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吃烤馒头度日的外资代表
【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两天赶稿太急迫,只能对文中显眼的错别字、病句作出修改,一些情节的考虑也不太成熟。【请记住读 看看小说网的网址
感谢夜深人静lzm网友指出的错误,上两章中的大理石,其实应为花岗石。作者查的资料是花岗石,找的数据也是花岗石,但脑子不知怎么进水了,居然写成了大理石,实在是汗颜。在这里向夜深人静lzm网友表示感谢,对朋友们表示歉意。
另回答火烤老母鸡网友,感谢朋友的指点,作者习惯一气呵成,本书对作者很重要,不敢随写随发。为了保证质量,写完后没有检查不敢发出,实在没有精力再做到分两次更新,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法了。
最后,在章节开始之前,依旧感谢支持本书的朋友,感谢80后浮生半日闲、garysil网友,感谢支持、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非常感谢】
郭逸铭站在中美电子研究所门口,抽着烟,烟刚吐出便被风吹散。新雪过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寒气袭人,厚厚的军大衣也抵挡不住寒气透骨。在他旁边,舒雨菲穿着他从美国带来的羽绒服,嫩黄的色泽衬托她绯红的脸颊,娇艳动人。
已经是80年了,春节将近,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忙着添置年货,小孩子们欢喜异常,压岁钱、新衣服、好吃的,每一样都让他们企盼不已。
公社还在承续,承包到户还是一个不可触动的禁区。听材料所一些家在农村的研究员说,南方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学着小岗村的模式,搞分田到户。但大家都是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做,协议也不是由公社、生产队组织,一张纸,满满的血手印,以这种极为悲怆的方式来突破政府的禁令。
中美电子研究所总算建成。
50亩地,研究、生产两大区域。和国内众多单位一样,所里也修了一栋六个单元的七层家属宿舍楼,还有一栋筒子楼作为青工的单身宿舍。单位和宿舍一体,是这个时代的共有特征,如果连宿舍都不提供,没人愿意来。
电子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这是研究所三大实验室,不过现在只摆放了少量的科学仪器,因为没钱。
研究所总建设成本四百多万都是国家垫资,这笔钱要等到投产以后,用单晶硅来抵账。在此之前,所里没有一分钱进帐。政府对依靠外方技术进行单晶硅制造工艺升级很感兴趣,相关设备制造一路绿灯,快马加鞭加紧组装。但郭逸铭要想借机充实实验室,那就要自己付钱购买,国家是不会认这笔帐的。
制备车间人员已经到位,三名从材料所半导体分院抽调的研究员、一名自动化设备所技术人员、五名市半导体厂的青年技术人员。九人学历最低都是工农兵大学毕业,没有一个普通工人,在这个人才匮乏的年代,也算是做到了知识密集型。
设备车间十七个人,何师傅他们还是留了下来,并各带了一个徒弟过来。还有自动化研究所调来的六名技术员,金属材料所过来的三名研究人员。
新研制的数控机床在国内来说是高精尖设备,在国外也算不错的精密加工机床,但相对于后世的精密设备,落后不止一点半点。
所谓的自动化数控设备,实际上对人的依赖性依然非常大。
每一个零件,都需要先由何师傅他们在机床上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流程,然后建立相关三维加工模型,再转化为机械行程数据,编写主控程序。【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 看看小说网】上机使用后,还要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对实际与设计不符的地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作出修改……
一个零件,光是一个零件的全套数控程序就麻烦无比,过程非常枯燥,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科学研究的迤逦潇洒。
但这就是真实的科研工作。
长期过着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也难怪科研人员对人情世故反应迟钝。
一队轿车驶近,开进了对面的材料应用研究所,在材料所大门、围墙上,彩旗飘扬,阵阵锣鼓喧天,进进出出的研究员都是喜气洋洋。
“热烈欢迎四机部领导莅临我所指导工作”的横幅在风中来回晃动。
“材料所今天又是这么热闹啊!”郭逸铭听到材料所广播喇叭传来的运动员进行曲,不觉皱起了眉。怎么都是这一套,不管什么活动,都是放这首运动员进行曲。后世是这样,到了这个时代还是这样,耳茧子都听出来了,隔着一条大马路也不清闲。
这种模式他也是很熟悉的。
单晶硅制备成功了,高精密机床也试制成功了,这就是巨大的功劳。不光是科研人员的功劳,傅书记、雷所长、自动化设备研究所、金属材料所的领导也因为领导有方,在功劳簿上重重地添了一笔。中科院直属的材料所出了成绩,院里的领导自然也有功。直接促进这次中外合作项目的市委市政府更是功绩卓著,他们的高瞻远瞩,他们敢于突破现有条条框框的勇气,证明了他们是全国所有领导干部领会中央对外开放精神,大胆摸索创新的榜样。
“唉!”
郭逸铭吐掉烟屁股,又从烟盒里抖出一只烟。在他的嘴唇上,起了一圈的燎泡。功劳啊功劳,都有功!可他的晶元制备车间还是空空荡荡,距离全部投入使用依然遥遥无期。这两个月,车间又增添了七套单晶炉,一举使得车间总数成功突破了双位数,月制备产能也“惊人地”达到了672公斤。
672公斤,换算成产值是27万美元,用人民币结算是33万。百分之60的毛利,月利润达到了20万!
也就是说,他再继续忍耐一下,一年就能还清欠款。
如果不算日常营运费用,可以说这次国内空手套白狼圆满达到了预期。
但企业营运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要细水长流的。日常营运开支让郭逸铭感到压力山大。
因为,他快没钱了。
他所有的钱加起来大约还有1000出头,对于普通家庭,在这个物价其低、5块钱就够全家生活下去的时代,这是一笔巨款。但要经营企业,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各项意外支出,1000块和身无分文处于同一水平线。
单晶硅全部被国家吃掉,一根也没有外流,也没有给他结算一分钱。工人的工资从哪里出?电费到现在账上已经挂了十八万!年底了,年货要不要给工人发、奖金呢?首批单晶炉马上就要到三个月使用期限,需要更换新的石英坩埚,这笔钱又从哪里出?
要知道,他不但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现在还是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投资是要讲求回报的,光有付出没有收获,难道让他喝西北风去!
国内的办事效率,低到令人发指!
这么多月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都还拼凑不出来,这还要不要他活了!
该急的项目不着急,不重要的庆功会、总结会、报告会一场接着一场,参与相关研制的材料所、自动化所、市半导体厂、全国各协作单位轮番庆祝。大红花、奖状、领导接见,喜讯铺天盖地,报纸、电视、广播里把他们的事迹都吹到了天上。
什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什么“国际先进水平”,什么“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见***鬼去!你难道就不能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了,让先进技术形成了生产力,给国家创造了财富价值,再来论功行赏?
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你就是掌握了天顶星人给的外星技术,还不是吃菜喝糠的水平!
材料所的专项技改资金报告,不是早就交上去了吗?怎么到现在连个泡都不冒,连该上哪个部门打听都不知道,就只能在这里傻傻地等。
总不会等到中美电子研究所破产关门了,这笔专项款才通过审批吧?
“妈的!”
郭逸铭难得的骂了句怪话,抖出最后一只烟,点燃,将空空的烟盒捏成一团,随手扔出去,落在马路边,滚了几下,掉进了路边明渠。
“我回办公室。”
他没头没脑说了一声,转身就走,对舒雨菲不管不顾。不过这次舒雨菲没有生气,她看得出来,郭逸铭很急躁,心情很糟糕。
习惯了国内n年潜心研制,n年经验介绍,n年建设,n年投产流程的她,不明白郭逸铭现在近乎于对未来绝望了。他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大代价,产品都出来了,效果好的出奇,但给他的感觉,却离成功越来越远,那种悲愤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舒雨菲倒是对对面材料所的热闹感到很兴奋,优质低廉的硅晶元,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制造机床,这些技术,她都参与其中,亲眼见证了奇迹的诞生,这种兴奋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她衷心期望中美电子研究所办得越来越好,给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她一直痴痴地在研究所门口,望着一路之隔的材料所,听着里面传来的喧嚣欢笑,像做梦一样,想象着里面热闹的场景。
本来这次庆功会,也是邀请了郭逸铭作为外方代表出席的,却被郭逸铭一口拒绝。其实舒雨菲很想参加这个庆功会,能和领导们坐在一起,济济一堂,为成功而欢呼,想想就美。就算不能坐在主席台,能够在前排亲眼见证他们的工作得到肯定,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现在,她只能在马路这边,眼巴巴地看着对面,幻想庆功会的场景。
大家一定是在礼堂里吧,红旗招展、歌声飞扬,主席台上一排的领导,引经据典,对同志们的工作作出肯定,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建新功。然后是颁奖、戴大红花,谈研发过程的艰辛,谈领导的重视,谈同志们的帮助,谈兄弟单位的支持……
好想去!
马路对面,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从材料所大门内匆匆出来。舒雨菲认识他,是行政办公室的人,不过从来没见他穿白大褂,今天也穿上了。对方远远抬头看见她,高举着手向她挥舞。看看马路上没有车,那名工作人员飞快跑过来,问道:“郭所长呢?”
“郭所长感冒有些头晕,在办公室休息。”郭逸铭可以毫不客气地拒绝出席,但她作为秘书,说话却不能这么直接。
“是这样啊……”对方很关心地递过来一包药剂,“傅书记听说郭所长生病,让我给带些感冒药过来。另外刚才四机部的领导也问起了郭所长,希望能在晚上会餐时,和他见个面。所以傅书记让我来看看郭所长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去……”
“好的,我这就去征求一下郭所长的意见。”
听到四机部领导专门过问,并邀请他参与会餐,舒雨菲又兴奋起来。不过郭逸铭脾气很大,她也不敢帮他作决定,答应了一声,便立即朝郭逸铭办公室跑去。
中美电子研究所办公楼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是行政人员办公和对外接待,二楼由正对楼梯的会议室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党委,右边是所长办公区。因为郭逸铭常住研究所,连接办公室,为他单独辟出一个带卫生间的套间,作为生活起居使用。
舒雨菲推开办公室,发现郭逸铭不在里面。她赶紧下楼,又去制备车间、设备车间、实验室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他的影子。眼看日当正午,材料所的那位工作人员不住地催促,想来想去,郭逸铭只能是回起居室去了。
她急急忙忙跑回到行政楼,进到办公室,推开连接起居室的门。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她眼睛一瞥,“啊”地一声惊呼出声,随即便一把捂住了嘴。
她看见,平常总是西装革履的郭逸铭,面前放着一只便携式电炉,正拿着一双筷子,向手中一只烤馒头上涂辣椒酱!
她视线飞快转动,看到在郭逸铭手边的小几上,一个搪瓷盆里还放着几只馒头。天气很冷,馒头都冻得很硬,在他面前的电炉上,放着一把火钳,一只干馒头就架在火钳上烤着。她闻到的香味,就是这个烤馒头发出来的。
郭逸铭竟然寒酸到吃烤馒头!
郭逸铭被她突然推开房门,也是吓了一跳。
很早他就跟舒雨菲说过,国外对个人*很重视,这是个好习惯,也请她习惯。办公室她可以随便进,但起居室没有他邀请,坚决不允许她随便进出。舒雨菲也一直遵守着这个规定,没想到这次却被她突然闯入,让她看到了这一幕。
“你干什么!”
他极为恼怒,将手里的馒头往桌上一掼,愤怒道。
官僚机构效率低下,企业久久不能形成产能,资金入不敷出,他的手头日渐拮据。但为了不让政府方面看出他的窘态,他一直努力维持外资公司财大气粗的外表。早在上月起,他就开始节衣缩食,每天以馒头度日。他努力咬牙硬撑,不断在心中鼓励自己,只要撑到情况好转,还清政府垫资,一切就会好起来,以后海阔天空,便可任他翱翔。
费尽心机的掩饰,就被舒雨菲无意地这么一闯,全都化为泡影。她是政府的联络员,这种情况必然上报。政府方面如果听说一个外资企业的代表,居然要靠馒头度日,岂不会怀疑公司的实力。合作讲求双方力量均衡,一方实力过弱,另一方实力必然加强,这与双方关系是否融洽无关。这个倾斜,自然就会侵蚀他的利益,而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郭逸铭爱国,但不是无欲无求的清教徒,他一直努力均衡着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以求做到双赢。国家受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充足的回报。
可这一来,显然是前功尽弃,他感到又惊又怒,手指着舒雨菲,指尖忍不住微微颤抖。
感谢夜深人静lzm网友指出的错误,上两章中的大理石,其实应为花岗石。作者查的资料是花岗石,找的数据也是花岗石,但脑子不知怎么进水了,居然写成了大理石,实在是汗颜。在这里向夜深人静lzm网友表示感谢,对朋友们表示歉意。
另回答火烤老母鸡网友,感谢朋友的指点,作者习惯一气呵成,本书对作者很重要,不敢随写随发。为了保证质量,写完后没有检查不敢发出,实在没有精力再做到分两次更新,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法了。
最后,在章节开始之前,依旧感谢支持本书的朋友,感谢80后浮生半日闲、garysil网友,感谢支持、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非常感谢】
郭逸铭站在中美电子研究所门口,抽着烟,烟刚吐出便被风吹散。新雪过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寒气袭人,厚厚的军大衣也抵挡不住寒气透骨。在他旁边,舒雨菲穿着他从美国带来的羽绒服,嫩黄的色泽衬托她绯红的脸颊,娇艳动人。
已经是80年了,春节将近,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忙着添置年货,小孩子们欢喜异常,压岁钱、新衣服、好吃的,每一样都让他们企盼不已。
公社还在承续,承包到户还是一个不可触动的禁区。听材料所一些家在农村的研究员说,南方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学着小岗村的模式,搞分田到户。但大家都是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做,协议也不是由公社、生产队组织,一张纸,满满的血手印,以这种极为悲怆的方式来突破政府的禁令。
中美电子研究所总算建成。
50亩地,研究、生产两大区域。和国内众多单位一样,所里也修了一栋六个单元的七层家属宿舍楼,还有一栋筒子楼作为青工的单身宿舍。单位和宿舍一体,是这个时代的共有特征,如果连宿舍都不提供,没人愿意来。
电子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这是研究所三大实验室,不过现在只摆放了少量的科学仪器,因为没钱。
研究所总建设成本四百多万都是国家垫资,这笔钱要等到投产以后,用单晶硅来抵账。在此之前,所里没有一分钱进帐。政府对依靠外方技术进行单晶硅制造工艺升级很感兴趣,相关设备制造一路绿灯,快马加鞭加紧组装。但郭逸铭要想借机充实实验室,那就要自己付钱购买,国家是不会认这笔帐的。
制备车间人员已经到位,三名从材料所半导体分院抽调的研究员、一名自动化设备所技术人员、五名市半导体厂的青年技术人员。九人学历最低都是工农兵大学毕业,没有一个普通工人,在这个人才匮乏的年代,也算是做到了知识密集型。
设备车间十七个人,何师傅他们还是留了下来,并各带了一个徒弟过来。还有自动化研究所调来的六名技术员,金属材料所过来的三名研究人员。
新研制的数控机床在国内来说是高精尖设备,在国外也算不错的精密加工机床,但相对于后世的精密设备,落后不止一点半点。
所谓的自动化数控设备,实际上对人的依赖性依然非常大。
每一个零件,都需要先由何师傅他们在机床上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流程,然后建立相关三维加工模型,再转化为机械行程数据,编写主控程序。【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 看看小说网】上机使用后,还要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对实际与设计不符的地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作出修改……
一个零件,光是一个零件的全套数控程序就麻烦无比,过程非常枯燥,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科学研究的迤逦潇洒。
但这就是真实的科研工作。
长期过着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也难怪科研人员对人情世故反应迟钝。
一队轿车驶近,开进了对面的材料应用研究所,在材料所大门、围墙上,彩旗飘扬,阵阵锣鼓喧天,进进出出的研究员都是喜气洋洋。
“热烈欢迎四机部领导莅临我所指导工作”的横幅在风中来回晃动。
“材料所今天又是这么热闹啊!”郭逸铭听到材料所广播喇叭传来的运动员进行曲,不觉皱起了眉。怎么都是这一套,不管什么活动,都是放这首运动员进行曲。后世是这样,到了这个时代还是这样,耳茧子都听出来了,隔着一条大马路也不清闲。
这种模式他也是很熟悉的。
单晶硅制备成功了,高精密机床也试制成功了,这就是巨大的功劳。不光是科研人员的功劳,傅书记、雷所长、自动化设备研究所、金属材料所的领导也因为领导有方,在功劳簿上重重地添了一笔。中科院直属的材料所出了成绩,院里的领导自然也有功。直接促进这次中外合作项目的市委市政府更是功绩卓著,他们的高瞻远瞩,他们敢于突破现有条条框框的勇气,证明了他们是全国所有领导干部领会中央对外开放精神,大胆摸索创新的榜样。
“唉!”
郭逸铭吐掉烟屁股,又从烟盒里抖出一只烟。在他的嘴唇上,起了一圈的燎泡。功劳啊功劳,都有功!可他的晶元制备车间还是空空荡荡,距离全部投入使用依然遥遥无期。这两个月,车间又增添了七套单晶炉,一举使得车间总数成功突破了双位数,月制备产能也“惊人地”达到了672公斤。
672公斤,换算成产值是27万美元,用人民币结算是33万。百分之60的毛利,月利润达到了20万!
也就是说,他再继续忍耐一下,一年就能还清欠款。
如果不算日常营运费用,可以说这次国内空手套白狼圆满达到了预期。
但企业营运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要细水长流的。日常营运开支让郭逸铭感到压力山大。
因为,他快没钱了。
他所有的钱加起来大约还有1000出头,对于普通家庭,在这个物价其低、5块钱就够全家生活下去的时代,这是一笔巨款。但要经营企业,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各项意外支出,1000块和身无分文处于同一水平线。
单晶硅全部被国家吃掉,一根也没有外流,也没有给他结算一分钱。工人的工资从哪里出?电费到现在账上已经挂了十八万!年底了,年货要不要给工人发、奖金呢?首批单晶炉马上就要到三个月使用期限,需要更换新的石英坩埚,这笔钱又从哪里出?
要知道,他不但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现在还是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投资是要讲求回报的,光有付出没有收获,难道让他喝西北风去!
国内的办事效率,低到令人发指!
这么多月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都还拼凑不出来,这还要不要他活了!
该急的项目不着急,不重要的庆功会、总结会、报告会一场接着一场,参与相关研制的材料所、自动化所、市半导体厂、全国各协作单位轮番庆祝。大红花、奖状、领导接见,喜讯铺天盖地,报纸、电视、广播里把他们的事迹都吹到了天上。
什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什么“国际先进水平”,什么“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见***鬼去!你难道就不能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了,让先进技术形成了生产力,给国家创造了财富价值,再来论功行赏?
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你就是掌握了天顶星人给的外星技术,还不是吃菜喝糠的水平!
材料所的专项技改资金报告,不是早就交上去了吗?怎么到现在连个泡都不冒,连该上哪个部门打听都不知道,就只能在这里傻傻地等。
总不会等到中美电子研究所破产关门了,这笔专项款才通过审批吧?
“妈的!”
郭逸铭难得的骂了句怪话,抖出最后一只烟,点燃,将空空的烟盒捏成一团,随手扔出去,落在马路边,滚了几下,掉进了路边明渠。
“我回办公室。”
他没头没脑说了一声,转身就走,对舒雨菲不管不顾。不过这次舒雨菲没有生气,她看得出来,郭逸铭很急躁,心情很糟糕。
习惯了国内n年潜心研制,n年经验介绍,n年建设,n年投产流程的她,不明白郭逸铭现在近乎于对未来绝望了。他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大代价,产品都出来了,效果好的出奇,但给他的感觉,却离成功越来越远,那种悲愤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舒雨菲倒是对对面材料所的热闹感到很兴奋,优质低廉的硅晶元,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制造机床,这些技术,她都参与其中,亲眼见证了奇迹的诞生,这种兴奋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她衷心期望中美电子研究所办得越来越好,给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她一直痴痴地在研究所门口,望着一路之隔的材料所,听着里面传来的喧嚣欢笑,像做梦一样,想象着里面热闹的场景。
本来这次庆功会,也是邀请了郭逸铭作为外方代表出席的,却被郭逸铭一口拒绝。其实舒雨菲很想参加这个庆功会,能和领导们坐在一起,济济一堂,为成功而欢呼,想想就美。就算不能坐在主席台,能够在前排亲眼见证他们的工作得到肯定,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现在,她只能在马路这边,眼巴巴地看着对面,幻想庆功会的场景。
大家一定是在礼堂里吧,红旗招展、歌声飞扬,主席台上一排的领导,引经据典,对同志们的工作作出肯定,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建新功。然后是颁奖、戴大红花,谈研发过程的艰辛,谈领导的重视,谈同志们的帮助,谈兄弟单位的支持……
好想去!
马路对面,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从材料所大门内匆匆出来。舒雨菲认识他,是行政办公室的人,不过从来没见他穿白大褂,今天也穿上了。对方远远抬头看见她,高举着手向她挥舞。看看马路上没有车,那名工作人员飞快跑过来,问道:“郭所长呢?”
“郭所长感冒有些头晕,在办公室休息。”郭逸铭可以毫不客气地拒绝出席,但她作为秘书,说话却不能这么直接。
“是这样啊……”对方很关心地递过来一包药剂,“傅书记听说郭所长生病,让我给带些感冒药过来。另外刚才四机部的领导也问起了郭所长,希望能在晚上会餐时,和他见个面。所以傅书记让我来看看郭所长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去……”
“好的,我这就去征求一下郭所长的意见。”
听到四机部领导专门过问,并邀请他参与会餐,舒雨菲又兴奋起来。不过郭逸铭脾气很大,她也不敢帮他作决定,答应了一声,便立即朝郭逸铭办公室跑去。
中美电子研究所办公楼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是行政人员办公和对外接待,二楼由正对楼梯的会议室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党委,右边是所长办公区。因为郭逸铭常住研究所,连接办公室,为他单独辟出一个带卫生间的套间,作为生活起居使用。
舒雨菲推开办公室,发现郭逸铭不在里面。她赶紧下楼,又去制备车间、设备车间、实验室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他的影子。眼看日当正午,材料所的那位工作人员不住地催促,想来想去,郭逸铭只能是回起居室去了。
她急急忙忙跑回到行政楼,进到办公室,推开连接起居室的门。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她眼睛一瞥,“啊”地一声惊呼出声,随即便一把捂住了嘴。
她看见,平常总是西装革履的郭逸铭,面前放着一只便携式电炉,正拿着一双筷子,向手中一只烤馒头上涂辣椒酱!
她视线飞快转动,看到在郭逸铭手边的小几上,一个搪瓷盆里还放着几只馒头。天气很冷,馒头都冻得很硬,在他面前的电炉上,放着一把火钳,一只干馒头就架在火钳上烤着。她闻到的香味,就是这个烤馒头发出来的。
郭逸铭竟然寒酸到吃烤馒头!
郭逸铭被她突然推开房门,也是吓了一跳。
很早他就跟舒雨菲说过,国外对个人*很重视,这是个好习惯,也请她习惯。办公室她可以随便进,但起居室没有他邀请,坚决不允许她随便进出。舒雨菲也一直遵守着这个规定,没想到这次却被她突然闯入,让她看到了这一幕。
“你干什么!”
他极为恼怒,将手里的馒头往桌上一掼,愤怒道。
官僚机构效率低下,企业久久不能形成产能,资金入不敷出,他的手头日渐拮据。但为了不让政府方面看出他的窘态,他一直努力维持外资公司财大气粗的外表。早在上月起,他就开始节衣缩食,每天以馒头度日。他努力咬牙硬撑,不断在心中鼓励自己,只要撑到情况好转,还清政府垫资,一切就会好起来,以后海阔天空,便可任他翱翔。
费尽心机的掩饰,就被舒雨菲无意地这么一闯,全都化为泡影。她是政府的联络员,这种情况必然上报。政府方面如果听说一个外资企业的代表,居然要靠馒头度日,岂不会怀疑公司的实力。合作讲求双方力量均衡,一方实力过弱,另一方实力必然加强,这与双方关系是否融洽无关。这个倾斜,自然就会侵蚀他的利益,而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郭逸铭爱国,但不是无欲无求的清教徒,他一直努力均衡着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以求做到双赢。国家受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充足的回报。
可这一来,显然是前功尽弃,他感到又惊又怒,手指着舒雨菲,指尖忍不住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