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1章 建设(上)
第341章 建设(上)
关于契约上的显示,季良的说辞是,他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更好的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为觉醒者们量身定做修炼的法门()。//
而葫芦谷避难所的觉醒者们,虽然不相信这是全部真相,但也认为这至少也是部分事实,毕竟季良成功的表现出了一种全面遥遥领先的姿态,用某个觉醒者的话说:“这就是人家近乎白送的机会,我们有什么值得图谋的价值?看见那个用冰组成的傀儡没,听说是人家用来搬运的苦力,可我们中、谁有把握1对1的情况下,将之破坏?我估计如果不是季先生不愿意修炼的法门轻易外泄,连契约都会省了,施法有消耗,那契约羊皮纸看起来也不是凡物。”
人穷志短。这话用在现在的葫芦谷的这些觉醒者们身上,无疑是合适的。他们处于人生的低谷阶段,季良在这时投资,代价自然很小。至于回报,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龚虹和柳青都是心向季良的,龚虹在延庆和莲花堡,也算是见识了浩劫后变得愈发变本加厉的世态炎凉,所以她私下提出了质疑:“不需要细细查看一下人品么?我发现有几个人明显是冲着占便宜来的。”
季良笑笑,“没关系,深厚的知识底蕴,保障了技术上的领先,而领先的技术又是掌控力的强有力保证,这契约,已经意味着魂有所属,除非他们就此身亡,否则越是实力高强,这契约便越有价值,至于人品,我们不太需要考虑那些。毕竟王朝伟业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一站地,而不是终点。”
龚虹想了想,觉得也是,季良明显对权位没什么瘾,否则早就有了自己的势力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季良也知道有自己的势力的好处,很多事情,团队运作的效力要高于单打独斗,想要获得人多的好处,又不愿意被琐事缠身,所以季良更钟情于以代理人管理,或者利益合作的方式来达成目的。像这郭维民领导的葫芦谷避难所,貌似就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关键是切入时机合适。
“季先生,需要乡亲们怎么做,您尽管吩咐,连夜行动都没问题啊!”郭维民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难得的心气高、劲头足。
“衣食住行,我们就先把住的问题解决。我会在山谷后面的葫芦底部分,建立一个囊括整个区域的封闭空间,类似于影视中播放的那种生态园。你和你的人,设计一下道路、功能建筑等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设施蓝图。^/非常文学/^”
“好的,我这就去。”郭维民满口答应,完全是个性全无的一副下属姿态。像季良这样性情的人,郭维民过去也有接触过,那些有钱、有实力、前景也看好的白手起家发达的乡镇企业家中,便容易滋生这类人,也就是群众称之为暴发户的人。
郭维民觉得,‘暴发户’这种说法明显有些酸味。他认为一个人成功总是有原因的,现代社会,有些人是靠人情关系和钻营成事,但另外一些人的确是眼光独到、把握住了机会,有能力也有胆量,最终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而这类人、往往自信十足,或许是太足了,其中一部分难免‘一朝得势、听不进不同意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类人便不值得结交了,根据郭维民的经验,恰恰相反,这类人经历的挫折还少,往往有豪情、有热情,也不乏良知,只不过是属顺毛驴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此便能皆大欢喜。
而季良,实际上已经过了为能发号施令而得意非凡的阶段。在另一个时空,指挥星尘公司的精英、甚至调用圣域,将包括两位圣域在内的众多世界级强者搞的灰头土脸……那一次的经历,让季良过足了瘾。有如此高度的案例做对比,指挥个小镇镇长级别的避难所领袖这种事,怎么可能让他嗨起来?
郭维民走后,柳青还评价:“这个郭维民,有几分油滑,一脸欢喜的当应声虫,一个靠着身体力行和一张嘴、便将数千幸存者笼络住的人,又怎么可能欠缺思想和能力?”
泡了热茶的龚虹将茶盏递给柳青和季良,道:“那他是小看咱家夫君了,担心哪句话说不对了,影响了夫君的拯救热情,所以干脆怎么说、怎么应()。”
“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季良轻啜了一口香茗,道:“我基本算是个技术宅,交易做的不好,交际更是不行。你们俩又都是难得的本性善良、做特工的经历都没能染了色,我要是不装几分刚愎自用、蛮不讲理,咱家跟人打交道,那就坐等被坑吧。看看我爸,有私心、也有良心、豁不出去、还想做好人、结果在别人眼里、好人做的不彻底、自己还一肚子憋屈。引以为戒,真的是引以为戒!”
龚虹和柳青都是听的默然,两人下午在幸存者的陪同下,参观了避难所,深深的被乡亲们的艰苦生活所触动,当时恨不得能倾尽全力,无偿帮助众人。现在冷静下来,发现这样的想法真的是有些欠缺理智了。
“其实现在这样的安排最好。”季良放下茶杯,道:“对一个族群而言,最幸福的时候,应该是坚信某些东西,并认为自己有能力达成的那个阶段。就像历史上的某段时间,绝大多数国人相信社会主义、**。”
柳青半开玩笑的道:“这算不算愤青行为?”
“呃…不算吧?”季良道:“我从没有觉得资本主义就一定适合天朝,各有利弊,欧美若没有近代靠劫掠而来的财富做积累,也就没有让国人心动的福利待遇、以及开明政策基础,更何况,人总是这山看见那山高,且欲求不满,再一个,**这饼画的扯了点,于是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的人们开始茫然了。”
龚虹笑,“那咱们现在的作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要让人们重新树立建设新社会主义的信念喽?”
“恐怕没那么幸福,咱们已经是一朝回到解放前,现在的口号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争取不再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季良一家轻松闲聊的同时,郭维民已经让手下得力的干事,将避难所所有懂得城市规划、土木建设的人都找来了。一个城镇的基本设施有哪些,如何营造建设、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将这些都总结罗列,这便是设计的核心,新避难所蓝图,就是在这个核心上,将各功能设施丰满起来,什么上下水、垃圾站、公厕、公用建筑、民用建筑,反正人多,大家集思广益,基本也就将设施都补完了。
当一整套的方案基本出笼时,有位参与者问郭维民:“乡长,要想将这样的一个设计蓝图实现,以咱现在的资源,缺口可是太大了。就是将旧址全都拆了,将就着使用,也还差的多。而且这是个需要全民劳作的大动作。要想干活就得吃饱,否则没气力啊!我们又欠缺工具,这……”
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什么叫运转全面停滞?就是每个环节都出了问题,动不起来。环环相扣,哪个都提不起来,按照人们正常的思路,应该是先解决食物,大家伙有了吃饱了,有了气力,然后狩猎,搜集物资,解决衣服、工具、材料的问题,然后建设新家园,如此便开始了良性循环。这个以盖房子为切入点的计划,人们难免狐疑。
郭维民耐心的听众人各抒己见之后,道:“我其实跟大家一样,有担心,有顾虑,有一大堆的问题,想向季先生请教。但这一次,我们遇到的情况有些特殊,我们需要付出最大程度的信任,而不是质疑和一大堆的为什么,尤其是我们什么都还没做的情况下。所以关于新避难所,我们先循规蹈矩的拿出个方正的案子,递交季先生审阅,具体操作时,遇到困难再协商解决。”
郭维民如此说,就算把基调定下来了,于是众人继续安心搞这张蓝图,为此还特意统计了避难所现有的物资,包括那些能够从现有设施上拆下来再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比较详实了,而且还将各设施的建设方案和材料缺口都注明,以便季良参考。
这套方案最终确定被送交到季良手中时,已经接近午夜,如果不是季良事先交代他赶时间、所以方案做好就送来,不管是几点,郭维民是不会这么晚还登门的()。
郭维民见季良穿戴整齐、神采奕奕,便知道,这是个夜猫子,估计要操持落实这项新避难所建设计划,今夜、甚至几天都不会阖眼了,假如确实真的很赶时间的话。反正以他想来,季良要想实现先前向他许诺的那些话,怎么着也得在这里住大半个月,前提还是日以继夜的工作。
季良简要的翻看了下厚厚的一叠设计方案,略感哭笑不得,当然也不能怪人家,是他没有将话说到位,于是才有了这繁杂的方案,设计者搞的累,他看的也累。
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份方案倒是对他的建设不无补益,他毕竟是一个人,也不是专家,很多地方难免想的不够周全,有了这个方案,计划上基本就不存在疏漏了,通过这次实践,将不合适的、欠缺的再修改补充一下,一个可行的、较为完整的避难所建设模板便诞生了。按照他的宏伟计划,这避难所肯定不止建设一个,有了基本框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本身就是他一早想好的路数。
“设计方案不错,我会酌情考虑。我会在大约两小时后,开始在葫芦底动工,提前跟你打个招呼,免得乡亲们看到什么异景而惊慌。”
“什么,后夜就动工?”郭维民差点就脱口问出这话。
仿佛知晓了郭维民的疑惑,季良补充解释道:“新避难所的主体建设,我会通过施法来完成,最多到明晨,你们就明白是怎么个情况了。”
事实上哪用等到第二天天亮,后夜,很多人就被葫芦底那边宏大的冰蓝色能量光芒景象所震撼了。郭维民也是接到了报告,才跑出去跟众人一起观看的,就见葫芦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罩,囊括了两万多平米的土地,那漾动的魔光,将偌大的一片区域都映成了水蓝色。他还听到人群中有人感叹:“这请回来的,莫非是神仙……”</p>
关于契约上的显示,季良的说辞是,他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更好的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为觉醒者们量身定做修炼的法门()。//
而葫芦谷避难所的觉醒者们,虽然不相信这是全部真相,但也认为这至少也是部分事实,毕竟季良成功的表现出了一种全面遥遥领先的姿态,用某个觉醒者的话说:“这就是人家近乎白送的机会,我们有什么值得图谋的价值?看见那个用冰组成的傀儡没,听说是人家用来搬运的苦力,可我们中、谁有把握1对1的情况下,将之破坏?我估计如果不是季先生不愿意修炼的法门轻易外泄,连契约都会省了,施法有消耗,那契约羊皮纸看起来也不是凡物。”
人穷志短。这话用在现在的葫芦谷的这些觉醒者们身上,无疑是合适的。他们处于人生的低谷阶段,季良在这时投资,代价自然很小。至于回报,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龚虹和柳青都是心向季良的,龚虹在延庆和莲花堡,也算是见识了浩劫后变得愈发变本加厉的世态炎凉,所以她私下提出了质疑:“不需要细细查看一下人品么?我发现有几个人明显是冲着占便宜来的。”
季良笑笑,“没关系,深厚的知识底蕴,保障了技术上的领先,而领先的技术又是掌控力的强有力保证,这契约,已经意味着魂有所属,除非他们就此身亡,否则越是实力高强,这契约便越有价值,至于人品,我们不太需要考虑那些。毕竟王朝伟业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一站地,而不是终点。”
龚虹想了想,觉得也是,季良明显对权位没什么瘾,否则早就有了自己的势力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季良也知道有自己的势力的好处,很多事情,团队运作的效力要高于单打独斗,想要获得人多的好处,又不愿意被琐事缠身,所以季良更钟情于以代理人管理,或者利益合作的方式来达成目的。像这郭维民领导的葫芦谷避难所,貌似就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关键是切入时机合适。
“季先生,需要乡亲们怎么做,您尽管吩咐,连夜行动都没问题啊!”郭维民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难得的心气高、劲头足。
“衣食住行,我们就先把住的问题解决。我会在山谷后面的葫芦底部分,建立一个囊括整个区域的封闭空间,类似于影视中播放的那种生态园。你和你的人,设计一下道路、功能建筑等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设施蓝图。^/非常文学/^”
“好的,我这就去。”郭维民满口答应,完全是个性全无的一副下属姿态。像季良这样性情的人,郭维民过去也有接触过,那些有钱、有实力、前景也看好的白手起家发达的乡镇企业家中,便容易滋生这类人,也就是群众称之为暴发户的人。
郭维民觉得,‘暴发户’这种说法明显有些酸味。他认为一个人成功总是有原因的,现代社会,有些人是靠人情关系和钻营成事,但另外一些人的确是眼光独到、把握住了机会,有能力也有胆量,最终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而这类人、往往自信十足,或许是太足了,其中一部分难免‘一朝得势、听不进不同意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类人便不值得结交了,根据郭维民的经验,恰恰相反,这类人经历的挫折还少,往往有豪情、有热情,也不乏良知,只不过是属顺毛驴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此便能皆大欢喜。
而季良,实际上已经过了为能发号施令而得意非凡的阶段。在另一个时空,指挥星尘公司的精英、甚至调用圣域,将包括两位圣域在内的众多世界级强者搞的灰头土脸……那一次的经历,让季良过足了瘾。有如此高度的案例做对比,指挥个小镇镇长级别的避难所领袖这种事,怎么可能让他嗨起来?
郭维民走后,柳青还评价:“这个郭维民,有几分油滑,一脸欢喜的当应声虫,一个靠着身体力行和一张嘴、便将数千幸存者笼络住的人,又怎么可能欠缺思想和能力?”
泡了热茶的龚虹将茶盏递给柳青和季良,道:“那他是小看咱家夫君了,担心哪句话说不对了,影响了夫君的拯救热情,所以干脆怎么说、怎么应()。”
“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季良轻啜了一口香茗,道:“我基本算是个技术宅,交易做的不好,交际更是不行。你们俩又都是难得的本性善良、做特工的经历都没能染了色,我要是不装几分刚愎自用、蛮不讲理,咱家跟人打交道,那就坐等被坑吧。看看我爸,有私心、也有良心、豁不出去、还想做好人、结果在别人眼里、好人做的不彻底、自己还一肚子憋屈。引以为戒,真的是引以为戒!”
龚虹和柳青都是听的默然,两人下午在幸存者的陪同下,参观了避难所,深深的被乡亲们的艰苦生活所触动,当时恨不得能倾尽全力,无偿帮助众人。现在冷静下来,发现这样的想法真的是有些欠缺理智了。
“其实现在这样的安排最好。”季良放下茶杯,道:“对一个族群而言,最幸福的时候,应该是坚信某些东西,并认为自己有能力达成的那个阶段。就像历史上的某段时间,绝大多数国人相信社会主义、**。”
柳青半开玩笑的道:“这算不算愤青行为?”
“呃…不算吧?”季良道:“我从没有觉得资本主义就一定适合天朝,各有利弊,欧美若没有近代靠劫掠而来的财富做积累,也就没有让国人心动的福利待遇、以及开明政策基础,更何况,人总是这山看见那山高,且欲求不满,再一个,**这饼画的扯了点,于是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的人们开始茫然了。”
龚虹笑,“那咱们现在的作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要让人们重新树立建设新社会主义的信念喽?”
“恐怕没那么幸福,咱们已经是一朝回到解放前,现在的口号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争取不再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季良一家轻松闲聊的同时,郭维民已经让手下得力的干事,将避难所所有懂得城市规划、土木建设的人都找来了。一个城镇的基本设施有哪些,如何营造建设、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将这些都总结罗列,这便是设计的核心,新避难所蓝图,就是在这个核心上,将各功能设施丰满起来,什么上下水、垃圾站、公厕、公用建筑、民用建筑,反正人多,大家集思广益,基本也就将设施都补完了。
当一整套的方案基本出笼时,有位参与者问郭维民:“乡长,要想将这样的一个设计蓝图实现,以咱现在的资源,缺口可是太大了。就是将旧址全都拆了,将就着使用,也还差的多。而且这是个需要全民劳作的大动作。要想干活就得吃饱,否则没气力啊!我们又欠缺工具,这……”
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什么叫运转全面停滞?就是每个环节都出了问题,动不起来。环环相扣,哪个都提不起来,按照人们正常的思路,应该是先解决食物,大家伙有了吃饱了,有了气力,然后狩猎,搜集物资,解决衣服、工具、材料的问题,然后建设新家园,如此便开始了良性循环。这个以盖房子为切入点的计划,人们难免狐疑。
郭维民耐心的听众人各抒己见之后,道:“我其实跟大家一样,有担心,有顾虑,有一大堆的问题,想向季先生请教。但这一次,我们遇到的情况有些特殊,我们需要付出最大程度的信任,而不是质疑和一大堆的为什么,尤其是我们什么都还没做的情况下。所以关于新避难所,我们先循规蹈矩的拿出个方正的案子,递交季先生审阅,具体操作时,遇到困难再协商解决。”
郭维民如此说,就算把基调定下来了,于是众人继续安心搞这张蓝图,为此还特意统计了避难所现有的物资,包括那些能够从现有设施上拆下来再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比较详实了,而且还将各设施的建设方案和材料缺口都注明,以便季良参考。
这套方案最终确定被送交到季良手中时,已经接近午夜,如果不是季良事先交代他赶时间、所以方案做好就送来,不管是几点,郭维民是不会这么晚还登门的()。
郭维民见季良穿戴整齐、神采奕奕,便知道,这是个夜猫子,估计要操持落实这项新避难所建设计划,今夜、甚至几天都不会阖眼了,假如确实真的很赶时间的话。反正以他想来,季良要想实现先前向他许诺的那些话,怎么着也得在这里住大半个月,前提还是日以继夜的工作。
季良简要的翻看了下厚厚的一叠设计方案,略感哭笑不得,当然也不能怪人家,是他没有将话说到位,于是才有了这繁杂的方案,设计者搞的累,他看的也累。
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份方案倒是对他的建设不无补益,他毕竟是一个人,也不是专家,很多地方难免想的不够周全,有了这个方案,计划上基本就不存在疏漏了,通过这次实践,将不合适的、欠缺的再修改补充一下,一个可行的、较为完整的避难所建设模板便诞生了。按照他的宏伟计划,这避难所肯定不止建设一个,有了基本框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本身就是他一早想好的路数。
“设计方案不错,我会酌情考虑。我会在大约两小时后,开始在葫芦底动工,提前跟你打个招呼,免得乡亲们看到什么异景而惊慌。”
“什么,后夜就动工?”郭维民差点就脱口问出这话。
仿佛知晓了郭维民的疑惑,季良补充解释道:“新避难所的主体建设,我会通过施法来完成,最多到明晨,你们就明白是怎么个情况了。”
事实上哪用等到第二天天亮,后夜,很多人就被葫芦底那边宏大的冰蓝色能量光芒景象所震撼了。郭维民也是接到了报告,才跑出去跟众人一起观看的,就见葫芦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罩,囊括了两万多平米的土地,那漾动的魔光,将偌大的一片区域都映成了水蓝色。他还听到人群中有人感叹:“这请回来的,莫非是神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