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隋风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抵达晋阳

    清晨,马邑郡善阳城外。

    “胡壮士,一路保重!”一身武官服的董纯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拍了拍斛律云的肩膀叮嘱道。

    “是啊。”边上的郭洵笑着搓手道:“多亏了胡壮士,有了缴获来的这些粮草,善阳这几千流民就有活路了,要是省着点儿吃,都能坚持到明年春耕结束。可惜马邑这里流民也不少,不然本官定要让你多带些南下。”

    他叹口气,继续道:“前些日子听太原来的役官说,太原那里现在的情形也不太好,晋王府的用度基本上已经全部拿来安置流民了,晋王殿下已经上书,请求挪用军仓里的粮草,先解燃眉之急。”他抹了抹自己的眼角,颤声说道:“天佑我大隋,有如此仁德之主,何愁大隋不兴,天下不靖。”

    这郭洵出身河东,本是寒门子弟出身,以他这种身份,在前朝那豪门贵胄掌控朝纲的情况下,是根本没可能有出头之日的。现在大隋初立,高祖皇帝杨坚有意淡化世家在朝中的影响,大量启用寒门子弟,郭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委以一地之要职,试问他又如何能不殚精竭力,感恩戴德。

    “晋王?可是陛下次子?”斛律云挑了挑眉毛,惊奇的问道。也难怪他如此惊讶,这杨广在后世的名声,可以说已经臭到了极点,和商纣王、秦二世并列为三大昏君之一,如此一个皇帝中的败类,历史沉淀下来的渣滓,又怎么可能做出如此亲民爱民的举动呢。

    “正是,殿下去年才到太原就藩,任河北道行台总管,以皇子之身守我大隋北疆,克敌于外,古之圣贤也不过如此。”董纯肃然而立,向南方恭敬一礼,显然对这杨广推崇之极,边上的郭洵也是一脸认同之色。

    “好了,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南下了。”斛律云悻悻的跟着施了一礼,向二人再施一礼,然后看着站在城门处的一个黑脸少年,大声喊道:“碾子,真的不跟我一起走么?”

    那黑脸少年正是尉迟恭,他上前几步,有些为难的摸了摸鼻子,说道:“爹身子不好,身边离不开人,我得时时在边上照看。”

    斛律云眼中露出遗憾之色,有些不甘心的继续问道:“跟着我们一起走不行么?那太原、大兴的郎中怎么也比这善阳的那什么金针强吧。”

    “那怎么成,这么远的路,车马劳顿,他老人家身子哪能受得了。”尉迟恭晃了晃黑脑袋,一口拒绝。抬头又看了看斛律云失望的眼神,挠了挠后脑说道:“这么的吧,你见了那皇帝之后,看看他给你安排个什么官儿,等安顿下来了,给我来封信,就…”他左看看右看看,指了指戴着进贤冠的郭洵:“就送到他那里好了,我会时常去问问的。”

    “……”

    众人一阵无语,用官驿传私信,这黑小子倒是好算计,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真不怕别人说闲话。他不怕,郭洵这谦谦君子怕啊,只能打个哈哈:“哈哈,等胡壮士高就的时候,定会有公文发来,还不找他不到?”大声说完这场面话,悄悄抬起衣袖,不动神色的擦拭了下额头上的点点虚汗。

    辞别了郭洵等人,斛律云他们带着从刘家堡搜罗来的几百石粮草向太原赶去。多了如此多的粮车,这速度自然是快不起来,紧赶慢赶的行了一天,晚上才抵达楼烦关下。在关内好好休息了一夜,又苦行了十余日,众人才赶到古城晋阳。

    古城晋阳,建成于春秋鲁定公十三年。是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所筑,城周四里,高四丈。智伯决水所灌之城即是此处。

    迄东魏,高欢“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坐镇晋阳挟制邺城,实际上掌握着东魏政权。

    高欢死后,其子高洋称帝建立北齐,在晋阳建起了气势宏大的古城,城内还建有晋阳宫,同时在汾水东岸另外增筑一城,使州郡与县分城而治,把晋阳变成了北齐的政治和权力中心。

    那时晋阳城的规模和地位甚至超过了首都邺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霸府、别都所在。到了北周末年晋阳仍有“天下精兵处”和“雄藩巨镇,非贤莫居”的说法。

    如果说善阳城下的流民如潮的话,这晋阳城下的流民便如海一般,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简陋帐篷自城外十里一直延伸到城下,只有一条不甚宽敞的官道没被占据。斛律云他们抵达的时候,正赶上午饭时间,无数流民拿着各种各样的食具,争先恐后的向城外设置的几个粥棚赶去。

    这些流民人数虽众,进退之间却极有秩序,斛律云骑在马上观察了一会儿便看出一些端倪。那些安置在城外的帐篷,是按照大隋乡里那种户籍制度所分,五个帐篷为一里,设里正,二十五个为一闾,设闾长。有了这些临时选出的基层小吏管理,这些流民便有了主心骨,不会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看到这极为妥当的处置,他心中不由暗自称道。

    护着粮车的马队一路缓缓而行,官道两旁时不时有些面黄肌瘦的面孔从帐篷中探出头来,看到这军阵中央的一车车粮食,那些人的脸上都露出欣喜之色。有些孩子更是大声欢呼起来,在官道两旁十步外跟着马队边跑边叫,就像是在迎接凯旋而归的大英雄。

    胡姬营的女兵母性立时如洪水般泛滥起来,她们甩蹬下马,将自己身上装着胡饼和干肉的褡裢放在道边,冲那些孩子指指褡裢,温和的笑笑,然后才上马赶上队伍继续前行。

    那些刚才还十分大胆的孩子,面对这放在道边,鼓鼓囊囊的褡裢却没了主意,站在几步外面面相觑,却无人上前拾取。有些大胆的母亲看车队行的远了些,也靠了上来,打开褡裢只看了一眼,便急慌慌的带着自己的孩子跪在官道上向那远去的马队磕起头来。

    这便是百姓,容易满足的百姓,谁对他们好,他们便会真心的感激谁,拥戴谁。马邑刘家,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百姓的死活,甚至想利用手段,拿这些淳良的百姓当他们的枪使,这种行径,最终得到那样的下场,一点儿都不冤枉。斛律云骑在马上,看着身后官道上那一片跪倒的人群,心中对那马邑刘家最后一点愧疚之心也消散于无。

    “前军止步!”又向前行了不远,一队轻骑自城内迎了出来,远远拦住了他们的队伍。斛律云赶忙抬手停下队伍,带着几个军官靠了过去。验过鱼符之后,双方寒暄几句,斛律云将来意一讲,对面一个军官马上开心的叫道:“着啊,胡壮士,你们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现在城内官仓的粮食所剩无几,开军仓的旨意还未传来,这几日的稀粥真是稀的不能再稀了,晋王殿下正为此苦恼呢。”

    他伸手向远处的城墙一指,大声道:“你们别急着进城,先到西城外的粥棚那里,晋王殿下这个时间应该在粥棚,你们过去放两车粮食下去,正好解了燃眉之急啊。”

    “等等…”斛律云身边的花木力催马上前,行了一礼然后才说道:“诸位恕在下无礼,我们这粮草乃是马邑郡守他们抄没而来。为了避免误会,是否应该先进城入库,然后再提出救急呢?”

    “无妨,晋王殿下和府中官员都在那里,你让仆射王大人记录一下用去多少粮草,然后再报备上去便可以了。”那个军官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冲花木力点头微笑道。

    可别以为这是多此一问。花木力身为这支队伍的辎重官,不管是日常用度,还是损耗所需都要慎之又慎。这些粮草虽然是他们抄没刘家所来,可抄没之后便属于朝廷所有。运送粮草到达,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要记录入库,然后再按令支取,他们这送粮的队伍,根本无权决定这些粮草的用处。花木力和对方这么一问一答,便知河北道行台仆射现在就在城外,那可是河北道文职最大者,有他在,他们的所作所为便不会给有心人留下把柄,遭人弹劾。

    既然有了决断,斛律云便带着花木力和三十个轻骑护着三辆粮车往城西而去,剩下的人仍旧按原路行进,到城中粮仓交接。

    晋阳城以汾水为界,分东西二城。西城较大,城外的流民也较多,六个粥棚里炊火熊熊,二十多口大将军锅齐上阵。棚外的流民以一闾为限,由闾长带着依次领取五勺稀粥。当斛律云他们赶到城西的时候,那二十多口大锅里的米粥早已分尽,而棚外仍有近千的流民托盆举碗,等着分粥。几个掌勺的厨子拿起早已见底的粮袋抖了又抖,却无粒米可用。

    “晋王殿下还没回来么?”河北行台右仆射王韶站在粥棚外,扯过一个王府内侍,焦急的问道。

    “大人,殿下才走了半个时辰。那王氏家族向来和我等不对付,这次去借粮,还不是百般刁难,哪有这么快回来。”晋王近侍文刖摇着头回道,一脸的苦笑。他打小就伺候在杨广身边,对这个主子的脾气最是了解,那是一个极为好面子的人。这次去王氏家族的邬堡中借粮,连他这个近侍都没有带去,足可见此行之艰难。

    “唉,可惜本官这一脉早已脱离家族,根本说不上话,不然…”王韶恨恨的咬了咬牙,愤声说道。要说血脉,他本人也是流着晋阳王氏家族的血。只不过他这一房不知什么原因,早在几辈之前便已经移居京兆,和太原王氏不再有往来。所以就算他放下面子出面去求,对方也不会因为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儿多给予一点照顾。

    “大人,粮车,粮车!”二人正为难间,忽见身侧一名小校举手欢呼。顺着他手指看去,果然见三辆披着草席,满满当当的粮车正穿过花花绿绿的营帐群,朝这边缓缓而来。

    “快,帮忙卸车,快去!”王韶是真急了,挥手命令一声,一撩自己的官袍,大步朝粮车迎了上去。身后一干侍卫见大人急成这样,也跟着呼啦啦跑了过去。

    斛律云正思量着见了杨广怎么办呢,却见一个留着三缕长髯的中年大叔撩着官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马前。一个急刹车,然后理了理官袍,整了整头上进贤冠,待气喘的匀了,这才中气十足的说道:“这位公子可是王氏族人,本官王韶,代表我河北百姓,谢王氏家族援手之义。”说罢他微微一揖,给足了对方面子。

    斛律云赶忙勒马侧身躲开对方一礼,然后滚鞍下马,长揖及地,恭敬的说道:“大人不必如此,在下五原胡云,非是那王氏子弟。”

    “哦?可是那率五百壮士,转战千里,直趋敌巢的五原壮士胡云?”王韶抬眼打量对面的少年半天,惊讶的问道。朝廷传旨的天使就在晋阳城中,他这个做仆射的,又怎会不知道这个少年深入草原的壮举。

    “壮士二字,愧不敢当,为国尽忠乃是我辈分内之事,担不得大人如此夸奖。”

    “好,好,好!”斛律云恭敬的态度和谦虚的言行深得王韶所喜,他连赞三个好字,这才先斛律云半步而行,边说话边向粥棚走去。

    两人一边看着士卒将一袋袋粮食从车上搬下,一边随意的聊着天。当听斛律云说起马邑刘氏家族借流民而谋私利,甚至不惜引起民变,甚至牺牲那数千百姓时。王韶怒哼一声,甩了甩袍袖怒骂道:“哼,马邑刘氏,居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举,抓得好!”胡子翘起老高,一脸的愠色。

    看看粮草已经全部卸车完毕,斛律云刚准备向王韶辞行进城,却见城中打马飞出一骑,马上骑士冲到粥棚前,翻身下马对王韶施礼道:“大人,城东自雁门郡又下来一批流民,鱼大人说那边已经没有空地可供这些人居住,欲让他们继续南行,李大人执意不肯,两位大人在那边争执不休,您快过去看看吧!”

    “胡闹,他们现在还有时间争执么!胡壮士,你带你的人先维持一下粥棚的秩序,我去城东一趟,一会儿便回来。”说罢从粥棚边的立柱上解下一匹马来,急匆匆去了。

    ‘得,看来这还走不了了。’斛律云叹口气,转头看看锅里那飘着清香的米粥,再看看围拢上来的那些流民,双目一立,大喝道:“都排队,排队。闾长呢?都站在前面儿维持好秩序,都别抢,按秩序来!”

    在虎视眈眈的斛律云和其手下士卒的维持下,城西粥棚秩序井然,流民依次领取了滚烫的米粥,千恩万谢的退去了。他看这领粥的人越来越少了,也放下心来,和几个一起管理粥棚的官员找了块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大青石坐了下来,端了碗米粥吸溜着垫着肚子。

    待这最后两队流民领完粥,之后午饭便算是圆满结束,他也可以收拾收拾进城去了。谁想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打补丁长袍的少年却从那人群后面钻出来,自顾自的跑进粥棚,拿起铜勺给自己舀了碗米粥就吃了起来。

    有人插队?还敢吃自助餐,这还了得!

    “哎哎,你哪个部分的?不知道这粥棚必须排队么!”斛律云“噌”的一步蹿上大石,端着碗戟指着那个少年喝道。

    “啊?”少年看看手里的青瓷碗,又看看站在石头上的斛律云,有些手足无措。

    正坐在斛律云身后喝粥的文刖转头一看,手里的粥碗“吧嗒!”一声落在地上,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那少年跟前,喜声道:“殿下,您回来了!”

    殿下?斛律云手一抖,眼珠子差点瞪飞出来。有穿乞丐服的殿下么?这就是晋王杨广?穿着补丁服的小帅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