的太阳镜,扣在脸上。
加内特仿佛又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感觉,笼罩他全身。
该死的,以为戴了墨镜,我就不知道你用那双死鱼眼盯着我看了吗?
“加内特,你们公司跑这么远,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做什么?你不知道那里现在很乱,到处都是圣战者、部落武装,枪声从早响到晚,就像打仗一样。难道你们准备转作军火生意?”第一个打招呼的特工趴在船头栏杆上,优哉游哉地看着风景,仿佛不经意般随口问道。
“谁知道呢!我也不过是奉命行事,不过能赚钱,干吗不干?”加内特不怕他俩,只是觉得他们讨厌,也随便敷衍道。
“NO!NO!NO!”那个带着巨大蛤蟆镜的特工笑着伸出一根手指,在他面前摆动,“加内特,这生意可不是谁都吃得下的!这里面水很深,很深!它牵涉了很多国家,美国、巴基斯坦、中国、欧洲……,所有大国几乎都联起手来,在帮助圣战者抵抗苏联入侵。这是一场大游戏,没有本钱的人可玩不起。我奉劝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做你的生意,不要乱插手。否则,当心……”
他抬起头,右手作手枪状,对准加内特,抖了一下。
“哒!”
他的同伴哈哈大笑起来。
加内特愤怒地看了他们一眼,带着沃克愤而离开。
说实话,他都有些怀疑,公司在这个敏感点,雇用一批雇佣军保护他进入白沙瓦附近,是不是想要在这个大蛋糕中谋划分一杯羹。不过正像那两个中情局特工所说,这是大国间的游戏,不是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可以随便掺合的。
但话说回来,这么大一个蛋糕,他们也不见得不能从中拾一点残渣。听说中东那些浮在石油上的国度,被苏联入侵阿富汗给吓怕了,纷纷慷慨解囊,拿出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来支援圣战者们。
或许公司派我来,还真是这个意思……
……
船在卡拉奇入港,加内特等人从船上下来。他们发现一队巴基斯坦士兵簇拥着几个高官上了船,看方向似乎是去找那几个特工和教官。
一队帆布拉得严严实实的军车停在码头上,海轮货舱打开,起重机从中吊起一个个密封的木箱。木箱上印着向上的标志,以及小心轻放、危险品等警示语。
看来他们随船还运来了一批军火。
沃克的小队一共有十一个人,来源非常混乱,除了沃克和他的两个老战友是海豹突击队退役,还有陆战队、法国殖民伞兵部队、比利时贝雷帽等等好几个单位。大家的穿着也不统一,基本都是穿着各自曾经服役过的部队军装。
他们所用的武器,也各依自己喜好:M16、柯尔特、SLR、弗兰奇FL-57,不一而足。
万国牌的军装,万国牌的武器,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支雇佣军。
他们这次同船运抵的有两辆美军二战吉普,结实耐操,三辆重卡。考虑到巴基斯坦政府反应,重武器都放进了车内,贴身只佩了一把手枪。
在卡拉奇,为了摆脱那群特工的纠缠,他们特意多休息了两天。
加内特来之前已经通过美国使馆办理了相关手续。美、巴之间为了对抗同一个敌人,现在正处于蜜月期间,巴基斯坦方面问都不问,就爽快地通过了他们的申请。并对他们投资的决定感到极为高兴,专门派出一位商务部官员随同出发,帮助他们协调关系。
巴基斯坦的政治架构,很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具有一定权威,但对地方约束力有限。在中央控制区之外,各地方政府权限极大。同时地方部族影响力巨大,他们公开拥有部族武装、私人军队。中央的决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与部族长老协商后,由各部族自行实施。
在平原地区,中央的权威还比较大,越是靠近山区,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就越低。
加内特他们在卡拉奇待了十天,购买了许多补给物资,并准备了一大批给马尔丹当地部族长老的馈赠,才租了一艘中型内河货轮,向上游出发。
南部地区很安详,到巴基斯坦中部,为了防备印度进攻,沿途的军事基地众多,到处都可以看到军车、装甲车的身影。这些地方秩序也还安稳。但当货轮从印度河驶入喀布尔河,两岸的景貌从平原渐渐向丘陵过渡,土地渐趋贫瘠,所见的人民也风尘仆仆、黑瘦精悍。扛枪的人到处都是,看他们穿着,明显不是政府军,而是部族武装或是民兵。他们还特爱开枪,高兴时对天鸣枪,愤怒时也对天鸣枪,初开始搞得沃克他们神经高度紧张,还以为进入了战区。过了几天,适应了,才稍好一些。但大家还是提高了警惕,安排了哨位,武器都放在适手的地方,尽量和衣而睡,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到第五天,船从喀布尔河转入支流巴拉河,还有两天多水程就到达马尔丹。
就在当天夜里,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就袭击了货船。幸亏加内特他们携带了大型红外夜视装置,沃克也安排了守夜警哨,及时发现了他们的企图。
一场夜战就此展开。
双方在夜色中激烈交火,谁也看不见谁,就是疯狂地宣泄弹药。当货船起锚,离开岸边,驶向河流中心部位,对方见无利可图,便迅速撤退。短短十几分钟交火,沃克他们一共消耗了上万发子弹,二十余枚照明弹,六十余发迫击炮弹,枪榴弹上百发。
战果为零。
黑夜中谁也不敢登岸检查战果,对方撤退后,所有人一夜没睡,紧握着枪守在战位。天一亮货船就开拔,没有谁有兴趣去检查到底打死了多少人。
或许一个都没有。
船到达马尔丹,这也是一个水边城市,水流充沛,满足电子工业的基本需求。在商务部官员引荐下,他们会见了当地部族长老,献上了他们的礼物。加内特送上的这份礼很重,既有当地急需的生活用品,也有一批轻武器,还有从美国带来的一大批电子、生活物资,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他们的宗教忌讳,从而顺利得到允许在当地购买土地。
11月,加内特等人选择了一片很好的地方,用三百万美元买下了一片山谷间的谷地。谷地被险峻群山包围,面积狭长约4.7平方公里,一条雪山融化形成的小河从中央穿过。谷地基本比较平整,有些小丘陵也容易改变地貌。谷地很贫瘠,大多是岩石风化而成,草都没长几根,显然无法耕种,所以才被部族所放弃,便宜卖给他们。
山谷前后都可出入。
前方是来路,小河直通巴拉河。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巴基斯坦,这条贯通的水路线保证了他们从外界得到大批物资补助,从而快速建立营地。水源丰富,只要储备了足够多的物资,当面对敌人进攻时,足以让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长期坚守。
山后就是连绵数百公里的兴都库斯山,能够攀爬的地方并不多。只要守好几个关键点,就可以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
加内特通过卫星电话与公司联系之后,获得了一千万美元的授权,从本地或巴基斯坦其他地方,大批购买水泥、钢筋、建筑机械,首先完成谷前谷后的防卫安全建设。
12月,第一批中国工人到来,总数238人。
总部根据当地地形,请专业设计公司制定的建设蓝图也随之传达,建设步伐就此展开。
感谢网友挖坑之狼、Passion帮我纠正,已在前文修改。
网友无心无我指出第一二三章姓名问题,经查证的确是我的失误。文章开头,主角名尚未在头脑固定,而在后期,“郭逸铭”写得顺手了,就常用了下来。现重新修正了开头主角名,正式确定主角就叫郭逸铭,感谢无心无我朋友帮助本书完善给与地帮助,谢谢。
本章开始之前,仍旧感谢网友的支持,感谢冰蓝的苍穹、感谢ABCTAO网友的打赏,非常感谢!感谢网友独行无怨网友投的更新票,就党对作者的一个鞭策吧,谢谢!
感谢所有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你们的支持给我很大鼓励,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这本书现在的成绩,作者在这里鞠躬以谢!】
碧海晴天,船头犁出滚滚白浪,在无垠大海中留下一道长长的尾迹。
西部计算机公司雇员加内特站在船头,海风阵阵拂来,不知名的白色海鸟围绕在海轮周边翻飞鸣叫,时而穿云入海,搏击于海浪之巅。
这里是阿拉伯海。
随着身后渐渐远去的亚丁湾,海面陡然扩张开来,充满整个视线。穿越狭窄的红海,给加内特带来的气闷心胸随之豁然开朗。
这艘船的目的地是卡拉奇,巴基斯坦曾经的首都,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
为了这个目的,海轮从美国东部纽约出发,穿越大西洋,由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红海。再由亚丁湾驶入阿拉伯海向北而行,抵达巴基斯坦,全程一万五千海里漫漫旅程。散装货轮上层载客,下层运货,速度缓慢,一路行来,已在大海上颠簸一个月。而根据船长所说,他们还将预计在船上待五六天左右。
到达卡拉奇,并不是他们的终点。
他们在卡拉奇短暂休整以后,将溯印度河而上,抵达巴基斯坦西北小城马尔丹。
加内特不知道公司怎么会盯上了巴基斯坦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且就算开发巴基斯坦市场,也没有必要将分支机构建在马尔丹这个人口不足十四万的小城市。经由喀布尔河支流巴拉河向西南一百多公里,就是巴基斯坦西北重镇白沙瓦。喀布尔河向东与印度河交汇,继续东行可以到达巴基斯坦现在的首都伊斯兰堡。
要说城市开发最早,条件最好,还属沿海城市卡拉奇。
以上几个城市,都比马尔丹作为公司在巴基斯坦的分部更加合适。然而加内特据理力争,却敌不过公司强硬决定。
唉!
加内特实在不想去马尔丹。
那里北接兴都库斯山,崇山峻岭间部族众多,秩序混乱,从来都是不好管理的地方。自从去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抵抗力量不敌苏军机械化装备,一路退却进入行都库斯山脉,依托险峻的地形逐渐稳住阵脚,兴都库斯山里活动的人就越来越多。
看到抵抗力量不致速败,美国喜出望外,迅速以巴基斯坦为基地,向抵抗力量运去枪支、轻便火炮、毒刺防空导弹等等各种军火。大批的军援、物资,以白沙瓦为中心快速运达,再由边境部族用人力经由山区小道将物资送往阿富汗境内,交到抵抗力量手中。听说白沙瓦附近已经遍地都是中情局开设的训练营地,把从阿富汗溃散出来的原政府军败兵、地方民兵、部落武装重新组织起来,展开训练,教他们渗透、破坏、伏击、暗杀、宣传、鼓动等一系列游击战术。
这些话,都是听和他们同船的中情局雇员告诉他的。
也许听说了白沙瓦现在的混乱局面,公司为了保护他的安全,雇用了一支国际雇佣军小队,护送他前往马尔丹勘址、建立营地。等到营地建立完毕之后,听说还会从中国方面招募一些退伍军人,与雇佣军一道负责公司安全保卫。
加内特一行在上船后不久,就发现另外有一批美国人和他们同行。经过几次接触,他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其中有三名中情局特工、两名前陆军特种兵,他们的目的地和加内特基本一致,是去白沙瓦。只不过加内特是去建立公司分基地,这些人是去充当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教官。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来就是公开严厉谴责态度,并号召西方世界给与阿富汗抵抗力量以全力支持,冲杀在对苏支援的第一线,苏联人、美国人都知之甚详。所以这件事没有什么可保密的,不过是美苏争霸的新一轮交锋而已。
加内特从这伙人那里听来了许多秘闻,这让生活在和平时光中的他大感刺激。但他对这些人还是没有好感,特别是那几个中情局特工,行事间总给他鬼鬼祟祟的感觉。和他们交谈时,他们总喜欢用一种探究的眼光盯着他看,让他觉得毛骨悚然,仿佛是被一条冰冷的毒蛇所注视。几番交往下来,他减少了和这些人对面的机会,以摆脱那几个特工。
“那伙人又过来了!”
陪在他身边的雇佣军小队长,沃克轻轻推了推他,低声说道。他是德裔第二代移民,父亲于二战后来到美国,与同是德裔的母亲结婚后生下了他。沃克以前在美国海豹突击队干过,退役后生计无着落,他也喜欢枪林弹雨生死之间的刺激,便与几个战友组建了一支小小的雇佣军。他们曾参与过非洲一些部落之间的冲突,也以志愿军名义加入过和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收入不菲,但代价同样高昂。
和他共同组建雇佣军小队的几个战友,现在还活着的,只剩下两个人。战斗的残酷,让他们渐渐心生退意。就在这个时候,帮他们联系雇主的军火掮客找到了他们,将西部计算机公司介绍给了他们。了解到这趟业务只是保护他们建址,然后如果双方满意,他们可以留下来转为公司保安,脱离血腥残酷的雇佣军生活,从此过上危险性较低的安稳日子,从事的也是他们擅长的工作。沃克和队友们稍一商量,便接受了这次任务。
“我知道了。”加内特没有回头,只是应了一声。
又要和那几个讨厌的家伙打交道了。
“嗨,加内特,你在这里吹风啊,怎么样,天气还好吗?”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他背后不远处响起来。
“还不错,你们呢,出来透气?”加内特转过头,笑容满面地和对方打个招呼。表面上看,他们就像是一对好朋友。
“哈哈,是啊,这么好的天气,窝在房间里多没意思。”他的同伴笑呵呵地摘下遮阳帽,从花衬衫兜里取出一幅硕大的太阳镜,扣在脸上。
加内特仿佛又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感觉,笼罩他全身。
该死的,以为戴了墨镜,我就不知道你用那双死鱼眼盯着我看了吗?
“加内特,你们公司跑这么远,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做什么?你不知道那里现在很乱,到处都是圣战者、部落武装,枪声从早响到晚,就像打仗一样。难道你们准备转作军火生意?”第一个打招呼的特工趴在船头栏杆上,优哉游哉地看着风景,仿佛不经意般随口问道。
“谁知道呢!我也不过是奉命行事,不过能赚钱,干吗不干?”加内特不怕他俩,只是觉得他们讨厌,也随便敷衍道。
“NO!NO!NO!”那个带着巨大蛤蟆镜的特工笑着伸出一根手指,在他面前摆动,“加内特,这生意可不是谁都吃得下的!这里面水很深,很深!它牵涉了很多国家,美国、巴基斯坦、中国、欧洲……,所有大国几乎都联起手来,在帮助圣战者抵抗苏联入侵。这是一场大游戏,没有本钱的人可玩不起。我奉劝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做你的生意,不要乱插手。否则,当心……”
他抬起头,右手作手枪状,对准加内特,抖了一下。
“哒!”
他的同伴哈哈大笑起来。
加内特愤怒地看了他们一眼,带着沃克愤而离开。
说实话,他都有些怀疑,公司在这个敏感点,雇用一批雇佣军保护他进入白沙瓦附近,是不是想要在这个大蛋糕中谋划分一杯羹。不过正像那两个中情局特工所说,这是大国间的游戏,不是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可以随便掺合的。
但话说回来,这么大一个蛋糕,他们也不见得不能从中拾一点残渣。听说中东那些浮在石油上的国度,被苏联入侵阿富汗给吓怕了,纷纷慷慨解囊,拿出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来支援圣战者们。
或许公司派我来,还真是这个意思……
……
船在卡拉奇入港,加内特等人从船上下来。他们发现一队巴基斯坦士兵簇拥着几个高官上了船,看方向似乎是去找那几个特工和教官。
一队帆布拉得严严实实的军车停在码头上,海轮货舱打开,起重机从中吊起一个个密封的木箱。木箱上印着向上的标志,以及小心轻放、危险品等警示语。
看来他们随船还运来了一批军火。
沃克的小队一共有十一个人,来源非常混乱,除了沃克和他的两个老战友是海豹突击队退役,还有陆战队、法国殖民伞兵部队、比利时贝雷帽等等好几个单位。大家的穿着也不统一,基本都是穿着各自曾经服役过的部队军装。
他们所用的武器,也各依自己喜好:M16、柯尔特、SLR、弗兰奇FL-57,不一而足。
万国牌的军装,万国牌的武器,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支雇佣军。
他们这次同船运抵的有两辆美军二战吉普,结实耐操,三辆重卡。考虑到巴基斯坦政府反应,重武器都放进了车内,贴身只佩了一把手枪。
在卡拉奇,为了摆脱那群特工的纠缠,他们特意多休息了两天。
加内特来之前已经通过美国使馆办理了相关手续。美、巴之间为了对抗同一个敌人,现在正处于蜜月期间,巴基斯坦方面问都不问,就爽快地通过了他们的申请。并对他们投资的决定感到极为高兴,专门派出一位商务部官员随同出发,帮助他们协调关系。
巴基斯坦的政治架构,很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具有一定权威,但对地方约束力有限。在中央控制区之外,各地方政府权限极大。同时地方部族影响力巨大,他们公开拥有部族武装、私人军队。中央的决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与部族长老协商后,由各部族自行实施。
在平原地区,中央的权威还比较大,越是靠近山区,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就越低。
加内特他们在卡拉奇待了十天,购买了许多补给物资,并准备了一大批给马尔丹当地部族长老的馈赠,才租了一艘中型内河货轮,向上游出发。
南部地区很安详,到巴基斯坦中部,为了防备印度进攻,沿途的军事基地众多,到处都可以看到军车、装甲车的身影。这些地方秩序也还安稳。但当货轮从印度河驶入喀布尔河,两岸的景貌从平原渐渐向丘陵过渡,土地渐趋贫瘠,所见的人民也风尘仆仆、黑瘦精悍。扛枪的人到处都是,看他们穿着,明显不是政府军,而是部族武装或是民兵。他们还特爱开枪,高兴时对天鸣枪,愤怒时也对天鸣枪,初开始搞得沃克他们神经高度紧张,还以为进入了战区。过了几天,适应了,才稍好一些。但大家还是提高了警惕,安排了哨位,武器都放在适手的地方,尽量和衣而睡,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到第五天,船从喀布尔河转入支流巴拉河,还有两天多水程就到达马尔丹。
就在当天夜里,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就袭击了货船。幸亏加内特他们携带了大型红外夜视装置,沃克也安排了守夜警哨,及时发现了他们的企图。
一场夜战就此展开。
双方在夜色中激烈交火,谁也看不见谁,就是疯狂地宣泄弹药。当货船起锚,离开岸边,驶向河流中心部位,对方见无利可图,便迅速撤退。短短十几分钟交火,沃克他们一共消耗了上万发子弹,二十余枚照明弹,六十余发迫击炮弹,枪榴弹上百发。
战果为零。
黑夜中谁也不敢登岸检查战果,对方撤退后,所有人一夜没睡,紧握着枪守在战位。天一亮货船就开拔,没有谁有兴趣去检查到底打死了多少人。
或许一个都没有。
船到达马尔丹,这也是一个水边城市,水流充沛,满足电子工业的基本需求。在商务部官员引荐下,他们会见了当地部族长老,献上了他们的礼物。加内特送上的这份礼很重,既有当地急需的生活用品,也有一批轻武器,还有从美国带来的一大批电子、生活物资,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他们的宗教忌讳,从而顺利得到允许在当地购买土地。
11月,加内特等人选择了一片很好的地方,用三百万美元买下了一片山谷间的谷地。谷地被险峻群山包围,面积狭长约4.7平方公里,一条雪山融化形成的小河从中央穿过。谷地基本比较平整,有些小丘陵也容易改变地貌。谷地很贫瘠,大多是岩石风化而成,草都没长几根,显然无法耕种,所以才被部族所放弃,便宜卖给他们。
山谷前后都可出入。
前方是来路,小河直通巴拉河。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巴基斯坦,这条贯通的水路线保证了他们从外界得到大批物资补助,从而快速建立营地。水源丰富,只要储备了足够多的物资,当面对敌人进攻时,足以让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长期坚守。
山后就是连绵数百公里的兴都库斯山,能够攀爬的地方并不多。只要守好几个关键点,就可以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
加内特通过卫星电话与公司联系之后,获得了一千万美元的授权,从本地或巴基斯坦其他地方,大批购买水泥、钢筋、建筑机械,首先完成谷前谷后的防卫安全建设。
12月,第一批中国工人到来,总数238人。
总部根据当地地形,请专业设计公司制定的建设蓝图也随之传达,建设步伐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