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材料为王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同盟联军

    【今天涉及的计算过多、过于复杂,耽误了时间,更新晚了点,抱歉!

    诚挚感谢网友火烤老母鸡、张牙舞爪、夺命书生贱的打赏,尤其是火烤老母鸡网友,几乎是每天都给于极大支持,不是投评价票,就是更新票,打赏额之高实在让作者深感无以回报。朋友对作者的支持,深为感动,但如此高的打赏,对朋友金钱上是笔不小开支,作者也深有压力之重的感觉。

    其实只要心意到了,哪怕只是每天点一下,投一张推荐票,作者也为之欣慰不已。】

    在西部计算机公司总部楼下,霍克与公司重要成员客气地送走了奥尔森一行,所有人都是喜气洋洋。就在十分钟前,双方的律师草拟了一份技术转让协议,DEC公司用5%的股份换来了西部计算机公司软盘驱动器的全套技术及生产授权。

    由于没有参与现场会谈,当霍克与奥尔森从办公室出来,宣布公司用软盘驱动器技术,参股DEC的时候,所有聚集在公司里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都是一片震惊,随即便狂喜欢呼。

    不管DEC如何举步维艰,它毕竟是全美第二大计算机公司,如果没有软驱技术专利,西部计算机公司连给它提鞋的机会都没有。能够通过利益交换,趁机入股DEC,对于所有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员工,都是一个无比兴奋的巨大振奋。

    奥尔森性子急,签约结束,他便不肯再多待,立即带着收获,连夜赶回马塞诸塞,组织人手对相关技术进行消化,以便尽快投产。

    “郭,你来一下!”

    刚送走DEC一行,在其他管理人员羡慕的眼神中,郭逸铭就又被叫进了霍克的办公室。

    关上门,放下百叶窗,霍克才认真地说道:“老板,这笔交易划算吗?以DEC现在的经营状况,5%的股份市值不过六千五百万。而且奥尔森拒绝了我们分享DEC新型个人计算机研究成果的要求,只是同意由我们自己独立研发一款个人计算机,他们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就靠这两条,就从我们手中得到了软驱技术,怎么看都是我们吃亏……”

    “你真是这么想的?”

    郭逸铭才不相信霍克会蠢笨到看不出他的用意,这么说,无非是故意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以显示老板的睿智英明。霍克倒是深蕴拍马之道。

    “难道不是?”霍克讶异地摊摊手,一幅事实就是如此的样子。

    郭逸铭摇摇头。

    人家梯子都搭好了,一心讨好他,不表现一下也无法获得下属的崇拜,那就勉为其难简单说明一下好了。

    “技术转让,只是允许DEC合法地生产销售软盘驱动器,又不是把这个生意让给了他们,并不影响我们正常生产销售软驱,可以说是额外的好处。软驱这块,市场太大了,别说我们不可能一家独吞,就是让我们吃,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现在我们的单晶硅月产能只有2.8吨。一个单晶炉月产量56根单晶棒,每根长700毫米。因为我们对单晶棒的切割技术并没做改进,每片硅晶元切割厚度达到了300微米(一毫米=1000微米)。

    也就是说,每根单晶棒最多能够切割出2333片硅晶片。

    生产线每月总计能切割出11.6万硅晶片。每片硅晶片上可以集成20~30只芯片,那我们的总产能就是233~348万枚芯片。

    这是按照良品率百分之百计算的。实际上硅晶片边缘坏点等诸多因素,良品率都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要不然集成电路的成本也不会始终居高不下了。我们能够将良品率提高到80%以上,全靠我们制备的硅晶片本身品质优异。

    我们为了保证软驱的性能,电路中大量使用了集成电路,一只软驱上大大小小的集成电路多达14片。

    现在公司每月能供应15万台软驱,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产能极限,两三年里都不可能再提高。

    照这个速度,要满足全美5000万台计算机全部更换我们的软驱设备,需要333个月!算上全球计算机用户的需求,这个数字再扩大两三倍也不止!

    别说全部更换了,就是满足新增客户的需求,我们都无力做到。

    不能快速占领份额,等到IBM这些公司完善了他们的软驱技术,到时候还有我们玩的吗?以IBM的巨大产能和市场覆盖率,到那时,恐怕全球市场都会采用他们的软驱标准了,连口汤都不会给我们留下。我们的软驱专利,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

    既然我们做不到快速占领市场,那么拉一批同盟军就势在必然。相对于想要垄断整个计算机行业的IBM,我认为DEC更加可亲一些。

    奥尔森就是看到了这点,才会主动和我们联系。在IBM压迫式的挤压下,DEC经营维艰,即将面临山穷水尽的窘境,这个庞然大物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要是再不奋力一搏,它迟早会轰然崩塌。奥尔森承认自己对个人计算机的错误判断,宁愿忍受羞辱也要扭过头开发个人计算机,以及主动联系我们洽谈软驱技术转让,都是DEC王朝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明证。

    如果不是这样,奥尔森会这样轻易答应我们的条件?

    你看吧,奥尔森必然会以软驱为利益纽带,把那些深受IBM压迫,在蓝色巨人阴影下瑟瑟发抖的小厂商、小公司都团结起来,结成对抗IBM的同盟军。

    等不了多久,赶着来和我们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的公司,必然会络绎不绝。到那时,领头和IBM打擂台的就变成了DEC,我们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流弹所波及。

    说赚钱,就算DEC得到了授权,免了专利费,他们能比我们赚得还多?

    我们生产、销售一台软驱,净赚74美元。DEC哪怕采用了成本更低的集成电路工艺,以现在的加工工艺成本,他们每台能赚十几美元就顶天了。可以说,他们生产得越多,卖得越多,我们的市场份额就越大,我们研发的软驱技术,就越有可能成为市场上主要、乃至唯一的技术标准!

    等到我们发明的软盘驱动器技术,最终成了市场唯一标准,到时候我们想怎么玩都可以,还怕没有钱赚?”

    霍克连连点头。

    他是个有小聪明的人,能猜到郭逸铭大致的想法。但远没有郭逸铭想得那么深。他只看到了老板想趁机渗透DEC,以合作为名,获得对方的专利技术,却没考虑到更深层次的技术标准之争。仔细想想,他不由得为老板的深谋远虑钦佩不已。

    技术不等于市场。

    这个世界上,优秀的技术被市场所漠视,发明人穷困潦倒的例子层出不穷。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交流电技术的发明人,一生发明无数,却因为爱迪生为了维护他的直流电专利利益,被像条狗一样打压,最后穷到连实验室设备都被卖出去抵债。死后在他寄宿的旅馆房间里,除了成堆的技术资料外,一无所有。

    而还有可堪回味的,是他死的第二天,就应该是美方原定对他发明的死光武器应用进行鉴定的日子。所以说,他的死充满了谜团,究竟是否死于谋杀,都为未可知。

    郭逸铭可不想自己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软驱技术再先进,发明以前可以想办法破坏,但既然已经发明出来,竞争对手们就只能在别的方面给西部计算机公司下绊,让这项技术变得毫无价值。

    那就是推广。

    单靠西部计算机公司势单力孤,吃头口鲜没问题,就像苹果公司可以在其他势力没有反应过来以前狠捞一笔。但等到IBM、DEC这些巨头参与进来,小公司市场占有率低的弱点就暴露无遗,很快就会被大公司挤压,边缘化,要么捡点残渣,要么就被吞并。

    也只有像DEC这样的大块头,才能做到一呼百应,迅速召集起一批市场推广的同盟军,和IBM抗衡。参股DEC,有了这个和IBM对抗数十年,虽然摇摇欲坠,却始终不倒的盟友,郭逸铭才有了自保的资本。

    ……

    接下来的日子,正如郭逸铭所料,在DEC的穿针引线下,大批以前沉默以对的计算机公司开始和西部计算机公司接触,商讨软驱授权生产事宜。

    在郭逸铭提议下,西部计算机公司聘请了全美知名、专门从事科学技术及知识产权咨询诉讼的美富公司,协助休利奇兄弟律师事务所,负责公司的专利申请、授权费核算、专利纠纷及国际拓展事务。

    为此,公司每年支付上百万费用。

    但这是值得的。

    专业公司不愧是专业公司,休利奇兄弟律师事务所忙了一星期,查阅美国、国际专利法典,大量的专利官司,整理出一套在郭逸铭这个外行人看来已经很不错的专利方案。

    按休利奇兄弟律师事务所制定的方案,西部计算机公司实行前期按利润比例收费,市场开拓成熟,转为固定数额收费的执行方案。前期开发市场是重点,在现行技术成本下,收取高额专利费,只会抬高软驱价格,不利于市场开拓。等到市场开发成熟,随着技术进步,软驱的制造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到那时,用固定数额给与专利授权,可以维持软驱的最低价格,从而为西部计算机公司谋得超额利润。

    这个方案郭逸铭看过后很满意,觉得没有问题,正准备就这样实施,只是这个方案递交到美富公司,对方却反应极为强烈,要求公司决不能实行这个方案。

    在美富公司看来,专利分阶段,采用两种收取方式,是极不可取的,只会为市场所厌恶。那些制造商辛辛苦苦帮助西部计算机公司开拓了市场,转过头却被公司卸磨杀驴,这样恶劣的行为只会让公司成为全美所有公司的公敌,以后谁还敢跟这种公司合作?

    专利费造成软驱成本过高,这不是问题。

    西部计算机公司现在的零售价335美元,制造商无利可图。但美富公司认为这个价格就定低了!苹果公司的软驱,存储容量才700多K,就335美元。凭什么西部计算机公司1.44兆的软驱才卖335?这种行为是倾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苹果公司现在没有作声,但长期下去,对他们的销售造成重大损失,必然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西部计算机公司必败无疑!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涨价!

    好在才销售了两个月不到,355的零售价可以说是市场初期推广价,正式价格应该每台涨一百美元以上,为所有制造公司留够充足利润空间。大家都有利可图,经过协调,就可以形成价格联盟,控制全美的软驱售价。

    刚开始顾客可能觉得高了,会埋怨,但对大容量软驱的需求,用户不得不接受调整后的价格。时间一长,这个价格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便会成为最终定价。

    美富公司对固定授权费的提法也很赞同,并表示这本来就是通行的专利收取法。

    固定授权费在初期销售暴利阶段,制造商对此不敏感。等到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下降,固定授权费则可以维持一个最低零售价,让专利所有人获得超额利润。

    但他们否定了休利奇兄弟律师事务所的固定授权费方案。

    美富公司动用上百位专业律师,查询了全美现行的工业、电子、包装等行业相关专利,仔细听取了西部计算机公司工程师的意见之后,他们根据软驱制造中的几个无法回避的关键技术,将软盘驱动器的专利,化整为零,从外壳、质料、颜色、托盘、机架、芯片设计、目标实现等等各方面,将专利完全拆分。以二十几项关键技术为支撑点,整理出多达三百多项专利,再由这些专利,延伸为跨越半导体行业的庞大应用分支体系。

    经过他们的筹划,如此多的专利总和下来共39美元。

    这其中,二十几项无法回避的关键技术专利授权费最高,占到了总授权费的43.7%,其余数百个小分支,占56.3%。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使得专利法院即便在被其他公司买通的情况下,也无法将软驱的专利全部否决,最多只能否定部分。二十几项关键技术授权费最高,多保留一项,就能多赚一大块专利费。如果对方集中火力,将关键技术专利否决,那么分散的枝节专利,同样能让西部计算机公司得到超过总专利费一半以上的授权收入。

    否定关键技术,就没有精力顾及枝节部分,管枝节部分——如此多的专利细分,谁也没本事能做到全部否决!

    经此一来,西部计算机公司就立于了不败之地。随便竞争对手如何想办法,公司至少能收到超过20美元以上的专利收入。而且固定专利费的设定,保证公司在以后软驱技术扩散开来,利润快速下降之时,同样能收获到丰厚的利润。

    大量分拆专利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更高的专利申请费和维持费。

    按美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授权最长不超过20年,新技术专利最长不超过14年。递交专利申请时,发明专利须交1000美元申请费,新技术专利须交438美元申请费。申请一递上去,就获得了专利法的保护,除非中途被撤销。

    专利审查时间不定,短则一年,长的有可能达到两三年,由一个专门的专利审核机构进行鉴定评判。审核也是要收费的,每项发明专利交1400美元,新技术专利800美元。

    此后当专利通过,新技术专利不再收费,但发明专利要分阶段缴纳专利保持费。

    第一次缴纳,是在专利获得认可的三年半,要交900美元保持费;第二次是在获得审批的七年半,考虑到专利人已经受益,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了价格优势,收费上涨为2300;最后一次是在专利通过的第十一年半,费用达到3800。

    综合计算,一项发明专利总支出是9400美元,新技术专利便宜一些,为1238美元。

    按照美富公司为他们制定的计划,三百多项专利有近两百项属于发明专利,另一百多项可以申请新技术专利,总计支出为两百万出头。

    小意思!

    郭逸铭现在每月的纯利润都有一百多万,一个月多一点的利润就足够支付长达20年的专利开支,毫无压力。以后当专利授权费开始收取,其他公司每生产一台软驱,就要交给他至少20美元,一个月10万台的销售量,就能带来200万的专利收入,暴利啊!

    等到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推广开来,每年新装机容量就超过千万台,光是软驱专利授权费,就不下于4个亿。

    收钱收到人手软!

    假如他没有其他野心,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可以躺下来尽情享受人生了。三百多项专利,平均下来长长短短十几年的专利费收入,超过数十亿的赚头,几辈子都花不完。

    然而他是郭逸铭,他的野心,超过任何正常人的想象。

    他的野心之大,可以称之为疯狂。

    如果他把自己的野心说出去,谁都会以为他疯了,除了他自己。谁让他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人?还是随便拿一项技术出来,都可以改变科技发展进程的材料专家?他在得知自己已经穿越这个事实之时起,就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在,是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而来,并立下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宏伟誓言。

    走到现在,他的目标才微微露出一丝曙光而已,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