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京
“茗烟,把昨儿个刚得的画轴拿给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 看看小说网):。”
宝玉低着头道,许久没人反应,忽然抬起头,发现扫红几个人正看着自己,不禁苦笑道:“是我忘了,茗烟已经不在这儿了。”
墨雨捧着画轴道:“二爷既然记挂茗烟,是茗烟的福气。如今他在太爷家里当差,说不得就能在义学见到他,二爷何不去学堂看看?”
宝玉闻言大喜,对墨雨道:“我原以为你不善言辞,没想到竟是这么善解人心。说的正合我意,明儿我就去上学。”又对另两人道,“你们俩跑一趟秦府,告诉鲸卿一声,明天还在义学门口会面。”
扫红同锄药出了绛云轩,一路上扫红怒道:“这个墨雨,我倒是错看他了,原以为是个闷葫芦老实的,却是口蜜腹剑最爱从人后背下手的小人。那天茗烟请吃酒,你看他做的什么事儿?如今茗烟不在这里,他倒成了最得用的了。什么跑腿出力的活计全落在咱们身上,真是可恶!”
锄药叹口气:“如今太太最喜欢他这种老实人,又是周大娘家的亲戚,咱们这些没根没底的可不得靠边站么?”
两人一路怨懑不已,忿忿不平的从角门出去,径往秦家而去。
宝玉原因为茗烟被买走一事沉郁了数天,连义学都懒怠的好几天没去。王夫人到底舍不得训斥宝玉,只是干着急。如今听说宝玉主动要去上学,喜笑颜开的对周瑞家的道:“谁说你这侄子不会说话?几句话就劝得宝玉回心转意,这才是正经的得用之人,可见你家的孩子□的好。小孩子家家的也不容易,赏他二两银子拿去买果子吃吧。”
周瑞家的谦虚道:“都是太太恩德教化。他小孩子家家的拿着那么多钱做什么,太太夸他这几句就尽够了。”
王夫人一听更加舒心,到底赏了墨雨。
墨雨磕头谢了赏,从此在绛云轩里隐隐与李贵并驾齐驱,地位从此不同。
却说宝玉一连数天跑去义学,为的就是能见见裴明。
他却不知裴明并不到义学里去。他和贾瑞在代儒家里单开小灶,学习进度比义学快得多,每日读书联句写写文章,晚饭后去枫叶居看看。鹌鹑已经开始大规模养殖,鹌鹑宴成为枫叶居初冬新菜品,引领京城饮食新风尚,捞钱捞到手软。
叶妈妈自从住到新房子里,反倒有些不踏实。裴明买下的这座宅院离代儒家有点远,胜在安静,倒是离着枫叶居近些。三进的院子只母子俩住着显得空荡,每日忙忙碌碌打扫院子,倒比从前还要劳累。(请记住读 看看小说网的网址
裴明便说要请几个下人来,除了本来的门房老张头跟厨房的李婶,又添了两个粗使的丫头,都是冯三帮着找来的,模样不出挑,只求人老实能干。
这下叶妈妈倒是不打扫院子里,偏又整理起后院了,叶妈妈跟裴明住在前面的正房里,后面紧跟着一个小花园并两个东西小跨院,东跨院就被裴明做了书房休憩之地,剩下西跨院空着。叶妈妈说也没个亲戚会来倒不如给明轩留着,什么时候他来家也有个住的地方。
裴明对此没有异议,他也不敢。现在冯二在叶妈妈心里可是红人,加之枫叶楼之事简直就成了叶妈妈眼中的全国青年典范。
贾瑞经过凤姐之事,幡然醒悟,加之代儒不再一味严管,身边又有裴明一起读书,身心轻松倒把之前那些猥琐心性收敛了很多,发起狠来来研习文章。他从小在代儒严教下学习四书五经,虽是死记硬背却也是实打实的底子,今番认真研习倒真似通了窍似的豁然开朗,每日与裴明研究文章,令代儒一众同窗好友大跌眼镜。
这天,裴明贾瑞两人随着代儒外出访友,不意天降大雪。
几个老头子来了兴致,围着红泥小炉温酒赏雪。
“贾兄最近可是面色红润,精气神好得很啊。”曾就任于翰林院现已告老的徐敏启端着酒盅笑道,“听说你这老家伙最近得了个好学生,也不叫咱们见见,恁的抠门。”
代儒笑着叫裴明上前拜见。
徐敏启瞧了一眼,“倒是看着年纪小。我倒要考考。”
徐老张口问了几个颇有难度的问题,裴明认真思索一番,一一作答。虽有不甚完善之处,倒也是难得了。
徐敏启因向代儒笑道:“你教的学生倒是比你当初要强。”
代儒心里高兴,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比老师强本就是应该的,老夫教了半辈子书所求的不正是此道?”
几个老爷子俱是点头:“贾兄此言甚合我意。”
尤其徐敏启更是不住的赞赏:“此言当为天下夫子之共勉。”说着又道,“我看这小学生倒是有些灵性,若有什么不懂的倒可去我家来问。”言语之间确实是有提点裴明之意。
裴明还没什么反应,代儒却是大喜,这徐敏启出身翰林院学士,正经的二甲进士第七名,学识见闻远胜在场之人,若能得到他的指点,裴明的科举之路定然少走许多弯路。当下就叫裴明拜见老师。
裴明有些不情愿,在他心里代儒才是自己的老师,代儒之命又不得不从,于是正襟下拜先给代儒磕了个头,“老师与我恩情似海,亦是我的祖父,请受孙儿的礼。”如此三叩首方才转而拜了徐敏启,“老师再上,请受学生叩拜。学生兄长贾瑞自由苦读诗书,还请老师考校一二。”
代儒见他如此行事,大为感动。
徐敏启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实在有趣,老夫还没收你,倒又推荐起师兄了。倒是个不忘本的孩子。也罢,就叫你师兄过来吧。”
徐敏启早听说过贾瑞不成器,如今见闻改了,心里还是不大相信。
贾瑞上前,言谈丝毫不差,果然进益许多,是个正经的读书人。
徐敏启拈着长须不住的点头,“好,好。”
贾瑞于是顺利拜在徐老门下。
傍晚裴明同贾瑞扶着代儒进家门,顾氏吃惊道:“怎的喝了这么些酒?”忙叫人帮着抬到房里安置好。
裴明告辞离开,贾瑞要送他,被他婉拒了,“太爷喝醉了正要你去照顾着,索性离家不远,我自己回去就行。”
贾瑞只得拿过一盏灯笼给他照明,又叮嘱老周送一送裴明。
裴明走出街口就叫老周回去了,他一个人拎着灯笼,踩着脚下厚厚积雪,往家而去。
雪地映着月光,亮得很。
北风卷起雪末,打在脸上。
回家晚了,又要被老妈念了。
裴明紧了紧毛领斗篷,一路快走。
“真是好大一场雪。”门房老张打开门向外张望,就当他刚想关门之时,远远地一阵马蹄声。
马上两人一个冯三他是认得的,赶紧上前,“冯爷。”
冯三道:“张大叔,这是我家二爷。”
老张始知这位清瘦的年轻人就是老夫人一心念叨的冯紫英,不敢怠慢,忙去派小孙子跑去报信,自己则殷勤的将二人请进门。
“张伯,可是有客?”裴明还未到家门前就掉远看到门口马匹人影,快步上前问道。
“咦?”
冯紫英回头,门阶下一个提着红纸灯笼的少年瞪着眼睛站在雪地里,一身厚重的茶色大氅将之裹得棉球一样,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体再配上那盏红彤彤的圆灯笼,在这片银装素裹的雪世界里格外显眼。
每次见到他心情总是莫名的好,紫英勾唇一笑,“又不认得了?每次见我都这个表情,眼睛瞪得这么大,难道我还是大老虎不成?”
果然是冯二,裴明撇嘴,一点也没变。
“天黑路滑的,大冷天的在家歇着就好。”叶妈妈得了消息立时迎出来,一边给紫英掸着身上落雪一边心疼道,“怎的往南边去了几个月,竟瘦的这么厉害?快,进屋暖暖身子。”
冯紫英笑道:“婶子莫担心,小侄初到那边难免水土不服,现在已经大好了。”
一行人簇拥着进入正房,裴明闷闷跟在后面,明明中间石板路中间已经扫出一片空地,他偏走在路边积雪上,脚下踩得吱吱作响,不响不算。
冯三嘴角抽搐,抽回脚对老张头道,“大叔,咱们好些日子没见,前儿我得了壶玉楼春,咱们找地方喝两盅如何?”
张老头哪有不愿意的,乐颠颠的跟冯三走了。
冯三暗道:这两个人的事,没得第三个人搀和,爷,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冯二来了,晚饭自然又是裴明亲自下厨。
厨房里被叶妈妈派来打下手的春喜、秋成两个丫鬟头一回见到自家小爷掌勺,被他凶神恶煞剁肉的模样吓得缩进墙角。
“杵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来择菜!”
“是是是。”
呜呜,少爷好可怕,还是新来这位冯爷看着亲切,长得又好。
晚饭过后,叶妈妈跟冯紫英说了好久的话,到底年纪大了,熬不得太久,早早回房睡去了。
留下裴明跟紫英两个人大眼瞪小眼。
裴明轻咳一声,“明轩哥一路辛苦了。”
冯紫英从袖袋里掏出个油纸包,“你生辰的礼物,看看可喜欢。”
裴明接过来一看,里面分了好些个小包,里面似乎都是植物种子。纸皮上标注的有些裴明看不懂,有些却是英文,西红柿什么的他还是认得的。
绝对是意外之喜啊,冬天就能吃上水灵灵的西红柿的人很激动啊有木有!
冯紫英这份礼物显然花了不少心思的,裴明先前不过随口提过一回,他就记在心上,这份心意端的合人心思。
裴明爱不释手的摸着油纸包,如数家珍的翻看着纸包上文字,恨不得立刻跑到庄子上把它们统统种到温室里。
“谢谢明轩哥。”裴明双眼明亮,闪闪发光分明写着“我很喜欢”四个大字。</p>
宝玉低着头道,许久没人反应,忽然抬起头,发现扫红几个人正看着自己,不禁苦笑道:“是我忘了,茗烟已经不在这儿了。”
墨雨捧着画轴道:“二爷既然记挂茗烟,是茗烟的福气。如今他在太爷家里当差,说不得就能在义学见到他,二爷何不去学堂看看?”
宝玉闻言大喜,对墨雨道:“我原以为你不善言辞,没想到竟是这么善解人心。说的正合我意,明儿我就去上学。”又对另两人道,“你们俩跑一趟秦府,告诉鲸卿一声,明天还在义学门口会面。”
扫红同锄药出了绛云轩,一路上扫红怒道:“这个墨雨,我倒是错看他了,原以为是个闷葫芦老实的,却是口蜜腹剑最爱从人后背下手的小人。那天茗烟请吃酒,你看他做的什么事儿?如今茗烟不在这里,他倒成了最得用的了。什么跑腿出力的活计全落在咱们身上,真是可恶!”
锄药叹口气:“如今太太最喜欢他这种老实人,又是周大娘家的亲戚,咱们这些没根没底的可不得靠边站么?”
两人一路怨懑不已,忿忿不平的从角门出去,径往秦家而去。
宝玉原因为茗烟被买走一事沉郁了数天,连义学都懒怠的好几天没去。王夫人到底舍不得训斥宝玉,只是干着急。如今听说宝玉主动要去上学,喜笑颜开的对周瑞家的道:“谁说你这侄子不会说话?几句话就劝得宝玉回心转意,这才是正经的得用之人,可见你家的孩子□的好。小孩子家家的也不容易,赏他二两银子拿去买果子吃吧。”
周瑞家的谦虚道:“都是太太恩德教化。他小孩子家家的拿着那么多钱做什么,太太夸他这几句就尽够了。”
王夫人一听更加舒心,到底赏了墨雨。
墨雨磕头谢了赏,从此在绛云轩里隐隐与李贵并驾齐驱,地位从此不同。
却说宝玉一连数天跑去义学,为的就是能见见裴明。
他却不知裴明并不到义学里去。他和贾瑞在代儒家里单开小灶,学习进度比义学快得多,每日读书联句写写文章,晚饭后去枫叶居看看。鹌鹑已经开始大规模养殖,鹌鹑宴成为枫叶居初冬新菜品,引领京城饮食新风尚,捞钱捞到手软。
叶妈妈自从住到新房子里,反倒有些不踏实。裴明买下的这座宅院离代儒家有点远,胜在安静,倒是离着枫叶居近些。三进的院子只母子俩住着显得空荡,每日忙忙碌碌打扫院子,倒比从前还要劳累。(请记住读 看看小说网的网址
裴明便说要请几个下人来,除了本来的门房老张头跟厨房的李婶,又添了两个粗使的丫头,都是冯三帮着找来的,模样不出挑,只求人老实能干。
这下叶妈妈倒是不打扫院子里,偏又整理起后院了,叶妈妈跟裴明住在前面的正房里,后面紧跟着一个小花园并两个东西小跨院,东跨院就被裴明做了书房休憩之地,剩下西跨院空着。叶妈妈说也没个亲戚会来倒不如给明轩留着,什么时候他来家也有个住的地方。
裴明对此没有异议,他也不敢。现在冯二在叶妈妈心里可是红人,加之枫叶楼之事简直就成了叶妈妈眼中的全国青年典范。
贾瑞经过凤姐之事,幡然醒悟,加之代儒不再一味严管,身边又有裴明一起读书,身心轻松倒把之前那些猥琐心性收敛了很多,发起狠来来研习文章。他从小在代儒严教下学习四书五经,虽是死记硬背却也是实打实的底子,今番认真研习倒真似通了窍似的豁然开朗,每日与裴明研究文章,令代儒一众同窗好友大跌眼镜。
这天,裴明贾瑞两人随着代儒外出访友,不意天降大雪。
几个老头子来了兴致,围着红泥小炉温酒赏雪。
“贾兄最近可是面色红润,精气神好得很啊。”曾就任于翰林院现已告老的徐敏启端着酒盅笑道,“听说你这老家伙最近得了个好学生,也不叫咱们见见,恁的抠门。”
代儒笑着叫裴明上前拜见。
徐敏启瞧了一眼,“倒是看着年纪小。我倒要考考。”
徐老张口问了几个颇有难度的问题,裴明认真思索一番,一一作答。虽有不甚完善之处,倒也是难得了。
徐敏启因向代儒笑道:“你教的学生倒是比你当初要强。”
代儒心里高兴,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比老师强本就是应该的,老夫教了半辈子书所求的不正是此道?”
几个老爷子俱是点头:“贾兄此言甚合我意。”
尤其徐敏启更是不住的赞赏:“此言当为天下夫子之共勉。”说着又道,“我看这小学生倒是有些灵性,若有什么不懂的倒可去我家来问。”言语之间确实是有提点裴明之意。
裴明还没什么反应,代儒却是大喜,这徐敏启出身翰林院学士,正经的二甲进士第七名,学识见闻远胜在场之人,若能得到他的指点,裴明的科举之路定然少走许多弯路。当下就叫裴明拜见老师。
裴明有些不情愿,在他心里代儒才是自己的老师,代儒之命又不得不从,于是正襟下拜先给代儒磕了个头,“老师与我恩情似海,亦是我的祖父,请受孙儿的礼。”如此三叩首方才转而拜了徐敏启,“老师再上,请受学生叩拜。学生兄长贾瑞自由苦读诗书,还请老师考校一二。”
代儒见他如此行事,大为感动。
徐敏启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实在有趣,老夫还没收你,倒又推荐起师兄了。倒是个不忘本的孩子。也罢,就叫你师兄过来吧。”
徐敏启早听说过贾瑞不成器,如今见闻改了,心里还是不大相信。
贾瑞上前,言谈丝毫不差,果然进益许多,是个正经的读书人。
徐敏启拈着长须不住的点头,“好,好。”
贾瑞于是顺利拜在徐老门下。
傍晚裴明同贾瑞扶着代儒进家门,顾氏吃惊道:“怎的喝了这么些酒?”忙叫人帮着抬到房里安置好。
裴明告辞离开,贾瑞要送他,被他婉拒了,“太爷喝醉了正要你去照顾着,索性离家不远,我自己回去就行。”
贾瑞只得拿过一盏灯笼给他照明,又叮嘱老周送一送裴明。
裴明走出街口就叫老周回去了,他一个人拎着灯笼,踩着脚下厚厚积雪,往家而去。
雪地映着月光,亮得很。
北风卷起雪末,打在脸上。
回家晚了,又要被老妈念了。
裴明紧了紧毛领斗篷,一路快走。
“真是好大一场雪。”门房老张打开门向外张望,就当他刚想关门之时,远远地一阵马蹄声。
马上两人一个冯三他是认得的,赶紧上前,“冯爷。”
冯三道:“张大叔,这是我家二爷。”
老张始知这位清瘦的年轻人就是老夫人一心念叨的冯紫英,不敢怠慢,忙去派小孙子跑去报信,自己则殷勤的将二人请进门。
“张伯,可是有客?”裴明还未到家门前就掉远看到门口马匹人影,快步上前问道。
“咦?”
冯紫英回头,门阶下一个提着红纸灯笼的少年瞪着眼睛站在雪地里,一身厚重的茶色大氅将之裹得棉球一样,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体再配上那盏红彤彤的圆灯笼,在这片银装素裹的雪世界里格外显眼。
每次见到他心情总是莫名的好,紫英勾唇一笑,“又不认得了?每次见我都这个表情,眼睛瞪得这么大,难道我还是大老虎不成?”
果然是冯二,裴明撇嘴,一点也没变。
“天黑路滑的,大冷天的在家歇着就好。”叶妈妈得了消息立时迎出来,一边给紫英掸着身上落雪一边心疼道,“怎的往南边去了几个月,竟瘦的这么厉害?快,进屋暖暖身子。”
冯紫英笑道:“婶子莫担心,小侄初到那边难免水土不服,现在已经大好了。”
一行人簇拥着进入正房,裴明闷闷跟在后面,明明中间石板路中间已经扫出一片空地,他偏走在路边积雪上,脚下踩得吱吱作响,不响不算。
冯三嘴角抽搐,抽回脚对老张头道,“大叔,咱们好些日子没见,前儿我得了壶玉楼春,咱们找地方喝两盅如何?”
张老头哪有不愿意的,乐颠颠的跟冯三走了。
冯三暗道:这两个人的事,没得第三个人搀和,爷,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冯二来了,晚饭自然又是裴明亲自下厨。
厨房里被叶妈妈派来打下手的春喜、秋成两个丫鬟头一回见到自家小爷掌勺,被他凶神恶煞剁肉的模样吓得缩进墙角。
“杵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来择菜!”
“是是是。”
呜呜,少爷好可怕,还是新来这位冯爷看着亲切,长得又好。
晚饭过后,叶妈妈跟冯紫英说了好久的话,到底年纪大了,熬不得太久,早早回房睡去了。
留下裴明跟紫英两个人大眼瞪小眼。
裴明轻咳一声,“明轩哥一路辛苦了。”
冯紫英从袖袋里掏出个油纸包,“你生辰的礼物,看看可喜欢。”
裴明接过来一看,里面分了好些个小包,里面似乎都是植物种子。纸皮上标注的有些裴明看不懂,有些却是英文,西红柿什么的他还是认得的。
绝对是意外之喜啊,冬天就能吃上水灵灵的西红柿的人很激动啊有木有!
冯紫英这份礼物显然花了不少心思的,裴明先前不过随口提过一回,他就记在心上,这份心意端的合人心思。
裴明爱不释手的摸着油纸包,如数家珍的翻看着纸包上文字,恨不得立刻跑到庄子上把它们统统种到温室里。
“谢谢明轩哥。”裴明双眼明亮,闪闪发光分明写着“我很喜欢”四个大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