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七一章 沈默的抱负
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力求因为这世上有许多缺陷是无法弥补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做事的态度。
比如说两人明明知道,倭寇的特长在于陆战肉搏,在海战中的技术反而低劣。因为这个年代的海上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铙胜小铙,多船胜寡船,多铙胜寡铙而已,个人勇武的作用,已经被限制到了最低。
若是可以将陆军的军费拨出一半用于建设海军,便可建立起一支退可以守卫海疆,进可以直捣倭寇巢穴的无敌水师,到那时倭寇不过是土鸡瓦狗,插标卖首者尔!
戚继光对这条尤为狂热,他仿佛看到自己带领着强大的水师,将侵略者统统赶出去,他觉着如果能有那么一天,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
所以当沈默要将这条从墙上揭下来时,他按住了那张纸,用近乎哀求的语气道:“能不能再想想,说不定下一个闪念,就能找到实现的办法呢。”
沈默看看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语气道:“如果这条不去掉,我敢打包票,我们的整篇计划都会被张部堂弃之如敝履。
”
“为什么?”戚继光紧紧盯着他,仿佛一个被抢了玩具的小孩。
“朱纨曾经提出过发展海军。”沈默轻声道:“他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也许他没有找对方法呢,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噎死了,大家就都不吃饭吧?”戚继光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人。
沈默拍拍他地肩膀。轻声道:“来。坐下听我说。”
戚继光顺从地坐下。但面上倔强依然。
沈默没有一上来就开口。他地目光落在这间屋里挂着戚继光地一副自提联:‘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沈默自问没有那么高地境界。但是他也不愿做个一心往上钻营。只知道趋利避害地虫。那样就算官居一品、封妻荫子。也不过是大明众多庸碌官员中地一员。怎么对得起上天赐予地二次生命?
那将个人地奋斗与为国家医病统一起来吧!这便是沈默地抱负——也是他今生第一次树立起了人生信念。所以这一趟前线之旅。对他来说绝对不是为了应付皇命那么简单。更重要地目地是——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这个老大帝国把一把脉。看看病到底出来哪里。到底还有没有救。若是还有救。又该怎么去救?
~~~~~~~~~~~~~~~~~~~~~~~~~~~~~~~~~~~~~~~~~~~
屋里很静。戚继光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沈默自己回过神来。
整理一下思路,沈默轻声道:“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军事自古就是国家的根本之事。所以任何一个军事问题,都必须放进政治的环境中去考虑。政治环境允许你做的,那就可以去做,不允许你做的,就一定不要去做,否则……”
“不要老拿朱大人做比喻了,让他老人安息吧。”说完戚继光自己先笑了,沈默也跟着一起笑起来,笑完了,气氛也就恢复如常了。
沈默便继续道:“既然你对这一点没有异议,我们就可以讨论现在为什么不能发展海军了。因为其所牵涉地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
“其实我大明不是没有水军,只是规模太小,船也太差,根本不敢与倭寇对峙。”这不是跟徐渭在那书生论道,一切似是而非地东西都可以胡扯。这是在跟一个将军讨论很严肃的命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在沈默已经有了调查,所以他理直气壮道:“如果想要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少需要大船二百艘,小船四百艘,水军五万人……你想过没有,需要多少船厂,多少码头,多少人力为其服务?一年又要花多少银子呢?”
“最少也得五万人吧。”戚继光轻声道:“就算民夫可以征用,但仅官兵薪俸,也得至少一百万两……再加上造船和出海作战的花费,那就得再有一百万了。”说着自己也觉着这个数字有些扯淡,便补救道:“但是这十万人可以从陆军中转移过去,不就不会产生新的军费开支了吗?”
“就按你的法子,让一部分陆军转业成海军。”沈默一拱手道:“请问戚将军,你准备从多少个省、多少个府里抽调这十万人?”
“这个吗……”戚继光也意识到问题的难度了,这相当于将各省各府地兵力割裂出一部分,同时各省各府的财政也要相应割除一块,由海军部门统一管理。
这在别地朝代也许不是难事,只要方法好,可以用中央财政统一搞一下嘛。但在大明朝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大明朝没有中央财政。
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
枢,应该统筹全局,掌管着全国税收的调配,自然力办大事。可因为太祖皇帝不太懂经济,觉着很多钱收上来再发下去,既浪费时间,又耗费财力,实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所以他规定许多地方上该花地钱,就不要再往国库里送了,直接坐收坐支吧。
比如说在国家财政中占据绝对大头的军费问题,便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直接采买军需,然后送到临近的卫所去,军费的流动直接省略了入国库那一道。
诸如此类的状况很多,都被老朱为了省事而省事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一边是一年才收上三五百万两国税的大明朝,另一边老百姓却被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咄咄怪事。关键就在于,七八倍甚至十几倍于国税的税银,被地方政府合法但绝不合理的截留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户部的作用也只能是,监督各个机构与地方政府的财务收支,所以才会有十三清吏司的存在。至于那些花钱的事情,都得由地方上自行解决,国家那点钱,还这留着给京官们发俸禄,给困难地区救个灾,以及给皇帝修园子呢。
~~~~~~~~~~~~~~~~~~~~~~~~~~~~~~~~~~~~~~~~~~~
想明白这一点,戚继光自己就放弃了,把每个省每个府的财政统一起来,集中管理,那可是与全体地方官僚为敌啊……还不如让他单枪匹马去消灭所有倭寇来的现实。
高涨的热情煞那间低落许多,戚继光自己起身将那张纸从墙上揭下来,呆立良久才嘶声道:“难道,我大明的海军要永远无望了吗?”
沈默从他手中拿过那张纸,小心的叠好,沉声道:“相信我,我是这世上最希望大明朝有一支强大海军的人,我会用我的全部,去实现这个梦想的。
”说着再将其递到戚继光的面前,声音低沉而坚定:“收好我们共同的理想吧,等到可以实现的那天,你再将它还给我。”
戚继光郑重的点点头,将那张纸片贴身收好。
当这个问题揭过去,戚继光便极少对沈默的否决提出异议,进展无形中便快了许多。最终两人用了三天时间,甄选出了八十八条可行的方案。
接下来便是依照着这些珍贵的材料,写成最终的练兵大计,以及呈送总督衙门的报告了……很明显,前者是纯军事问题,后者则是以政治为主。
两人便分了工,戚继光写练兵大计,而政治上的事情,还是由沈默来处理比较妥当。
对于沈默来说,他这份报告的重点,不在于要将建军思想阐述的多清楚,而在于如何打动当权者,也就是张总督。要知道这位张部堂可是总督六省军务,便宜行事啊!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他认为可以干的,那就可以这么干!
如何才能打动上级,尤其是有些刚愎的上级呢?首先得让他接受,也就是所说不要跟他的认识偏差太远;其次得有新意,得拿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来才行,拾人牙慧是不会得到认同的;最后便是让他觉着这样做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做到这三点,相信张经一定会被打动的。
想来想去,沈默觉着直接提出‘编练新军’有些惊世骇俗了……因为招募兵士一直是督抚衙门的权力,现在一个参将也想掺和进去,显然是越雷池了。
在与戚继光商量之后,他将第一个字改为了‘训’,训练新军,也就是说只要求将政府招募的新兵,划一部分给戚继光训练,这样就不会让张部堂一看就骂娘。为了不让张大佬觉着小戚不务正业,沈默特意加了句‘末将以为杀贼练兵,可以并行不悖’。
然后就是体现特色,让张大佬眼前一亮,觉着有益无害,沈默便从那些素材中,选取了两条比较独特,又不会让张大佬骂娘的。一个是要求创立兵营,使部队‘退则后有可恃以更番,进则对垒可恃以无虞’。另一个就更独特了,是要求设立专门火头军,士兵随身携带干粮,随时可以开伙,一来可以减轻战斗部队的负担,二来也能更好的补给部队。
待构思完毕,沈默便用戚继光的语气,写成了一片绝不复杂的《新任宁绍台参将戚建言我军二三事》的文移,掩盖住了两人这十几天来构建的宏伟蓝图。
------------------------------------分割--------------------------------
555555,月票被落下了,大家谁还有票,帮帮忙呀,多谢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比如说两人明明知道,倭寇的特长在于陆战肉搏,在海战中的技术反而低劣。因为这个年代的海上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铙胜小铙,多船胜寡船,多铙胜寡铙而已,个人勇武的作用,已经被限制到了最低。
若是可以将陆军的军费拨出一半用于建设海军,便可建立起一支退可以守卫海疆,进可以直捣倭寇巢穴的无敌水师,到那时倭寇不过是土鸡瓦狗,插标卖首者尔!
戚继光对这条尤为狂热,他仿佛看到自己带领着强大的水师,将侵略者统统赶出去,他觉着如果能有那么一天,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
所以当沈默要将这条从墙上揭下来时,他按住了那张纸,用近乎哀求的语气道:“能不能再想想,说不定下一个闪念,就能找到实现的办法呢。”
沈默看看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语气道:“如果这条不去掉,我敢打包票,我们的整篇计划都会被张部堂弃之如敝履。
”
“为什么?”戚继光紧紧盯着他,仿佛一个被抢了玩具的小孩。
“朱纨曾经提出过发展海军。”沈默轻声道:“他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也许他没有找对方法呢,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噎死了,大家就都不吃饭吧?”戚继光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人。
沈默拍拍他地肩膀。轻声道:“来。坐下听我说。”
戚继光顺从地坐下。但面上倔强依然。
沈默没有一上来就开口。他地目光落在这间屋里挂着戚继光地一副自提联:‘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沈默自问没有那么高地境界。但是他也不愿做个一心往上钻营。只知道趋利避害地虫。那样就算官居一品、封妻荫子。也不过是大明众多庸碌官员中地一员。怎么对得起上天赐予地二次生命?
那将个人地奋斗与为国家医病统一起来吧!这便是沈默地抱负——也是他今生第一次树立起了人生信念。所以这一趟前线之旅。对他来说绝对不是为了应付皇命那么简单。更重要地目地是——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这个老大帝国把一把脉。看看病到底出来哪里。到底还有没有救。若是还有救。又该怎么去救?
~~~~~~~~~~~~~~~~~~~~~~~~~~~~~~~~~~~~~~~~~~~
屋里很静。戚继光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沈默自己回过神来。
整理一下思路,沈默轻声道:“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军事自古就是国家的根本之事。所以任何一个军事问题,都必须放进政治的环境中去考虑。政治环境允许你做的,那就可以去做,不允许你做的,就一定不要去做,否则……”
“不要老拿朱大人做比喻了,让他老人安息吧。”说完戚继光自己先笑了,沈默也跟着一起笑起来,笑完了,气氛也就恢复如常了。
沈默便继续道:“既然你对这一点没有异议,我们就可以讨论现在为什么不能发展海军了。因为其所牵涉地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
“其实我大明不是没有水军,只是规模太小,船也太差,根本不敢与倭寇对峙。”这不是跟徐渭在那书生论道,一切似是而非地东西都可以胡扯。这是在跟一个将军讨论很严肃的命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在沈默已经有了调查,所以他理直气壮道:“如果想要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少需要大船二百艘,小船四百艘,水军五万人……你想过没有,需要多少船厂,多少码头,多少人力为其服务?一年又要花多少银子呢?”
“最少也得五万人吧。”戚继光轻声道:“就算民夫可以征用,但仅官兵薪俸,也得至少一百万两……再加上造船和出海作战的花费,那就得再有一百万了。”说着自己也觉着这个数字有些扯淡,便补救道:“但是这十万人可以从陆军中转移过去,不就不会产生新的军费开支了吗?”
“就按你的法子,让一部分陆军转业成海军。”沈默一拱手道:“请问戚将军,你准备从多少个省、多少个府里抽调这十万人?”
“这个吗……”戚继光也意识到问题的难度了,这相当于将各省各府地兵力割裂出一部分,同时各省各府的财政也要相应割除一块,由海军部门统一管理。
这在别地朝代也许不是难事,只要方法好,可以用中央财政统一搞一下嘛。但在大明朝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大明朝没有中央财政。
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
枢,应该统筹全局,掌管着全国税收的调配,自然力办大事。可因为太祖皇帝不太懂经济,觉着很多钱收上来再发下去,既浪费时间,又耗费财力,实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所以他规定许多地方上该花地钱,就不要再往国库里送了,直接坐收坐支吧。
比如说在国家财政中占据绝对大头的军费问题,便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直接采买军需,然后送到临近的卫所去,军费的流动直接省略了入国库那一道。
诸如此类的状况很多,都被老朱为了省事而省事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一边是一年才收上三五百万两国税的大明朝,另一边老百姓却被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咄咄怪事。关键就在于,七八倍甚至十几倍于国税的税银,被地方政府合法但绝不合理的截留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户部的作用也只能是,监督各个机构与地方政府的财务收支,所以才会有十三清吏司的存在。至于那些花钱的事情,都得由地方上自行解决,国家那点钱,还这留着给京官们发俸禄,给困难地区救个灾,以及给皇帝修园子呢。
~~~~~~~~~~~~~~~~~~~~~~~~~~~~~~~~~~~~~~~~~~~
想明白这一点,戚继光自己就放弃了,把每个省每个府的财政统一起来,集中管理,那可是与全体地方官僚为敌啊……还不如让他单枪匹马去消灭所有倭寇来的现实。
高涨的热情煞那间低落许多,戚继光自己起身将那张纸从墙上揭下来,呆立良久才嘶声道:“难道,我大明的海军要永远无望了吗?”
沈默从他手中拿过那张纸,小心的叠好,沉声道:“相信我,我是这世上最希望大明朝有一支强大海军的人,我会用我的全部,去实现这个梦想的。
”说着再将其递到戚继光的面前,声音低沉而坚定:“收好我们共同的理想吧,等到可以实现的那天,你再将它还给我。”
戚继光郑重的点点头,将那张纸片贴身收好。
当这个问题揭过去,戚继光便极少对沈默的否决提出异议,进展无形中便快了许多。最终两人用了三天时间,甄选出了八十八条可行的方案。
接下来便是依照着这些珍贵的材料,写成最终的练兵大计,以及呈送总督衙门的报告了……很明显,前者是纯军事问题,后者则是以政治为主。
两人便分了工,戚继光写练兵大计,而政治上的事情,还是由沈默来处理比较妥当。
对于沈默来说,他这份报告的重点,不在于要将建军思想阐述的多清楚,而在于如何打动当权者,也就是张总督。要知道这位张部堂可是总督六省军务,便宜行事啊!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他认为可以干的,那就可以这么干!
如何才能打动上级,尤其是有些刚愎的上级呢?首先得让他接受,也就是所说不要跟他的认识偏差太远;其次得有新意,得拿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来才行,拾人牙慧是不会得到认同的;最后便是让他觉着这样做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做到这三点,相信张经一定会被打动的。
想来想去,沈默觉着直接提出‘编练新军’有些惊世骇俗了……因为招募兵士一直是督抚衙门的权力,现在一个参将也想掺和进去,显然是越雷池了。
在与戚继光商量之后,他将第一个字改为了‘训’,训练新军,也就是说只要求将政府招募的新兵,划一部分给戚继光训练,这样就不会让张部堂一看就骂娘。为了不让张大佬觉着小戚不务正业,沈默特意加了句‘末将以为杀贼练兵,可以并行不悖’。
然后就是体现特色,让张大佬眼前一亮,觉着有益无害,沈默便从那些素材中,选取了两条比较独特,又不会让张大佬骂娘的。一个是要求创立兵营,使部队‘退则后有可恃以更番,进则对垒可恃以无虞’。另一个就更独特了,是要求设立专门火头军,士兵随身携带干粮,随时可以开伙,一来可以减轻战斗部队的负担,二来也能更好的补给部队。
待构思完毕,沈默便用戚继光的语气,写成了一片绝不复杂的《新任宁绍台参将戚建言我军二三事》的文移,掩盖住了两人这十几天来构建的宏伟蓝图。
------------------------------------分割--------------------------------
555555,月票被落下了,大家谁还有票,帮帮忙呀,多谢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