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五章 大战龙尾洲(21)
回老家过年,家里人较多,非常热闹,蝶兰也想出去陪家人,但想到对大家的承诺,想到有更多的人没有回家,蝶兰决定拼命码字。 看小说就到~祝新年快乐,顺便求推荐。明天尽量更新,保底两章6ooo+,但如果成绩很好,不排除爆。
aaaaa
龙尾洲大战,是蒙古围困襄樊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它的胜利不在于是否打破了元朝长久以来对襄樊的锋利,它的胜利证明了只要指挥有度,将士同心,无论是朝廷的精锐禁军,还是地方的厢军,还有各地的义勇,都能够勇猛杀敌,他们在保家卫国名留青史思想意义的鼓舞下,在战场严厉残酷的军纪监督下,他们挥了最大的战力,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从整个抗元战争的历史看,龙尾洲大捷不是大仗,甚至在襄樊战役的整体看来,龙尾洲大捷也算不上大战,但它震动整个大宋,意义深远。它是襄樊战役大宋军队最主动寻歼蒙古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是襄樊战役大宋禁军、厢军与义勇一次完美的配合,最大限度的牵制了蒙古军队对襄樊的围困和进攻,打乱了蒙古军队的整体布局,使得大元朝只能把更多的士卒投入到襄樊战场,减轻了大宋帝国其他防线的压力,为大宋帝国的生存获得更多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龙尾洲大捷打击了蒙古军队嚣张的气焰,振奋了大宋帝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大宋军队的声威,特别是义勇军的英勇战斗,为后来张贵立足均州,创建抗元基地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其政治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正如当时荆湖置大使李庭芝指出的那样:“龙尾洲大捷的胜利告诉我们,蒙古鞑子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他虽是训练有素杀敌勇猛的军队,但是鞑子军队仍有很多的弱点。蒙古水师的攻击精神并不旺盛,他们的将领并不都是勇敢,特别是其叛变的蒙古汉军,他们虽然受到元朝严厉军纪的约束,但只要宋军比他们更勇敢,他们也会怕,他们也会退缩;蒙古鞑子向来看不起汉人,在他们轻敌的观念下产生许多可乘之机;大宋帝国的军队,也并不是不可战的军队,在有勇有谋的将领的率领下,在严厉的军纪的约束之下,在保家卫国的高尚意义指导下,他们也会浴血奋战,也敢浴血奋战,特别是步兵作战,以大宋军队勇敢牺牲的精神,独有的装备,最有可能给蒙古骑兵最大的打击,甚至击败战无不胜的骑兵。
龙尾洲大捷虽然没有挫败蒙古军队围困襄樊的意图,但挫伤了蒙古军队的锐气,使之不敢贸然启动战争,为大宋帝国部署襄樊战役提供了时间和机遇。
咸淳八年的龙尾洲大捷,更是战术上的一堂直观教学课。过去,大宋帝国总是用“被动无益的简单防御”战略来对付处于优势的蒙古军队,即使偶有几次的救援行动,也是敷衍应事,战争前既没有做出详细的计划,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指挥。但龙尾洲大捷让大宋军队认识到除了尽可能长时间守住关键地段外,更需要主动出击,寻找战机。
阵地战或长线作战,对于拥有骑兵的蒙古军队来说是有利的;而大宋帝**队作为防御者,可以选择地形或作战地点,把蒙古军队的骑兵优势转化为劣势,再辅助于帝国特有的强有力的弩箭,对蒙古军队进行阻击。
在淘滩,大宋军队找到了理想的作战区域。蒙古水师在虎头山大营主将阿里海牙指挥下,是蒙古军队战力可观的部队。这支部队的骑兵,在完成欧洲战役后信心十足地开进襄樊,没有遭遇到士气低落的大宋帝国的任何抵抗。
正是他们的骄横,给了大宋军队一次良好的机会。 看小说就到~
宋军水师正面强攻龙尾洲蒙古水师,同时使用步兵有力支援了水师的战斗,但蒙古军队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骑兵已经受到了宋军步兵的强有力阻击,仍然沿着汉水追击佯退的宋军水师,结果遭到了宋军数量巨大的火船截击。大宋水师把骄横的蒙古水师引诱到一个水浅道窄的地方,然后用火船破坏他们的战船,最后在岸边设下伏击。
龙尾洲大捷,是大宋军队水师、步兵的一次典型配合,是大宋禁军、厢军与义勇的第一次配合,这是一次英勇的战斗,这是一次团结的战斗,从荆湖置大使李庭芝、殿前禁军副指挥使范虎到骁勇军指挥使范天顺的禁军,到潭州的范友信、岳州的刘义厢军,再到鄂州杜浒,均州张贵率领的义勇军,甚至还有更多的汉江渔民,他们为这次战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大宋帝国,他们给了大宋百姓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汉人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他们的热血是不会白流。
在蒙古军队以逸待劳、将士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并拥有强大的骑兵的条件下,大宋军队尚有取得大捷,除依赖士气高涨、作战英勇外,更主要原因是基本上采用了步兵防御的作战方针和水师诱敌深入的相互配合,坚守阵地,打击和消耗日军兵力,诱敌深入,伏击和歼灭敌人。
龙尾洲大捷也为大宋军队后来的战斗取得了部分战略主动权,纵观龙尾洲大捷的过程,我们可以现一个重要的规律,谁若对襄樊的战略地位在思想上认识的清楚、行动上做得坚决,谁就能够取得战略主动权,获得不俗的战果。反之,将受到战争无情的惩罚。
依托襄樊的有利地形,不仅便利于防御和迟缓蒙古军队的前进度,且利于大宋军队部分消灭蒙古军队,蒙古军队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凭借的就是其拥有大量机动力的骑兵,襄樊以汉水为防线,使得蒙古水师仅能以汉军为主力,而以坚固的城墙为依托,也大大减少了蒙古军队的机动力,甚至使其失去作用。
龙尾洲大捷,也为大宋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战争是最好的课堂,敌人是最好的老师,在战争学习,在战争进步。
龙尾洲大捷证明了抗元战争需要有坚强的统一指挥,并且严格的军队作战纪律,军队间应有坚强的互信心,以求作战切实协同与配合。抗元军队应在忠诚于帝国前提下去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一方面保障每一个命令的完成,同时又需要能够见机而动,不失每一个能够打击敌人的机会。高级指挥机关应给前线指挥员以机动的可能,对其机动处置所得的胜利,加以表扬,稍有过失则不应责之过甚。
在龙尾洲大捷之前,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与福州观察使范虎相互推搪,相互排斥,没有统一的指挥,来自均州义勇张贵,以自己的威信参与了整场战争,范虎方面的主力骁勇军指挥使是张贵义弟,来自鄂州的义勇杜浒,为其个人信誉所折服,还有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也给予了张贵权宜行事的权力,使得整个龙尾洲战场暂时统一了指挥,这也是获得胜利的关键。
襄樊战役虽然取得了龙尾洲大捷,但不少亲历龙尾洲大捷的将士认为,这一仗仍然是对敌人估计不足。阿里海牙除了四千骑兵主力之外,在汉水与宋军水师短兵交战的蒙古水师并不是很强的主力,而是以蒙古汉军为主,居然都这么难打,碰上真正的强敌怎么办?
刘义在反思。打扫战场时,现蒙古尸体虽有几千人,但其真正的蒙古鞑子只有不到千人,而刘义自己所率领的三千精锐,也死伤过半,事后刘义越想越感到后怕:要不是预先占据有利地形,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以逸待劳迅猛攻击,那后果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刘义在反思,张贵也在反思,大宋军队的军事技术,特别是将领和基层的指挥等技术与战术的训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宋帝国将士虽然不乏决一死战的勇气,但他们往往力不从心,来自临安朝廷骄慢的禁军,来自地方缺乏训练的厢军,来自各地缺少训练和缺乏武器的义勇,他们的训练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他们的战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但自己时间不多,留给大宋的时间也不多,张贵并没有信心,取得最后的胜利。
李庭芝也在思索。他知道大宋朝廷上,多数相公都认为蒙古军队来自荒蛮的北原,认为大宋有足够的实力防御自己的领土,保卫自己的家园,甚至能够战胜他们,把这些蛮子赶回遥远的北方,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错误,这种错误来自于对蒙古军队战斗力的认识不足,从龙尾洲大捷看来,大宋军队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个成绩却是在牺牲更大的前提之下取得。
两万厢军,伤亡过半,三千精锐,也伤亡过半,强攻蒙古水师的骁勇军主力,更是伤亡过六千余人。
龙尾洲大战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激扬了大宋军队抗元的勇气,至此以后,不战而降的大宋将士越来越少。
此时的张贵,疲倦的看着朝霞缓缓的从汉水升起,很美,很美。他曾经以为自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丽,他从来没想到,朝霞竟然会是如此之美好。
“停一下。”张贵突然看着眼前俘虏的蒙古汉军,不敢相信的看着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是你!”
aaaaa
龙尾洲大战,是蒙古围困襄樊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它的胜利不在于是否打破了元朝长久以来对襄樊的锋利,它的胜利证明了只要指挥有度,将士同心,无论是朝廷的精锐禁军,还是地方的厢军,还有各地的义勇,都能够勇猛杀敌,他们在保家卫国名留青史思想意义的鼓舞下,在战场严厉残酷的军纪监督下,他们挥了最大的战力,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从整个抗元战争的历史看,龙尾洲大捷不是大仗,甚至在襄樊战役的整体看来,龙尾洲大捷也算不上大战,但它震动整个大宋,意义深远。它是襄樊战役大宋军队最主动寻歼蒙古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是襄樊战役大宋禁军、厢军与义勇一次完美的配合,最大限度的牵制了蒙古军队对襄樊的围困和进攻,打乱了蒙古军队的整体布局,使得大元朝只能把更多的士卒投入到襄樊战场,减轻了大宋帝国其他防线的压力,为大宋帝国的生存获得更多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龙尾洲大捷打击了蒙古军队嚣张的气焰,振奋了大宋帝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大宋军队的声威,特别是义勇军的英勇战斗,为后来张贵立足均州,创建抗元基地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其政治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正如当时荆湖置大使李庭芝指出的那样:“龙尾洲大捷的胜利告诉我们,蒙古鞑子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他虽是训练有素杀敌勇猛的军队,但是鞑子军队仍有很多的弱点。蒙古水师的攻击精神并不旺盛,他们的将领并不都是勇敢,特别是其叛变的蒙古汉军,他们虽然受到元朝严厉军纪的约束,但只要宋军比他们更勇敢,他们也会怕,他们也会退缩;蒙古鞑子向来看不起汉人,在他们轻敌的观念下产生许多可乘之机;大宋帝国的军队,也并不是不可战的军队,在有勇有谋的将领的率领下,在严厉的军纪的约束之下,在保家卫国的高尚意义指导下,他们也会浴血奋战,也敢浴血奋战,特别是步兵作战,以大宋军队勇敢牺牲的精神,独有的装备,最有可能给蒙古骑兵最大的打击,甚至击败战无不胜的骑兵。
龙尾洲大捷虽然没有挫败蒙古军队围困襄樊的意图,但挫伤了蒙古军队的锐气,使之不敢贸然启动战争,为大宋帝国部署襄樊战役提供了时间和机遇。
咸淳八年的龙尾洲大捷,更是战术上的一堂直观教学课。过去,大宋帝国总是用“被动无益的简单防御”战略来对付处于优势的蒙古军队,即使偶有几次的救援行动,也是敷衍应事,战争前既没有做出详细的计划,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指挥。但龙尾洲大捷让大宋军队认识到除了尽可能长时间守住关键地段外,更需要主动出击,寻找战机。
阵地战或长线作战,对于拥有骑兵的蒙古军队来说是有利的;而大宋帝**队作为防御者,可以选择地形或作战地点,把蒙古军队的骑兵优势转化为劣势,再辅助于帝国特有的强有力的弩箭,对蒙古军队进行阻击。
在淘滩,大宋军队找到了理想的作战区域。蒙古水师在虎头山大营主将阿里海牙指挥下,是蒙古军队战力可观的部队。这支部队的骑兵,在完成欧洲战役后信心十足地开进襄樊,没有遭遇到士气低落的大宋帝国的任何抵抗。
正是他们的骄横,给了大宋军队一次良好的机会。 看小说就到~
宋军水师正面强攻龙尾洲蒙古水师,同时使用步兵有力支援了水师的战斗,但蒙古军队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骑兵已经受到了宋军步兵的强有力阻击,仍然沿着汉水追击佯退的宋军水师,结果遭到了宋军数量巨大的火船截击。大宋水师把骄横的蒙古水师引诱到一个水浅道窄的地方,然后用火船破坏他们的战船,最后在岸边设下伏击。
龙尾洲大捷,是大宋军队水师、步兵的一次典型配合,是大宋禁军、厢军与义勇的第一次配合,这是一次英勇的战斗,这是一次团结的战斗,从荆湖置大使李庭芝、殿前禁军副指挥使范虎到骁勇军指挥使范天顺的禁军,到潭州的范友信、岳州的刘义厢军,再到鄂州杜浒,均州张贵率领的义勇军,甚至还有更多的汉江渔民,他们为这次战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大宋帝国,他们给了大宋百姓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汉人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他们的热血是不会白流。
在蒙古军队以逸待劳、将士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并拥有强大的骑兵的条件下,大宋军队尚有取得大捷,除依赖士气高涨、作战英勇外,更主要原因是基本上采用了步兵防御的作战方针和水师诱敌深入的相互配合,坚守阵地,打击和消耗日军兵力,诱敌深入,伏击和歼灭敌人。
龙尾洲大捷也为大宋军队后来的战斗取得了部分战略主动权,纵观龙尾洲大捷的过程,我们可以现一个重要的规律,谁若对襄樊的战略地位在思想上认识的清楚、行动上做得坚决,谁就能够取得战略主动权,获得不俗的战果。反之,将受到战争无情的惩罚。
依托襄樊的有利地形,不仅便利于防御和迟缓蒙古军队的前进度,且利于大宋军队部分消灭蒙古军队,蒙古军队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凭借的就是其拥有大量机动力的骑兵,襄樊以汉水为防线,使得蒙古水师仅能以汉军为主力,而以坚固的城墙为依托,也大大减少了蒙古军队的机动力,甚至使其失去作用。
龙尾洲大捷,也为大宋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战争是最好的课堂,敌人是最好的老师,在战争学习,在战争进步。
龙尾洲大捷证明了抗元战争需要有坚强的统一指挥,并且严格的军队作战纪律,军队间应有坚强的互信心,以求作战切实协同与配合。抗元军队应在忠诚于帝国前提下去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一方面保障每一个命令的完成,同时又需要能够见机而动,不失每一个能够打击敌人的机会。高级指挥机关应给前线指挥员以机动的可能,对其机动处置所得的胜利,加以表扬,稍有过失则不应责之过甚。
在龙尾洲大捷之前,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与福州观察使范虎相互推搪,相互排斥,没有统一的指挥,来自均州义勇张贵,以自己的威信参与了整场战争,范虎方面的主力骁勇军指挥使是张贵义弟,来自鄂州的义勇杜浒,为其个人信誉所折服,还有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也给予了张贵权宜行事的权力,使得整个龙尾洲战场暂时统一了指挥,这也是获得胜利的关键。
襄樊战役虽然取得了龙尾洲大捷,但不少亲历龙尾洲大捷的将士认为,这一仗仍然是对敌人估计不足。阿里海牙除了四千骑兵主力之外,在汉水与宋军水师短兵交战的蒙古水师并不是很强的主力,而是以蒙古汉军为主,居然都这么难打,碰上真正的强敌怎么办?
刘义在反思。打扫战场时,现蒙古尸体虽有几千人,但其真正的蒙古鞑子只有不到千人,而刘义自己所率领的三千精锐,也死伤过半,事后刘义越想越感到后怕:要不是预先占据有利地形,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以逸待劳迅猛攻击,那后果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刘义在反思,张贵也在反思,大宋军队的军事技术,特别是将领和基层的指挥等技术与战术的训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宋帝国将士虽然不乏决一死战的勇气,但他们往往力不从心,来自临安朝廷骄慢的禁军,来自地方缺乏训练的厢军,来自各地缺少训练和缺乏武器的义勇,他们的训练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他们的战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但自己时间不多,留给大宋的时间也不多,张贵并没有信心,取得最后的胜利。
李庭芝也在思索。他知道大宋朝廷上,多数相公都认为蒙古军队来自荒蛮的北原,认为大宋有足够的实力防御自己的领土,保卫自己的家园,甚至能够战胜他们,把这些蛮子赶回遥远的北方,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错误,这种错误来自于对蒙古军队战斗力的认识不足,从龙尾洲大捷看来,大宋军队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个成绩却是在牺牲更大的前提之下取得。
两万厢军,伤亡过半,三千精锐,也伤亡过半,强攻蒙古水师的骁勇军主力,更是伤亡过六千余人。
龙尾洲大战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激扬了大宋军队抗元的勇气,至此以后,不战而降的大宋将士越来越少。
此时的张贵,疲倦的看着朝霞缓缓的从汉水升起,很美,很美。他曾经以为自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丽,他从来没想到,朝霞竟然会是如此之美好。
“停一下。”张贵突然看着眼前俘虏的蒙古汉军,不敢相信的看着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