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1 章
这一日,凌青带着叶心经过陕西境内,陕西境内的西安,又称长安,曾经是中国行政文化的中心,只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北方无法再承担人口的压力,繁华也随之南移。如今的西安离了曾经六朝古都的尊荣,只余下厚厚的历史积淀。关中民风纯朴,倒是让师徒俩个也亲近非常。
到了陕西,一定要去的便是骊山了,无论是现代还是在此时,骊山留下了从古至今诸多历史的痕迹,如今虽比不得有现代许多的修缮和复建,同样却更好地保持了古韵古色。
师徒俩个一人骑着头毛驴,照着当地人指的路入临潼缓缓前行,一路细细观赏着草木层叠的生气景色,脸上显出轻松。
“传说始皇陵南起这骊山北麓,北至渭水之滨,叶儿,咱们不如进山去寻寻,看看这地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此时的叶心已经有七岁了,听了凌青的话,也生了好奇,应道,“只怕是没那么容易吧!不过,徒儿倒也挺想去看看的。”
“那便走吧!”
沿着骊山北麓入山,驴在山里便不方便了。师徒俩个索性弃了座骑靠步行往山中走。山路迷乱,即使是凌青这样的老江湖也少有机会进这样的地方。因此没走多久,师徒俩个无奈地停下步子,因为他们发现好像没有像样的路可以再往前了。
阳光从高大的松柏林间撒下来,星星点点,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空气中各种草木的气味混在一处,很自然的气味,但绝对不算好闻。
“叶儿,为师好像有些分不清方向啦!”
叶心闻言抬眼看向自己师父一眼,道,“这山里本来就少有人来,咱们现在到的地方怕是连猎户和采药的人都不会来,朝一个方向走,总会出去的。”
说着,叶心根据头上植物树冠的生长情况,大略分明了方向,示意凌青跟着自己走。凌青眼中有些许笑意,自己这个徒儿,一身的本事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种类之杂,有些地方甚至连自己都不曾涉及。但是一旦有需要,却从不曾见她藏过拙,只这一点,即使不知道她从何处学来的这些东西,凌青也不会担心。
两个人一路砍伐着横生的草木往前走,忽听得一阵水声,近前了,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竟是一处天然的山崖顶部。崖底有一洼深潭,水光幽碧,不见其底。从崖上飞流而下的水流注入潭中,溅起的水花倒是给水潭添了不少生气。
“有水流,师父,路们是顺流而下还是溯流而上?”
凌青眯着眼打量周围的地势,对叶心的问话没有听清楚,回过神来,不由问道,“你说什么,叶丫头?”
“我说,咱们是沿着水流向下还是向上?”
“叶儿,先不急,咱们可能是寻到个了不得的地方了。”
“嗯?”
“你看此地形势,崖下的谷地四围闭合,本是险地,偏有这一股水流从天而降,破了这险,孕了生机,而且,你上树去看看四面……”
叶心狐疑地看向凌青,却依旧用轻功上了树顶,往四下一看,只见此地四方竟是均有山脉正好首尾相接,与这谷地近处的四壁成呼应之势。
“外有大龙守护,内有小龙呼应,那一瀑飞湍必是将两个龙阵联成了体,既成沟通之势,也成生生不息之意,这个山谷了不得啊!”
叶心听着耳边凌青感叹似的话,依旧有些莫名所以,对这风水之说,她着实不太懂。不过,凌青说不一般,那定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吧!
“叶儿,咱们下去看看,指不定能寻到什么宝物呢!”
看自家师父眼中都是跃跃欲试的神色,叶心终是吞下了将出口的拒绝,点了点头。虽然她的经验告诉她,面对未知的东西,好奇心太重并不是好事。
师徒俩个借着崖壁上的蔓生植物一路下到崖底,只见山谷并不大,不过数百平米的面积,却并不似想像中的阴湿,反倒一片花红柳绿之色,端得叫人见心喜。叶心也有些相信,这个山谷果真不一般。
师徒俩个将山谷细细察看了一遍,却无所得,这让凌青不由皱了眉,莫不是自己判断失误了?只是总觉得隐隐有些违和的地方。
“师父,咱们看了一圈,就只剩下一个地方了。”
“哪里?”顺着叶心的目光,凌青也注意到了那个水潭,终于找到了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水潭中持续有流水注入,却不见流出,四周也是一片干燥,如此说来,水下定是有另一个出水口了。
师徒俩个互视一眼,举步走到潭边。“叶儿,要不为师下去看看,你在岸上等我?”
“咱们还是一起下去吧,好歹有个照应!”
达成了共识,两个人不再多言,将随身的干粮财物等拿防水的牛皮氏包好,运功暖身后举步朝潭下潜去。
水下光照不足,显得十分寒冷,好在两个人都有内功护体,叶心虽然功力不深,但毕竟有过深厚的潜水经验,倒是跟凌青并肩而下,没有拖后腿。
越往下,身边明显感觉到了水的流动,看来他们没有料错,水下的确有个出水口。一口气潜至潭底,两个人都看到了微微闪光。朝着亮光而去,近前发现竟是一个极大的踊道,洞口两侧镶着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即使在幽深的水中竟也发出了熠熠的光芒。
知道事有可为,两个人脸上都显出了喜色,凌青对叶心打了个小心的手势,先一步游入洞中。洞中水流很缓,但依旧能感觉到流动。两个人游了约一刻钟多的时间,在感觉有些气闷时,头底上终于出现了亮光。
朝着亮处上浮,等浮出水面时,两个人都不由长吸了一口气。举目四望,此处是一处石室,四壁明显是人工所建,底上绘着很精美的图案。外围两条龙顺时针首尾相接,内围两条龙则是逆时针首尾相接,正中是一颗明珠。这明显就是这个山谷的地势。
石室中因也镶着夜明珠,倒也不显昏暗。一方留了出水口,因此水潭中的水量能维持平衡。而另一方则是一个修建十分规整的通道,两侧每隔数米便有一颗夜明珠,一眼望去通道幽深,看不到头。
凌青先上了岸,确定没有危险,方才示意叶心也上来。上了岸,凌青帮着叶心烘干了衣服,师徒俩个对视一眼,都走到这份儿上了,不去看看有些不甘心。
于是凌青在前,将叶心护着,两个人小心沿着通道往里走,并小心地留下印记。通道中的空气没有什么异味,显然此地有很好的通风设施。两个人一路往里,竟是没见一点机关,一路干净得连灰尘也少有,似是有人打扫一般。
走了约半个时辰,两个人面对单一不变的墙壁都微微有些烦躁时,终于,前方一个转弯,出现了一个石室。说石室有些不准确,确切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石厅。大小几乎与地面上那个山谷一般。此时两个人的目光却没有注意到石厅的大小,都被正中的那座雕像所吸引。
只见有些空旷的厅中,一名衣着有些奇异的女子等身玉像俏立于正中。走近时,发现玉像的衣着头饰带着明显的秦汉特色,细节处又稍有不同,似乎还杂着南方少数民族的风格。
玉像脸上的五官十分立体,线条格外迷人,一双眼睛雕得十分传神,其中的威仪和风情尽皆流露。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玉像身上杂糅成了惑人的风情,浑若天成。仿佛这样的气质专为这女子而存在一般。
玉像一手垂于身侧,一手扶在腰侧,她的腰上缠着一根非玉雕的锦带。银白的颜色,以繁复的花纹为饰,虽非玉制,却与玉像搭配得很好,并不显突兀。
师徒俩个回神时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叹,这样一名女子,说是倾城倾国也不为过,最难得的是那通身的凌厉之气,从其身上似乎能看到百战沙场的景像。
打量大厅四周,壁上刻着一篇小篆写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厅中那玉像原身主人的故事。
当年始皇羸政曾遇到一位奇女子,名叫瑶,跟羸政年少时在赵国相识,瑶武艺出众,对羸政不离不弃,瑶十多年以男装示人,在羸政归秦后更是长伴左右,护其安全,帮助他把握住秦国大权。瑶因为有南越血统,相传为蚩尤后人,勇武过于男人,善征战,后始皇征战六国,瑶更是多次亲上战场,为他打下一统江山。
奈何红颜薄命,瑶没能等到始皇一统六国,在与赵国的一场战争中殒命。而且因为战场混乱,竟是连尸骨都未曾留下。羸政登极为皇后,为自己修筑陵墓时特意选了一处“众星拱月”之处,建了这处石室,命人选上好的蓝田暖玉,为瑶雕就这尊玉像,以慰其亡灵。
故事讲得很平淡,没有用过多的言语描述故事的细节。完全不能表现出这名女子对羸政有何不同之处,感觉不过是感谢而已。然而,叶心却在玉像身上挂着一块玉饰上发现了特别的地方,小小的玉牌,长不足两寸,宽不过一寸,其中一面写着十六字,“瑶光玉色,星月同辉,政待伊归,千古相随”。另一面则一幅繁复凸起的花纹,隐隐似能流动一般。
“传说,开启秦皇陵有一把钥匙,持着它,皇陵中所有的机关都不会伤人,将一路直达地宫,近至始皇棺前。……”凌青的眼光移向大厅东面,那里明显有一道能用玉牌开启的石门,“原来,这传说竟是应在此处的。”
听着凌青叹息似的话语,叶心微微怔了下。手抚上那枚玉牌,那赢政,想来是情深到不愿相信瑶已经不在了吧,这方石室,实则是等着她归来,拿着这把钥匙能进入皇陵来寻自己的。
这样的认知与先前那篇平淡的文字两相对比,叶心突然觉得微微地心酸。
到了陕西,一定要去的便是骊山了,无论是现代还是在此时,骊山留下了从古至今诸多历史的痕迹,如今虽比不得有现代许多的修缮和复建,同样却更好地保持了古韵古色。
师徒俩个一人骑着头毛驴,照着当地人指的路入临潼缓缓前行,一路细细观赏着草木层叠的生气景色,脸上显出轻松。
“传说始皇陵南起这骊山北麓,北至渭水之滨,叶儿,咱们不如进山去寻寻,看看这地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此时的叶心已经有七岁了,听了凌青的话,也生了好奇,应道,“只怕是没那么容易吧!不过,徒儿倒也挺想去看看的。”
“那便走吧!”
沿着骊山北麓入山,驴在山里便不方便了。师徒俩个索性弃了座骑靠步行往山中走。山路迷乱,即使是凌青这样的老江湖也少有机会进这样的地方。因此没走多久,师徒俩个无奈地停下步子,因为他们发现好像没有像样的路可以再往前了。
阳光从高大的松柏林间撒下来,星星点点,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空气中各种草木的气味混在一处,很自然的气味,但绝对不算好闻。
“叶儿,为师好像有些分不清方向啦!”
叶心闻言抬眼看向自己师父一眼,道,“这山里本来就少有人来,咱们现在到的地方怕是连猎户和采药的人都不会来,朝一个方向走,总会出去的。”
说着,叶心根据头上植物树冠的生长情况,大略分明了方向,示意凌青跟着自己走。凌青眼中有些许笑意,自己这个徒儿,一身的本事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种类之杂,有些地方甚至连自己都不曾涉及。但是一旦有需要,却从不曾见她藏过拙,只这一点,即使不知道她从何处学来的这些东西,凌青也不会担心。
两个人一路砍伐着横生的草木往前走,忽听得一阵水声,近前了,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竟是一处天然的山崖顶部。崖底有一洼深潭,水光幽碧,不见其底。从崖上飞流而下的水流注入潭中,溅起的水花倒是给水潭添了不少生气。
“有水流,师父,路们是顺流而下还是溯流而上?”
凌青眯着眼打量周围的地势,对叶心的问话没有听清楚,回过神来,不由问道,“你说什么,叶丫头?”
“我说,咱们是沿着水流向下还是向上?”
“叶儿,先不急,咱们可能是寻到个了不得的地方了。”
“嗯?”
“你看此地形势,崖下的谷地四围闭合,本是险地,偏有这一股水流从天而降,破了这险,孕了生机,而且,你上树去看看四面……”
叶心狐疑地看向凌青,却依旧用轻功上了树顶,往四下一看,只见此地四方竟是均有山脉正好首尾相接,与这谷地近处的四壁成呼应之势。
“外有大龙守护,内有小龙呼应,那一瀑飞湍必是将两个龙阵联成了体,既成沟通之势,也成生生不息之意,这个山谷了不得啊!”
叶心听着耳边凌青感叹似的话,依旧有些莫名所以,对这风水之说,她着实不太懂。不过,凌青说不一般,那定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吧!
“叶儿,咱们下去看看,指不定能寻到什么宝物呢!”
看自家师父眼中都是跃跃欲试的神色,叶心终是吞下了将出口的拒绝,点了点头。虽然她的经验告诉她,面对未知的东西,好奇心太重并不是好事。
师徒俩个借着崖壁上的蔓生植物一路下到崖底,只见山谷并不大,不过数百平米的面积,却并不似想像中的阴湿,反倒一片花红柳绿之色,端得叫人见心喜。叶心也有些相信,这个山谷果真不一般。
师徒俩个将山谷细细察看了一遍,却无所得,这让凌青不由皱了眉,莫不是自己判断失误了?只是总觉得隐隐有些违和的地方。
“师父,咱们看了一圈,就只剩下一个地方了。”
“哪里?”顺着叶心的目光,凌青也注意到了那个水潭,终于找到了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水潭中持续有流水注入,却不见流出,四周也是一片干燥,如此说来,水下定是有另一个出水口了。
师徒俩个互视一眼,举步走到潭边。“叶儿,要不为师下去看看,你在岸上等我?”
“咱们还是一起下去吧,好歹有个照应!”
达成了共识,两个人不再多言,将随身的干粮财物等拿防水的牛皮氏包好,运功暖身后举步朝潭下潜去。
水下光照不足,显得十分寒冷,好在两个人都有内功护体,叶心虽然功力不深,但毕竟有过深厚的潜水经验,倒是跟凌青并肩而下,没有拖后腿。
越往下,身边明显感觉到了水的流动,看来他们没有料错,水下的确有个出水口。一口气潜至潭底,两个人都看到了微微闪光。朝着亮光而去,近前发现竟是一个极大的踊道,洞口两侧镶着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即使在幽深的水中竟也发出了熠熠的光芒。
知道事有可为,两个人脸上都显出了喜色,凌青对叶心打了个小心的手势,先一步游入洞中。洞中水流很缓,但依旧能感觉到流动。两个人游了约一刻钟多的时间,在感觉有些气闷时,头底上终于出现了亮光。
朝着亮处上浮,等浮出水面时,两个人都不由长吸了一口气。举目四望,此处是一处石室,四壁明显是人工所建,底上绘着很精美的图案。外围两条龙顺时针首尾相接,内围两条龙则是逆时针首尾相接,正中是一颗明珠。这明显就是这个山谷的地势。
石室中因也镶着夜明珠,倒也不显昏暗。一方留了出水口,因此水潭中的水量能维持平衡。而另一方则是一个修建十分规整的通道,两侧每隔数米便有一颗夜明珠,一眼望去通道幽深,看不到头。
凌青先上了岸,确定没有危险,方才示意叶心也上来。上了岸,凌青帮着叶心烘干了衣服,师徒俩个对视一眼,都走到这份儿上了,不去看看有些不甘心。
于是凌青在前,将叶心护着,两个人小心沿着通道往里走,并小心地留下印记。通道中的空气没有什么异味,显然此地有很好的通风设施。两个人一路往里,竟是没见一点机关,一路干净得连灰尘也少有,似是有人打扫一般。
走了约半个时辰,两个人面对单一不变的墙壁都微微有些烦躁时,终于,前方一个转弯,出现了一个石室。说石室有些不准确,确切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石厅。大小几乎与地面上那个山谷一般。此时两个人的目光却没有注意到石厅的大小,都被正中的那座雕像所吸引。
只见有些空旷的厅中,一名衣着有些奇异的女子等身玉像俏立于正中。走近时,发现玉像的衣着头饰带着明显的秦汉特色,细节处又稍有不同,似乎还杂着南方少数民族的风格。
玉像脸上的五官十分立体,线条格外迷人,一双眼睛雕得十分传神,其中的威仪和风情尽皆流露。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玉像身上杂糅成了惑人的风情,浑若天成。仿佛这样的气质专为这女子而存在一般。
玉像一手垂于身侧,一手扶在腰侧,她的腰上缠着一根非玉雕的锦带。银白的颜色,以繁复的花纹为饰,虽非玉制,却与玉像搭配得很好,并不显突兀。
师徒俩个回神时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叹,这样一名女子,说是倾城倾国也不为过,最难得的是那通身的凌厉之气,从其身上似乎能看到百战沙场的景像。
打量大厅四周,壁上刻着一篇小篆写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厅中那玉像原身主人的故事。
当年始皇羸政曾遇到一位奇女子,名叫瑶,跟羸政年少时在赵国相识,瑶武艺出众,对羸政不离不弃,瑶十多年以男装示人,在羸政归秦后更是长伴左右,护其安全,帮助他把握住秦国大权。瑶因为有南越血统,相传为蚩尤后人,勇武过于男人,善征战,后始皇征战六国,瑶更是多次亲上战场,为他打下一统江山。
奈何红颜薄命,瑶没能等到始皇一统六国,在与赵国的一场战争中殒命。而且因为战场混乱,竟是连尸骨都未曾留下。羸政登极为皇后,为自己修筑陵墓时特意选了一处“众星拱月”之处,建了这处石室,命人选上好的蓝田暖玉,为瑶雕就这尊玉像,以慰其亡灵。
故事讲得很平淡,没有用过多的言语描述故事的细节。完全不能表现出这名女子对羸政有何不同之处,感觉不过是感谢而已。然而,叶心却在玉像身上挂着一块玉饰上发现了特别的地方,小小的玉牌,长不足两寸,宽不过一寸,其中一面写着十六字,“瑶光玉色,星月同辉,政待伊归,千古相随”。另一面则一幅繁复凸起的花纹,隐隐似能流动一般。
“传说,开启秦皇陵有一把钥匙,持着它,皇陵中所有的机关都不会伤人,将一路直达地宫,近至始皇棺前。……”凌青的眼光移向大厅东面,那里明显有一道能用玉牌开启的石门,“原来,这传说竟是应在此处的。”
听着凌青叹息似的话语,叶心微微怔了下。手抚上那枚玉牌,那赢政,想来是情深到不愿相信瑶已经不在了吧,这方石室,实则是等着她归来,拿着这把钥匙能进入皇陵来寻自己的。
这样的认知与先前那篇平淡的文字两相对比,叶心突然觉得微微地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