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始安繁华旧风俗 第二十一章 李隆基的谋划
“如果你只是想要利用这次机会把武懿宗拉下马,那为何需要我作画?”
“我要将武懿宗拉下马,前提就是我得先找个由头把他拽进这摊浑水中。你们已经进京这么久了,可是他仍旧没有任何动静,那我只好带着你特意在整个京城面前蹦跶蹦跶,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告诉他,这是一个可乘之机。”
庭院里,李隆基正在兑现他的赌约,将所有的事情全部向江宁坦白。他手中拿着一根竹条,正努力将石桌上的灯火拨弄的亮一些,一面又笑着道:“让你给梁王作画其实是个最好的方法,因为你在滁州的时候,就是以一幅寿字出了名,只要在京中再出一幅书画大作,人们自然而然会注意到你,也会注意到你的身份……武懿宗又不是蠢人,这么好的打压我的机会,他又怎么会放弃。”
“那你把武懿宗拉下马的方法呢?就是让他诬告你窝藏逃犯,然后再证明我们江家的无罪,使武懿宗落得一身骚?”
“聪明。”李隆基将灯火挑得明亮了些,所以有些开心的笑了起来,“所以这件事情其实闹的越大越好。京里的人都知道我与他不和,但以前都是小打小闹,不论输赢都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后果。但这次不一样了,毕竟是牵扯到谋逆的大罪,他若是真的被判诬告,这个左金吾大将军的职位,是怎么也留不住他的。”李隆基摇了摇头,“这可是诬告皇亲国戚谋逆,这罪名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江宁想了想,又问道:“那你之前为何要带着我去书画行挑寿礼?之后又期望我自己动手做书画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李隆基不由得面色微红,拳头握在嘴边咳了一声道:“这不是,那时候没有反应过来么……说来也是天助我也,那店里小仆的一句话,竟然让我想到了这个扩大案情影响力的方法。这案情知道的人越多,这场赢下来之后。我能从武懿宗那里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做寿礼。到时候在寿宴上独占鳌头才好。”
李隆基多少有些兴高采烈的说着,他哪里知道,他自以为自己想出的好办法,其实是太平公主旁敲侧击的结果。
在这个世上。在这个棋局当中,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分得清谁是盘上的棋子,谁又是幕后操纵的棋手。
听着李隆基的回答。江宁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你问。”
“小王爷你怎么知道,我们江家的官司一定会赢?你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我们江家赢的基础上。可这时谋逆的大罪,若是我们输了呢?你不就真的成了窝藏逃犯的人了么?”江宁毫不修饰的直接发问。
其实对于她来说,这才是她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毕竟他们来京都就是为了救师父与师兄,其他京都的一切事宜,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便参与了进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真想知道?”
听到江宁的话。李隆基放下了手中的细竹签,淡笑的看着烛火中江宁忽明忽暗的脸。忽然有些入迷。但他很快就清醒了过来,淡笑着道:“其实这两年下来,大家听谋逆这两个字已经听怕了。陛下因为这两个字,已经不知杀了多少人。你不知道,前些年皇宫前立了一个箱子,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将谋逆之人的性命投进去。那时候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箱子,不知多少人死在屠刀之下。有那么一阵子功夫,几乎是所有人都人人自危,生怕那箱子里头忽然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现了,那可真就是抄家灭族之祸……
“好在那种苛政,陛下并没有实行太长的时间。但虽然只是几年的功夫,却足够让人产生很大的惧怕心理,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仍旧很忌讳这‘谋逆’二字。”李隆基细心的为几年解释着:“我不大清楚你们江家为何会牵扯上这种案子,毕竟从京官到地方官,如今如无意外都会十分小心的避讳着这个字眼。尤其是那种地方父母官,一旦治下出了一场谋逆的案子,那今年的考评就必然是下等的了,所以只要是不蠢笨的人,都会将这种事情大事化小。哪怕有人起兵了,那也叫做预谋造反;起兵一万反朝廷可以说往上报称三千人,三万人可以谎报五千人……所以我就很奇怪,你们江家这个连实证都找不到的案子,为何当地刺史不强硬的按下去,反而要张扬出来?”
江宁揉了揉鼻子,道:“听说是举报之人去衙门口报案的时候,是站在大街上举着状纸喊出来的,许多人都听到了,所以瞒不下来。在加上那位刺史大人害怕自己被牵扯进去,索性就禀报上头了。”
“哈!竟有这等事。”李隆基听得好笑,摇头道:“你们扬州上一届的刺史我见到过,是凤阁侍郎张柬之的门生,那是个很会做人的人,若你们案发时遇到的刺史是他,应当不会出这种事情。”
“事情该发生都发生了,再想那么多也没用。”江宁微微摇头,“你还是没有说明白,就算大家都不喜欢谋逆这两个字了,也不能说明什么。那只是大家不再往那方面问案而已,可江家的谋逆是已经定下来的罪名,那又有什么办法?”
“首先,江家的罪名只是臆断,并没有实质性证据,所以到底是不是谋逆,还有待考察。”李隆基摇了摇头,继续道:“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你们江家一家子的文人,即便真的有心谋逆,也不可能做出什么东西来,所以入罪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再者,陛下如今年纪有些大了,心也不似前些年那么硬,所以退一步说,即便真的入罪了,判罚应该也不会很重。还有一个原因……陛下是极爱才的。”
李隆基看着江宁笑了笑:“以我的看法,凭借着你的才华,陛下就不可能判罚你什么。”
“这可不一定吧。”江宁微微蹙眉,“当年骆观光惊才绝艳,陛下不仍旧杀了他?”
“第一,陛下并没有下旨杀他,只是他最后不知所踪罢了。”李隆基摇了摇手指,“第二,骆宾王可是真正起兵谋反的人,跟你们完全不是同一个性质,差的太多。”
有关骆宾王的事情,江宁还是从清静园出来之后才听说到了不少。她一直都有些震惊于先生起兵谋反的事实,但又觉得师父之所以做这种事情,自然有他的道理。
但同时,她并不会单纯的认为女皇是一个坏人,她虽然单纯,却不会单纯到认为这个世界除了黑便是白。
大概了解了李隆基的信心所在,江宁也略微安心了些,她看着烛灯啪一声闪出的油花儿,轻咬了下唇道:“我现在只想快些救师父和师兄们回来,毕竟牢饭不好吃,而且坐在囚车里一路西行一定很难受。”
李隆基心思微沉:“放心,我会尽快办这件事情。不过这件事情也在于你,你拿出的寿礼越能轰动京师,那么武懿宗能够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他的注意力一旦放到了这上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整我的机会,这一点我还是完全相信的。”
“好。”江宁点了点头,“那到底要画什么呢?”
“祝寿不好太过素雅,但是以梁王的喜好,他又不喜欢那种太过严肃的东西。”李隆基挠了挠头,“其实在这方面你是专家,你看着来就好。记住了,你的画作作的越好,你的名声就能越快的轰动京师,就你师父他们出来也就越快、越容易。”
“明白,放心吧。”江宁重重的点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自己十二分的本事来,将这幅画作到最好。
……
……
在不远的东南,距离神都几百里之外的毫州官路上,一辆囚车行驶缓慢的在黄土路上撵着灰尘,后面跟着一连串被锁着双手的男男女女。
押解犯人,这本是一幅并不少见的画面,但这一行有些意思的地方在于,囚车上的人并没有被按上什么重枷,手脚上的镣铐也都已经被去除,甚至在囚车下面还被铺上了一层造价不菲的锦被。而坐在囚车上的人,正伴随着车的晃动,手中拿着一本闲书在读,时不时的还发两句关于路不平、车行起来太不稳当的牢骚。
若非那木栏杆外的的确确挂了一把锁,而且着一行人十余步开外跟着三十余名官兵外,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队被奉命押解进京的囚犯了。
其实按照穆子秋的想法,为了顾全江如水的颜面,应当在囚车外覆上一层锦缎之类用来遮挡的东西才对,可是江如水闻言就将这一建议否决了,理由是“若是把我全都遮挡住了,我又如何看这沿途的大好风光”。
于是穆子秋恍然大悟,原来这厮一路入京,哪里是去接受什么调查问案,分明就将此当成了一场不用花钱的壮游了。
只是可惜了他身后的那些弟子,没有车可以坐,只好一步步任劳任怨的走。只是这么长时间走下来,一个个身子骨倒是强壮了许多。
“快到神都了,你就不怕见到那些人?就没有半分顾忌?”穆子秋打马上前,微笑着询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我要将武懿宗拉下马,前提就是我得先找个由头把他拽进这摊浑水中。你们已经进京这么久了,可是他仍旧没有任何动静,那我只好带着你特意在整个京城面前蹦跶蹦跶,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告诉他,这是一个可乘之机。”
庭院里,李隆基正在兑现他的赌约,将所有的事情全部向江宁坦白。他手中拿着一根竹条,正努力将石桌上的灯火拨弄的亮一些,一面又笑着道:“让你给梁王作画其实是个最好的方法,因为你在滁州的时候,就是以一幅寿字出了名,只要在京中再出一幅书画大作,人们自然而然会注意到你,也会注意到你的身份……武懿宗又不是蠢人,这么好的打压我的机会,他又怎么会放弃。”
“那你把武懿宗拉下马的方法呢?就是让他诬告你窝藏逃犯,然后再证明我们江家的无罪,使武懿宗落得一身骚?”
“聪明。”李隆基将灯火挑得明亮了些,所以有些开心的笑了起来,“所以这件事情其实闹的越大越好。京里的人都知道我与他不和,但以前都是小打小闹,不论输赢都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后果。但这次不一样了,毕竟是牵扯到谋逆的大罪,他若是真的被判诬告,这个左金吾大将军的职位,是怎么也留不住他的。”李隆基摇了摇头,“这可是诬告皇亲国戚谋逆,这罪名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江宁想了想,又问道:“那你之前为何要带着我去书画行挑寿礼?之后又期望我自己动手做书画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李隆基不由得面色微红,拳头握在嘴边咳了一声道:“这不是,那时候没有反应过来么……说来也是天助我也,那店里小仆的一句话,竟然让我想到了这个扩大案情影响力的方法。这案情知道的人越多,这场赢下来之后。我能从武懿宗那里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做寿礼。到时候在寿宴上独占鳌头才好。”
李隆基多少有些兴高采烈的说着,他哪里知道,他自以为自己想出的好办法,其实是太平公主旁敲侧击的结果。
在这个世上。在这个棋局当中,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分得清谁是盘上的棋子,谁又是幕后操纵的棋手。
听着李隆基的回答。江宁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你问。”
“小王爷你怎么知道,我们江家的官司一定会赢?你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我们江家赢的基础上。可这时谋逆的大罪,若是我们输了呢?你不就真的成了窝藏逃犯的人了么?”江宁毫不修饰的直接发问。
其实对于她来说,这才是她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毕竟他们来京都就是为了救师父与师兄,其他京都的一切事宜,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便参与了进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真想知道?”
听到江宁的话。李隆基放下了手中的细竹签,淡笑的看着烛火中江宁忽明忽暗的脸。忽然有些入迷。但他很快就清醒了过来,淡笑着道:“其实这两年下来,大家听谋逆这两个字已经听怕了。陛下因为这两个字,已经不知杀了多少人。你不知道,前些年皇宫前立了一个箱子,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将谋逆之人的性命投进去。那时候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箱子,不知多少人死在屠刀之下。有那么一阵子功夫,几乎是所有人都人人自危,生怕那箱子里头忽然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现了,那可真就是抄家灭族之祸……
“好在那种苛政,陛下并没有实行太长的时间。但虽然只是几年的功夫,却足够让人产生很大的惧怕心理,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仍旧很忌讳这‘谋逆’二字。”李隆基细心的为几年解释着:“我不大清楚你们江家为何会牵扯上这种案子,毕竟从京官到地方官,如今如无意外都会十分小心的避讳着这个字眼。尤其是那种地方父母官,一旦治下出了一场谋逆的案子,那今年的考评就必然是下等的了,所以只要是不蠢笨的人,都会将这种事情大事化小。哪怕有人起兵了,那也叫做预谋造反;起兵一万反朝廷可以说往上报称三千人,三万人可以谎报五千人……所以我就很奇怪,你们江家这个连实证都找不到的案子,为何当地刺史不强硬的按下去,反而要张扬出来?”
江宁揉了揉鼻子,道:“听说是举报之人去衙门口报案的时候,是站在大街上举着状纸喊出来的,许多人都听到了,所以瞒不下来。在加上那位刺史大人害怕自己被牵扯进去,索性就禀报上头了。”
“哈!竟有这等事。”李隆基听得好笑,摇头道:“你们扬州上一届的刺史我见到过,是凤阁侍郎张柬之的门生,那是个很会做人的人,若你们案发时遇到的刺史是他,应当不会出这种事情。”
“事情该发生都发生了,再想那么多也没用。”江宁微微摇头,“你还是没有说明白,就算大家都不喜欢谋逆这两个字了,也不能说明什么。那只是大家不再往那方面问案而已,可江家的谋逆是已经定下来的罪名,那又有什么办法?”
“首先,江家的罪名只是臆断,并没有实质性证据,所以到底是不是谋逆,还有待考察。”李隆基摇了摇头,继续道:“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你们江家一家子的文人,即便真的有心谋逆,也不可能做出什么东西来,所以入罪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再者,陛下如今年纪有些大了,心也不似前些年那么硬,所以退一步说,即便真的入罪了,判罚应该也不会很重。还有一个原因……陛下是极爱才的。”
李隆基看着江宁笑了笑:“以我的看法,凭借着你的才华,陛下就不可能判罚你什么。”
“这可不一定吧。”江宁微微蹙眉,“当年骆观光惊才绝艳,陛下不仍旧杀了他?”
“第一,陛下并没有下旨杀他,只是他最后不知所踪罢了。”李隆基摇了摇手指,“第二,骆宾王可是真正起兵谋反的人,跟你们完全不是同一个性质,差的太多。”
有关骆宾王的事情,江宁还是从清静园出来之后才听说到了不少。她一直都有些震惊于先生起兵谋反的事实,但又觉得师父之所以做这种事情,自然有他的道理。
但同时,她并不会单纯的认为女皇是一个坏人,她虽然单纯,却不会单纯到认为这个世界除了黑便是白。
大概了解了李隆基的信心所在,江宁也略微安心了些,她看着烛灯啪一声闪出的油花儿,轻咬了下唇道:“我现在只想快些救师父和师兄们回来,毕竟牢饭不好吃,而且坐在囚车里一路西行一定很难受。”
李隆基心思微沉:“放心,我会尽快办这件事情。不过这件事情也在于你,你拿出的寿礼越能轰动京师,那么武懿宗能够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他的注意力一旦放到了这上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整我的机会,这一点我还是完全相信的。”
“好。”江宁点了点头,“那到底要画什么呢?”
“祝寿不好太过素雅,但是以梁王的喜好,他又不喜欢那种太过严肃的东西。”李隆基挠了挠头,“其实在这方面你是专家,你看着来就好。记住了,你的画作作的越好,你的名声就能越快的轰动京师,就你师父他们出来也就越快、越容易。”
“明白,放心吧。”江宁重重的点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自己十二分的本事来,将这幅画作到最好。
……
……
在不远的东南,距离神都几百里之外的毫州官路上,一辆囚车行驶缓慢的在黄土路上撵着灰尘,后面跟着一连串被锁着双手的男男女女。
押解犯人,这本是一幅并不少见的画面,但这一行有些意思的地方在于,囚车上的人并没有被按上什么重枷,手脚上的镣铐也都已经被去除,甚至在囚车下面还被铺上了一层造价不菲的锦被。而坐在囚车上的人,正伴随着车的晃动,手中拿着一本闲书在读,时不时的还发两句关于路不平、车行起来太不稳当的牢骚。
若非那木栏杆外的的确确挂了一把锁,而且着一行人十余步开外跟着三十余名官兵外,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队被奉命押解进京的囚犯了。
其实按照穆子秋的想法,为了顾全江如水的颜面,应当在囚车外覆上一层锦缎之类用来遮挡的东西才对,可是江如水闻言就将这一建议否决了,理由是“若是把我全都遮挡住了,我又如何看这沿途的大好风光”。
于是穆子秋恍然大悟,原来这厮一路入京,哪里是去接受什么调查问案,分明就将此当成了一场不用花钱的壮游了。
只是可惜了他身后的那些弟子,没有车可以坐,只好一步步任劳任怨的走。只是这么长时间走下来,一个个身子骨倒是强壮了许多。
“快到神都了,你就不怕见到那些人?就没有半分顾忌?”穆子秋打马上前,微笑着询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