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长乐夜未央

正文 24、盐铁议论

    元六年,春二月,天子诏丞相、御史问郡国所举贤良民所疾苦、教化之要。( )

    田千秋没有想到这些名士大家居然直指盐、铁、酒榷、均输之策,一时间竟有些茫然无措了。

    ——立盐、铁、酒榷及均输皆是出自桑弘羊的手笔。

    提及先帝已经有警告那些贤良、文学的意思,毕竟,大汉还有一个腹诽罪的先例在,只可惜这些自许小民代言人的贤良、文学却是毫不退缩——当然,话说回来,大汉还从来没有因为谁对朝廷的政策存有异议便治罪的先例,对于这些深孚民望的名士大家来说,御史大夫的愤怒不值一提。

    说这话的显然是儒生。  只是听到这番大义凛然的言辞后,不仅桑弘羊连声冷笑,便是素来温和爱民的丞相田千秋也是频频皱眉。

    ——“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这种话就是最典型的!

    不过。这些话自有桑弘羊来说。田千秋紧皱地眉头在听到桑弘羊出声后。便缓缓舒展。

    田千秋低头。掩去眼中一闪而逝地笑意——桑弘羊就差指着说话地那位文学。痛斥他叛国了!

    又是一个托古言今地地儒士。

    ——贵以德而贱用兵?

    ——既来之,则安之?

    ——都是一帮只会喊仁义口号的书生!

    ——城彼朔方、列郡祁连的功业俱在眼前,他们却一转头,眼睛只盯着:花国库里的钱没有?!赋税严苛了没有?!

    ——白登七日!烽火甘泉!侵边扰民!这些全是汉帝文德不修的缘故?!

    田千秋也开始觉得恼火了。叶^子悠~悠

    他觉得,泱泱大汉岂会无才俊大家?朝廷聘以礼,命郡国举贤良、文学,以问民生,应当总会有几个大才,能助朝廷定国之长策。昔日孝武皇帝几次下诏求贤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所以,朝廷上下才会名士云集。

    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将率则\病……那是何等的局面?再看看如今的朝廷,主少国疑,公卿百官,文武之数,何及先帝时的一二?

    ——他们轻飘飘一句“不便,请罢之”,所说的道理,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不需代价便可以轻易解决的!

    田千秋对天子诏令的这件差事已经毫无兴趣了。

    ——天子也罢,大将军也罢,都不可能罢盐、铁、均输之事……最多也就是为了安抚一下,罢酒榷……毕竟,如今国库空虚,充实都来不及,哪里可能再断收入来源?

    虽然对桑弘羊的敛财运筹之能不甚欢喜,但是,田千秋很清楚,若无桑弘羊策定盐、铁、酒榷及均输诸事,但断不会有远逐匈奴、平定四夷的功业。

    ——哪个天子会舍得放弃自己的钱财来源?

    ——简直是荒谬至极!

    既然有了定论,田千秋也就没有再关心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的争论,心思转而开始思索今年的春播诸事。

    一直到长史委婉提醒老丞相时间已不早了,田千秋才出声打断了正在慷慨陈词的贤良、文学的话:“今日便到此为止吧,诸君之义下次再续。”言罢便携了桑弘羊的手走出馆舍,还不忘让长史将记录诸人发言的文书带上。

    田千秋正扶着铜较,闭目养神,听到这句问话才睁开眼:“大将军府。”

    田千秋没有想桑弘羊居然这样想,不禁怔忡了一会儿,待他反应过来,看着脸色愈发难看的桑弘羊,不由连忙摇头:“御史大夫误会了。”

    虽然是丞相,但是,先帝立内朝分相权,丞相的权力早已被削弱,因此,临终托孤之际,先帝根本没有想到田千秋这个丞相,受诏辅幼主的全是内朝重臣,当时刚迁为御史大夫的桑弘羊亦在其列。

    愣了片刻,田千秋连忙将自己的失态掩饰过去,轻笑着道:“大夫误会了,仆虽不通食货钱财之事,但是,也知道大夫为国兴利,功莫大焉。盐、铁、酒権、均输皆国之长策,岂可因议论而废?”

    田千秋瞥了桑弘羊一眼,笑了笑,继续道:“然,郡国奉诏举贤良、文学,其议亦不可无视,此事如何定夺,仆以为必须请教大将军。”

    田千秋拈了拈面前花白的胡须的,没有说话。

    “何事?”田千秋讶然于自己的毫不知情。

    佐史躬身应道:“正是,天子诏苏君奉一太牢至先帝园庙,大将军接诏便出行,云其在渭北迎苏君。”

    (谢谢努力必胜~~的打赏,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努力,不让你与所有支持本文的人失望!今天再多说几句吧~~我感谢所有订阅、投票、打赏的朋友,没有你们的支持,易楚实在是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至于没有订阅的朋友,易楚也表示感谢,喜欢本文也是一种支持,当然,如果可能,易楚很希望本文的订阅成绩能再好一些,若是那样,易楚当然也会更感谢你们更加实际的支持。至于因客观原因无法订阅的几位朋友,易楚在感激之余也只有与你们一起抱头痛哭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