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 说降贾诩
周昂在四名彪形大汉的挟持下走出了府门,看他满脸的痛苦之色,便知他的心情。周昂的身后,是一长串的人,有女人、有孩子、还有老人,这些都是周昂的家眷。
在一个时辰之前,周昂还是作为九江郡的太守、寿春城的主人,高高兴兴地将纪灵的大军迎入了城内。一个时辰之后,包括周昂在内,所有的人都成为了纪灵的俘虏。
此刻,周昂的眼神一片暗淡。他知道,这并不是个讲理的世道,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对的,谁的实力强谁的话就代表道理。周昂的心中后悔欲死,早在他决定和袁术联手对付周瑜之前,就有他的幕僚劝他,与袁术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小心他的真正目的是富庶的九江郡。
然而,周昂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找到了袁术,最终可谓是引狼入室。袁术没怎么和周瑜打,倒是反过身来,把他的九江郡给占了。
太守府的大门外,密密麻麻地都是人,这里面大多数是周昂的下属,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怜悯和悲凉。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周昂这棵大树倒了,他们又得寻找新的庇护所了。
周昂觉得自己无颜面对众人,便一直低垂着头走路,即便在众人的声声呼唤中,也死活不愿把头抬起来。就在方才,为了保全他们全家三十六口人的性命,周昂无奈写下了降书,表示愿意率九江郡十四县的文官武将共降汉后将军袁术。
其实周昂也知道,他和袁术名义上都是汉室的臣子,并不是一国之君主,这样的降书写得不伦不类。袁术要降书,不过是给自己接收寿春之外的各县一个貌似堂堂正正的借口罢了。
当周昂的脚步迈出寿春的城门时,他不由得回头深深凝望了这个城池一眼,这里装载着他多少的前尘往事……周昂的眼里禁不住涌出了两行泪水,滴落在他的衣襟之上。
自此,周昂归隐山林,他始终没有放下心事,一年之后,郁郁而亡。
纪灵和张勋分兵,拿着周昂的“降书”,迅速招降了其余的县城,九江郡除了南部四县外,都落入了袁术的势力范围。
周瑜在安排好了合肥等四县的军政要务后,正式委托鲁肃统领留守的两万人马,以潘璋、徐盛、丁奉为副职,共同镇守九江南部四县。
临行前,周瑜留给鲁肃一个锦囊,嘱咐待他走后再看。到了晚间,鲁肃打开锦囊一看,里面是关于治理九江南部四县的战略纲领:“修水利、兴农桑、扩屯田、向北蚕食。”
鲁肃心领神会,其实关于这样的话题,他已是和周瑜多次讨论过的,只是实施的细节还待和众部下商讨。
按照周瑜的部署以及留守众人的齐心协力,九江南部四县被鲁肃治理得井井有条,荒芜的土地皆被开垦出来,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军事实力也进一步加强。一年之内,留守的部队从最初的两万人发展到了三万人,还有一万的屯田兵,平日里种田,战时可上战场。
就在这一年之内,面对袁术所部的不断骚扰,鲁肃沉着应对,不仅将来犯的小股敌人悉数消灭,还不断地采用“蚕食”策略,从袁术的手中将邻近合肥的钟离、成德两县夺到了手中。
而袁术的心思这段时间也没有放在九江郡,他一方面极力拉拢占据着大半个豫州的孙坚和孙策,一方面急于搜寻散落在民间的传国玉玺。在袁术的心中,有一股潜在的**正在逐渐地开始膨胀起来……
陈宫先周瑜两天回到舒县,在家中稍作休息,他便急匆匆地来到了贾诩的住处。待来到贾诩的家门前,陈宫见这里的院落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清爽,院内种了几棵枇杷树,长得枝繁叶茂。
贾诩正站在院落的一角,手持锄头,将翻开的大块泥土细细敲碎,午后的阳光特别刺眼,贾诩本就不大的眼睛正眯缝着,就看到了陈宫。
二人寒暄一番,贾诩从屋中拿出两块草席,放在阴凉之处,二人各自坐下。陈宫环视四周,感叹道:“文和兄这日子过得真是悠闲舒适啊,种点菜、读读书、喝喝酒,将这纷繁的世事关在门外,我看就是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贾诩眼睛一眯,笑道:“在下确实好喝点小酒,这日子嘛,也就是凑乎着过过吧。哪里像你,德高望重,又是周公瑾的左膀右臂,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陈宫露出几丝苦笑,说道:“哪里哪里~~文和兄说笑了。我资质鲁钝,不及文和兄的万一,每日里唯有以勤补拙罢了。”
贾诩笑笑不语。
陈宫接着说道:“我知道文和兄对我家主公仍然心有嫌隙,当初他将你自西北请来,也是深有苦衷啊。”
贾诩眉头轻皱,回道:“诩至今也不知,为何他会单单找到我,论智谋论能力,我西凉军中比我强的人多得是呢。”
陈宫笑道:“这正说明我家主公是格外地看重文和兄啊。文和兄在庐江一载有余,亲眼看到这里的气象于外地不同是吧?”
贾诩点头道:“此言不虚。周公瑾在庐江推行的新政果然不同凡响,如今可谓是政通人和、百业繁荣,我在凉州看到很多百姓都是流离失所、面有菜色、骨瘦如柴,而庐江的百姓却都是安居乐业、面带笑容、体格健壮。说实话,看到这番迥然不同的景象,我也甚为震动。”
陈宫拍手笑道:“文和兄所言极是。我家主公志向高远,他还想让更多的百姓能够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让整个民族远离战乱。”
“志向高远?”贾诩心中一动,问陈宫道,“昔日陈胜贫苦时,犹自胸怀梦想,曾对他的同伴们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日的周公瑾,他的志向是……”
陈宫迎着贾诩询问的目光,笑道:“文和兄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我家主公的所作所为,你可是一直在暗中关注的。此刻又何必多此一问?”
贾诩的目光一缩,自我解嘲道:“我一介闲人,远离故乡,只想着能早日回归凉州,归隐山林罢了。”
陈宫问道:“如今这乱纷纷的世道,哪里还有清净的地方可让你归隐?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呢。文和兄,以我对你的了解,你绝不是个想要置身事外的人,更何况,难道你不想生活在一个四海升平、繁荣昌盛的国家里么?”
贾诩突然淡淡地说道:“怎么~~陈兄是来做说客的?诩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定国安邦之策,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陈宫见贾诩态度比较坚决,便只得告辞离去。
陈宫走后,贾诩神色间颇为落寞,信步走到桂花树下,仰望天空,长久不语。
此后陈宫又连续来了几次,虽未当场说动贾诩,却也感觉贾诩已有了一些动摇,只是因为前面周瑜对待他的态度而心存芥蒂,需要一个台阶下而已。
周瑜回到庐江的当日,不顾满身的风尘,便与陈宫二人一起再次拜访了贾诩。在周瑜那充满诚意的目光下,听着他那恳切的话语,贾诩终于做出了决定。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非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欣赏,在此小生有礼了!还请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推荐,多多投票!谢谢!!!
在一个时辰之前,周昂还是作为九江郡的太守、寿春城的主人,高高兴兴地将纪灵的大军迎入了城内。一个时辰之后,包括周昂在内,所有的人都成为了纪灵的俘虏。
此刻,周昂的眼神一片暗淡。他知道,这并不是个讲理的世道,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对的,谁的实力强谁的话就代表道理。周昂的心中后悔欲死,早在他决定和袁术联手对付周瑜之前,就有他的幕僚劝他,与袁术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小心他的真正目的是富庶的九江郡。
然而,周昂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找到了袁术,最终可谓是引狼入室。袁术没怎么和周瑜打,倒是反过身来,把他的九江郡给占了。
太守府的大门外,密密麻麻地都是人,这里面大多数是周昂的下属,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怜悯和悲凉。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周昂这棵大树倒了,他们又得寻找新的庇护所了。
周昂觉得自己无颜面对众人,便一直低垂着头走路,即便在众人的声声呼唤中,也死活不愿把头抬起来。就在方才,为了保全他们全家三十六口人的性命,周昂无奈写下了降书,表示愿意率九江郡十四县的文官武将共降汉后将军袁术。
其实周昂也知道,他和袁术名义上都是汉室的臣子,并不是一国之君主,这样的降书写得不伦不类。袁术要降书,不过是给自己接收寿春之外的各县一个貌似堂堂正正的借口罢了。
当周昂的脚步迈出寿春的城门时,他不由得回头深深凝望了这个城池一眼,这里装载着他多少的前尘往事……周昂的眼里禁不住涌出了两行泪水,滴落在他的衣襟之上。
自此,周昂归隐山林,他始终没有放下心事,一年之后,郁郁而亡。
纪灵和张勋分兵,拿着周昂的“降书”,迅速招降了其余的县城,九江郡除了南部四县外,都落入了袁术的势力范围。
周瑜在安排好了合肥等四县的军政要务后,正式委托鲁肃统领留守的两万人马,以潘璋、徐盛、丁奉为副职,共同镇守九江南部四县。
临行前,周瑜留给鲁肃一个锦囊,嘱咐待他走后再看。到了晚间,鲁肃打开锦囊一看,里面是关于治理九江南部四县的战略纲领:“修水利、兴农桑、扩屯田、向北蚕食。”
鲁肃心领神会,其实关于这样的话题,他已是和周瑜多次讨论过的,只是实施的细节还待和众部下商讨。
按照周瑜的部署以及留守众人的齐心协力,九江南部四县被鲁肃治理得井井有条,荒芜的土地皆被开垦出来,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军事实力也进一步加强。一年之内,留守的部队从最初的两万人发展到了三万人,还有一万的屯田兵,平日里种田,战时可上战场。
就在这一年之内,面对袁术所部的不断骚扰,鲁肃沉着应对,不仅将来犯的小股敌人悉数消灭,还不断地采用“蚕食”策略,从袁术的手中将邻近合肥的钟离、成德两县夺到了手中。
而袁术的心思这段时间也没有放在九江郡,他一方面极力拉拢占据着大半个豫州的孙坚和孙策,一方面急于搜寻散落在民间的传国玉玺。在袁术的心中,有一股潜在的**正在逐渐地开始膨胀起来……
陈宫先周瑜两天回到舒县,在家中稍作休息,他便急匆匆地来到了贾诩的住处。待来到贾诩的家门前,陈宫见这里的院落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清爽,院内种了几棵枇杷树,长得枝繁叶茂。
贾诩正站在院落的一角,手持锄头,将翻开的大块泥土细细敲碎,午后的阳光特别刺眼,贾诩本就不大的眼睛正眯缝着,就看到了陈宫。
二人寒暄一番,贾诩从屋中拿出两块草席,放在阴凉之处,二人各自坐下。陈宫环视四周,感叹道:“文和兄这日子过得真是悠闲舒适啊,种点菜、读读书、喝喝酒,将这纷繁的世事关在门外,我看就是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贾诩眼睛一眯,笑道:“在下确实好喝点小酒,这日子嘛,也就是凑乎着过过吧。哪里像你,德高望重,又是周公瑾的左膀右臂,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陈宫露出几丝苦笑,说道:“哪里哪里~~文和兄说笑了。我资质鲁钝,不及文和兄的万一,每日里唯有以勤补拙罢了。”
贾诩笑笑不语。
陈宫接着说道:“我知道文和兄对我家主公仍然心有嫌隙,当初他将你自西北请来,也是深有苦衷啊。”
贾诩眉头轻皱,回道:“诩至今也不知,为何他会单单找到我,论智谋论能力,我西凉军中比我强的人多得是呢。”
陈宫笑道:“这正说明我家主公是格外地看重文和兄啊。文和兄在庐江一载有余,亲眼看到这里的气象于外地不同是吧?”
贾诩点头道:“此言不虚。周公瑾在庐江推行的新政果然不同凡响,如今可谓是政通人和、百业繁荣,我在凉州看到很多百姓都是流离失所、面有菜色、骨瘦如柴,而庐江的百姓却都是安居乐业、面带笑容、体格健壮。说实话,看到这番迥然不同的景象,我也甚为震动。”
陈宫拍手笑道:“文和兄所言极是。我家主公志向高远,他还想让更多的百姓能够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让整个民族远离战乱。”
“志向高远?”贾诩心中一动,问陈宫道,“昔日陈胜贫苦时,犹自胸怀梦想,曾对他的同伴们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日的周公瑾,他的志向是……”
陈宫迎着贾诩询问的目光,笑道:“文和兄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我家主公的所作所为,你可是一直在暗中关注的。此刻又何必多此一问?”
贾诩的目光一缩,自我解嘲道:“我一介闲人,远离故乡,只想着能早日回归凉州,归隐山林罢了。”
陈宫问道:“如今这乱纷纷的世道,哪里还有清净的地方可让你归隐?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呢。文和兄,以我对你的了解,你绝不是个想要置身事外的人,更何况,难道你不想生活在一个四海升平、繁荣昌盛的国家里么?”
贾诩突然淡淡地说道:“怎么~~陈兄是来做说客的?诩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定国安邦之策,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陈宫见贾诩态度比较坚决,便只得告辞离去。
陈宫走后,贾诩神色间颇为落寞,信步走到桂花树下,仰望天空,长久不语。
此后陈宫又连续来了几次,虽未当场说动贾诩,却也感觉贾诩已有了一些动摇,只是因为前面周瑜对待他的态度而心存芥蒂,需要一个台阶下而已。
周瑜回到庐江的当日,不顾满身的风尘,便与陈宫二人一起再次拜访了贾诩。在周瑜那充满诚意的目光下,听着他那恳切的话语,贾诩终于做出了决定。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非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欣赏,在此小生有礼了!还请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推荐,多多投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